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棒材成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材挤压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棒材的生产一般采用的都是热处理挤出工艺,为了提高棒材挤压的生产效率和材料利用率,直径较大(如30mm左右)规格的棒材挤压生产常采用两孔挤压。
由于从不同物料出口挤出的棒材的受力不一致,再加上经由挤出机挤出的棒材的温度很高,一般能达到500℃以上,所以被挤出的棒材本身没有足够的强度,以致挤出的棒材不能共同顺利向外移动,因此,多根棒材可能会搅拌在一起,不仅会造成了棒材的严重弯曲,影响其直线度,导致成品的合格率低,物料报废严重,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材挤压导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棒材挤出设备由于棒材出料时的温度过高,棒材弯曲情况严重,合格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棒材挤压导流装置包括挤出部、出料部以及多级冷却器,所述出料部设于所述挤出部的一端,其包括导向垫和多根导流管,所述导向垫上开设有多个出料孔,所述导流管的进料端与所述导向垫固定连接,且多根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导向垫上的出料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多级冷却器环设于所述导流管。
优选地,所述多级冷却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却液储存罐、高压泵、 以及多段冷却管体,多段所述冷却管体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高压泵相连通,用于喷射冷却液。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体为文氏管。
进一步,所述冷却管体包括缩径部、以及分设于所述缩径部两端的扩径部,所述喷嘴设于所述扩径部。
进一步,所述多级冷却器还包括分设于多段所述冷却管体的多个回流管,多个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冷却液储存罐连接。
进一步,所述多级冷却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导流管的出料端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多个流量计,多个所述流量计分设于多段所述冷却管体。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为两根,所述导向垫上的出料孔沿所述导向垫的内边沿并列设置,每个所述导流管与所述导向垫相垂直。
进一步,所述挤出部包括挤压模、模后垫、中垫、模垫、中间套和模套,所述挤压模、模后垫、中垫和模垫依次相邻层叠设置,所述挤压模、模后垫和中垫通过连接销固定相连,所述挤压模和所述模后垫的外圈套设有中间套,所述中间套和所述中垫的外圈套设有模套,所述模套和所述模垫之间通过连接键固定相连。
所述挤压模、模后垫、中垫和模垫上均开设有多个挤出孔,所述模垫的底面与导向垫的顶面贴合,所述挤压模、模后垫、中垫和模垫上的挤出孔与所述导向垫上的出料孔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向垫的每个出料孔的截面均为倒圆台状,所述出料孔的锥度为1:5。
优选地,所述导向垫的出料孔与模垫相连一端的底面内径大于所述模垫的挤出孔的内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棒材挤压导流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在挤出部的一端设置有导流管,并提供多级冷却器环设于导流管,从导流管中出料的棒材自导流管的进料端就开始逐级降温,使得棒材的温度均匀下降,则棒材的硬度随之上升,有效保证了出料棒 材的直线度,使得棒材的合格率大大提高,节约了物料资源;同时,也避免了各棒材缠绕情况的产生,使得生产得以持续不断地开展。
此外,多级冷却器采用文氏管为冷却管体,并设有喷嘴进行喷射冷却液,利用了文氏管的结构特性使得降温更均匀、快速冷却,既提高了换热效率,也减少了棒材在导流降温过程中所耗费的工时,显著提高了棒材的生产效率。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棒材挤压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多级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0-挤出部, 11-挤压模,
12-模后垫, 13-中垫,
14-模垫, 15-中间套,
16-模套, 17-挤出孔,
20-出料部, 21-导向垫,
211-出料孔, 22-导流管,
30-多级冷却器, 31-冷却液储存罐,
32-高压泵, 33-冷却管体,
34-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许多可应用的创造性概念,该创造性概念可大量的体现于具体的上下文中。在下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说明,而不构成对 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棒材挤压导流装置,包括挤出部10、出料部20以及多级冷却器30,所述出料部20设于所述挤出部10的一端,所述多级冷却器30环设于所述出料部20。
