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孔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直径的深孔钻。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中,钻孔加工约占其加工总量的三分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机械产品零部件加工中对孔的精确度和表面光洁度要求日益提高,而精密孔的加工常常成为生产的关键,尤其在深孔加工中,刀杆受孔的限制,直径小、长度大,相对造成刚性差、强度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加之深孔加工中排屑困难,切削液浇注跟不上,温度升高,导致刀具耐用度减弱,进口刀具价格又非常贵,现在市面上大多是不可调节的深孔钻,适用范围狭窄,使用单位要备很多不同规格的深孔钻,导致大量的库存,刀具成本居高不下,从而亟需一种直径可调节的可调直径的深孔钻,以降低刀具成本,减小库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拆装、有效降低刀具成本、减小刀具库存的可调直径的深孔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直径的深孔钻,包括具有旋转轴线的刀具本体,所述刀具本体包括切削部和柄部,所述切削部的端面设有可调刀夹,所述可调刀夹可相对切削部移动的设于切削部上,所述可调刀夹上设有第一切削刀片和第二切削刀片,所述第一切削刀片靠近所述旋转轴线,所述第二切削刀片靠近切削部的端面的外沿,所述可调直径的深孔钻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齿轮、与齿轮配合的齿条和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切削部上,所述齿轮与驱动件连接,所述齿条固设于可调刀夹上,并在所述齿轮的驱动下带动可调刀夹沿切削部径向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驱动件为刻度盘,所述切削部上设有安装轴,所述刻度盘安装于所述安装轴的一端,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安装轴的另一端。
所述切削部上设有可与所述刻度盘上的刻度对应的基准刻度线。
所述可调刀夹通过第一锁紧螺钉锁紧于所述切削部上,所述可调刀夹上设有可供所述第一锁紧螺钉穿过的腰型孔,所述切削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螺钉配合的螺纹孔。
所述切削部的端面还设有固定设置的固定刀夹,所述固定刀夹上设有第三切削刀片,所述固定刀夹与可调刀夹分设于所述旋转轴线的两侧。
所述固定刀夹通过第二锁紧螺钉固定于所述切削部上。
所述切削部的周向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条。
所述切削部的周向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辅助导向条,所述辅助导向条与所述第二切削刀片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刀具本体设有内排屑通道,所述内排屑通道具有喇叭口。
所述柄部具有用于安装的矩形螺纹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直径的深孔钻,通过齿轮与齿条配合,将齿轮的转动转化成可调刀夹的移动,实现可调刀夹上第一切削刀片与第二切削刀片的同步径向移动,从而达到调节刀具直径的目的,该调节机构结构简单,易于拆装,实现一个钻头涵盖一定的直径范围,有效降低刀具成本,减小刀具库存。
(2)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直径的深孔钻,驱动件为刻度盘,切削部上设有可与刻度盘上的刻度对应的基准刻度线,通过刻度盘与基准刻度线配合,确定所调节的直径值,在调节时可以直观的读取调节的数值。
