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货车多功能大梁大箱校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7903阅读:2738来源:国知局
客货车多功能大梁大箱校正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货车多功能大梁大箱校正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大梁大箱校正,主要是通过加热及单一的顶压机具,大锤的敲打,专业技术人员的校正来实现。费时费力,调校质量不能保证,操作技术要求高。调校后的材质也受加热影响发生了脆性与柔性变化。不能保证与原来材质的一致,影响了使用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自动完成客货车大梁大箱校正的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客货车多功能大梁大箱校正设备,包括校正区,所述校正区具有预设的大小,所述校正区具有进口以使被校正车辆车体能够进入到校正区内;

所述校正区上设置有顶部移动支架,所述顶部移动支架中部有沿校正区长度设置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能够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位置,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分别连接有一双向压缩液压缸,以驱动所述双向油缸上下移动;

所述校正区两侧沿其长度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轨与第三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个立柱,所述第一立柱能够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移动位置,所述第三滑轨上滑动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能够在所述第三滑轨上移动位置;

所述每个第一立柱沿其高度贯穿设置有第一凹槽或第一导轨,每个第一凹槽或第一导轨顶部设置第三升降机构,每个第三升降机构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三升降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液压缸在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一导轨内上下移动;

所述每个第二立柱沿其高度贯穿设置有第二凹槽或第二导轨,每个第二凹槽或第二导轨顶部设置有第四升降机构,每个第四升降机构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四升降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液压缸在所述第二凹槽或第二导轨内上下移动;

还包括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泵站具有液压控制台,所述液压泵站通过液压控制台连接控制液压缸与双向压缩液压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校正区前部地面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三液压缸,所述第三液压缸能够伸出/伸入所述凹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校正区地面中部沿其长度设置两排固定机构,还包括移动设置的移动液压缸及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液压缸具有第一底座,所述移动单向缸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第一卡座卡接在固定机构的任意位置上,所述移动支架一端具有第二底座,所述移动支架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第二卡座卡接在固定机构的任意位置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升降机构为电葫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第三液压缸分别通过转轴设置于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内,使用时,所述第三液压缸沿转轴转动,以伸出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两排固定机构为两排固定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还包括单独设置的夹具、校正头与加长杆;

所述夹具一端呈平头,所述平头具有预设的大小,另一端具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能够固定在单向油缸或双向压缩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

所述校正头一端呈锥形,另一端具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能够固定在单向油缸或双向压缩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

所述加长杆具有预设的长度,其端部具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能够固定在单向缸或双向压缩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客货车多功能大梁大箱校正设备,采用多组固定及移动的液压装置,能在车辆的内部、外部、底部实现多点连接可控的冷校,在保证其材质不变的情况下一次校正定型,省时省力,基本达到了自动校正的水准。其校正质量可靠,能与原车相媲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客货车多功能大梁大箱校正设备,结构件采用螺栓连接,安装拆卸运输较为方便,市场推广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客货车多功能大梁大箱校正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长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图6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校正头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向视图;

图8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客货车多功能大梁大箱校正设备,包括校正区1,所述校正区具有预设的大小,所述校正区具有进口以使被校正车辆车体能够进入到校正区内;

所述校正区上设置有顶部移动支架2,所述顶部移动支架中部有沿校正区长度设置的第一滑轨3,所述第一滑轨3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升降机构4与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能够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移动位置,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与第二升降机构分别连接有一双向压缩液压缸A7、A8,以驱动所述双向油缸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升降机构4与第二升降机构分别为电葫芦4,电葫芦4滑动设置第一滑轨3上;

所述校正区1两侧沿其长度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轨5与第三滑轨6,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个立柱7,所述第一立柱7能够在所述第二滑轨5上移动位置,所述第三滑轨6上滑动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立柱8,所述第二立柱能够在所述第三滑轨上移动位置;

所述每个第一立柱7沿其高度贯穿设置有第一凹槽或第一导轨,每个第一凹槽或第一导轨顶部设置第三升降机构D1、D2、D3,每个第三升降机构连接有第一液压缸A1、A2、A3,所述第三升降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液压缸在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一导轨内上下移动,所述D1-D3的升降机构可以为电葫芦。

