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161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片状物料装配用机械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热敏材料为热能引起化学或物理变化而形成文字、图像、变色和改变形状的材料,包括传真机用热敏纸,打印机与终端记录热敏纸,标签和票据用热敏纸,热敏变色材料及热敏变形材料等,因其特性广泛应用于需利用热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表现的商品中,如传真机,打印机和电热转换器件等。

目前,热敏材料等片状物料装配在另一工件上的方式都是使用人工装配,往往是需手工一个一个装配,这种装配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无法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在长时间作业下,容易产生作业疲劳,大大降低作业效率,同时也导致无法保证装配的精确度,造成装配合格率低下。

因此,急需要一种装配装置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装置,该装配装置能够实现将片状物料移送装配于工件上,具有降低劳动力的需求、提高作业效率、增加产量及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装置,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上沿一水平方向顺次分布的取料工位、转接工位及装配工位,待装配的所述工件定位于所述装配工位上;

第一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沿所述取料工位至所述装配工位的方向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第一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移动设于所述取料工位与所述转接工位之间,所述第一移动座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

取料机构,所述取料机构沿竖直方向恒向上移动设于所述第一移动座上;

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沿所述取料工位至所述装配工位的方向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二移动座移动设于所述转接工位与所述装配工位之间,所述第二移动座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

转接承载座,所述转接承载座固定于所述转接工位上,所述转接承载座承载所述取料机构移送来的所述片状物料;

装配机构,所述装配机构沿竖直方向恒向上移动设于所述第二移动座上;

第三直线驱动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取料工位上方,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可脱离的顶推位于所述取料工位上的所述取料机构向下移动靠近位于所述取料工位的所述片状物料;

第四直线驱动器,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转接工位上方,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可脱离的顶推位于所述转接工位上的所述取料机构或所述装配机构向下移动靠近所述转接承载座;

导引件,所述导引件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导引件上形成有沿所述转接工位至所述装配工位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导引部;及

导引轮,所述导引轮枢接于所述装配机构上,所述导引轮可脱离的滚动抵触于所述导引部上。

较佳地,所述取料机构包含第一纵向滑座及用于吸附所述片状物料的吸盘,所述第一纵向滑座沿竖直方向滑动设于所述第一移动座上,所述吸盘固定于所述第一纵向滑座上。

较佳地,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阻挡件及第一弹性件,所述阻挡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移动座上,且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纵向滑座上方;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纵向滑座与所述第一移动座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件恒驱使所述第一纵向滑座向上移动靠近所述阻挡件。

较佳地,所述装配机构包含第二纵向滑座、气动手指、第一夹紧臂及第二夹紧臂,所述第二纵向滑座沿竖直方向滑动设于所述第二移动座上,所述气动手指固定于所述第二纵向滑座上,所述第一夹紧臂固定于所述气动手指两输出端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夹紧臂固定于所述气动手指两输出端中的另一者,所述导引轮枢接于所述第二纵向滑座上。

较佳地,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纵向滑座与所述第二移动座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件恒驱使所述第二纵向滑座向上移动。

较佳地,所述装配机构还包含顶推杆、第三弹性件及抵压滚轮,所述顶推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设于所述第二纵向滑座上,且所述顶推杆位于所述第一夹紧臂与所述第二夹紧臂之间,所述抵压滚轮枢接于所述顶推杆的下端,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于所述顶推杆与所述第二纵向滑座之间,且所述第三弹性件恒驱使所述顶推杆向下移动。

较佳地,所述导引部为沿所述转接工位至所述装配工位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导引面。

较佳地,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定位柱及第五直线驱动器,所述定位柱固定于所述转接承载座上,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沿所述取料工位至所述转接工位的方向固定于所述转接承载座上,所述转接承载座上还向上凸伸形成有供所述片状物料承载定位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位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之间。

