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车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控车床电机盖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数控车床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它具有广泛的加工艺性能,在数控车床工作前,需要对其内的工件进行定位安装,尤其涉及到对异型电机盖的定位工装,定位工装的主要作用用于对异型电机盖的加工定位,提高加工效率、精度、质量及安全用的工装。
然而目前现有的异型电机盖定位工装结构复杂,导致对其拆卸和安装复杂,加大了工作量,不仅如此,其固定效果差,容易降低加工效率,而且零部件之间的干涉严重,从而容易导致零部件损坏,并且现有的定位工装结构不稳定,若电机盖重量较大,容易导致其发生倾倒,从而产生危险,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数控车床电机盖定位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异型电机盖定位工装结构复杂、不易拆卸和安装且固定效果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控车床电机盖定位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车床电机盖定位工装,包括工件和工型底座,所述工件底端的中部设有定位芯子,所述定位芯子与工件的底部穿插连接,所述定位芯子的底端通过螺杆与芯子底板的中部设有的第一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芯子底板的外圈设有若干个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通过第二螺丝与工件底端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工型底座顶端的外圈设有若干个锁紧螺孔,所述工型底座的顶端通过第一螺丝和锁紧螺孔与芯子底板螺纹连接,所述工型底座和芯子底板顶端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销孔。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定位销孔位置相对且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芯子底板的内部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丝与锁紧螺孔的连接处设有垫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数控车床电机盖定位工装,通过设有的两个定位销孔与销轴配合,使得芯子底板与工型底座定位,通过设有的锁紧螺孔穿插第一螺丝,可以使工型底座、芯子底板和进行连接固定,通过设有的螺纹杆套接在工件的中部,起到连接限位工件的作用,通过设有的第二螺丝穿过第二螺孔与工件底端螺纹连接使得工件固定在芯子底板上,使其不会晃动,在这些零件相互配合下,使得工件固定并定位在工型底座上,通过设有的加强筋起到加强固定芯子底板的作用,在固定重量较大的电机盖时,防止芯子底板损坏,结构简单,同时因为螺丝、螺孔的配合便于工作人员对工件的快速拆卸和安装,而且对工件的固定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数控车床电机盖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件;2、芯子底板;3、底座;4、定位芯子;5、定位销孔;6、锁紧螺孔;7、第一螺丝;8、第二螺丝;9、第一螺孔; 10、第二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数控车床电机盖定位工装,包括工件1和工型底座3,工件1底端的中部设有定位芯子4,定位芯子4与工件1的底部穿插连接,定位芯子4的底端通过螺杆与芯子底板2的中部设有的第一螺孔9螺纹连接,芯子底板2的外圈设有若干个第二螺孔10,第二螺孔10通过第二螺丝8与工件1底端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螺孔10与工件1底端的螺纹孔位置相对,且第二螺孔10、工件1底端的螺纹孔和第二螺丝8的尺寸相匹配,工型底座3顶端的外圈设有若干个锁紧螺孔6,锁紧螺孔6和第一螺孔9位置相对,工型底座3 的顶端通过第一螺丝7和锁紧螺孔6与芯子底板2螺纹连接,工型底座3和芯子底板2顶端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销孔。
其中,两个定位销孔5位置相对且尺寸相匹配,便于利用销轴穿插定位销孔5,从而对芯子底板2和底座3连接固定。
其中,芯子底板2的内部设有加强筋,加强筋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
其中,第一螺丝7与锁紧螺孔6的连接处设有垫圈,垫圈为扁平型的金属环,用来保护第一螺丝7的表面不被锁紧螺孔6擦伤,起到分散锁紧螺孔6对第一螺丝7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数控车床电机盖定位工装,具体时,首先将定位芯子4套接在工件1的中部,使工件1与定位芯子 4进行连接限位,然后将芯子底板2上的第二螺孔10通过第二螺丝8 与工件1底端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使得工件1固定在芯子底板2上,使其不会发生晃动,同时因为螺丝和螺孔的配合,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对工件1进行拆卸和安装,然后将芯子底板2上的第一螺孔9和工型底座3顶端的锁紧螺孔6对准,通过第一螺丝7将其进行锁紧固定,然后利用销轴将芯子底板2和工型底座3上的定位销孔5进行定位固定,完成工型底座3和芯子底板2的固定,同时因为芯子底板2内部设有加强筋,可以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防止承受重量较大的电机盖时,导致芯子底板2的损坏,从而直接降低对电机盖定位工装的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