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电容切脚折弯成型方法及其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电容是电子产品的不可缺少的电子元件。传统的贴片式电解电容,是无法稳固地连接在基板上,通常需要在电容与基板之间设置座板,先将电容固定在座板上,在将座板固定在基板上,再将基板焊接在电路板上,而通过机构固定过渡固定,不仅增加成本,并且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电容切脚折弯成型方法及其成型设备,是来解决现有的电容通过基板过渡焊接在电路板上,不仅增加成本,并且降低了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电容电极插脚成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分别向左、右两外侧折弯;
步骤二、将所述步骤一所得的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往前侧或者后侧折弯;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所得的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左右折弯形成的部分再次往步骤二折弯的反方向折弯形成两“U”形状。
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包括机台,设置在所述机台上的成形装置;一夹持输送机构夹持电容依次经过所述成形装置上的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和成形机构;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将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左右折弯,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将左右折弯的电容的电极插脚往前或者往后折弯,所述成形机构将向前或者向后折弯的两电极插脚分别折弯成“U”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成形装置包括所述第一折弯机构,所述第二折弯机构,所述成形机构,第一滑座以及第二滑座;所述第一折弯机构设于所述第一滑座和/或第二滑座上,所述第二折弯机构的第一折弯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上,第二折弯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成形机构的第一成形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上,第二成形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座滑动或/和所述第二滑座滑动,或者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相向和相反滑动,使得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将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左右折弯,所述第一折弯组件和所述第二折弯组件将左右折弯的插脚往前或者后折弯,所述第一成形组件和所述第二成形组件将两电极插脚折弯成“U”型。
进一步,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上的第一连接座和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上的第一定位板,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的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上的两第一夹板和打开两所述第一夹板的第一复位拉簧,以及推动两所述第一夹板相互夹紧的第一推动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两侧设有折弯台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相向运动,所述第一推动机构推动两所述第一夹板夹持在所述第一定位板两侧的折弯台阶上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的固定座,对称地枢接在所述固定座上的两折弯夹块,设于两所述折弯夹块之间的第二定位板,设于所述固定座上的滑块,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连接块,以及推动所述滑块滑动的第二推动机构;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滑块之间还设有保护弹簧;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折弯夹块内侧折弯凸台配合的折弯台阶;两所述折弯夹板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进一步,所述第一折弯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上的第三连接座,所述所述第三连接座上的折弯推板;所述第二折弯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的第四连接座,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座上的滚轴和浮动定位机构;所述滚轴位于所述第四连接座端部;所述浮动定位机构的浮动定位板设于所述滚轴的上端;所述第一成形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上的第五连接座和设于所述第五连接座上的成形模板;所述第二成型组件模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的第六连接座,推动所述第六连接座滑动的成形气缸,以及设于所述第六连接座上的成形推板;所述成形模板上设有成槽;所述成形推板上设有压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座还依次设有第一校正模,第一测极性压持组件和第一剪切模;所述第二滑座上还依次设有第二校正模,第二测极性压持组件和第二剪切模;所述第一成型机构和所述第二成型机构之间还设有转向机构;
所述第一测极性压持组件与极性测试仪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滑动,所述夹持输送机构夹持电容依次经所述第一校正模和所述第二校正模校正两电极插脚,所述第一测极性压持组件和所述第二测极性压持组件压紧检测两电极插脚的极性,所述转向机构调整位置,所述第一剪切模与所述第二剪切模剪切电极插脚。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座上还设有位于第一测极性压持组件与所述第一剪切模之间还依次设有电容容量测试组件和第一分选夹持机构;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与所述电容容量测试组件配合的压紧组件和与所述第一分选夹持机构配合的第二分选夹持机构。
进一步,所述电容容量测试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上的绝缘座和设于所述绝缘座上的两导电压块;两所述导电压块分别与电容测试仪的正负接头电连接;所述压紧组件为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的连接座和设于连接座上的绝缘垫块;