(2)本实用新型的可调直径的深孔钻,切削部的周向面上设有两个导向条和一个辅助导向条,两个导向条与第二切削刀片的切削刃形成三点共圆,在使用时起到导向和减震的作用;辅助导向条与第二切削刀片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导向条磨损严重时对第二切削刀片起到辅助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可调刀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刀具本体;12、内排屑通道;121、喇叭口;2、切削部;21、基准刻度线;22、导向条;23、辅助导向条;3、柄部;31、矩形螺纹接口;4、可调刀夹;41、第一锁紧螺钉;51、第一切削刀片;52、第二切削刀片;6、调节机构;61、齿轮;62、齿条;63、驱动件;631、刻度盘;64、安装轴;7、固定刀夹;71、第二锁紧螺钉;8、第三切削刀片;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可调直径的深孔钻的一种实施例,该可调直径的深孔钻包括具有旋转轴线C1的刀具本体1,刀具本体1包括切削部2和柄部3,切削部2的端面设有可调刀夹4,可调刀夹4可相对切削部2移动的设于切削部2上,可调刀夹4上设有第一切削刀片51和第二切削刀片52,第一切削刀片51靠近旋转轴线C1,第二切削刀片52靠近切削部2的端面的外沿,可调直径的深孔钻还包括调节机构6,调节机构6包括齿轮61、与齿轮61配合的齿条62和驱动齿轮61转动的驱动件63,驱动件63设于切削部2上,齿轮61与驱动件63连接,齿条62固设于可调刀夹4上,并在齿轮61的驱动下带动可调刀夹4沿切削部2径向移动。
如图3所示,第一切削刀片51和第二切削刀片52控制切削部2的切削直径。通过齿轮61与齿条62配合,将齿轮61的转动转化成可调刀夹4的移动,实现可调刀夹4上第一切削刀片51与第二切削刀片52的同步径向移动,从而达到调节刀具直径的目的。该调节机构6结构简单,易于拆装,实现一个钻头涵盖一定的直径范围,有效降低刀具成本,减小刀具库存。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63为刻度盘631,切削部2上设有安装轴64,刻度盘631安装于安装轴64的一端,齿轮61安装于安装轴64的另一端。这种结构使得整个调节机构6可以从刀具本体1上拆下。切削部2上设有可与刻度盘631上的刻度对应的基准刻度线21。如图2所示。通过刻度盘631与基准刻度线21配合,确定所调节的直径值,在调节时可以直观的读取调节的数值。本实施例中,深孔钻刀具的可调节的直径范围在4mm之内。
本实施例中,可调刀夹4通过第一锁紧螺钉41锁紧于切削部2上,可调刀夹4上设有可供第一锁紧螺钉41穿过的腰型孔(图中未示出),切削部2上设有与第一锁紧螺钉41配合的螺纹孔(图中未示出)。腰型孔沿切削部2的径向设置,调节可调刀夹4时,先松开第一锁紧螺钉41,保证可调刀夹4具有一定的移动空间。
本实施例中,切削部2的端面还设有固定设置的固定刀夹7,固定刀夹7上设有第三切削刀片8,固定刀夹7与可调刀夹4分设于旋转轴线的两侧。固定刀夹7通过第二锁紧螺钉71固定于切削部2上。如图3所示,在切削部2的端面建立OXY坐标系。第三切削刀片8与第一切削刀片51或第二切削刀片52的布置方向相反。第一切削刀片51的切削刃与过X轴、旋转轴线C1的面相交,位于Y轴的左侧,低于X轴,不过O点;第二切削刀片52的切削刃与过Y轴、旋转轴线C1的面相交,位于Y轴的右侧;第三切削刀片8与过Y轴、旋转轴线C1的面相交,位于Y轴的右侧,第三切削刀片8旋转180°,与可调刀夹4上的刀片间隙(第一切削刀片51与第二切削刀片52之间的间隙)重合(重叠)。
切削部2的周向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条22。切削部2的周向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辅助导向条23,本实施例中,切削部2的周向面上设有两个导向条22和一个辅助导向条23,两个导向条22与第二切削刀片52的切削刃形成三点共圆,导向条22位于刀具本体1的导向条槽(图中未示出)内,在使用时起到导向和减震的作用。辅助导向条23与第二切削刀片52位于同一直线上;辅助导向条23固定在刀具本体1之上,在导向条22磨损严重时对第二切削刀片52起到辅助保护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刀具本体1设有内排屑通道12,内排屑通道12具有喇叭口121。当切削加工时,切屑卷曲后从喇叭口121进入内排屑通道12,随着切削液一起排出。
本实施例中,柄部3具有用于安装的矩形螺纹接口31。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将固定刀夹7和可调刀夹4装到对应的槽中,用第二锁紧螺钉71和第一锁紧螺钉41分别锁紧,然后将三个切削刀片分别通过螺钉9装在对应的刀夹上,用螺钉锁紧,将两个导向条22装到对应的导向条槽中并固定;当需要调节直径时,先将可调刀夹4的第一锁紧螺钉41松开,然后用一把六角头扳手转动刻度盘631到需要设定的直径的刻度,刻度盘631驱动齿轮61转动,齿轮61与齿条62配合,齿条62带动可调刀夹4径向移动,最后将可调刀夹4的第一锁紧螺钉41锁紧,重新对准中心,开始钻孔。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