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888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零件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零件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叉杆类零件如图1所示,其形状比较特殊,其本体两侧各有一个轴孔,为了和变速叉轴配合,该零件的轴孔工艺要求较高,现阶段在对该零件的轴孔进行加工时还没有响应的夹具来支持,对实际生产带来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零件夹持装置。

一种零件夹持装置,用于叉杆类零件的夹持,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上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其中,第一夹持块固定设于底板上方一侧,第二夹持块活动设于底板上方另一侧,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一侧设有一立板,穿过该立板设有一丝杆,该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块,另一端连接一手轮;所述底板上方一端向上设有一L型块,该L型块的水平端上设有两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夹持块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形成一V型槽。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一端面连接所述L型块的竖直端。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四个角处设置为一竖直的弧形卡口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零件夹持装置,其通过设置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来夹持叉杆类零件,通过手轮带动第二夹持块来调节夹持位置,本夹持装置结构简单,针对性强,用于叉杆类零件的夹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叉杆类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零件夹持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零件夹持装置的装配图。

图中数字表示:

1、叉杆类零件 2、底板 3、第一夹持块 4、第二夹持块

5、立板 6、丝杆 7、手轮 8、V型槽 9、通孔 10、L型块

11、弧形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图1至3所示,一种零件夹持装置,用于叉杆类零件1的夹持,包括一底板2,所述底板2上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夹持块3和第二夹持块4;其中,第一夹持块3固定设于底板2上方一侧,第二夹持块4活动设于底板2上方另一侧,所述第二夹持块4的一侧设有一立板5,穿过该立板5设有一丝杆6,该丝杆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块4,另一端连接一手轮7;所述底板2上方一端向上设有一L型块10,该L型块10的水平端上设有两个通孔9,该通孔9用于刀具的穿过以实现零件1的加工。

所述夹持块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形成一V型槽8,用于与叉杆类零件1的轴孔配合。

所述底板2的一端面连接所述L型块10的竖直端。

所述底板2的四个角处设置为一竖直的弧形卡口11状,用于将本夹持装置固定于其他的工装上面,可以通过气缸或其他驱动机构带动实现本夹持装置整体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零件夹持装置,其通过设置第一夹持块3和第二夹持块4,来夹持叉杆类零件1,通过手轮7带动第二夹持块4来调节夹持位置,本夹持装置结构简单,针对性强,用于叉杆类零件的夹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