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可调的双头台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6405阅读:2874来源:国知局
钻头可调的双头台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双头台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钻头可调的双头台钻。



背景技术:

有一种圆形传动轴,其两端设有对称的沿径向贯穿轴体的通孔,传统的加工方法是利用台钻钻完一端后再钻另一端,这种加工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需要两道工序,第二在加工另一端时,为了使得两个钻孔对称,需要准确的定位,这一点极大增加了工艺难度。另外,传统加工方式中没有自动进料和出料机构,导致加工效率较慢。

但是现有的双头台钻还存在着减噪效果差,不方便调节和移动的问题。

因此,发明钻头可调的双头台钻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钻头可调的双头台钻,以解决现有的双头台钻减噪效果差,不方便调节和移动的问题。钻头可调的双头台钻,包括装置本体,入料斗,钻头安装调节架结构,双头钻装置,铜管,传料轮,智能控制装置,卡槽,铜管减噪装置,导料架,电动液压杆,轴座和连接轴,所述的入料斗螺栓安装在装置本体的中上部右侧;所述的钻头安装调节架结构螺栓安装在装置本体的中上部左侧;所述的双头钻装置螺栓安装在钻头安装调节架结构的上部;所述的铜管放置在入料斗内;所述的传料轮位于入料斗与钻头安装调节架结构的内侧下部,并轴接在装置本体上;所述的卡槽开设在传料轮的中上部;所述的铜管减噪装置螺栓安装在装置本体的右下部;所述的导料架螺栓安装在传料轮与铜管减噪装置的内侧;所述的电动液压杆一端通过轴座轴接在装置本体上,另一端通过连接轴轴接在传料轮的中下部;所述的铜管减噪装置包括铜管减噪外壳,导向板,出料斜板,进料框口和出料框口,导向板焊接在铜管减噪外壳的内侧;所述的出料斜板放置在铜管减噪外壳的内部左下侧;所述的进料框口嵌入在铜管减噪外壳的左上部;所述的出料框口嵌入在铜管减噪外壳的右下部。

优选的,所述的钻头安装调节架结构包括固定板,调节槽,调节框,钻头槽和调节螺栓,所述的调节槽横向开设在固定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框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的钻头槽开设在调节框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双头钻装置包括钻机,固定轴框,轴板,主动轴,主动齿轮,固定轴孔,从动齿轮,钻杆,钻头本体和钻头连接块,所述的钻机螺栓固定在固定轴框的中上部;所述的轴板横向焊接在固定轴框的内侧中上部;所述的主动轴焊接在钻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主动齿轮焊接在主动轴的中下部;所述的钻杆通过固定轴孔轴接在轴板上;所述的从动齿轮焊接在钻杆的中下部;所述的钻头本体通过钻头连接块安装在钻杆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的智能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外壳,触摸屏,PLC和电源开关,所述的触摸屏和电源开关分别镶嵌在控制装置外壳的前表面;所述的PLC螺栓安装在控制装置外壳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的钻杆设置有四个,所述的钻杆通过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的装置本体的下部螺栓连接有移动轮。

