汽车空调管路双头压板式“O”型槽的成型工艺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8490发布日期:2018-06-19 14:24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管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双头压板式“O”型槽的成型工艺及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空调管路中,带压板式的接口,头部的“O”型槽的加工工艺,是通过3个相同的滚轮高速旋转,同时向管件表面、径向方向收缩,旋挤压而形成的。这样的方式在管件的生产工艺安排顺序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单管旋槽,不能同时加工双管,增加了工艺难度,工序之间周转繁琐;在管件的表面容易形成铝屑和毛刺,严重影响“O”型槽的表面质量和密封性能;压板的制作难度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汽车空调管路双头压板式“O”型槽成型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双头压板式“O”型槽的成型工艺及模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双头压板式“O”型槽的成型工艺,其步骤为:将压板套入大、小两根管件上,并一起放置于主夹模内夹紧→采用第一套成型模具将压板墩接在管件上并对压板外部的管件进行扩口→采用第二套成型模具对压板外部已扩口的管件进行第一次缩口及第一肩部预成型→采用第三套成型模具进行第一肩部的成型→采用副夹模夹紧管件→采用第四套成型模具对副夹模外部的管件进行扩口→采用第五套成型模具进行第二肩部的成型→打开副夹模→采用第六套成型模具对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进行整形处理→主夹模打开→取出管件。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双头压板式“O”型槽的成型模具,包括用于夹紧管件的主夹模、副夹模和用于管件成型的管件成型装置,所述副夹模设置在主夹模的前端,所述管件成型装置与主夹模及副夹模相对设置,所述主夹模包括上主夹模和下主夹模,所述上主夹模由油缸驱动,所述上主夹模和下主夹模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且横向贯通的上模腔和下模腔,当上主夹模与下主夹模对合时上模腔与下模腔形成的模腔分别与大管件和小管件的外形尺寸相匹配,所述主夹模上与压板对应的位置设有放置压板的型腔;所述副夹模包括上副夹模和下副夹模,所述上副夹模由油缸驱动,所述上副夹模和下副夹模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且横向贯通的上模腔和下模腔,当上副夹模与下副夹模对合时上模腔与下模腔形成的模腔与管件第一肩部及“O”型槽的外形尺寸相匹配;所述管件成型装置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六套成型模具,所述每套成型模具均包括用于小管件成型的成型模具A和用于大管件成型的成型模具B,所述第一套成型模具用于将压板墩接在管件上并对压板外部的管件进行扩口,所述第二套成型模具用于对压板外部已扩口的管件进行第一次缩口及第一肩部预成型,所述第三套成型模具用于第一肩部的成型,所述第四套成型模具用于对副夹模外部的管件进行扩口,所述第五套成型模具用于第二肩部的成型,所述第六套成型模具用于对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进行整形处理。

所述六套成型模具分别安装在六个连接座上,所述六个连接座分别通过六个连接杆安装在同一个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由电机驱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改变了原有双头压板式“O”型槽的成型原理,通过冷镦的方式加工双管“O”型槽的成型工艺,采用一次性装夹,逐步多工位冷镦成型,突破了原有的工艺技术难点,减少了工艺制造成本,降低了压板加工成本,给生产加工的方便及效率带来了极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空调管路双头压板式“O”型槽产品结构主视图;

图2为汽车空调管路双头压板式“O”型槽产品结构俯视图;

图3为主夹模的主视图;

图4为主夹模的侧视图;

图5为副夹模的主视图;

图6为副夹模的侧视图;