所述每个第二立柱8沿其高度贯穿设置有第二凹槽或第二导轨,每个第二凹槽或第二导轨顶部设置有第四升降机构D4、D5、D6,每个第四升降机构连接有第二液压缸A4、A5、A6,所述第四升降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液压缸在所述第二凹槽或第二导轨内上下移动,所述D4-D6的升降机构可以为电葫芦。

还包括液压泵站,所述液压泵站具有液压控制台L1、L2,所述液压泵站通过液压控制台连接控制液压缸与双向压缩液压缸。

所述校正区前部地面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三液压缸A11、A12,所述第三液压缸能够伸出/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三液压缸分别通过转轴设置于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内,使用时,所述第三液压缸沿转轴转动,以伸出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内

所述校正区地面中部沿其长度设置两排固定机构6,还包括移动设置的移动液压缸A9、A10及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液压缸具有第一底座,所述移动单向缸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第一卡座卡接在固定机构的任意位置上,所述移动支架一端具有第二底座,所述移动支架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第二卡座卡接在固定机构的任意位置上。所述两排固定机构为两排固定梁。

还包括单独设置的夹具、校正头与加长杆;

所述夹具一端呈平头,所述平头具有预设的大小,另一端具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能够固定在单向油缸的活塞杆端部;

所述校正头一端呈锥形,另一端具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能够固定在单向油缸的活塞杆端部;

所述加长杆具有预设的长度,其端部具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能够固定在单向缸的活塞杆端部;

其夹具、校正头加长杆能应对各种车型的校正。夹具,使用时根据需要套接在相应位置单向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底部对夹固定在平台的大梁处,能对大型车辆的底部及侧部固定支撑。校正头,使用时根据需要套接在相应位置单向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能对校小变形甚至是变形点进行校正。加长杆,使用时根据需要套接在相应位置单向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能加大油缸的行程,方便校正。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客货车多功能大梁大箱校正设备,各单向油缸与双向油缸根据需要套接校正头,其能够随变形区域的不同自行上下前后移动轻松控制。包括两侧的六组液压缸A1-A6及中部的二组双向液压缸A7-A8,用于校正大梁及箱体的横向变形。其中两侧的六组液压缸A1-A6具体用于校正大箱外部两侧变形,中部的二组双向液压缸A7-A8用于大箱内部校正。

A9-A12主要校正大梁及箱体的纵向变形。A9-A10为移动液压缸,能定位于大梁及箱体底部的任意变形区域,精准校正。移动支架配合A9-A10使用为隐形设计,即能起到固定作用,又能起到校正的作用,节省空间。A11-A12,根据需要升起校正,用于箱体前侧底部两侧校正。

本设备配置主副两组液压控制台,分别安装在设备的两侧,其包括控制手柄Y1-Y12分别对应A1-A12的各个液压缸,能够方便直观的对各油缸进行操作控制,保证了校正质量。

使用时,首先将被校车辆移送到校正区内,针对损坏的部分进行评估估算,配套使用液压缸,调整液压缸位置,并对损坏部位选用合适的液压附件(夹具、校正头与加长杆)初步定位。大型车辆或特殊车辆可使用夹具对底部进行牢固固定。一般选用校正区两侧的三组液压缸进行校正,两组起固定作用,一组施力进行校正。操作对应液压控制台的液压把手进行初步校正,恢复。对损坏部位进行测量,合格的完成校正,不合格的进行二次校正。校正合格后的车辆移出平台,完成校正。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客货车多功能大梁大箱校正设备,采用多组固定及移动的液压装置,能在车辆的内部、外部、底部实现多点连接可控的冷校,在保证其材质不变的情况下一次校正定型,省时省力,基本达到了自动校正的水准。其校正质量可靠,能与原车相媲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客货车多功能大梁大箱校正设备,结构件采用螺栓连接,安装拆卸运输较为方便,市场推广性较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