优选的,所述的导向板设置有两个,所述的导向板交错分布。

优选的,所述的导向板和出料斜板的上表面还粘贴有硅胶垫片。

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框通过调节螺栓安装在固定板上。

优选的,所述的触摸屏与PLC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动液压杆和钻机分别与PLC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钻杆通过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有利于方便更换钻头在钻杆上的位置,且增加使用功能。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装置本体的下部螺栓连接有移动轮,有利于方便移动该装置。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向板交错分布,有利于减少铜管向下滚动时的冲击力。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向板和出料斜板的上表面还粘贴有硅胶垫片,有利于降低铜管撞击到导向板或出料斜板上发出时的噪音,进一步提高减噪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调节框通过调节螺栓安装在固定板上,有利于方便根据所需钻孔之间的间距,调节调节框在固定板上的位置。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智能控制装置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钻头安装调节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头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铜管减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装置本体;2、入料斗;3、钻头安装调节架结构;31、固定板;32、调节槽;33、调节框;34、钻头槽;35、调节螺栓;4、双头钻装置;41、钻机;42、固定轴框;43、轴板;44、主动轴;45、主动齿轮;46、固定轴孔;47、从动齿轮;48、钻杆;49、钻头本体;410、钻头连接块;5、铜管;6、传料轮;7、智能控制装置;71、控制装置外壳;72、触摸屏;73、PLC;74、电源开关;8、卡槽;9、铜管减噪装置;91、铜管减噪外壳;92、导向板;93、出料斜板;94、进料框口;95、出料框口;96、硅胶垫片;10、导料架;11、电动液压杆;12、轴座;13、连接轴;14、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钻头可调的双头台钻,包括装置本体1,入料斗2,钻头安装调节架结构3,双头钻装置4,铜管5,传料轮6,智能控制装置7,卡槽8,铜管减噪装置9,导料架10,电动液压杆11,轴座12和连接轴13,所述的入料斗2螺栓安装在装置本体1的中上部右侧;所述的钻头安装调节架结构3螺栓安装在装置本体1的中上部左侧;所述的双头钻装置4螺栓安装在钻头安装调节架结构3的上部;所述的铜管5放置在入料斗2内;所述的传料轮6位于入料斗2与钻头安装调节架结构3的内侧下部,并轴接在装置本体1上;所述的卡槽8开设在传料轮6的中上部;所述的铜管减噪装置9螺栓安装在装置本体1的右下部;所述的导料架10螺栓安装在传料轮6与铜管减噪装置9的内侧;所述的电动液压杆11一端通过轴座12轴接在装置本体1上,另一端通过连接轴13轴接在传料轮6的中下部;所述的铜管减噪装置9包括铜管减噪外壳91,导向板92,出料斜板93,进料框口94和出料框口95,导向板92焊接在铜管减噪外壳91的内侧;所述的出料斜板93放置在铜管减噪外壳91的内部左下侧;所述的进料框口94嵌入在铜管减噪外壳91的左上部;所述的出料框口95嵌入在铜管减噪外壳91的右下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钻头安装调节架结构3包括固定板31,调节槽32,调节框33,钻头槽34和调节螺栓35,所述的调节槽32横向开设在固定板31的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框33设置在固定板31上;所述的钻头槽34开设在调节框33的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双头钻装置4包括钻机41,固定轴框42,轴板43,主动轴44,主动齿轮45,固定轴孔46,从动齿轮47,钻杆48,钻头本体49和钻头连接块410,所述的钻机41螺栓固定在固定轴框42的中上部;所述的轴板43横向焊接在固定轴框42的内侧中上部;所述的主动轴44焊接在钻机41的输出轴上;所述的主动齿轮45焊接在主动轴44的中下部;所述的钻杆48通过固定轴孔46轴接在轴板43上;所述的从动齿轮47焊接在钻杆48的中下部;所述的钻头本体49通过钻头连接块410安装在钻杆48的下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智能控制装置7包括控制装置外壳71,触摸屏72,PLC73和电源开关74,所述的触摸屏72和电源开关74分别镶嵌在控制装置外壳71的前表面;所述的PLC73螺栓安装在控制装置外壳71的内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钻杆48设置有四个,所述的钻杆48通过从动齿轮47与主动齿轮45啮合。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装置本体1的下部螺栓连接有移动轮14。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导向板92设置有两个,所述的导向板92交错分布。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导向板92和出料斜板93的上表面还粘贴有硅胶垫片96。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框33通过调节螺栓35安装在固定板31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触摸屏72与PLC7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动液压杆11和钻机41分别与PLC7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使用时,将铜管5放置在入料斗2内,然后铜管5滚到卡槽8内,并利用钻头本体49对钢管5进行钻孔,打孔完毕后,打开电动液压杆11,电动液压杆11向回收缩,将卡槽8内的同铜管5传送到导料架10中,铜管5在导料架10中,导入进铜管减噪外壳91内,铜管5触碰到硅胶垫片96上可减轻铜管发出的噪音。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