较佳地,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含第一缓冲器及第二缓冲器,所述第一缓冲器固定于靠近所述取料工位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缓冲器正对于所述第一移动座的右侧;所述第二缓冲器固定于靠近所述装配工位的一侧,且所述第二缓冲器正对于所述第二移动座的左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的机架上沿一水平方向顺次分布的取料工位、转接工位及装配工位,待装配的工件定位于装配工位上;第一直线驱动器沿取料工位至装配工位的方向固定于机架上;第一移动座移动设于取料工位与转接工位之间,第一移动座连接于第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取料机构沿竖直方向恒向上移动设于第一移动座上;第二直线驱动器沿取料工位至装配工位的方向固定于机架上;第二移动座移动设于转接工位与装配工位之间,第二移动座连接于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转接承载座固定于转接工位上,转接承载座承载取料机构移送来的片状物料;装配机构沿竖直方向恒向上移动设于第二移动座上;第三直线驱动器沿竖直方向固定于取料工位上方,第三直线驱动器可脱离的顶推位于取料工位上的取料机构向下移动靠近位于取料工位的片状物料;第四直线驱动器沿竖直方向固定于转接工位上方,第四直线驱动器可脱离的顶推位于转接工位上的取料机构或装配机构向下移动靠近转接承载座;导引件固定于机架上,导引件上形成有沿转接工位至装配工位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导引部;及导引轮枢接于装配机构的上,导引轮可脱离的滚动抵触于导引部上。则,第一移动座位于取料工位时,第二移动座位于转接工位,由第三直线驱动器顶推取料机构向下移动至取料工位上的片状物料,取料机构即可吸取住取料工位上的片状物料,取料机构即可自动向上移动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步地,第四直线驱动器顶推装配机构向下移动至转接承载座,装配机构夹取住位于转接承载座上的片状物料,装配机构即可自动向上移动恢复至初始位置。接着,第一直线驱动器驱使第一移动座带动取料机构移动至转接工位,则,第四直线驱动器顶推取料机构向下移动至转接承载座,即可将片状物料放置于空载的转接承载座上;同步地,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第二移动座带动装配机构移动至装配工位,且导引轮滚动抵触于导引部上,则即可驱使装配机构在移动向装配工位时,同步向下移动,以将片状物料插接固定于位于装配工位上的工件上。结构更为简单合理,实现了机械自动化装配,替代了手工装配的作业方式,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且在长时间作业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作业疲劳,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机械自动化装配能够更好的保障装配的精度,大大提高了装配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于另一视角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的装配机构、导引轮及第二受推件组合后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100适用于将片状物料(图中未示)移送装配于工件(图中未示)上,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100包括机架10、第一直线驱动器20a、第一移动座30a、取料机构40、第二直线驱动器20b、第二移动座30b、装配机构50、第三直线驱动器20c、第四直线驱动器20d、导引件60、导引轮70及转接承载座80,机架10上沿一水平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图1及图2中箭头X所指的左右方向)顺次分布的取料工位、转接工位及装配工位,待装配的工件定位于装配工位上;第一直线驱动器20a优选为气缸,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直线驱动器20a沿取料工位至装配工位的方向固定于机架10上;第一移动座30a移动设于取料工位与转接工位之间,第一移动座30a连接于第一直线驱动器20a的输出端,从而实现通过第一直线驱动器20a驱使第一移动座30a移动于取料工位与转接工位之间;取料机构40沿竖直方向恒向上移动设于第一移动座30a上,使得取料机构40能够自动的向上移动恢复到初始位置;第二直线驱动器20b优选为气缸,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直线驱动器20b沿取料工位至装配工位的方向固定于机架10上;第二移动座30b移动设于转接工位与装配工位之间,第二移动座30b连接于第二直线驱动器20b的输出端,从而实现通过第二直线驱动器20b驱使第二移动座30b移动于转接工位与装配工位之间;转接承载座80固定于转接工位上,转接承载座80承载取料机构40移送来的片状物料,以方便片状物料在转接工位上转接输送;装配机构50沿竖直方向恒向上移动设于第二移动座30b上,使得装配机构50能够自动的向上移动恢复到初始位置;第三直线驱动器20c优选为气缸,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三直线驱动器20c沿竖直方向固定于取料工位上方,第三直线驱动器20c可脱离的顶推位于取料工位上的取料机构40向下移动靠近位于取料工位的片状物料,使得取料机构40能够吸取到取料工位上的片状物料;第四直线驱动器20d优选为气缸,但并不以此为限,第四直线驱动器20d沿竖直方向固定于转接工位上方,第四直线驱动器20d可脱离的顶推位于转接工位上的取料机构40或装配机构50向下移动靠近转接承载座80,使得转接工位上的取料机构40能够向下移动将片状物料放置于转接承载座80上,以及使得装配机构50能够向下移动来夹取转接承载座80上的片状物料;导引件60固定于机架10上,导引件60上形成有沿转接工位至装配工位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导引部61;导引轮70枢接于装配机构50上,导引轮70可脱离的滚动抵触于导引部61上,使得装配机构50上能够在导引轮70滚动抵触于导引部61上导引作用下沿导引部61的导引轨迹移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导引部61为沿转接工位至装配工位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导引面,使得装配机构50在向装配工位移动时,能够同步向下移动,更方便片状物料装配操作,且无需额外增加新的驱动器件来驱使装配机构50向下移动来配合装配,结构大大简化,结构更为简单合理。且第一移动座30a位于取料工位时,第二移动座30b位于转接工位,由第三直线驱动器20c顶推取料机构40向下移动至取料工位上的片状物料,取料机构40即可吸取住取料工位上的片状物料,取料机构40即可自动向上移动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步地,第四直线驱动器20d顶推装配机构50向下移动至转接承载座80,装配机构50即可夹取住位于转接承载座80上的片状物料,装配机构50即可自动向上移动恢复至初始位置。接着,第一直线驱动器20a驱使第一移动座30a带动取料机构40移动至转接工位,则,第四直线驱动器20d顶推取料机构40向下移动至转接承载座80,即可将片状物料放置于空载的转接承载座80上;同步地,第二直线驱动器20b驱使第二移动座30b带动装配机构50移动至装配工位,且导引轮70滚动抵触于导引部61上,则即可驱使装配机构50在移动向装配工位时,同步向下移动,以将片状物料插接固定于位于装配工位上的工件上。结构更为简单合理,实现了机械自动化装配,替代了手工装配的作业方式,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且在长时间作业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作业疲劳,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机械自动化装配能够更好的保障装配的精度,大大提高了装配的合格率。具体地,如下:

