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冲压设备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模具缓冲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件,其由各种零件构成,主要是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两板模具在使用时,将工件放置在动模和定模之间,通过将动模压向定模而对工件进行成型,动模与定模相结合时两者型腔所形成的形状即为工件所需成型的形状。由于工件是动模与定模硬压成型的,因此动模压向定模时的力必须较大,才能使工件顺利成型,这样一来,出现上、下模具碰撞的情况,从而导致上、下模具产生磨损现象,缩短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公告号为CN202803886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缓冲冲压模具,包括模座A、模座B、用于放置板材的模板、以及固定模座B的托板,模板放置于模座B上,并与模座B通过多个弹簧连接,当模座A压向模座B时,利用弹簧来缓冲模座B的受力,减小模座之间的磨损。
但是,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长期使用后,弹簧的弹性力减弱,需要对弹簧进行更换,但是,由于弹簧两端分别与模座B及模板固定连接,需要将模板、模座等构件拆开来才能对弹簧进行更换,操作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缓冲机构,其可以较方便地对用于缓冲模具的弹簧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模具缓冲机构,包括与冲压设备活动连接的上模、下模,所述下模通过若干弹簧悬空置于工作台上,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下模底面抵接,另一端与活动设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托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台顶面,位于所述下模底部四角下方设有垫块,所述垫块内朝向所述下模方向开有若干个第一导向孔,所述下模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孔配合的第一导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需要冲压的板材放置于下模上,上模向下模方向冲压,进而压迫下模在第一导向柱与第一导向孔的导向下向垫块方向移动,弹簧用于缓冲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冲击力度,以减小上模与下模的相互磨损,并且弹簧设于托板上,其端部与下模底面抵接,这样,在需要对弹簧进行更换时,只需要通过外力将下模抬起,从而将托板带动弹簧从下模底部抽出,对弹簧更换后再将其放置于下模底部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顶面设有驱动所述下模上移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一般较重,利用驱动机构能够较方便地将下模抬起,从而不需要工作人员人力将下模抬起,节省劳动人员的劳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工作台顶面的多个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一端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转动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弹簧进行更换时,转动转动柱,使其向下模方向移动,并与下模底面抵接,继续转动转动柱将下模抬起,从而顺利将托板从转动套筒之间移出。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套筒背离转动柱的一端连接有推力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套筒背离转动柱的一端连接推力轴承,这样可以减小转动套筒与下模底面抵接后,继续转动转动套筒时的阻力,使工作人员能够顺利转动转动套筒,进而将下模抬起。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底面朝向所述托板方向设有上限位筒,所述弹簧靠近所述下模的一端伸入所述上限位筒内,与所述下模底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靠近下模的一端伸入上限位筒内,从而可以避免下模移动过程中,弹簧相对下模发生偏转,影响对下模的支撑及缓冲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顶面朝向所述下模方向设有下限位筒,所述下限位筒与所述上限位筒相对设置,所述弹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伸入所述下限位筒内,与所述托板顶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端部伸入下限位筒内,从而避免下模移动过程中,弹簧位置发生偏转,影响对下模的支撑及缓冲作用,并且,弹簧与托板顶面活动抵接而非固定连接,这样可以较方便地对弹簧进行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顶面设有第二导向柱,所述上模内朝向下模方向开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柱配合的第二导