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锻造汽轮机钢材专用下砧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190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钢材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锻造汽轮机钢材专用下砧块。



背景技术:

目前,亚临界和超临界汽轮机对叶片钢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故在现有Crl2型钢中添加Mo、V、Nb、N等合金元素,以提高其综合性能。但该钢种锻造区间窄,锻造过程中易出现裂纹,从而影响锻件性能。为避免裂纹,要求锻造工艺中各工序的压下量均不相同。在下料时,要求采用上平砧、下V型砧进行滚圆下料;在镦粗、成型等工序中,要求采用双平砧。现有锻造生产方案中,无法实现同一空气锤中下砧块构型的快速切换,制约了锻造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锻造汽轮机钢材专用下砧块,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采用两组可在底座上旋转的砧块单体代替现有砧块结构,通过调整垫块对砧块单体的垫设情况,快速实现下砧块构型切换,从而满足汽轮机钢材的不同锻造工序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锻造汽轮机钢材专用下砧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延长板、砧块单体和垫块,所述延长板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表面横向两端延长线处,所述砧块单体为两块,分别铰接固定于所述底座纵向中轴线的两侧,所述垫块活动设置于所述延长板上。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表面靠近末端处沿纵向设有凹槽,所述垫块为楔形台状,底部靠近末端处沿纵向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凸棱。

进一步,所述砧块单体末端底部设有缺口。

进一步,两所述砧块单体间的所述底座处设有三棱柱状的嵌块。

进一步,所述垫块末端设有推杆,所述推杆末端设有隔热套。

进一步,所述垫块选用耐压硬质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组可在底座上旋转的砧块单体代替现有砧块结构,通过调整垫块对砧块单体的垫设情况,快速实现下砧块构型切换,从而满足汽轮机钢材的不同锻造工序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下砧块在不同构型间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锻造汽轮机钢材专用下砧块,包括底座1、延长板2、砧块单体3和垫块4,所述延长板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横向两端延长线处,所述砧块单体3为两块,分别铰接固定于所述底座1纵向中轴线的两侧,所述垫块4活动设置于所述延长板2上。所述底座1与空气锤底部工作面的砧块槽体配合,采用现有固定结构,将下砧块固定于空气锤底部工作面处。所述延长板2用于延长所述底座1上表面,以担放所述垫块5。所述砧块单体3通过在所述底座1上方旋转而改变下砧块构型,从而满足不同锻造工艺要求。所述垫块4选用耐压硬质金属材质,楔入所述砧块单体3底部后,通过设置于其底部的凸棱41与所述底座1上表面处设置的凹槽11配合,从而稳定所述砧块单体3的构型角度。

所述砧块单体3末端底部设有缺口。便于所述垫块4前端的插入,将所述砧块单体3担设于所述垫块4的斜面上,使所述砧块单体3改变角度。

两所述砧块单体3间的所述底座1处设有三棱柱状的嵌块5。所述砧块单体3底部侧边与所述嵌块5底部侧边相接。所述垫块4的斜面角度和所述嵌块5侧面角度之和为90°,当所述砧块单体3完成旋转后,所述垫块4前端与所述砧块单体3的固定侧边相接,所述砧块单体3的侧壁紧密贴合于所述嵌块5的侧壁上,有利于构型稳定。

所述垫块4末端设有推杆6。所述推杆6末端设有隔热套61。由于锻造温度较高,因而采用带有所述隔热套61的所述推杆6协助操作人员,以带动所述垫块5完成相应操作。

结合实施例阐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滚圆下料:

朝向所述底座1的方向推动所述推杆6,带动所述垫块4沿所述延长板2朝向所述底座1滑动。所述垫块4前端自所述缺口进入所述砧块单体3的底部,将所述砧块单体3底部贴合担设于所述垫块4的斜面上,使所述砧块单体3在所述底座1上发生旋转。

当所述凸棱41嵌入所述凹槽11后,所述垫块4稳定垫设于所述砧块单体3的底部。对另一侧所述砧块单体3进行相同操作后,两所述砧块单体3组成V型下砧块(如图1中线右侧所示)。与平型上砧块配合,实现滚圆下料。

镦粗、成型等:

完成下料后,上提所述推杆6,使所述凸棱41脱离所述凹槽11后,将所述垫块4自所述砧块单体3底部拉出,直至所述砧块单体3底部贴合所述底座1后,形成平型下砧块,与平型上砧块配合,进行镦粗、成型等加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