所述挤出部10包括挤压模11、模后垫12、中垫13、模垫14、中间套15和模套16,所述挤压模11、模后垫12、中垫13和模垫14依次相邻层叠设置,所述挤压模11、模后垫12和中垫13通过连接销固定相连,所述挤压模11和所述模后垫12的外圈套设有中间套15,所述中间套15和所述中垫13的外圈套设有模套16,所述模套16和所述模垫14之间通过连接键固定相连。
所述挤压模11、模后垫12、中垫13和模垫14上均开设有多个挤出孔17,所述挤压模11、模后垫12、中垫13和模垫14上的挤出孔17分别对应设置。
所述出料部20包括导向垫21和多根导流管22,所述模垫14的底面与所述导向垫21的顶面贴合。
所述导向垫21上开设有多个出料孔211,所述出料孔211与所述挤出孔17对应设置,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导向垫21的每个出料孔211的截面均为倒圆台状,锥度为1:5。具有一定锥度的出料孔211能保证棒材出料顺畅,同时也能保证棒材的出料尺寸使其满足生产的要求。
同时,所述导向垫21的出料孔211与所述模垫14相连一端的底面内径大于所述模垫14的挤出孔17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垫21的出料孔211与所述模垫14相连一端的底面内径比所述模垫14的挤出孔17的内径大10mm。
沿着棒材输出的方向,所述导向垫21的的出料孔211的孔径从大变小,最大孔径大于所述模垫14的挤出孔17的内径,使得棒材在从所述模垫14向所述导向垫21出料时能更顺畅,避免了物料在所述导向垫21和所述模垫14之间溢出情况的发生,保证了生产过程快速连续地进行。
所述导流管22的进料端与所述导向垫21固定连接,且所述导流管22与所述导向垫21上的出料孔211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棒材挤压导流装置优选为两孔型棒材挤压导流装置,所述导流管22有两根,所述导向垫21上的出料孔211沿所述导向垫21的内边沿并列设置,所述导流管22与所述导向垫21相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多根所述导流管22并列水平排布,多根棒材可沿多个所述导流管22的出料端平行输出,进一步避免了各棒材搅拌在一起的情况的发生,利于生产的正常开展。
物料通过所述挤压模11、模后垫12、中垫13和模垫14中的挤出孔17实现挤压成型,从所述挤出部10挤出后进入所述出料部20,成型后的棒材通过所述导向垫21的出料孔211输入到所述导流管22中,并沿所述导流管22的进料端向前推进,随着棒材在所述导流管22中的推进,从所述导流管22的出料端输出。
如图2所示,所述多级冷却器30包括冷却液储存罐31、高压泵32、多段冷却管体33、以及多个回流管34,所述冷却液储存罐31、高压泵32、以及多段冷却管体33依次连接,多段所述冷却管体33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嘴,所述喷嘴与所述高压泵32相连通,用于喷射冷却液。多个所述回流管34分设于多段所述冷却管体33的出液口,并与所述冷却液储存罐31连接。
所述冷却液储存罐31用于储存冷却液,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冷却液采用的是水。
冷却液在接触温度较高的所述导流管22时,所述导流管22表面的冷却液可能产生汽化,形成汽膜,如不清除这层汽膜,影响冷却效果。所以利用所述高压泵32为所述喷嘴喷射冷却液提供一定的压力,保证冷却液产生向前的流速,从而提高冷却效果。
多段所述冷却管体33间隔设置,所述冷却管体33为文氏管,具体的,所述冷却管体33包括缩径部、以及分设于所述缩径部两端的扩径部,所述喷嘴设于所述扩径部。所述缩径部较短,主要起支撑和导向作用,设于所述扩径部的喷嘴提供冷却液,使得所述导流管22穿过充有 冷却液的冷却环境,与普通等直径的冷却管体相比,文氏管可以实现均匀冷却、快速降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文氏管为两段导管内径形成分段的渐缩管拼接而成,由于文氏管不同区域直径不同,喷嘴的喷射方向和速度不同,以致所述冷却管体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和流速都在发生不断变化,产生强烈的紊流,从而可以均匀冷却、提高换热效率。
多个所述回流管34与所述冷却液储存罐31连接,可以将冷却液循环回所述冷却液储藏罐31,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多级冷却器30还包括设于所述导流管22的出料端的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多个流量计,多个所述流量计分设于多段所述冷却管体33,所述流量计对所述冷却管体33内冷却液的温度、压力以及流量进行测量,并通过所述控制器显示以及调节,进而操作人员可以随时监测到冷却强度并进行相应调节,保证冷却效率。
所述多级冷却器30对所述导流管22内的棒材从进料端就开始降温,使得棒材的温度能够均匀下降,则棒材的硬度随之上升,有效保证了出料棒材的直线度,从而极大地避免了输出的棒材弯曲情况的出现,使得棒材的合格率大大提高,节约了物料资源,同时,由于极大地提高了棒材出料时的硬度,各棒材之间不会缠绕搅拌在一起,使得生产得以持续不断地开展。
本实施例能一次同时生产两根直径30mm左右规格的棒材,并通过设置在导向垫10内边缘的各导流管22不断出料,且各导流管22与导向垫21相垂直,使得沿各所述导流管22向前移动的棒材受力较为均匀,从而进一步避免了从所述导流管22的出料端处输出的各棒材缠绕情况的发生,保证了各所述导流管22中的棒材同时共同出料,提高了棒材的出料效率。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 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