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8199发布日期:2018-10-16 17:5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的辅助修正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时用的浮动式支撑件。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在热处理后由于存在应力,通常会发生不同程度变形,为保证该工件有合适的精度要求,就需要在热处理后对这些变形的工件进行热处理,这种处理称之为零件校直(正)。

而现有技术下,在轴类零件校直过程前,通常会把待校直的工件放置在支撑块上,这时工件两端和支撑块之间基本上呈线接触,当压头从中间位置向下压时,会造成工件向下弯曲,此时工件两端会翘起,导致工件两端和支撑块之间就变成了点接触,由于压头有较大的压力,因此在校直过程中,工件在支撑点的位置因压强过大而造成塑性变形,很容易就留下压痕,直接影响了成品后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该浮动式支撑件受力会发生旋转,使整个校直过程都与工件呈线接触,接触面积较大,接触位置压强得到分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其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包括支撑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撑底座其底端为与地面平齐的平面,而在支撑底座的上端则开设有向下弯曲的内圆弧面,在该内圆弧面上设置有一可转动的浮动式支撑组件;

所述的支撑底座和浮动式支撑组件各有两组,分别置于待校直的工件两端的下部,压头从工件中段位置下压时,工件两端翘起变形,而两处的浮动式支撑组件的上表面也随之向中间方向转动,紧贴工件的下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动式支撑组件包括浮动座、连接板、圆柱销和浮动垫块,其中,浮动座的下端为外圆弧面,与内圆弧面对应,浮动座的下部通过圆柱销设置在连接板的上部,浮动座可绕着该圆柱销转动,而连接板的下部则固定设置在内圆弧面处,浮动垫块则设置在浮动座的上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动座的下端的外圆弧面与内圆弧面间距为5~10mm,即浮动座在其上部设置的浮动垫块受压块传递至工件的压力时,两处浮动座会以圆柱销为中心、外圆弧面与内圆弧面之间的弧形区域为转动区域,向中间方向转动。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在工件在受力的情况下发生弯曲,同时浮动支撑因受力会发生旋转,使整个校直过程都与工件呈线接触,接触面积较大,接触位置压强得到分摊,避免了校直过程中因工件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压痕,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的浮动式支撑组件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的具体实施效果图。

图中:1-支撑底座,1a-内圆弧面,A-浮动式支撑组件,A1-浮动座,A1a-外圆弧面,A2-连接板,A3-圆柱销,A4-浮动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包括支撑底座1,该支撑底座其底端为与地面平齐的平面,而在支撑底座的上端则开设有向下弯曲的内圆弧面1a,在该内圆弧面上设置有一可转动的浮动式支撑组件A;

支撑底座1和浮动式支撑组件A各有两组,分别置于待校直的工件两端的下部,压头从工件中段位置下压时,工件两端翘起变形,而两处的浮动式支撑组件的上表面也随之向中间方向转动,紧贴工件的下表面。

浮动式支撑组件A包括浮动座A1、连接板A2、圆柱销A3和浮动垫块A4,其中,浮动座的下端为外圆弧面A1a,与内圆弧面1a对应,浮动座的下部通过圆柱销设置在连接板的上部,浮动座可绕着该圆柱销转动,而连接板的下部则固定设置在内圆弧面处,浮动垫块则设置在浮动座的上部。

浮动座A1的下端的外圆弧面与内圆弧面1a间距为5~10mm,即浮动座在其上部设置的浮动垫块受压块传递至工件的压力时(如图2所示),两处浮动座会以圆柱销A3为中心、外圆弧面A1a与内圆弧面1a之间的弧形区域为转动区域,向中间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轴类零件校直工序的浮动式支撑件,在工件在受力的情况下发生弯曲,同时浮动支撑因受力会发生旋转,使整个校直过程都与工件呈线接触,接触面积较大,接触位置压强得到分摊,避免了校直过程中因工件的塑性变形而产生的压痕,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