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防门铰页板钻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3960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防门铰页板钻孔定位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人防门铰页板钻套。



背景技术:

人防门就是人民防护工程出入口的门,人防门分类比较鲜明,有普通单、双扇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活门槛单、双扇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等多种人防设备。

人防门框作为人防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防门需要启闭,因此需要与人防建筑铰接,因此需要使用铰页,因此人防门框上需要设置与铰页连接的铰页板,由于人防门安装时需要通过铰页板与铰页连接,因此铰页板上还需设置铰页孔,因此铰页板上需要进行预钻孔作业,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预先根据图纸要求在铰页板上画上标记,然后对准标记进行钻孔作业,这种钻孔方式导致每个加工零件均需要标记,且每个标记均需要使用量尺进行测量,每个标记均需至少测量两个方向的距离方可得出定位,操作复杂,浪费大量时间,还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人防门铰页板钻套,具有钻孔定位效率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人防门铰页板钻套,包括模套,所述模套开有供铰页板插入的模口,所述模套包括上模板以及与上模板平行的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上模板沿铰页板插入方向远离模口的端部设有限制铰页板伸出模套外的第一定位组件,所述上模板朝向铰页板的板面上滑动连接有沿垂直于铰页板插入方向滑动的第二定位组件,所述上模板上还滑动连接有驱动铰页板抵紧在下模板上的第三定位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铰页板插入至模套内并抵紧第一定位组件,以限定铰页板沿插入方向与定位孔的相对位置,根据尺寸要求滑动第二定位组件至合适位置,将铰页板抵紧第二定位组件,以限定铰页板沿与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定位孔的相对位置,通过第三定位组件限制铰页板与下模板抵紧以保证铰页板与上模板平行,进而保证定位孔与铰页板平行,保证定位精度,同时由于只需将铰页板插入模套内并同时抵紧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然后通过第三定位组件抵紧即可完成铰页板与上模板的位置限定作业,同时使得位于上模板上的所有定位孔与铰页板的定位作业一次完成,避免了逐点标记的麻烦,提高了钻孔定位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同时连接上模板与下模板的定位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板同时连接上模板与下模板,以避免铰页板从定位板与下模板的间隙伸出模套外。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同时连接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下模板垂直且沿垂直于铰页板插入方向滑动,所述模套上还设有驱动滑动板滑动的驱动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滑动板在模套内的位置以通过将铰页板抵接在滑动板上以对铰页板定位,通过滑动板的板面提高与铰页板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对铰页板的限位效果,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滑动板滑动,使得可通过调节驱动组件的行程以实现对滑动板的定位调节,方便定位调节时的观察。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连接有位于模套两侧且与滑动板平行的侧板,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垂直贯穿侧板且与侧板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紧固件,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插入模套内的端部与滑动板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螺纹紧固件驱动滑动板滑动,利用螺纹紧固件与侧板的螺纹配合使得第一螺纹紧固件的推进过程更平稳,提高对滑动板定位调节的精度,同时通过螺纹的自锁性,完成滑动板的定位调节后限制滑动板滑动,保证铰页板抵紧滑动板时滑动板自身的稳定性,使得钻孔定位更精确。

优选的,所述第三定位组件包括垂直贯穿上模板且与上模板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紧固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的螺纹自锁性,使得第三定位组件驱动铰页板抵紧下模板后,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与下模板配合以夹持铰页板,使铰页板固定在模套内,保证钻孔作业时,铰页板在模套内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与下模板朝向滑动板的板面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动板上设有插接在滑槽内滑动的滑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槽与滑块配合,限制滑动板的滑动路径,提高调节滑动板以定位的精确度。

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上的滑槽至少两个,所述下模板上的滑槽至少两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上的滑槽分别有至少两个,使得滑动板得到多个点的限制,进一步限制相邻滑动板的平行关系,减少滑动板发生转动的可能,使得滑动板的定位精度更高。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部分伸出模套外,所述下模板位于伸出模套外的部分设有供螺栓插入以连接模套与钻台的固定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口使得模套可通过螺栓固定在钻台上,减少人工扶持模套以固定在钻台上的劳动强度,方便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第三定位组件从三个方向上对铰页板进行定位以保证定位孔与铰页板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铰页板直接插入模套内并调节第三定位组件即可完成定位作业以提高钻孔定位的效率,减少定位的操作复杂度,模套可固定在钻台上以减少固定模套的劳动强度,钻孔作业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新型人防门铰页板钻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套;11、上模板;12、下模板;13、定位孔;14、固定口;15、侧板;16、模口;17、滑槽;2、第一定位组件;21、定位板;22、加强筋;3、第二定位组件;31、滑动板;32、驱动组件;33、第一螺纹紧固件;34、螺纹管;4、第三定位组件;41、第二螺纹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新型人防门铰页板钻套,参照图1,包括模套1,模套1包括供铰页板插入的模口16,模套1上位于远离模口16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组件2,模套1内设有沿垂直于铰页板插入方向滑动的第二定位组件3,模套1上设有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三定位组件4。

