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顶出机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8277发布日期:2020-05-20 00:5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新型顶出机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新型顶出机构的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模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目前的模具结构中,顶杆的长度往往都比较长而且数量都比较多。因而顶杆的长度会直接的影响模具的强度,而现有的模具结构制约着顶杆的长度必须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将分型面处的产品顶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降低顶杆长度用以增加模具强度的模具结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新型顶出机构的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动模包括有分型面,分型面内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定模或动模的一侧还设置有压力源,所述动模上成型有用于让压力介质流通的通道,所述压力源连通有通道的一端;所述通道的另一端连通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包括有顶套,顶套内成型有通孔,通孔内可伸缩设置有一顶杆,顶杆的下端部成型有用于承受通道处压力的承压部;所述顶杆的上端部成型有顶接部,所述通孔的上端部成型有与所述顶接部适配的顶出部;

所述压力介质和压力源是气体和气泵或者液体和油压泵。

优选地,所述通孔内通过复位弹簧可伸缩设置有所述顶杆,顶杆的下端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通孔内成型有台阶部,台阶部内抵靠在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部上。

优选地,所述顶接部的下侧向内成型有排压部;所述通孔的下端部成型有进压部,所述顶杆的下端部向内成型所述承压部,承压部和进压部之间设置有供压强介质进入的间隙;

排压部是顶杆一侧或两侧被切削掉而形成的一块区域。

优选地,所述顶接部与所述排压部之间成型有用于增加压强介质流动空间的环槽。

优选地,所述台阶部与所述进压部之间设置有导向部。

优选地,所述压力源的一端连接有气嘴,气嘴的一侧连通有所述通道,通道的一侧通过垫片连接所述顶套的下端部,所述承压部抵靠在所述垫片的上端部;所述垫片内成型有通气孔,通气孔与通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通道固设在所述动模内。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技术方案通过利用压力源推动顶杆,从而降低了顶杆的长度,进而增加了模具的整体强度。而且能较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2.本技术方案对模具改动少,而且可以通用气体或者液体成为压力介质,通用性广适用范围发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是顶杆和复位弹簧的结构简图;

图3是顶套的结构简图;

图中:1-定模;2-动模;3-复位弹簧;4-压力源;5-顶套;6-顶杆;7-气嘴;8-垫片;11-通道;21-分型面;51-通孔;52-顶出部;53-台阶部;54-进压部;55-导向部;61-承压部;62-顶接部;63-限位部;64–排压部;65-环槽;81-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新型顶出机构的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动模2包括有分型面21,分型面21内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定模1或动模2的一侧还设置有压力源4,所述动模2上成型有用于让压力介质流通的通道11,所述压力源4连通有通道11的一端;所述通道11的另一端连通有顶出机构,顶出机构包括有顶套5,顶套5内成型有通孔51,通孔51内可伸缩设置有一顶杆6,顶杆6的下端部成型有用于承受通道11处压力的承压部61;所述顶杆6的上端部成型有顶接部62,所述通孔51的上端部成型有与所述顶接部62适配的顶出部52。

本技术方案通过利用压力源4推动顶杆6,从而降低了顶杆6的长度,进而增加了模具的整体强度。而且能较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因为本顶出机构位于分型面21处,能够以最短的距离将产品顶出,从而实现产品的加工。顶套5的设计能将压力介质尽可能的容纳在顶套5内,减少了压力值的损失。而且动力源往往还连接有压强控制装置,这样就可以控制压强的大小和开启与关闭,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模具对产品的适用程度。

优选地,所述通孔51内通过复位弹簧3可伸缩设置有所述顶杆6,顶杆6的下端部设置有限位部63;所述通孔51内成型有台阶部53,台阶部53内抵靠在复位弹簧3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3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部63上。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说明了,顶杆6内可伸缩设置的具体原理和结构方式。通过弹簧的弹力,就可以快速稳定的实现可伸缩的功能。而且弹簧的机构简单稳定,是优选地结构方案。

优选地,所述顶接部62的下侧向内成型有排压部64;所述通孔51的下端部成型有进压部54,所述顶杆6的下端部向内成型所述承压部61,承压部61和进压部54之间设置有供压强介质进入的间隙。

本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压强泄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实际使用中,排压部64可以是顶杆6一侧或两侧被切削掉而形成的一块区域,这样就可以让顶接部62顶出顶出部52的时候,压力介质能够通过排压部64与通孔51之间的间隙排出,同时排出的压力介质还可以用于冷却产品。

优选地,所述顶接部62与所述排压部64之间成型有用于增加压强介质流动空间的环槽65。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环槽65,可以让压力介质填充在环槽65内,增加了压强的受力面积,这样在随着压强增大的时候,能够比没有环槽65的顶杆6结构更快的顶出。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交底的压强就可以实现顶出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台阶部53与所述进压部54之间设置有导向部55。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向部55,一来可以减少在往复伸缩中顶杆6的偏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导向部55中减少的空间体积增加压强。这样就可以通过较低的压强就可以实现顶出。

优选地,所述压力源4的一端连接有气嘴7,气嘴7的一侧连通有所述通道11,通道11的一侧通过垫片8连接所述顶套5的下端部,所述承压部61抵靠在所述垫片8的上端部;所述垫片8内成型有通气孔81,通气孔81与通孔51连通。垫片8在实际使用中,优选地是平衡垫片。优选地,承压部61的一侧或两侧有被切削掉一块,而顶杆6下端部的直径尺寸要大于通气孔81直径尺寸,从而实现了抵靠功能的同时还能流出间隙让压强介质进入。

本技术方案具体的说明了一种压力源4与顶出机构之间的工作联系,通过气嘴7、通气孔81的设计具体的说明了整个模具的工作原理,而且利用现有的材料就可以实现设定的功能,具有制造成本低,价格低廉的好处。需注意,气嘴7、垫片8在模具都是现有技术这里不多做赘述,为了提高密封性能,通道11、气嘴7、顶套5和垫片8之间用粘剂或者紧固件连接,用以增加密封性能。

优选地,所述通道11固设在所述动模2内。

本技术方案将通道11设置在动模2内,这样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动模2内的现有结构,同时也能减少压强的损耗。

优选地,所述压力介质和压力源4是气体和气泵或者液体和油压泵。气体和液体都可以通过通道11进入顶出机构内,本技术方案对模具改动少,而且可以通用气体或者液体成为压力介质,通用性广适用范围发大。而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力介质在喷出的时候还可以用于冷却产品,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