其中,取料机构40包含第一纵向滑座41及用于吸附片状物料的吸盘42,第一纵向滑座4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于第一移动座30a上,吸盘42固定于第一纵向滑座41上。当第三直线驱动器20c顶推第一纵向滑座41向下移动至取料工位时,吸盘42吸取移送至取料工位的片状物料,第一纵向滑座41即可向上移动,结构更为简单合理,通过吸盘42吸取起到防止片状物料在移送过程中意外掉落的作用,能够稳定地移动,提高了作业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在长时间作业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作业疲劳。

可选择地,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100还包括阻挡件30c及第一弹性件(图中未示),阻挡件30c固定于第一移动座30a上,且阻挡件30c位于第一纵向滑座41上方;第一弹性件优选为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弹性件连接于第一纵向滑座41与第一移动座30a之间,且第一弹性件恒驱使第一纵向滑座41向上移动靠近阻挡件30c,从而实现取料机构40沿竖直方向恒向上移动的设于第一移动座30a上的结构,使得取料机构40能够自动的向上移动恢复到初始位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呈拉伸的连接于第一纵向滑座41与第一移动座30a之间,从而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的驱使下,使得取料机构40能够自动的向上移动。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则,取料机构40在吸取住取料工位上的片状物料后,能够自动的向上移动,以及在移动到转接工位时,使得取料机构40在将片状物料放置于空载的转接承载座80后能够自动向上移动,实现稳定地吸取和放置片状物料,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在长时间作业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疲劳。而阻挡件30c使得第一纵向滑座41自动向上移动时,能够阻挡第一纵向滑座41过度滑动而脱离于第一移动座30a,结构更为安全可靠。