图7为管件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冲模套A,2-一冲芯棒A,3-一冲模套B,4-一冲芯棒B,5-二冲模套A,6-二冲模套B,7-二冲芯棒,8-三冲衬套A,9-三冲模套A,10-三冲芯棒A,11-三冲模套B,12-三冲芯棒B,13-三冲衬套B,14-四冲模套A,15-四冲芯棒A,16-四冲模套B,17-四冲芯棒B,18-五冲模座A,19-五冲模套A,20-五冲芯棒A,21-五冲模座B,22-五冲芯棒B,23-五冲模套B,24-六冲模套A,25-六冲模套B,26-连接座,27-连接杆,28-小管件,29-大管件,30-压板,31-第一肩部,32-“O”型槽,33-第二肩部,34-上主夹模,35-下主夹模,36-上副夹模,37-下副夹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2所示为汽车空调管路双头压板式“O”型槽产品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通过采用冷镦的方式加工汽车空调管路双头压板式“O”型槽,其具体的成型工艺为:将压板套入大、小两根管件上,并一起放置于主夹模内夹紧→采用第一套成型模具将压板墩接在管件上并对压板外部的管件进行扩口→采用第二套成型模具对压板外部已扩口的管件进行第一次缩口及第一肩部预成型→采用第三套成型模具进行第一肩部的成型→采用副夹模夹紧管件→采用第四套成型模具对副夹模外部的管件进行扩口→采用第五套成型模具进行第二肩部的成型→打开副夹模→采用第六套成型模具对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进行整形处理→主夹模打开→取出管件。

一种汽车空调管路双头压板式“O”型槽的成型模具,包括用于夹紧管件的主夹模、副夹模和用于管件成型的管件成型装置,所述副夹模设置在主夹模的前端,所述管件成型装置与主夹模及副夹模相对设置,如图3、4所示,所述主夹模包括上主夹模34和下主夹模35,所述上主夹模34由油缸驱动,所述上主夹模34和下主夹模35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且横向贯通的上模腔和下模腔,当上主夹模34与下主夹模35对合时上模腔与下模腔形成的模腔分别与大管件29和小管件28的外形尺寸相匹配,所述主夹模上与压板30对应的位置设有放置压板30的型腔;如图5、6所示,所述副夹模包括上副夹模36和下副夹模37,所述上副夹模36由油缸驱动,所述上副夹模36和下副夹模37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且横向贯通的上模腔和下模腔,当上副夹模36与下副夹模37对合时上模腔与下模腔形成的模腔与管件第一肩部及“O”型槽32的外形尺寸相匹配;如图7所示,所述管件成型装置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六套成型模具,所述每套成型模具均包括用于小管件28成型的成型模具A和用于大管件29成型的成型模具B,所述第一套成型模具用于将压板30墩接在管件上并对压板30外部的管件进行扩口,所述第二套成型模具用于对压板30外部已扩口的管件进行第一次缩口及第一肩部预成型,所述第三套成型模具用于第一肩部的成型,所述第四套成型模具用于对副夹模外部的管件进行扩口,所述第五套成型模具用于第二肩部的成型,所述第六套成型模具用于对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进行整形处理。

所述第一套成型模具包括并排安装在第一连接座26上的第一套成型模具A和第一套成型模具B,所述第一套成型模具A包括一冲模套A1和设置在一冲模套A1内的一冲芯棒A2,所述一冲芯棒A2安装在一冲模套A1的前段中,所述第一套成型模具B包括一冲模套B3和设置在一冲模套B3内的一冲芯棒B4,所述一冲芯棒B4安装在一冲模套B3的前段中,所述一冲模套A1与一冲模套B3的后段均设有导向轴,所述第一连接座26上并排设有两个导向定位孔,所述一冲模套A1与一冲模套B3分别通过其后段的导向轴安装在第一连接座26的两个导向定位孔中,所述第一连接座26的侧边与导向定位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用于固定一冲模套A1及一冲模套B3的锁紧螺栓。

