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校平船体分段合拢口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6379发布日期:2018-08-17 18:5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分段合拢口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校平船体分段合拢口的工装。



背景技术:

船舶建造过程中,船体分段的合拢口处常会出现高低错位的现象,目前,校正船体分段处的合拢口处的错位主要是通过施工部门自制的“门架型”工装配合千斤顶来完成校平工作,主要校正的过程为:首先将上述的“门架型”的工装焊接于船体上,然后固定千斤顶至工装上,工装对千斤顶起到顶部限位的作用,然后再利用千斤顶向下的压力校平合拢口处。利用此工装进行合拢出的校平时,由于采用了大面积的焊接,拆除工装较困难,且拆除工装后船体存在较多的码板焊疤,后续打磨补焊工作量较大;另外,当校正错边量较大或者带骨材的合拢口时,利用此工装难以校平,且校平过程中易发生船体的倾斜,安全性差。

针对上述的工装,若校平过程中发现工装倾斜,则立即暂停,然后采用风灯将骨材角焊缝割开,再进行校平。因此,急需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校平船体分段合拢口的工装及方法,能够有效地校平合拢口处的高低错位,在校平错位量较大时能够保证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校平船体分段合拢口的工装,能够有效地校平合拢口处的高低错位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校平船体分段合拢口的工装,其包括:两个立柱、连接两个所述立柱的顶部的横梁,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连接成门架,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螺柱的连接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柱包括第一支撑柱和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夹角为30°-60°,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底部,所述横梁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部,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水平距离为20毫米-30毫米。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水平距离为25毫米。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均焊接于所述立柱底部的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连接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为焊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筋焊接于所述横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校平船体分段合拢口的工装,所述工装的底部设置有开设有连接孔的连接部,以采用螺柱焊连接所述工装和船体分段,利用此工装进行校平时,将工装采用螺柱焊固定于船体上,不仅安装稳定,且校平后易于拆除工装,工装拆除后船体上留下的焊疤较少,易于打磨,无需再进行补焊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校平船体分段合拢口的工装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利用所述工装校平船体分段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中,10、立柱;11、第一支撑柱;12、第二支撑柱;20、横梁;30、连接部;31、连接孔;32、连接板;40、加强筋;50、螺柱活络卡码;60、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校平船体分段合拢口的工装,其包括:两个立柱10、连接两个所述立柱10的顶部的横梁20,所述立柱10和所述横梁20连接成门架,所述立柱10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30,所述连接部30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螺柱的连接孔31。利用此工装校平合拢口处时,直接采用螺柱焊焊接螺柱于船体分段表面,再使螺柱穿过连接孔后拧紧端部与螺柱配合的螺母即可连接此用于校平船体分段合拢口的工装于船体分段上,螺柱焊焊接时,采用陶瓷圈保护焊柱,无弧光、无烟尘,不仅作业环境好,而且连接稳定,且拆除工装简单,工装拆除后船体上的焊疤较少,一次可打磨到位,无打磨后补焊作业。示例性地,为了防止工装在校平过程中倾倒,所述连接部30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11的相向的侧面。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克服工装在校正合拢口时常出现工装往焊缝中心侧倾倒,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校平船体分段合拢口的工装,所述立柱10包括第一支撑柱11和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1连接的第二支撑柱12,所述第一支撑柱11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12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1的夹角为30°-60°,所述连接部30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柱11 的底部,所述横梁20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柱12的顶部,所述横梁20 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1的水平距离为20毫米-30毫米。上述的工装其受力点向焊缝中心偏移一定的距离,可以防止工装在校平过程中倾倒,提高校平合拢口的安全性能。示例性地,所述第一支撑柱11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2采用一体成型,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柱11与所述第二支撑柱12采用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梁20与所述第一支撑柱11的水平距离为25毫米,此时不仅利于连接于横梁20上的千斤顶对合拢口处的船体分段施力,而且不易倾倒。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30包括两个均焊接于所述立柱底部的连接板32,两个所述连接板32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板32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连接孔31,将螺柱焊接于船体分段时位置无需太精确,只需对准两个所述连接板32之间的间隙的位置即可,可操作性更强,便于施工。

同样的目的,所述横梁20上设置有加强筋40,使工装更加牢固,防止工装在校平过程中倾倒,提高工装的安全性。

具体地,所述连接部30与所述立柱10为焊接,连接牢固且加工简单。

同样的目的,所述加强筋40焊接于所述横梁20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工装校平船体分段合拢口的方法,参照图4所示,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螺柱焊将两个螺柱焊接于合拢口处的较低位置的船体分段的表面;

S2、将所述工装的焊接于船体分段处的两个螺柱分别穿过两个连接部30的所述连接孔31,拧紧与螺柱配合的螺母从而连接工装于合拢口处位置较低的船体分段上;

S3、利用螺柱焊接连接螺柱活络卡码50于合拢口处位置较高的船体分段的表面,且横跨合拢口处的两个船体分段;

S4、将千斤顶60固定于所述横梁20上,且设于所述螺柱活络卡码50的上方,所述千斤顶60在附图中未示出;

S5、利用千斤顶60的活塞杆给位置合拢口处位置较低的船体分段施加向上的拉力,将较低的船体分段拉到与位置较高的船体分段的位置平齐,校平合拢口;

S6、采用螺柱焊的方式连接螺柱活络卡码50与通过千斤顶60拉上来的船体分段,从而固定已校平的合拢口。

所述螺柱活络卡码50上开设有可若干可供螺柱穿过的卡槽,将螺柱活络卡码50采用螺柱焊连接于船体分段时,先采用螺柱焊连接若干螺柱于船体分段的表面处,然后将螺柱穿过螺柱活络卡码50上的卡槽,再拧紧与螺柱配合的螺母即可。利用此方法可以有效校平船体分段的合拢口,采用螺柱焊连接工装和船体分段,连接牢固,且校平后拆除工装简单。

优选地,由于在连接所述螺柱活络卡码50于合拢口两端的船体分段后,将千斤顶60松开并移走后,船体分段会有相应高度的反弹,因此在校平合拢口时,利用千斤顶60的活塞杆将较低的船体分段拉到比较高的船体分段高出0.5毫米-1毫米的位置,预留反弹的高度差。

具体地,所述工装连接的螺柱焊接的位置距其合拢口的边缘为5 毫米-10毫米,此时能将合拢口校平,且不容易产生倾倒。

示例性地,为了更好地施力以拉动较低位置的船体分段,所述螺柱活络卡码50与所述较高的船体分段的接触位置垫有垫片。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校平船体分段合拢口的工装,工装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30,连接部30上开设有用于连接螺柱的连接孔31,利用此工装进行校平时,将螺柱采用螺柱焊与船体分段焊接,再将工装通过螺柱固定于船体分段上,不仅安装牢固,且校平后易于拆除工装,工装拆除后船体上留下的焊疤较少,易于打磨,无需再进行补焊作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