请参阅图1及3,装配机构50包含第二纵向滑座51、气动手指52、第一夹紧臂53及第二夹紧臂54,第二纵向滑座51沿竖直方向滑动设于第二移动座30b上,气动手指52固定于第二纵向滑座51上,第一夹紧臂53固定于气动手指52两输出端中的一者,第二夹紧臂54固定于气动手指52两输出端中的另一者。当第四直线驱动器20d顶推第二纵向滑座51向下移动靠近转接承载座80,气动手指52驱使第一夹紧臂53及第二夹紧臂54夹取住位于转接承载座80上的片状物料,第二纵向滑座51即可向上移动。通过第一夹紧臂53及第二夹紧臂54夹取起到防止片状物料在移送过程中意外掉落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导引轮70具体是枢接于第二纵向滑座51上。

继续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图中未示),第二弹性件优选为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弹性件连接于第二纵向滑座51与第二移动座30b之间,且第二弹性件恒驱使第二纵向滑座51向上移动。使得装配机构50在转接工位夹取到片状物料后能够在第二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的作用下,自动向上移动远离于转接承载座80,而且在第二移动座30b移动于转接工位与装配工位之间时,保障导引轮70能够恒抵触于导引部61上,使得装配机构50能够稳定沿导引部61上移动。

更优是,装配机构50还包含顶推杆55、第三弹性件(图中未示)及抵压滚轮56,顶推杆55沿竖直方向滑动设于第二纵向滑座51上,且顶推杆55位于第一夹紧臂53与第二夹紧臂54之间,抵压滚轮56枢接于顶推杆55的下端,第三弹性件优选为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三弹性件连接于顶推杆55与第二纵向滑座51之间,且第三弹性件恒驱使顶推杆55向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片状物料的中部形成有插舌,工件上形成有供插舌对应插置装配的桥状装配部位,顶推杆55带动抵压滚轮56顶推片状物料中部的插舌向下倾斜,方便插舌插入工件对应的桥状装配部位中,且在插舌插入工件对应的桥状装配部位后,工件上的桥状装配部位的顶部能够顶推抵压滚轮56带动顶推杆55克服第三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向上移动,使得抵压滚轮56避让工件上的桥状装配部位,使得片状物料的插舌能够更为顺畅、稳定的插置装配于工件的桥状装配部位中,防止片状物料和工件被划伤,结构更为合理,装配更为方便快捷。

更优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100还包括定位柱80a及第五直线驱动器80b,定位柱80a固定于转接承载座80上,第五直线驱动器80b优选为气缸,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五直线驱动器80b沿取料工位至转接工位的方向固定于转接承载座80上,转接承载座80上还向上凸伸形成有供片状物料承载定位的定位凸台81,定位凸台81位于定位柱80a与第五直线驱动器80b的输出端之间。通过第五直线驱动器80b顶推片状物料抵触于定位柱80a上,使得片状物料定位于定位柱80a与第五直线驱动器80b的输出端之间,能够将片状物料精确定位,使得片状物料能够准确地被夹取,大大提高了装配的精度,从而提高了装配的合格率。