所述第二套成型模具包括并排安装在第二连接座26上的第二套成型模具A和第二套成型模具B,所述第二套成型模具A为二冲模套A5,所述二冲模套A5内设有控制管件缩口的内腔,所述内腔包括内腔中段和与内腔中段相连的内腔前端,所述内腔前段为喇叭状,所述内腔中段为圆柱状,所述第二套成型模具B包括二冲模套B6和设置在二冲模套B6内的二冲芯棒7,所述二冲芯棒7安装在二冲模套B6的前段中,所述二冲模套A5与二冲模套B6的后段均设有导向轴,所述第二连接座26上并排设有两个导向定位孔,所述二冲模套A5与二冲模套B6分别通过其后段的导向轴安装在第二连接座26的两个导向定位孔中,所述第二连接座26的侧边与导向定位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用于固定二冲模套A5及二冲模套B6的锁紧螺栓。

所述第三套成型模具包括并排安装在第三连接座26上的第三套成型模具A和第三套成型模具B,所述第三套成型模具A包括三冲衬套A8、三冲模套A9和三冲芯棒A10,所述三冲芯棒A10安装在三冲模套A9的前段中,所述三冲衬套A8套设在三冲模套A9的外部,所述三冲衬套A8的前端面内设有用于控制小管件28第一肩部外径尺寸的内圆模腔,所述三冲衬套A8前端面上的内圆模腔与三冲芯棒A10的位置对应,所述三冲衬套A8与第三连接座26采用螺栓连接,为了保证三冲衬套A8在动作结束后能够恢复到起始位置,所述三冲衬套A8与第三连接座26之间设有弹簧,当弹簧在未变形状态时,所述三冲衬套A8与三冲模套A9之间有一间隙,且三冲芯棒A10的最前端位于三冲衬套A8与三冲模套A9形成的间隙内,所述第三套成型模具B包括三冲衬套B13、三冲模套B11和三冲芯棒B12,所述三冲芯棒B12安装在三冲模套B11的前段中,所述三冲衬套B13套设在三冲模套B11的外部,所述三冲衬套B13的前端面内设有用于控制大管件29第一肩部外径尺寸的内圆模腔,所述三冲衬套B13前端面上的内圆模腔与三冲芯棒B12的位置对应,所述三冲衬套B13与第三连接座26采用螺栓连接,为了保证三冲衬套B13在动作结束后能够恢复到起始位置,所述三冲衬套B13与第三连接座26之间设有弹簧,当弹簧在未变形状态时,所述三冲衬套B13与三冲模套B11之间有一间隙,且三冲芯棒B12的最前端位于三冲衬套B13与三冲模套B11形成的间隙内,所述三冲模套A9与三冲模套B11的后段均设有导向轴,所述第三连接座26上并排设有两个导向定位孔,所述三冲模套A9与三冲模套B11分别通过其后段的导向轴安装在第三连接座26的两个导向定位孔中,所述第三连接座26的侧边与导向定位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用于固定三冲模套A9及三冲模套B11的锁紧螺栓。

所述第四套成型模具包括并排安装在第四连接座26上的第四套成型模具A和第四套成型模具B,所述第四套成型模具A包括四冲模套A14和设置在四冲模套A14内的四冲芯棒A15,所述四冲芯棒A15安装在四冲模套A14的前段中,所述第四套成型模具B包括四冲模套B16和设置在四冲模套B16内的四冲芯棒B17,所述四冲芯棒B17安装在四冲模套B16的前段中,所述四冲模套A14与四冲模套B16的后段均设有导向轴,所述第四连接座26上并排设有两个导向定位孔,所述四冲模套A14与四冲模套B16分别通过其后段的导向轴安装在第四连接座26的两个导向定位孔中,所述第四连接座26的侧边与导向定位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用于固定四冲模套A14及四冲模套B16的锁紧螺栓。