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模向下模冲压时,第二导向柱首先伸入第二导向孔内,对上模与下模的相对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之后上模与板材接触,对板材进行冲压,从而避免上模挤压下模的过程中,两者发生相对偏转,影响板材成型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顶面设有与所述托板配合的卡嵌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嵌槽用于对托板进行限制,避免下模上、下移动过程中,通过弹簧带动托板移动,进而影响弹簧对下模的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弹簧设于托板上,且弹簧端部与下模底面抵接,这样,在需要对弹簧进行更换时,只需要通过外力将下模抬起,从而将托板带动弹簧从下模底部抽出,对弹簧进行更换即可;
2.通过在工作台顶面设置驱动下模上移的驱动机构,从而在对弹簧更换,需要将下模抬起时,利用驱动机构将其抬起即可,而不需要工作人员人力将下模抬起,节省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模具缓冲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模具缓冲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模具缓冲机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冲压设备;2、上模;21、第二导向柱;22、第二导向孔;3、下模;31、第一导向柱;32、第一导向孔;33、上限位筒;4、弹簧;5、垫块;6、工作台;61、卡嵌槽;7、托板;71、下限位筒;81、转动柱;82、转动套筒;83、推力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模具缓冲机构,参照图1和图2,包括与冲压设备1活动连接的上模2及下模3,上模2与下模3相对设置,下模3通过若干弹簧4悬空置于工作台6上,在工作台6顶面,位于下模3底部四角的正下方固定连接有垫块5,弹簧4位于四个垫块5围成的空间内,在垫块5内朝向下模3方向开有若干个第一导向孔32(标识于图3),下模3底面开有与第一导向孔32配合的第一导向柱31,第一导向柱31嵌入第一导向孔32内,并沿第一导向孔32滑移。将需要冲压的板材放置于下模3上,上模2向下模3方向冲压,进而压迫下模3在第一导向柱31与第一导向孔32的导向下向垫块5方向移动,弹簧4用于缓冲上模2与下模3之间的冲击力度,以减小上模2与下模3的相互磨损。
参照图2和图3,在工作台6顶面,位于四个垫块5之间开有一卡嵌槽61,卡嵌槽61内活动放置有一托板7,托板7顶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开口向上的下限位筒71,下模3底面固定连接有与下限位筒71对应的上限位筒33,上限位筒33开口向下,弹簧4分别活动放置于相应的上限位筒33和下限位筒71内。在需要对弹簧4进行更换时,通过外力将下模3抬起,使弹簧4脱离上限位筒33的限制,将损坏的弹簧4从下限位筒71中取出,更换新的弹簧4即可,或者将整个托板7取出,对其中的弹簧4进行操作;上限位筒33与下限位筒71的限制可以避免下模3上、下移动过程中弹簧4发生偏转,影响其对下模3的缓冲效果,而卡嵌槽61用于对托板7进行限制,避免下模3上、下移动过程中,通过弹簧4带动托板7移动,进而影响弹簧4对下模3的支撑作用。
参照图2和图3,由于模具一般较重,为了能够较方便地将下模3抬起,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在工作台6顶面还设置有驱动下模3上移的驱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工作台6顶面前侧和后侧的四个转动柱81,每侧两个垫块5之间固定设置有两个转动柱81。每一转动柱81一端与工作台6固定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转动套筒82,转动套筒82背离转动柱81的一端连接有推力轴承83。转动套筒82完全套设在转动柱81上时,推力轴承83的顶面不高于垫块5顶面的高度,进而不影响下模3的上下移动,转动套筒82相对转动柱81上移的过程中能够将下模3抬起,并使弹簧4脱离上限位筒33的限制,进而方便更换弹簧。在对弹簧4进行更换时,转动转动套筒82,使其向下模3方向移动,推力轴承83与下模3底面抵接,继续转动转动套筒82,将下模3抬起,使弹簧4脱离上限位筒33的限制,将托板7带动弹簧4从位于工作台6两端的垫块5之间抽出,对需要更换的弹簧4进行更换后,再将托板7放入卡嵌槽61内,旋转转动套筒82,使下模3下滑,第一导向柱31伸入第一导向孔32内,弹簧4伸入上限位筒33内,与下模3底面抵接,弹簧4承接下模3的全部重力,继而完成整个弹簧4更换过程。
参照图3,为了避免上模2挤压下模3的过程中,两者发生相对偏转,影响板材的成型效果,在下模3顶面四角固定设置有第二导向柱21,上模2内朝向下模3方向开有与第二导向柱21配合的第二导向孔22。上模2向下模3冲压时,第二导向柱21首先伸入第二导向孔22内,对上模2与下模3的相对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之后上模2与板材接触,对板材进行冲压。
工作原理:在对弹簧4进行更换时,转动转动套筒82,使其向下模3方向移动,推力轴承83与下模3底面抵接,继续转动转动套筒82,将下模3抬起,使弹簧4脱离上限位筒33的限制,将托板7带动弹簧4从位于工作台6两端的垫块5之间抽出,对需要更换的弹簧4进行更换后,再将托板7放入卡嵌槽61内,旋转转动套筒82,使下模3下滑,第一导向柱31伸入第一导向孔32内,弹簧4伸入上限位筒33内,与下模3底面抵接,弹簧4承接下模3的全部重力,继而完成整个弹簧4更换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