所述第一分选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滑块,设于第一滑块端部的第一夹块和第一夹紧气缸;所述第一滑座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夹紧气缸推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所述第二分选夹持机构包括第二滑块,设于第二滑块端部的第二夹块和第二夹紧气缸;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夹紧气缸推动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所述电容容量测试组件检测到电容不合格时,所述第一夹紧气缸和所述第二夹紧气缸分别推送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沿夹紧的反方向滑动。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持输送机构夹持电容依次经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左右折弯两电极插脚,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前或后折弯两电极插脚,所述成形机构将两电极插脚折弯成“U”型;
所述夹持输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机台上的底座,平行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两导杆,套在两所述导杆上的输送滑座,设于所述输送滑座上的夹爪导向座,以及设于所述夹爪导向座内多个导向滑槽内的夹持组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输送滑座沿所述导杆滑动,推动所述夹持组件夹持电容移位。
进一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导向滑槽内的第一夹持滑板和第二夹持滑板,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滑板端部的第一夹爪,设于所述第二夹持滑板端部的第二夹爪,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滑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滑板之间的连接轴,套于所述连接轴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滑板和第二夹持滑板枢接连接的拨块,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摆臂,设于所述第一摆臂上的推板,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输送滑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摆臂摆动,所述第一摆臂驱动所述推板和所述第一夹持滑板滑动,所述拨块拨动所述第二夹持滑板相对滑动;所述第一夹持滑板靠近所述推板端与所述输送滑座之间还设有夹紧弹簧。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机台转动连接的凸轮轴,套于凸轮轴上驱动所述输送滑座沿所述导杆滑动的滑动拨动凸轮,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开夹的开夹凸轮,驱动所述第一滑座滑动的第一凸轮,驱动所述第二滑座滑动的第二凸轮,设于所述滑动拨动凸轮与所述输送滑座之间的滑动摆臂,设于所述开夹凸轮与所述第一摆臂之间的开夹摆臂,设于所述第一凸轮与所述第一滑座之间的第一推动摆臂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二滑座之间的第二推动摆臂组件,穿过第一推动摆臂组件和所述第二推动摆臂组件与所述机台固定连接的连接枢轴,以及驱动所述凸轮轴旋转的电机组件;所述滑动拨动凸轮推动所述滑动摆臂和所述输送滑座沿所述导杆滑动;所述开夹凸轮推动所述开夹摆臂绕所述连接枢轴摆动,所述第一凸轮推动所述第一推动摆臂组件绕所述连接枢轴摆动,所述第二凸轮推动所述第二推动摆臂组件绕所述连接枢轴摆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校正模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上的第七连接座和设于所述第七连接座上的第三定位板;所述第二校正模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的第八连接座,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八连接座上的两第二夹板和拉动两所述第二夹板打开的第三复位拉簧,以及动两所述第二夹板相互夹紧的第三推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相向运动,所述第三推动机构推动两所述第二夹板夹持在所述第三定位板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推动机构包括:套于所述凸轮轴的上第一推动凸轮,套于所述连接枢轴上的第一撑开摆臂,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撑开摆臂下端与所述机台之间的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拉动所述第一撑开摆臂摆动,推动两所述第一夹板夹紧,所述第一推动凸轮推动所述第一撑开摆臂反方向摆动,所述第一复位拉簧拉动两所述第一夹板复位;
所述第二推动机构为设于所述滑块上的推动气缸,或者包括套于所述凸轮轴上的第二推动凸轮,套于所述连接枢轴上的第二撑开摆臂,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撑开摆臂下端与所述机台之间的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推动凸轮推动所述第二撑开摆臂反方向摆动,所述第二复位拉簧拉动两所述第二夹板复位;
所述第三推动机构包括:套于所述凸轮轴的上第三推动凸轮,套于所述连接枢轴上的第三撑开摆臂,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撑开摆臂下端与所述机台之间的第三拉簧;所述第三推动凸轮推动所述第三撑开摆臂反方向摆动,所述第三复位拉簧拉动两所述第二夹板复位。
进一步,所述夹持输送机构上还设有电容两电极插脚左右折弯时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于从所述第一剪切模夹持到所述第一折弯机构上的所述夹持组件的上端;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支撑座,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轨道凸块,设于所述输送滑座上的安装座,与所述安装座枢接连接的定位摆臂,设于所述定位摆臂端部的折弯定位板,所述定位摆臂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轨道凸块上;所述折弯定位板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第二夹爪之间;所述输送滑座滑动,所述定位摆臂沿所述轨道凸块运动,使得所述定位摆臂摆动,所述折弯定位板往下运动定位被折弯的电容。
进一步,所述成形装置的输入端还设有分脚构机构,另一端还设有整形机构。
进一步,所述分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上的第一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分脚凸模,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的第二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分脚凹模;所述分脚凸模的端部设有锥形角,所述分脚凹模上设有分脚凹槽。
