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顶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619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取料辅助作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提升作业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紧凑,性能稳定,使用安全可靠的旋转顶料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模具的取料作业,大多采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即操作人员需上下机台、手动将成型的钣金件取出。这种作业方式不但降低了模具作业的工作效率,而且,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另外,一些取料作业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增加了模具安装调试的时间,提高了模具的制造成本;并且,装置的适应性弱,故障率高,维护困难,使用可靠性差。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取料辅助作业装置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有效提升作业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紧凑,性能稳定,使用安全可靠的旋转顶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旋转顶料机构包括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的中部设置有转轴驱动臂,转轴驱动臂的下端部与伸缩气缸的伸缩端相铰接;所述伸缩气缸沿与转动轴相垂直的水平方向、布置于转动轴下方的一侧,伸缩气缸的固定端与铰接座相铰接;所述转动轴上、位于转轴驱动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臂连接座;旋臂连接座上设置有顶料旋臂,顶料旋臂沿与转动轴相垂直的方向、延伸向布置有伸缩气缸的一侧;所述顶料旋臂由L形旋臂构成,L形旋臂包括平直段,平直段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平直段的另一端设置有上折弯段;顶料旋臂通过连接端分别与旋臂连接座相连;顶料旋臂上折弯段的顶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托架垫板,托架垫板上设置有顶料托架;顶料托架包括连接托板,连接托板的一侧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滚轮安装立板,滚轮安装立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沿顶料旋臂延伸方向、等间距布置的顶料滚轮。

所述转动轴中部设置的转轴驱动臂为分体式结构,分体式转轴驱动臂包括上部固定座和下部连接臂;转轴驱动臂通过下部连接臂与上部固定座之间围合构成的夹持卡口、设置在转动轴上;转轴驱动臂的下部连接臂,与伸缩气缸伸缩端设置的连接头相铰接。以利用伸缩气缸驱动转轴驱动臂,来带动转动轴以及其上布置的顶料旋臂一同转动,实现对钣金件的取料托举;并便于转轴驱动臂的安装和拆卸。

所述转动轴上、转轴驱动臂两侧的旋臂连接座均为上、下分体式结构。以方便旋臂连接座的安装和拆卸,便于装置的维护。

所述托架垫板下部、与顶料旋臂上折弯段顶部侧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以增加顶料旋臂与顶料托架连接部位的结构强度,提升使用可靠性。

所述转动轴两端分别布置的轴座内设置有轴承;转动轴的端部分别通过轴承与轴座相连。以确保转动轴的顺畅旋转,进一步提升辅助取料的作业效率。

所述顶料托架滚轮安装立板上设置的顶料滚轮的材料为聚氨酯或橡胶。以在增大顶料滚轮摩擦力的同时,降低滚轮对钣金件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中部设置转轴驱动臂的转动轴,转轴驱动臂与布置于转动轴下方一侧的伸缩气缸相铰接;伸缩气缸的固定端与铰接座相铰接;转动轴上、转轴驱动臂的两侧分别设置旋臂连接座;旋臂连接座上设置有向伸缩气缸一侧延伸的顶料旋臂;顶料旋臂的L形旋臂包括平直段,平直段的一端设置连接端,平直段的另一端设置上折弯段;顶料旋臂通过连接端分别与旋臂连接座相连,顶料旋臂上折弯段的顶部设置水平布置的托架垫板,托架垫板上设置顶料托架;顶料托架连接托板的一侧,设置竖直布置的滚轮安装立板,滚轮安装立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顶料滚轮的结构形式,所以其具有如下优点:1、安全性强;使用该旋转顶料机构后,现场作业人员可直接在机台外安全、便捷地取出板件,消除作业人员频繁上下机台取出板件所存在的安全隐患。2、提升模具的生产性能;使模具取料作业从传统的手动化生产,转变为半自动化生产,显著提升模具作业的工作效率,为产品的大批量连续生产提供了保障。3、改善模具结构及生产工艺;旋转顶料机构的设计,使模具结构与生产工艺方面更加合理;同时减少了机加的工作量,并缩短组立、钳工安装调试模具的工作时间,从而降级了模具的制造成本。4、维护方便;该旋转顶料机构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各部分组件都是方便拆卸的独立结构;在组件磨损需要更换或进行维护时,只须单独卸下相应组件即可,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转轴驱动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顶料旋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顶料托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轴座、2旋臂连接座、3转动轴、4转轴驱动臂、5顶料旋臂、6伸缩气缸、7铰接座、8顶料托架、9顶料滚轮、10上部固定座、11下部连接臂、12连接头、13连接端、14平直段、15L形旋臂、16上折弯段、17加强筋板、18托架垫板、19托架安装孔、20连接托板、21滚轮安装立板、22滚轴孔、2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旋转顶料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设置有轴座1的转动轴3,其中,转动轴3的中部设置有用于与伸缩气缸6相连的转轴驱动臂4。为了便于转轴驱动臂4的安装和拆卸,转动轴3中部设置的转轴驱动臂4设计成分体式的结构形式。分体式转轴驱动臂4由位于转动轴3截面上半部的上部固定座10,以及位于转动轴3截面下半部的下部连接臂11构成;且转轴驱动臂4通过下部连接臂11与上部固定座10之间围合构成的夹持卡口,套接固定在转动轴3上。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转动轴3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或方形。