所述第五套成型模具包括并排安装在第五连接座26上的第五套成型模具A和第五套成型模具B,所述第五套成型模具A包括五冲模座A18、五冲模套A19和五冲芯棒A20,所述五冲模套A19套在五冲芯棒A20上,五冲芯棒A20安装在五冲模座A18内,所述五冲模套A19的前端面设有用于控制小管件28第二肩部外径尺寸的内圆模腔,所述五冲模套A19前端面上的内圆模腔与五冲芯棒A20的位置对应,所述五冲模套A19与五冲模座A18采用螺栓连接,为了保证五冲模套A19在动作结束后能够恢复到起始位置,所述五冲模套A19与五冲模座A18之间设有弹簧,当弹簧在未变形状态时,所述五冲模套A19与五冲模座A18之间有一间隙,且五冲芯棒A20的最前端位于五冲模套A19与五冲模座A18形成的间隙内,所述第五套成型模具B包括五冲模座B21、五冲模套B23和五冲芯棒B22,所述五冲模套B23套在五冲芯棒B22上,五冲芯棒B22安装在五冲模座B21内,所述五冲模套B23的前端面设有用于控制大管件29第二肩部外径尺寸的内圆模腔,所述五冲模套B23前端面上的内圆模腔与五冲芯棒B22的位置对应,所述五冲模套B23与五冲模座B21采用螺栓连接,为了保证五冲模套B23在动作结束后能够恢复到起始位置,所述五冲模套B23与五冲模座B21之间设有弹簧,当弹簧在未变形状态时,所述五冲模套B23与五冲模座B21之间有一间隙,且五冲芯棒B22的最前端位于五冲模套B23与五冲模座B21形成的间隙内,所述五冲模座A18与五冲模座B21的后段均设有导向轴,所述第五连接座26上并排设有两个导向定位孔,所述五冲模座A18与五冲模座B21分别通过其后段的导向轴安装在第五连接座26的两个导向定位孔中,所述第五连接座26的侧边与导向定位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用于固定五冲模座A18及五冲模座B21的锁紧螺栓。

所述第六套成型模具包括并排安装在第六连接座26上的第六套成型模具A和第六套成型模具B,所述第六套成型模具A为六冲模套A24,所述六冲模套A24内设有控制小管件28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外径尺寸的内腔,所述内腔为圆柱状,所述第六套成型模具B为六冲模套B25,所述六冲模套B25内设有控制大管件29第一肩部和第二肩部外径尺寸的内腔,所述内腔为圆柱状,所述六冲模套A24与六冲模套B25的后段均设有导向轴,所述第六连接座26上并排设有两个导向定位孔,所述六冲模套A24与六冲模套B25分别通过其后段的导向轴安装在第六连接座26的两个导向定位孔中,所述第六连接座26的侧边与导向定位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用于固定六冲模套A24及六冲模套B25的锁紧螺栓。

所述第一连接座26、第二连接座26、第三连接座26、第四连接座26、第五连接座26和第六连接座26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杆27固定安装在同一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在电机的驱动下移动,从而带动与固定板间接相连的六套成型模具移动。

采用本发明的模具进行加工汽车空调管路双头压板式“O”型槽时,其具体的施工动作为:先将压板套入大、小两根管件上,然后将大、小管件连同压板一起分别放置于对应型腔的下主夹模中,上主夹模动作夹紧管件;安装在另一端的六套整体式成型模具开始横向移动,当一冲模套A、B对准主夹模上的大、小管中心线时,一冲模套A、B整体向前运动,并对管件进行扩口挤压;一冲模套接触主夹模后,退回并开始横向移动到二冲的位置;二、三冲同理。在四冲模套对准管中心时,此时副夹模夹紧管件,四冲模套A、B向前运动并挤压管件,四冲模套接触到副夹模时,退回并横向移动至五冲的位置,在五冲模套接触副夹模时(在四冲、五冲完成动作时,副夹模一直保持夹紧状态),退回并横向移动至六冲,此时副夹模松开管件,六冲向前运动挤压管件,接触主夹模后,退回,主夹模打开,取出管件,动作结束。开始下一个加工循环。

本发明的整套动作简化为:放置压板管件→主夹模夹紧→一冲扩口→二冲收口→三冲镦肩→副夹模夹紧→四冲扩口→五冲镦肩→副夹模打开→六冲整形→主夹模打开→取出管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