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叉钢碗减震装配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8716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叉钢碗减震装配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前叉钢碗减震装配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两轮车行业(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的前叉压钢碗、减震装配,主要是人工进行装配,并且前叉压钢碗和减震装配是两个分开独立的工序,两个工序分开动作,增加搬运次数,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前叉钢碗减震装配一体机,实现前叉压钢碗和减震装配的有机结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叉钢碗减震装配一体机,其包括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前叉钢碗放置模具、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前叉转向轴推板、减震柱内管定位板、前叉支架推板、减震柱外管推板,所述前叉钢碗放置模具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中间,所述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设有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所述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设有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同侧的所述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和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前叉转向轴推板与所述前叉钢碗放置模具相对设置,所述前叉转向轴推板可推动前叉转向轴将前叉钢碗预紧在前叉支架上,所述前叉支架推板与所述前叉钢碗放置模具相对设置,所述前叉支架推板可推动前叉支架将前叉钢碗压入到前叉转向轴中,所述减震柱内管定位板与所述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相对设置,所述减震柱内管定位板阻挡在减震柱内管的末端,所述减震柱外管推板与所述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相对设置,所述减震柱外管推板可推动减震柱外管套在减震柱内管上,直至待紧固的装配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还包括与所述前叉转向轴推板连接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手轮、第一螺纹杆和第一螺纹孔座,所述第一螺纹孔座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手轮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叉转向轴推板转动连接并带动所述前叉转向轴推板前后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还包括与所述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连接的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手轮、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孔座、第一轴承座和第一横向导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螺纹孔座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上,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第二手轮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座螺纹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螺纹孔座左右移动,所述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固定在所述第二螺纹孔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还包括与所述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连接的第三调节机构,所述第三调节机构包括第三手轮、第三螺纹杆、第三螺纹孔座、第二轴承座和第二横向导轨,所述第二横向导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螺纹孔座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导轨上,所述第三螺纹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第三手轮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螺纹孔座螺纹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三螺纹孔座左右移动,所述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固定在所述第三螺纹孔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前叉支架推板和减震柱外管推板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和连接支架,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中间,所述气缸的推杆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并驱动所述连接支架前后移动,所述连接支架为框架结构,其前侧与所述前叉支架推板连接,其后侧与所述减震柱外管推板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叉钢碗减震装配一体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前叉压钢碗和减震装配两个工序有机结合,通过前叉转向轴对前叉钢碗预紧,前叉支架推板压入前叉钢碗到前叉转向轴,减震柱外管推板使减震柱外管套在减震柱内管上,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减震装配的时候,前叉钢碗一同压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叉钢碗减震装配一体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叉钢碗减震装配一体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前叉钢碗减震装配一体机,其包括机架1,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的前叉钢碗放置模具2、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3、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4、前叉转向轴推板5、减震柱内管定位板6、前叉支架推板7、减震柱外管推板8,所述前叉钢碗放置模具2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中间,所述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3设有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所述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4设有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同侧的所述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3和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4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前叉转向轴推板5与所述前叉钢碗放置模具2相对设置,所述前叉转向轴推板5可推动前叉转向轴将前叉钢碗预紧在前叉支架上,所述前叉支架推板7与所述前叉钢碗放置模具2相对设置,所述前叉支架推板7可推动前叉支架将前叉钢碗压入到前叉转向轴中,所述减震柱内管定位板6与所述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3相对设置,所述减震柱内管定位板6阻挡在减震柱内管的末端,所述减震柱外管推板8与所述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4相对设置,所述减震柱外管推板8可推动减震柱外管套在减震柱内管上,直至待紧固的装配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前叉压钢碗和减震装配两个工序有机结合,通过前叉转向轴对前叉钢碗预紧,前叉支架推板7压入前叉钢碗到前叉转向轴,减震柱外管推板8使减震柱外管套在减震柱内管上,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减震装配的时候,前叉钢碗一同压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更佳地,还包括与所述前叉转向轴推板5连接的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手轮51、第一螺纹杆52和第一螺纹孔座53,所述第一螺纹孔座53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一螺纹杆52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座5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手轮51与所述第一螺纹杆5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52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叉转向轴推板5转动连接并带动所述前叉转向轴推板5前后移动;方便前叉转向轴推板5使前叉钢碗预紧在前叉支架上,可调节的结构能适用于不同规格产品。

更佳地,还包括与所述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3连接的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第二手轮31、第二螺纹杆32、第二螺纹孔座33、第一轴承座34和第一横向导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二螺纹孔座33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上,所述第二螺纹杆3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座34与所述第二手轮31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座33螺纹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螺纹孔座33左右移动,所述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3固定在所述第二螺纹孔座33上。这样,能够自由调整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3的位置,可满足不同规格产品的要求。

更佳地,还包括与所述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4连接的第三调节机构,所述第三调节机构包括第三手轮41、第三螺纹杆42、第三螺纹孔座43、第二轴承座44和第二横向导轨,所述第二横向导轨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第三螺纹孔座43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横向导轨上,所述第三螺纹杆4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座44与所述第三手轮41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螺纹孔座43螺纹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三螺纹孔座43左右移动,所述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4固定在所述第三螺纹孔座43上。这样,能够自由调整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4的位置,使减震柱外管放置模具4与减震柱内管放置模具3处于同一直线上,能满足不同规格产品的要求。

更佳地,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前叉支架推板7和减震柱外管推板8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9和连接支架91,所述气缸9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中间,所述气缸9的推杆与所述连接支架91连接并驱动所述连接支架91前后移动,所述连接支架91为框架结构,其前侧与所述前叉支架推板7连接,其后侧与所述减震柱外管推板8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前叉压钢碗和减震装配一同进行,能够提高压装速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