可选择地,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90b,第一限位组件90b包含第一限位件91b、第二限位件92b、第一抵触件(图中未示)及第二抵触件93b,第一限位件91b固定于靠近取料工位的一侧,第一抵触件固定于第一移动座30a的右侧,且第一抵触件正对于第一限位件91b;第二限位件92b固定于靠近转接工位的一侧,第二抵触件93b固定于第一移动座30a的左侧,且第二抵触件93b正对于第二限位件92b。第一移动座30a移动至取料工位时,第一抵触件抵触于第一限位件91b上;第一移动座30a移动至转接工位时,第二抵触件93b抵触于第二限位件92b上,从而实现防止取料机构40过度滑动,保障取料机构40移动于取料工位与转接工位之间,实现稳定移动,更好地保障装配精度,结构更为合理。

更优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90c,第二限位组件90c包含第三限位件91c、第四限位件92c、第三抵触件93c及第四抵触件94c,第三限位件91c固定于靠近转接工位的一侧,第三抵触件93c固定于第二移动座30b的右侧,第三抵触件93c正对于第三限位件91c;第四限位件92c固定于靠近装配工位的一侧,第四抵触件94c固定于第二移动座30b的左侧,且第四抵触件94c正对于第四限位件92c。第二移动座30b移动至转接工位时,第三抵触件93c抵触于第三限位件91c上;第二移动座30b移动至装配工位时,第四抵触件94c抵触于第四限位件92c上,从而实现防止装配机构50过度滑动,保障装配机构50移动于转接工位与装配工位之间,实现稳定移动,更好地保障装配精度。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100还包括缓冲组件(图中未标注),缓冲组件包含第一缓冲器91a及第二缓冲器92a,第一缓冲器91a固定于靠近取料工位的一侧,且第一缓冲器91a正对于第一移动座30a的右侧;第二缓冲器92a固定于靠近装配工位的一侧,且第二缓冲器92a正对于第二移动座30b的左侧。第一移动座30a移动至取料工位时,第一移动座30a的右侧抵触于第一缓冲器91a,起到了缓冲作用,防止刚性碰撞;第二移动座30b移动至装配工位时,第二移动座30b的左侧抵触于第二缓冲器92a,也起到了缓冲作用,防止刚性碰撞,延长使用寿命,结构更为合理。

较优者,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顶推柱90e、第二顶推柱90f、第一受推件90g及第二受推件90h,第一顶推柱90e沿竖直方向固定于第三直线驱动器20c的输出端,第二顶推柱90f沿竖直方向固定于第四直线驱动器20d的输出端,第一受推件90g固定于第一纵向滑座41的顶部,第二受推件90h固定于第二纵向滑座51的顶部。则,第一移动座30a移动至取料工位时,第三直线驱动器20c驱使第一顶推柱90e顶推位于取料工位上的第一受推件90g带动第一纵向滑座41向下移动至取料工位上的片状物料,取料机构40即可吸取移送至取料工位的片状物料。第四直线驱动器20d驱使第二顶推柱90f顶推位于转接工位上的第二受推件90h向下移动至转接工位上的转接承载座80,或者驱使第二顶推柱90f顶推位于转接工位上的第一受推件90g驱使取料机构40向下移动至转接承载座80,以实现顶推转接工位上的取料机构40能够向下移动将片状物料放置于转接承载座80上,或者实现顶推转接工位上装配机构50能够向下移动来夹取转接承载座80上的片状物料,结构更为合理,保障取料机构40与装配机构50能够稳定地上下移动,提高作业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首先,第一移动座30a位于取料工位时,第二移动座30b位于转接工位,第三直线驱动器20c驱使第一顶推柱90e顶推位于取料工位上的第一受推件90g带动第一纵向滑座41向下移动至取料工位上的片状物料,吸盘42吸取住取料工位上的片状物料后,第三直线驱动器20c驱使第一顶推柱90e向上移动脱离于第一受推件90g,则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一纵向滑座41自动向上移动复位,以带动取料机构40自动向上移动复位,同步地,第四直线驱动器20d驱使第二顶推柱90f顶推位于转接工位上的第二受推件90h带动第二纵向滑座51向下移动至转接工位上的转接承载座80,气动手指52驱使夹紧臂夹取住位于转接承载座80上的片状物料后,第四直线驱动器20d驱使第二顶推柱90f向上移动脱离于第二受推件90h,则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二纵向滑座51自动向上移动复位,以带动装配机构50自动向上移动复位。

