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光路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5252发布日期:2018-09-07 23:2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光路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激光打标的基本原理是,由激光发生器生成高能量的连续激光光束,聚焦后的激光作用于承印材料,使表面材料瞬间熔融,甚至气化,通过控制激光在材料表面的路径,从而形成需要的图文标记。

激光从激光器发射出,为了使激光能更好的作用于承印材料上,需要使用使激光经过扩束镜扩束,扩展激光束的直径,减小激光束的发散角。

激光为不可见光,为确定激光投射的具体位置,常需要通过红光进行追踪激光的轨迹。在激光机内设置红光指示器和合束镜,通过合束镜将红光与激光合并成一束合束光,通过识别红光的位置来确认激光的具体位置。

激光打标机采用扫描法打标,将激光束入射到两反射镜上,利用控制器控制振镜电机带动反射镜分别沿X、Y轴转动,使得激光束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激光束聚焦后落到被标记的工件上,从而形成了激光标记的痕迹,精确地灼刻出精致的图案或文字。

现有的激光机中,从扩束镜到合束装置再到扫描打印过程中,还存在有装置复杂、占用空间大;合束镜角度需要调整,操作麻烦;振镜电机控制不精确等系列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使光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激光光路控制结构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光路控制结构,其光路结构简单,无需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光路控制结构,其包括:激光器、扩束机构、合束机构、扫描振镜机构;

激光器发射激光,激光器包括激光发射端;

扩束机构包括扩束镜、扩束镜支架,扩束镜固定设置于扩束镜支架内,扩束镜支架设有水平方向上的第一通光孔,第一通光孔正对激光发射端,第一通光孔上侧壁设有延伸到扩束镜支架上表面的第一安装孔;

合束机构包括合束镜、红光指示器、合束支架,合束支架包括圆柱座和顶板,圆柱座的顶端与顶板固定连接,圆柱座的底端为斜面,圆柱座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光孔,第二通光孔穿过斜面的中心,合束镜固定于斜面上,第二通光孔上侧壁向上延伸到顶板设有第三通光孔,用于传播红光指示器发射的红光;

合束支架固定于第一安装孔内,第二通光孔与第一通光孔连通;

扫描振镜机构包括X振镜片、驱动X振镜片转动的X振镜电机、Y振镜片、驱动Y振镜片转动的Y振镜电机、场镜和扫描振镜装置;X振镜电机、Y振镜电机、场镜均固定设置于扫描振镜装置内,扫描振镜装置包括激光入射孔,激光入射孔正对第一通光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扩束镜固定设置在扩束镜支架内,合束镜和红光指示器固定于合束支架上,并将合束支架固定于扩束镜支架上,合束支架将合束镜和红光指示器发射的红光方向相对位置固定,激光从扩束镜支架内固定的方向通过,红光指示器发射的红光方向固定,合束镜角度固定,激光从第一通光孔穿过时直接与红光合束,操作方便、合束效果好,合束后的合束光经过激光入射孔到扫描振镜装置内,经过X方向上的X振镜片、Y方向上的Y振镜片不同角度的控制,使得激光透过场镜后发射的不同的位置。其扫描振镜装置兼具固定X振镜电机、Y振镜电机和场镜的功能,一体式固定,固定牢靠,扫描误差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激光光路控制结构使得激光经过扩束、与红光合束、再经X振镜片、Y振镜片不同角度的反射、透过场镜到承印材料上,该光路过程简单、直接,不需要人工调整,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扩束镜为单镜片,扩束镜固定设置于第一通光孔的后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圆柱座与顶板一体成型,顶板中心向圆柱座方向设有第二安装孔,红光指示器安装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三通光孔穿过第二安装孔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安装孔的大小与红光指示器的大小相适应,第三通光孔的大小与红光指示器的发射孔相适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顶板为平板,顶板与扩束镜支架上表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扫描振镜装置还包括固定X振镜电机的X固位孔、固定Y振镜电机的Y固位孔、场镜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X固位孔、Y固位孔、场镜安装孔、激光入射孔相互连通于一腔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激光入射孔位于扫描振镜装置的后端,Y固位孔位于扫描振镜装置的前端,X固位孔位于扫描振镜装置的上方,场镜安装孔位于扫描振镜装置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X固位孔的中心线相对于扫描振镜装置的竖直方向向左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激光器、扩束镜支架、合束支架、扫描振镜装置之间均闭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扩束镜设置成单镜片,激光通过直接完成合束功能,结构简单,扩束镜安装牢固,用于固定扩束镜片的扩束镜支架与合束支架固定连接,光路方向固定,方向控制准确。

2、本实用新型将合束镜固定于合束支架上,将红光指示器、激光的方向均固定设置好,合束镜角度固定,激光与红光指示器发射的红光方向固定,直接合束,合束效果好,无需调节,操作方便。

3、本实用新型将场镜、X振镜片、Y振镜片均设置于扫描振镜装置内,X振镜电机、Y振镜电机固定更牢固,电机振动幅度小,移动误差小,打印出来的图标更精细,与场镜的相对位置也更稳固,激光发射出去的能量也更稳定。

4、本实用新型中的各装置固定连接,激光的传输通道为完全密封式,避免了灰尘对激光传输的影响,同时,该通道内的扩束镜、合束镜、X振镜片、Y振镜片、场镜均不受灰尘影响,得到了保护。固定连接后,该装置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减小了激光机的体积,同时,激光传输的距离也得到了缩短,有效地提高激光机的工作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激光光路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激光光路控制结构的扩束机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激光光路控制结构的合束机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激光光路控制结构的合束机构光路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激光光路控制结构的扫描振镜机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激光光路控制结构的扫描振镜机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的激光光路控制结构的扫描振镜机构光路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的激光光路控制结构的扫描振镜机构另一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光路控制结构,如图1-8所示,其包括激光器1、扩束机构、合束机构、扫描振镜机构。

