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铆钉送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移载放钉机。
背景技术:
现有铆合生产线采用一组定位台盘,配合机械手抓料的结构,实现自动化送钉,其中,定位台盘上安装有多个铆钉,由人工放钉,因此,一旦定位台盘上的铆钉抓取完毕,就得关停产线,待工人取出定位台盘并装好铆钉后再次定位,产线才能继续工作,这样不仅效率低,定位台盘经过频繁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品铆合精度。有鉴于此,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双层移载放钉机,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移载放钉机,通过设计上下两组定位台盘,交替使用,大大提高了放钉效率,提高产品铆合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移载放钉机,安装在机械手下方,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上安装有用于定位铆钉组的第一台盘、第二台盘,所述第一台盘位于所述第二台盘上方;所述第一台盘由第一驱动机构控制做前后运动;所述第二台盘由第二驱动机构控制做前后运动,所述第二台盘、第二驱动机构均由顶升机构控制做上下运动;所述一种双层移载放钉机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顶升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一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内,并与所述第一同步带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台盘安装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传动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与第二同步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内,并与所述第二同步带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台盘安装在所述第二同步带传动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台盘、第二台盘上均安装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移载放钉机中,第一台盘可前后移动,第二台盘可前后和上下移动,配合固定设置的机械手,通过控制系统程序控制,从而实现第一台盘、第二台盘的交替使用。本实用新型大大加快了放钉速度,保证了产品铆合精度,有效解决了产品铆钉的产能瓶颈,提高工作效率,且具有较强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双层移载放钉机,安装在机械手(未示出)下方,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上安装有用于定位铆钉组的第一台盘2、第二台盘3,所述第一台盘2位于所述第二台盘3上方;所述第一台盘2由第一驱动机构4控制做前后运动;所述第二台盘3由第二驱动机构5控制做前后运动,所述第二台盘3、第二驱动机构5均由顶升机构6控制做上下运动;所述一种双层移载放钉机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5、顶升机构6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伺服电机41与第一同步带传动机构4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1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1内,并与所述第一同步带传动机构42连接,所述第一台盘2安装在所述第一同步带传动机构42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第二伺服电机51与第二同步带传动机构5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1固定安装在所述机箱1内,并与所述第二同步带传动机构52连接,所述第二台盘3安装在所述第二同步带传动机构52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盘2、第二台盘3上均安装有光电传感器7,所述光电传感器7与所述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台盘2与第二台盘3结构相同,均可以定位多个铆钉。工作时,人工将铆钉通过第一台盘2和第二台盘3定位好,第一驱动机构4移动第一台盘2至待加工工位,即机械手(未示出)正下方,机械手(未示出)将第一台盘2的多个铆钉依次抓取并准确放置于产品上,当第一台盘2上最后一个铆钉被抓取后,触发光电传感器7,第一驱动机构4将第一台盘2移出加工工位,并准确移至上料工位,由人工在第一台盘2上放铆钉,同时,第二台盘3依次在第二驱动机构5、顶升机构6的控制下,准确移至加工工位,当第二台盘3上最后一个铆钉被抓取后,触发光电传感器7,第二驱动机构5将第一台盘3移出加工工位,并准确移至上料工位,由人工在第二台盘3上放铆钉,以此类推,实现第一台盘2、第二台盘3交替不间断使用。
本实用新型大大加快了放钉速度,保证了产品铆合精度,有效解决了产品铆钉的产能瓶颈,提高工作效率,且具有较强通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