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背板冲压模具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1789阅读:10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背板冲压模具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背板冲压模具的防护结构,属于背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在电视机背板生产过程中,就是使用冲压模具使得物料板成型,由于冲压过程中冲击力较大,可能产生一些火花、碎屑等,而目前冲压模具并无相应的防护措施,安全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背板冲压模具的防护结构,该防护结构采用一圈防护板进行防护,且防护板为可伸缩式的,随着上模的上下移动,防护板相应的伸缩,以保证冲压时候能起到完全防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背板冲压模具的防护结构,其包括防护板、滑动块和滑动槽,所述防护板、所述滑动块和所述滑动槽均为环形,所述滑动槽设置在上模的内部,所述滑动块设置在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所述防护板从下端穿过所述上模与所述滑动块相连接,所述滑动槽的一侧设有一个侧孔,所述滑动块的一侧连接一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侧孔与设置在所述上模外侧的手推板连接,所述侧孔上部分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托块,所述托块连接在所述上模的外侧壁,所述托块上开有一个放置支撑杆的支撑杆槽。

所述防护板的下端设有一层橡胶层。

所述滑动槽的高度与所述侧孔的高度。

所述侧孔的上端所在平面高于所述托块的上端所在平面。

手动推所述手推板上移,其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滑动块沿着所述滑动槽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防护板上移,所述手推板移动所述侧孔的顶部时,在两块所述托块的支撑杆槽内放入一根支撑杆,卡住所述手推板,拿掉所述支撑杆时,所述手推板、所述连接杆、所述滑动块及所述防护板在重力的作用下下移。

所述托块与所述支撑杆槽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背板冲压模具的防护结构采用一圈防护板进行防护,且防护板为可伸缩式的,随着上模的上下移动,防护板相应的伸缩,以保证冲压时候能起到完全防护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背板冲压模具的防护结构设有托块,当冲压模具不工作时,将手推板推至最上,然后在两个托块之间架设支撑杆,以限定手推板进而使得防护板收缩;

3、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背板冲压模具的防护结构的防护板底部设有橡胶垫层,避免冲压过程中防护板对下模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背板冲压模具的防护结构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背板冲压模具的防护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防护板,2为滑动块,3为滑动槽,4为上模,5为侧孔,6为连接杆,7为手推板,8为托块,9为支撑杆槽,10为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一种用于背板冲压模具的防护结构,其包括防护板1、滑动块2和滑动槽3,防护板1、滑动块2和滑动槽3均为环形,滑动槽3设置在上模4的内部,滑动块2设置在滑动槽3的内部,防护板1从下端穿过上模4与滑动块2相连接,滑动槽3的一侧设有一个侧孔5,滑动块2的一侧连接一根连接杆6,连接杆6穿过侧孔5与设置在上模4外侧的手推板7连接,侧孔5上部分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托块8,托块8连接在上模4的外侧壁,托块8上开有一个放置支撑杆的支撑杆槽9。

防护板1的下端设有一层橡胶层10。

滑动槽3的高度与侧孔5的高度。

侧孔5的上端所在平面高于托块8的上端所在平面。

手动推手推板7上移,其通过连接杆6带动滑动块2沿着滑动槽3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防护板1上移,手推板7移动侧孔5的顶部时,在两块托块8的支撑杆槽9内放入一根支撑杆,卡住手推板7,拿掉支撑杆时,手推板7、连接杆6、滑动块2及防护板1在重力的作用下下移。

托块8与支撑杆槽9相垂直。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