接着,第一直线驱动器20a驱使第一移动座30a移动至转接工位,第四直线驱动器20d驱使第二顶推柱90f顶推位于转接工位上的第一受推件90g带动第一纵向滑座41向下移动至转接工位上的转接承载座80,即可将片状物料放置于空载的转接承载座80上,则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一纵向滑座41自动向上移动复位,以带动取料机构40自动向上移动复位;同步地,第二直线驱动器20b驱使第二移动座30b移动至装配工位,且导引轮70滚动抵触于导引部61上,则即可驱使装配机构50在移向装配工位时,同步向下移动,顶推杆55带动抵压滚轮56顶推片状物料中部的插舌向下倾斜,且在插舌插入工件对应的桥状装配部位后,工件上的桥状装配部位的顶部顶推抵压滚轮56带动顶推杆55克服第三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向上移动,将片状物料插接固定于位于装配工位上的工件上后,夹取臂松开。即可完成片状物料装配于工件上的装配工序,然后,第一直线驱动器20a驱使第一移动座30a移动至取料工位,同步地,第二直线驱动器20b驱使第二移动座30b移动至转接工位,以继续进行下一次的装配工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装置100的机架10上沿一水平方向顺次分布的取料工位、转接工位及装配工位,待装配的工件定位于装配工位上;第一直线驱动器20a沿取料工位至装配工位的方向固定于机架10上;第一移动座30a移动设于取料工位与转接工位之间,第一移动座30a连接于第一直线驱动器20a的输出端;取料机构40沿竖直方向恒向上移动设于第一移动座30a上;第二直线驱动器20b沿取料工位至装配工位的方向固定于机架10上;第二移动座30b移动设于转接工位与装配工位之间,第二移动座30b连接于第二直线驱动器20b的输出端,转接承载座80固定于转接工位上,转接承载座80承载取料机构40输送来的片状物料;装配机构50沿竖直方向恒向上移动设于第二移动座30b上;第三直线驱动器20c沿竖直方向固定于取料工位上方,第三直线驱动器20c可脱离的顶推位于取料工位上的取料机构40向下移动靠近位于取料工位的片状物料;第四直线驱动器20d沿竖直方向固定于转接工位上方,第四直线驱动器20d可脱离的顶推位于转接工位上的取料机构40或装配机构50向下移动至转接承载座80;导引件60固定于机架10上,导引件60上形成有沿转接工位至装配工位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的导引部61;及导引轮70枢接于装配机构50上,导引轮70可脱离的滚动抵触于导引部61上。则,第一移动座30a位于取料工位时,第二移动座30b位于转接工位,由第三直线驱动器20c顶推取料机构40向下移动至取料工位上的片状物料,取料机构40即可吸取住取料工位上的片状物料,取料机构40即可自动向上移动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步地,第四直线驱动器20d顶推装配机构50向下移动至转接承载座80,装配机构50夹取住位于转接承载座80上的片状物料,装配机构50即可自动向上移动恢复至初始位置。接着,第一直线驱动器20a驱使第一移动座30a带动取料机构40移动至转接工位,则,第四直线驱动器20d顶推取料机构40向下移动至转接承载座80,即可将片状物料放置于空载的转接承载座80上;同步地,第二直线驱动器20b驱使第二移动座30b带动装配机构50移动至装配工位,且导引轮70滚动抵触于导引部61上,则即可驱使装配机构50在移动向装配工位时,同步向下移动,以将片状物料插接固定于位于装配工位上的工件上。结构更为简单合理,实现了机械自动化装配,替代了手工装配的作业方式,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且在长时间作业的情况下,不容易产生作业疲劳,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机械自动化装配能够更好的保障装配的精度,大大提高了装配的合格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