激光器1发射激光05,激光器1包括激光发射端(图中未示出)。

扩束机构包括扩束镜22、扩束镜支架2,扩束镜支架2设有水平方向上的第一通光孔23,第一通光孔23正对激光发射端。

根据激光的传播方向,设定激光为向前传播,扩束镜22固定设置于扩束镜支架2内,为便于安装和固定,本实施例中,扩束镜22为单镜片。扩束镜22通过橡胶垫圈25固定设置于第一通光孔23的后端,激光器1位于扩束镜22支架2的后端,激光器1发射出来的激光经过向第一通光孔23传播,即经过扩束镜22扩束。

为了与合束机构相连接,扩束镜支架2上第一通光孔23的上侧壁设有延伸到扩束镜支架2上表面的第一安装孔24,并将合束机构固定于第一安装孔24内。

合束机构包括合束镜33、红光指示器32、合束支架,合束镜33和红光指示器32均设置于合束支架上。合束支架包括圆柱座311和顶板312,圆柱座311的顶端与顶板312固定连接,圆柱座311的底端为斜面315,圆柱座311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光孔313,第二通光孔313穿过斜面315的中心。合束镜33粘接固定于斜面315上,斜面315相对于圆柱座311中心轴倾斜45°。第二通光孔313上侧壁向上延伸到顶板312设有第三通光孔314,用于传播红光指示器32发射的红光06,第二通光孔313与圆柱座311同轴。

圆柱座311与顶板312一体成型,顶板312中心向圆柱座311方向设有第二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红光指示器32安装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三通光孔314穿过第二安装孔的底部。

第二安装孔的大小与红光指示器32的大小相适应,第三通光孔314的大小与红光指示器32的发射孔相适应。红光指示器32通过圆柱座侧壁的顶丝(图中未示出)固定牢固。

合束支架固定于第一安装孔24内,合束支架安装时,斜面315向后,第二通光孔313与第一通光孔23连通。如图4所示,激光05经过扩束后到第一通光孔23内,透过合束镜33穿过第二通光孔313,红光指示器32发射的红光06经过第三通光孔314到第二通光孔313内,由竖直方向发出,经45°角度的合束镜33反射后,成水平方向传播,与激光05同轴,形成合束光07。

顶板312为平板,圆柱座311完全置入第一安装孔24内,顶板312与扩束镜支架2的上表面贴合,贴合后通过顶板312上和扩束镜22支架2上表面的螺纹孔(图中未示出)进行固定牢固,进一步将扩束镜22、第一通光孔23、合束镜33、红光指示器3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牢固。

扫描振镜机构包括X振镜片47、驱动X振镜片47转动的X振镜电机45、Y振镜片48、驱动Y振镜片48转动的Y振镜电机46、场镜(图中未示出)和扫描振镜装置43;X振镜电机45、Y振镜电机46、场镜均固定设置于扫描振镜装置43内,扫描振镜装置43包括激光入射孔41,激光入射孔41正对第一通光孔23。

扫描振镜装置43还包括固定X振镜电机45的X固位孔42、固定Y振镜电机46的Y固位孔43、场镜安装孔44。

X固位孔42、Y固位孔43、场镜安装孔44、激光入射孔41相互连通于扫描振镜腔内,激光在扫描振镜腔内经X振镜片47、Y振镜片48不同角度的依次反射,向不同的位置透过场镜发射到承印材料上。

激光入射孔41位于扫描振镜装置43的后端,扫描振镜装置43与扩束镜22装置连接后,激光入射孔41与第一通光孔23贴合,激光入射孔41与第一通光孔23大小相同。Y固位孔43位于扫描振镜装置43的前端,X固位孔42位于扫描振镜装置43的上方,场镜安装孔44位于扫描振镜装置43的底部。

激光束首先经X振镜片47的反射,其反射光再经过Y振镜片48反射,最后的反射光束通过场镜投射到承印材料上。X振镜电机45驱动X振镜片47在X角度范围内做往复运动,Y振镜电机46驱动Y振镜片48在Y角度范围内做往复运动。X振镜电机45和Y振镜电机46需要成一定空间的三维夹角,才使得X振镜片47在X角度范围内的摆动时,激光经过X振镜片47反射的反射光都能反射到Y振镜片48上,Y振镜片48在Y角度范围内的摆动,反射光经Y振镜片48再次反射的反射光能反射到场镜上。由于场镜在扫描振镜装置43的下方,为了实现最后的反射光都能从下方射出,X振镜电机45与竖直方向需要有一定倾斜角度。根据实际应用,激光机需要打标的宽度范围,设定X振镜电机45、Y振镜电机46的空间固定角度,以及X振镜电机45输出轴摆动的X角度范围和Y振镜电机46的输出轴摆动的Y角度范围。

激光水平入射,Y振镜座位于扫描振镜装置43的前端,Y振镜电机46水平安装于Y振镜座的Y固位孔43内。X振镜座位于扫描振镜装置43的上方,X固位孔42的中心线相对于扫描振镜装置43的竖直方向向左倾斜,X振镜座的上表面与X固位孔42的中心线互相垂直。

本实施例中,X固位孔42的中心线相对于扫描振镜装置43的竖直方向向左倾斜的角度为15°,X振镜电机45驱动X振镜片47做±15°的往复运动,Y振镜电机46驱动Y振镜片48做±15°的往复运动。

激光器1、扩束镜22支架2、合束支架、扫描振镜装置43之间均闭合连接。使得该激光光路控制结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激光在一个闭合的空间内传播,避免灰尘对激光的干扰。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