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安装带绕紧装置用轴芯头部齿形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5259发布日期:2018-09-18 21:1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带绕紧装置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安装带绕紧装置用轴芯头部齿形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为了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约束以及避免碰撞时乘员与方向盘及仪表板等发生二次碰撞或避免碰撞时冲出车外导致死伤的安全装置。汽车安全带又可以称之为座椅安全带,是乘员约束装置的一种。汽车安全带是公认的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安全装置,在车辆的装备中很多国家是强制装备安全带的,其中,轴芯是汽车安全带中的重要部件,但现有的轴芯采用锻造或锻造+机加工工艺,但锻造工艺精度不高,影响着轴芯的性能,锻造+机加工工艺非常耗费,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轴芯头部制造非常耗费,制造精度不高,影响着轴芯中间部的性能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安装带绕紧装置用轴芯头部齿形工装,头部齿形工装包括上模座、设在上模座下方的上模腔、下模座以及设在下模座上方的下模腔,上模腔两侧设有插刀,经过使用验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出来的精度较高,插刀的设置可避免下管柱多料,料只会挤压到上模腔中,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轴芯头部制造非常耗费,制造精度不高,影响着轴芯头部的性能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安装带绕紧装置用轴芯头部齿形工装,包括轴芯和设在轴芯上的头部齿形工装,所述轴芯包括中间部、设在所述中间部上方的轴芯头部以及设在所述中间部下方的下管柱,所述头部齿形工装包括上模座、设在所述上模座下方的上模腔、下模座以及设在所述下模座上方的下模腔,所述上模腔两侧设有插刀。

优选地,所述轴芯头部的光亮带为75%-90%。

优选地,所述轴芯头部的光亮带为90%。

本实用新型中的光亮带就是切断面,与其相对的是撕裂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安装带绕紧装置用轴芯头部齿形工装,头部齿形工装包括上模座、设在上模座下方的上模腔、下模座以及设在下模座上方的下模腔,上模腔两侧设有插刀,经过使用验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出来的精度较高,插刀的设置可避免下管柱多料,料只会挤压到上模腔中,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轴芯头部制造非常耗费,制造精度不高,影响着轴芯头部的性能问题;中间部的光亮带为75%-90%,比行业中光亮带通常只能达到45%左右,性能大大提升;插刀在现有技术中为已知的,故本专利中不再进行其结构的描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芯的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芯的加工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轴芯的加工后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轴芯,102轴芯头部,101中间部,103下管柱,1上模座,2 下模座,3导柱,4上模腔,5下模腔,6插刀。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一种汽车安装带绕紧装置用轴芯头部齿形工装,包括轴芯100和设在轴芯 100上的头部齿形工装,轴芯100包括中间部101、设在中间部101上方的轴芯头部102以及设在中间部101下方的下管柱103,头部齿形工装包括上模座1、设在上模座1下方的上模腔4、下模座2以及设在下模座2上方的下模腔5,上模腔5两侧设有插刀6。

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轴芯头部102的光亮带为75%-95%。

在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轴芯头部102的光亮带为95%。

本实用新型的上模腔4与轴芯头部102接触的一面与为轴芯头部102相适配的形状。

模腔包住产品需加工齿的下管柱,产品冲压时,上模腔把管柱从上往下挤料,料被挤压往下走,下管柱会出现多料,在此结构上模腔两侧增加插刀,可避免下管柱多料,料只会挤压往上走。齿侧面的光亮带达到75%-95%。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