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台化卧式五轴复合加工中心的中央后排屑床身。
背景技术:
工业是我国的一大产业,随着加工技术的提高,数控机床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数控机床在加工机械部件时会产生大量的碎屑,需要及时清理,以便保持数控机床的正常使用。其中,对于大型卧式五轴复合加工中心的排屑形式有很多。
但是,现有技术的排屑方式对于大型卧式复合加工中心的排屑效率过低,且不能实现中央后排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台化卧式五轴复合加工中心的中央后排屑床身,以克服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平台化卧式五轴复合加工中心的床身,包括:
Z轴床身、所述Z轴床身两侧设置Z轴导轨安装位置、所述Z轴导轨之间为床身横脊,所述床身横脊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排屑口、后排屑口,所述前排屑口外侧设置Z轴双驱的安装位置,所述主排屑口的后端设置床身与立柱连接的安装位置,所述Z轴导轨外侧设置两个侧排屑口。
进一步地,还包括:主排屑口,所述主排屑口的通道与所述前排屑口的通道、两个侧排屑口的通道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屑口的通道及侧排屑口均为三角形,所述主排屑口的通道为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主排屑口与所述床身与立柱连接的安装位置之间距离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Z轴床身四周设置外沿,形成床身整体接水盘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现机床双驱内置,并在床身的左右两侧后方靠近立柱连接处各设有两个侧排屑口,床身的前部前排屑口;在床身的中部主加工区设有主排屑口,主体与排屑器连接部位形成一个封闭的方形空间,形成卧式加工中心的中央后排屑新床身结构。利于形成组线用的大型产品的大切削量中央排屑,提高了排屑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台化卧式五轴复合加工中心的中央后排屑床身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排屑口和主排屑口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排屑口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床身底面排屑口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主排屑口;2-两侧排屑口;3-前排屑口;4-Z轴导轨安装位置; 5-Z轴双驱的安装位置;6-床身与立柱连接的安装位置;7-床身整体接水盘结构;8-横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台化卧式五轴复合加工中心的中央后排屑床身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床身可以包括:
本实用新型平台化卧式五轴复合加工中心的床身,包括:
Z轴床身、所述Z轴床身两侧设置Z轴导轨安装位置、所述Z轴导轨之间为床身横脊,所述床身横脊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排屑口、后排屑口,所述前排屑口外侧设置Z轴双驱的安装位置,所述主排屑口的后端设置床身与立柱连接的安装位置,所述Z轴导轨外侧设置两个侧排屑口。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Z轴双驱固定于所述工作台与所述Z轴导轨之间,实现机床双驱内置。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主排屑口的通道与所述前排屑口的通道、两个侧排屑口的通道相通。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前排屑口、主排屑口和两个侧排屑口之间的通道相通,共同完成集屑,最终由主排屑口排除机床体外。实现Z轴大行程的卧式加工中心的中央后排屑。共有四个位置完成集屑,统一由主排屑口通过外接排屑器排出切屑。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前排屑口的通道为三角形,所述主排屑口的通道为方形。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通过在床身的左右两侧后方两个侧排屑口,床身的前部三角型的前排屑口,床身的中部主加工区的方形主排屑口,实现高金属去除率切削时高效中央后排屑。
进一步地,所述床身与立柱连接的安装位置设置与立柱安装面结合的三个高刚性的标准连接接口。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三个高刚性连接接口可保证立柱和床身实现牢固且高刚性连接,同时作为卧式加工中心的立柱和床身间的标准接口,为该系列产品的批量化制造提供有利保证。
进一步地,所述Z轴床身四周设置外沿,形成床身整体接水盘结构。
具体而言,床身覆盖整个加工区域,Z轴床身四周设置外沿,构成一个大的接水盘,引水流至三个排屑口,解决卧式加工中心防护间经常漏水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主排屑口与所述床身与立柱连接的安装位置之间距离固定。
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S为主排屑口与床身与立柱连接的安装位置后端的距离,该距离为固定值。无论Z轴行程长短,主排屑方形口到床身最后端立面距离保持不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