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高精密冲压辅助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803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高精密冲压辅助冶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高精密冲压辅助冶具。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合称锻压。

现有的金属冲压冶具大多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成产工艺复杂,内部芯体为固定式设计,更新淘汰频率较高,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维护成本高,模具冷却成型速度慢,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金属高精密冲压辅助冶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高精密冲压辅助冶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金属冲压冶具大多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成产工艺复杂,内部芯体为固定式设计,更新淘汰频率较高,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维护成本高,模具冷却成型速度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高精密冲压辅助冶具,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安装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下方设置有顶出器,且下模座的内部设置有下模芯,所述下模芯的外圈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基座的顶部安装有冲头通孔,所述冲头通孔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顶部安装有模座固定板,所述模座固定板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冲头,且模座固定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浇注口,所述模座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内部设置有上模芯,且上模座上设置有上滑轨,所述上滑轨上设置有止动块,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下滑轨。

优选的,所述下模芯通过卸模螺栓固定在下模座上。

优选的,所述下模芯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且下模芯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液口。

优选的,所述上模芯通过卸模螺栓固定在上模座上。

优选的,所述下滑轨与上滑轨通过止动块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生产工序简化,内部模芯可更换的金属高精密冲压辅助冶具,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冲压冶具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在上下模座上分别设置有上滑轨和下滑轨,利用止动块可紧密连接上下模座,防止冲压过程中发生偏移和漏液,保证生产过程的严密性,上模芯和下模芯通过卸模螺栓分别与上下模座连接,可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更换,提高该辅助冶具的使用价值,下模座内部下模芯的外圈设置有冷却通道,能够利用冷却液快速冷却金属模具,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冲头;2、升降柱;3、浇注口;4、冲头通孔 ;5、基座;6、下模座;7、顶出器;8、下滑轨;9、上滑轨;10、止动块;11、上模座;12、模座固定板;13、冷却通道;14、卸模螺栓;15、上模芯;16、注液口;17、下模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高精密冲压辅助冶具,包括基座5,基座5的顶部安装有下模座6,下模座6的下方设置有顶出器7,且下模座6的内部设置有下模芯17,下模芯17的外圈设置有冷却通道13,基座5的顶部安装有冲头通孔4,冲头通孔4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柱2,升降柱2的顶部安装有模座固定板12,模座固定板12的顶部两侧设置有冲头1,且模座固定板1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浇注口3,模座固定板12的下方设置有上模座11,上模座11的内部设置有上模芯15,且上模座11上设置有上滑轨9,上滑轨9上设置有止动块10,下模座6上设置有下滑轨8。

下模芯17通过卸模螺栓14固定在下模座6上,下模芯17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16,且下模芯17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液口,上模芯15通过卸模螺栓14固定在上模座11上,下滑轨8与上滑轨9通过止动块10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该金属高精密冲压辅助冶具按正常程序安装好后,首先利用冲压设备连接冲头1,将注液口16与冷却液通道连接,冲压设备按压冲头1,升降柱2在冲头通孔4上向下移动,此时上模座11与下模座6闭合,将止动块10在上滑轨9和下滑轨8上进行滑动实现固定,防止在冲压过程中发生偏移和漏液,冶金液通过浇注口3进入上模芯15和下模芯17的内部,冷却液在冷却通道13内部流通对冶具进行快速冷却,加速内部模型的成型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