模套1包括上模板11以及下模板12,上模板11与下模板12平行,上模板11上设有四个定位孔13,下模板12上同样设有四个定位孔13且下模板12上的定位孔13分别与上模板11上的定位孔13正对。

上模板11为矩形板,第一定位组件2包括位于上模板11的长边上同时连接上模板11与下模板12的定位板21,定位板21共两个且沿上模板11的长度方向均布,定位板21位于上模板11与下模板12之间,定位板21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与上模板11以及下模板12固定连接,定位板21远离模套1内部的板面上还设有加强筋22,加强筋22的长度大于定位板21的长度,加强筋22同时连接定位板21、上模板11以及下模板12。

上模板11与下模板12之间固定连接有与上模板11垂直的侧板15,侧板15共两个,侧板15分别位于上模板11的两条短边上,侧板15的长度方向与上模板11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二定位组件3包括沿上模板11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滑动板31,滑动板31共两个,滑动板31分别位于上模板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滑动板31的滑的方向与铰页板的插入方向垂直,两个滑动板31的板面相对,滑动板31与下模板12垂直。

上模板11与下模板12朝向滑动板31的板面上均设有滑槽17,上模板11上的滑槽17共设有两个且分布在上模板1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滑槽17沿上模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下模板12上的滑槽17与上模板11上的滑槽17设置方式一致,不再累述。

滑动板31朝向上模板11以及下模板12的侧边上一体连接有滑块(图中未示出),滑块插接在滑槽17内滑动,以使滑动板31沿滑槽17的长度方向滑动。

模套1上还设有驱动滑动板31滑动的驱动组件32,驱动组件32包括垂直贯穿侧板15的第一螺纹紧固件33,第一螺纹紧固件33与侧板15螺纹连接,第一螺纹紧固件33位于侧板15沿上模板1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上,第一螺纹紧固件33插入模套1内的端部与滑动板31转动连接,侧板15上还固定连接有位于侧板15远离模套1内壁的板面上的螺纹管34,螺纹管34与侧板15垂直,螺纹管34套接在第一螺纹紧固件33上与第一螺纹紧固件33螺纹连接,通过螺纹管34进一步限制第一螺纹紧固件33与侧板15垂直。

第三定位组件4包括垂直贯穿上模板11的第二螺纹紧固件41,第二螺纹紧固件41供两个且沿上模板11的长度方向均布,通过第三定位组件4与下模板12配合以夹持铰页板以对铰页板进行固定,同时通过第三定位组件4抵紧铰页板以使铰页板紧贴在下模板12上,以保证铰页板与下模板12平行,保证定位孔13的定位精度。

下模板12为矩形板,下模板12的长度大于上模板11的长度,下模板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伸出侧板15外,下模板12上设有位于侧板15外的固定口14,固定口14为U型口,固定口14的开口方向为下模板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如下:

钻孔作业前,根据图纸要求,转动驱动组件32以调节第二定位组件3的位置,以限定铰页板插入模套1内沿上模板11的长度方向的位置,然后将铰页板从模口16插入至模套1内,通过固定的第一定位组件2限制铰页板插入模套1内沿上模板11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将铰页板抵紧至第一定位组件2上即可完成定位作业,最后转动第三定位组件4,使第三定位组件4抵紧铰页板,通过第三定位组件4与下模板12配合以夹持铰页板,最终完成铰页板在模套1内的定位作业。

然后将模套1整体放置在钻台上,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口14与钻台固定,即可开始钻孔作业。

由于定位孔13设在模套1上,根据图纸规定调节滑动板31与定位孔13之间的距离即限定了铰页板的边缘至定位孔13的距离,使得通过调节铰页板在模套1内的位置即可完成定位孔13与铰页板之间的相对位置的限定,同时由于滑动板31只起限位作用,夹持作用由第三定位组件4提供,使得对同规格的铰页板进行批量钻孔作业时,只需松开第三定位组件4,取出钻孔完毕的铰页板并插入新的铰页板,然后锁紧第三定位组件4即可快速的重复作业,提高钻孔作业的效率。

通过定位孔13限制钻头插入模套1内的位置与方向,由于上模板11与下模板12之间有一定距离,若钻头倾斜插入模套1内,必将导致钻头在插入的过程中触碰至定位孔13的边缘,以限制钻头垂直插入模套1内,保证钻孔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