转轴驱动臂4下部连接臂11下端的铰接端,与伸缩气缸6伸缩端设置的连接头12相铰接;伸缩气缸6沿着与转动轴3相垂直的水平方向,布置于转动轴3中部下方的一侧;伸缩气缸6的固定端与固定在下模座上的铰接座7相铰接。以利用伸缩气缸6驱动转轴驱动臂4,来带动转动轴3以及其上布置的顶料旋臂5一同转动,实现对钣金件的取料托举。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对伸缩气缸6行程的控制,可调节顶料旋臂5以及其上顶料托架8和顶料滚轮9的旋转角度及高度。出于确保转动轴3顺畅旋转的目的,转动轴3两端分别布置的轴座1内设置有转动轴承;转动轴3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转动轴承与轴座1相连,以进一步提升辅助取料的作业效率。

转动轴3上、位于中部转轴驱动臂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顶料旋臂5的旋臂连接座2。为了方便旋臂连接座2的安装和拆卸,旋臂连接座2设计成上、下分体式的结构形式;并且,分体式的旋臂连接座2更有利于装置的维护。两个旋臂连接座2上固定设置有对称布置的两个顶料旋臂5;顶料旋臂5沿与转动轴3相垂直的方向、水平延伸向转动轴3布置有伸缩气缸6的一侧。顶料旋臂5由L形旋臂15构成,L形旋臂15包括平直段14,L形旋臂15平直段1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旋臂连接座2可拆卸式连接的连接端13;L形旋臂15平直段14的另外一端,则设置有用于与顶料托架8相连的上折弯段16。两个顶料旋臂5通过平直段14的连接端13,分别与布置在转动轴3上的旋臂连接座2相连;以使顶料旋臂5能够跟随转动轴3的转动而上下摆动。

顶料旋臂5上折弯段16的顶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用于与顶料托架8可拆卸式连接的托架垫板18;托架垫板18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布置顶料滚轮9的顶料托架8。顶料托架8由水平布置的连接托板20构成,连接托板20的一侧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滚轮安装立板21。滚轮安装立板21上,设置有若干个沿顶料旋臂5延伸方向、等间距布置的顶料滚轮9;各个顶料滚轮9分别通过中部的滚动轴,布置在顶料托架8滚轮安装立板21的滚轴孔22内。顶料托架8通过布置于连接孔23和托架垫板18托架安装孔19之间的连接螺栓,与顶料旋臂5的上折弯段16相连。为了增大顶料滚轮9的摩擦力,顶料托架8滚轮安装立板21上设置的顶料滚轮9,可以采用聚氨酯或橡胶等材料制成;另外,聚氨酯或橡胶材质的顶料滚轮9,可同时降低滚轮对钣金件的磨损。出于增加顶料旋臂5与顶料托架8连接部位结构强度的目的,托架垫板18下部、与顶料旋臂5上折弯段16顶部侧壁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17,以提升机构的使用可靠性。

该旋转顶料机构使用时,首先,将转动轴3两端的轴座1、以及与伸缩气缸6固定端相铰接的铰接座7,固定安装在下模座上。伸缩气缸6的默认初始状态为伸缩端伸出,且两个顶料旋臂5前端的顶料托架8以及其上顶料滚轮9,均位于待取出钣金件的下方。当需要取出钣金件时,收回伸缩气缸6的伸缩端,从而驱动转轴驱动臂4带动转动轴3以及其上布置的两个顶料旋臂5一同转动,使顶料旋臂5前端上部连接的顶料托架8、连同其上布置的顶料滚轮9向上摆动;以将钣金件向上托举,便于作业人员后续直接在机台外将钣金件取出,消除安全隐患,有效提升作业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