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3024阅读:1575来源:国知局
撑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撑紧机构。



背景技术:

在金属数控精密加工领域,有许多产品有内腔结构,尤其是手表加工领域,在加工表壳的外形时需要用到表壳的内腔来定位夹紧,现有的下拉式内撑结构是通过使用螺钉下拉撑筒内的楔形块,通过楔形块挤压撑筒然后将工件撑紧,这种结构比较复杂,适用于加工环状产品,在装夹封闭式盖状产品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表壳类的小件封闭式盖状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撑紧机构,它解决了盖状产品的装夹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撑紧机构,包括两端均开口的撑筒,所述撑筒上端的内壁为上窄下宽的楔形结构,所述撑筒的筒身上设置有由上端向下端延伸的开缝;所述筒身内部设置有由下向上伸入所述筒身内并与所述楔形结构相适配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由动力装置驱动滑动安装在所述筒身内。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撑筒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撑筒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撑筒相连通的通孔,所述楔形块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撑筒的安装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撑筒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安装槽的底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设有定位销,所述撑筒上对应所述定位销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销相适配的定位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定位销设置有两个,两所述定位销分别位于所述通孔的两侧,相应的所述定位孔也设置有两个。

作为一种改进,位于所述开缝端部的所述筒身上设置有与所述开缝相连通的开孔,所述开孔沿所述筒身周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开缝的宽度。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所述楔形块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座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安装板和底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撑筒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撑紧机构,包括两端均开口的撑筒,撑筒上端的内壁为上窄下宽的楔形结构,撑筒的筒身上设置有由上端向下端延伸的开缝;筒身内部设置有由下向上伸入筒身内并与楔形结构相适配的楔形块,楔形块由动力装置驱动滑动安装在筒身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撑紧机构撑紧盖状产品时,首先将盖状产品安装在撑筒的上端,然后通过撑筒筒身内部的楔形块挤压撑筒上端的内壁,由于筒身上设置有由上端向下端延伸的开缝,使得撑筒上端向外产生外撑力,由此撑紧盖状产品;取下盖状产品时,将楔形块脱离撑筒上端的内壁,此时撑筒的上端复位,撑紧的盖状产品被松开,这时便可将盖状产品取下。通过以上盖状产品撑紧和取下的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撑紧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可以装夹任何形状的腔式产品,不局限于规则内腔结构,适用范围较广;

二、在保证撑紧效果的同时,其结构相对简单,盖状产品撑紧和取下的过程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撑紧机构,解决了盖状产品的装夹问题,盖状产品撑紧和取下较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撑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拆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底座,11.安装板,12.底板,13.支撑柱,14.安装槽,15.通孔,2.撑筒,21.开缝,22.开孔,23.定位孔,3.定位销,4.楔形块,5.气缸,6.表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撑紧机构,包括两端均开口的撑筒2,撑筒2上端的内壁为上窄下宽的楔形结构,撑筒2的筒身上设置有由上端向下端延伸的开缝21;筒身内部设置有由下向上伸入筒身内并与楔形结构相适配的楔形块4,楔形块4由动力装置驱动滑动安装在撑筒2的筒身内。本实施方式中选择需要撑紧的盖状产品为表壳6,所以本实施方式中优选撑筒2的筒身为圆柱形,其撑筒2的上端内壁为圆锥形,同时楔形块4的端部为与撑筒2的上端内壁相适配的圆锥形,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待撑紧产品的内腔形状设计撑筒2的上端内壁及楔形块4的结构,比如需要撑紧的产品的内腔为矩形,可相应的将撑筒2及楔形块4设计为上窄下宽的梯形,本实施方式并不做限制。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位于开缝21端部的撑筒2的筒身上设置有与开缝21相连通的开孔22,开孔22沿筒身周向的尺寸大于开缝21的宽度,采用这样的结构,是为了保证撑筒2的另一端不变形,延长撑筒2的使用寿命。本实施方式中开孔22设计为长圆孔,实际应用中,开孔22可为圆形或其他形状,只要开孔22沿筒身周向的尺寸大于开缝21的宽度即可,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做限制。

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还包括用于安装撑筒2的底座1,底座1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安装板11和底板12,安装板11与底板12之间连接有支撑柱13,动力装置安装在安装板11与底板12之间,撑筒2安装在安装板11上。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柱13设置有四根,四根支撑柱分别安装在安装板11的四个角部。

如图1至4共同所示,安装板11上对应撑筒2的位置处设置有与撑筒2相连通的通孔15,楔形块4穿过通孔15与动力装置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上对应撑筒2的安装位置处设置有安装槽14,撑筒2通过螺钉安装在安装槽14内,通孔15设置在安装槽14的底部。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安装槽14的底部安装有定位销3,撑筒2上对应定位销3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定位销3相适配的定位孔23。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销3设置有两个,两定位销3分别位于通孔15的两侧,相应的撑筒2上的定位孔23也设置有两个。设计这样的结构,是为了撑筒2能更好的定位,以保证表壳6的加工精度。

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动力装置为气缸5,气缸5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板11的底部,楔形块4与气缸5的活塞杆相连接。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撑紧机构撑紧表壳6时,首先将表壳6安装在撑筒2的上端,然后通过气缸5带动安装在气缸5的活塞杆上的楔形块4伸出,通过楔形块4在撑筒2的筒身内部挤压撑筒2上端的内壁,使得撑筒2上端向外产生外撑力,由此撑紧表壳6,此时便可对表壳6进行加工。

加工好的表壳6需要取下之前,通过气缸5带动安装在气缸5的活塞杆上的楔形块4回缩,楔形块4脱离撑筒2的上端,此时撑筒2的上端在没有楔形块4的挤压力后复位,加工好的表壳6被松开,这时便可将加工好的表壳6取下。

通过以上表壳6撑紧和取下的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撑紧机构,解决了盖状产品的装夹问题,盖状产品撑紧和取下较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