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阻点焊板材装夹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3251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阻点焊板材装夹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阻点焊板材装夹辅助装置,属于电阻点焊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阻点焊是板材组合后,将需要结合的板材部分置于点焊机的两个电极之间,然后通电,板材温升至一定高度后熔化,在电极压力下,板材熔化部分连接在一起。由于人工手持原因,搭接板材的不对中造成板材焊接的精确性。长时间点焊对电极造成的磨损,使点焊高度下降,无法保持电极接头与夹具顶部表面保持同一高度。同时,在实际人工点焊过程中,由于板材表面的不平整或者焊接电流过大等原因,电极与板材接触部分容易产生飞溅,对设备或者人员造成伤害。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电阻点焊板材装夹辅助装置以克服电阻点焊过程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阻点焊板材装夹辅助装置,以解决电阻点焊过程中无法始终保持电极接头与夹具顶部表面同一高度,摆脱人工手持板材的问题,其可达到对不同厚度的板材精确焊接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阻点焊板材装夹辅助装置包括下套筒1、上套筒11、工件支撑板10,所述下套筒1和上套筒11均为上下通孔结构,下套筒1固定有导向块2,上套筒11同侧固定有滑槽4,导向块2可在滑槽4中上下滑动;所述工件支撑板10固定在上套筒11的上端面,工件支撑板10中心开有圆孔8,圆孔8与上套筒11上的通孔重合;所述工件支撑板10四角内部开有导向槽Ⅱ6,滑动件5可沿导向槽6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2与滑槽4通过紧固螺钉3连接,导向块(2)上竖直开有螺钉孔。

进一步的,所述下套筒1和导向块2为一体结构,上套筒11和滑槽4为一体结构,上套筒11和工件支撑板10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5上端通过转向块7固定,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5包括两根竖直杆和一横杆,两根竖直杆通过横杆连接,两根竖直杆相对的内侧设有横向的肘杆12。

进一步的,所述工件支撑板10的顶部侧面设有刻度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先将下套筒套设在下电极柱上,使板材按照工件支撑板侧面的刻度搭接好,转向块与滑动柱通过螺纹连接并将板材压紧在两者之间,保证板材重叠部分精确性,再将上套筒套设在下电极柱上面并使滑槽贯穿导向块,调整滑槽与导向块的位置,保证滑动工件支撑上表面表面与电极接头顶部持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免去了电阻点焊接过程中的人工手持,保证板材搭接部分的精确度与板材的对中性,可实现对不同厚度的板材的压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套筒和工件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中各标号:1-下套筒、2-导向块、3-紧固螺钉、4-滑槽、5-滑动件、6-导向槽、7-转向块、8-圆孔、9-刻度、10-工件支撑板、11-上套筒、12-肘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电阻点焊板材装夹辅助装置包括下套筒1、上套筒11、工件支撑板10,所述下套筒1和上套筒11均为上下通孔结构,下套筒1固定有导向块2,上套筒11同侧固定有滑槽4,导向块2可在滑槽4中上下滑动;所述工件支撑板10固定在上套筒11的上端面,工件支撑板10中心开有圆孔8,圆孔8与上套筒11上的通孔重合;所述工件支撑板10四角内部开有导向槽Ⅱ6,滑动件5可沿导向槽6移动,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所述导向块2与滑槽4通过紧固螺钉3连接,滑槽4上开有螺钉孔,导向块2上竖直开有螺钉孔,滑槽4套设在导向块2上,可上下调整距离以调整上套筒11上工件支撑板10相对于电极的位置,位置调整好后通过紧固螺钉3来固定以防止移动。

实施例3:所述下套筒1和导向块2为一体结构,上套筒11和滑槽4为一体结构,上套筒11和工件支撑板10为一体结构,防止相互之间产生滑动,影响板材的固定,一体结构使得电焊中板材更稳定。

实施例4:如图3所示,所述滑动件5包括两根竖直杆和一横杆,两根竖直杆通过横杆连接,两根竖直杆相对的内侧设有横向的肘杆12。所述滑动件5上端通过转向块7固定,两者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工件支撑板10的顶部侧面设有刻度9。使用时,先将下套筒1套设在下电极柱上,将待电焊的板材放置在工件支撑板10上并使板材按照工件支撑板10侧面的刻度9搭接好,转向块7与滑动柱5通过螺纹连接并将板材压紧在两者之间,保证板材重叠部分精确性,还可用于不同厚度板材之间的焊接,再将上套筒11套设在下电极柱上面并使滑槽4贯穿导向块2,调整滑槽4与导向块2的位置,保证滑动工件支撑上表面表面与电极接头顶部持平,再将滑槽4与导向块2通过紧固螺钉3固定,在点焊时,上套筒11和下套筒1还对人员进行保护,可防止飞溅物料伤及操作人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