进一步,所述整形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上的第一整形模安装座和设于所述第一整形模安装座上的整形定位板,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的第二整形模安装座,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整形模安装座上的两整形夹板和拉动两所述整形夹板打开的第三复位拉簧,以及动两所述整形夹板相互夹紧的第四推动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容电极插脚成型的方法,是将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分别向左、右两外侧折弯;再将所得的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往前侧或者后侧折弯;将前或者后折弯的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左右折弯形成的部分再次往步骤二折弯的反方向折弯形成两“U”形状。因此,使得两电容的插脚焊接在电路板上时,能稳定地支撑在电路板上,无需采用中间载板固定,从而减少了工艺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的内部机构体图;
图3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示成型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第一折弯机构的结构;
图5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第一折弯机构的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成型装置的部分结构视图;
图7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第一折弯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爆炸视图;
图8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第一折弯组件的结构视图;
图9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第二折弯组件的结构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第一滑座和所述第二滑座部分的结构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第一分选机构和所述第二分选机构部分的结构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结构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左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定位机构部分的结构视图;
图15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驱动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16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驱动机构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17本发明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所述整形机构部分的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电容电极插脚成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分别向左、右两外侧折弯;
步骤二、将所述步骤一所得的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往前侧或者后侧折弯;
步骤三、将所述步骤二所得的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左右折弯形成的部分再次往步骤二折弯的反方向折弯形成两“U”形状。
因此是将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分别向左、右两外侧折弯;再将所得的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往前侧或者后侧折弯;将前或者后折弯的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左右折弯形成的部分再次往步骤二折弯的反方向折弯形成两“U”形状。因此,使得两电容的插脚焊接在电路板上时,能稳定地支撑在电路板上,无需采用中间载板固定,从而减少了工艺和成本。
如图1-2所示,电容切脚折弯成型设备,包括机台1,设置在所述机台1上的成形装置2;一夹持输送机构3夹持电容依次经过所述成形装置2上的第一折弯机构20,第二折弯机构21和成形机构22。所述第一折弯机20构将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左右折弯,所述第二折弯机构21将左右折弯的电容的电极插脚往前或者往后折弯,所述成形机构22将向前或者向后折弯的两电极插脚分别折弯成“U”形结构。
如图3所示,所述成形装置2包括所述第一折弯机构20,所述第二折弯机构21,所述成形机构22,第一滑座23以及第二滑座24。所述第一折弯机构20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和第二滑座24上,所述第二折弯机构21的第一折弯组件210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第二折弯组件211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4上。所述成形机构22的第一成形组件220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第二成形组件221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4上。一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第一滑座23滑动或/和所述第二滑座24滑动,或者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第一滑座23和所述第二滑座24相向和相反滑动,使得所述第一折弯机构20将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左右折弯,所述第一折弯组件210和所述第二折弯组件211将左右折弯的插脚往前或者后折弯,所述第一成形组件220和所述第二成形组件221将两电极插脚折弯成“U”型。
如图4-5所示,所述第一折弯机构2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的第一连接座200和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00上的第一定位板201,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4上的第二连接座20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座202上的两第一夹板203和打开两所述第一夹板203的第一复位拉簧(附图未标注),以及推动两所述第一夹板203相互夹紧的第一推动机构204;所述第一定位板201的两侧设有折弯台阶;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第一滑座23和所述第二滑座24相向运动,所述第一推动机构204推动两所述第一夹板203夹持在所述第一定位板201两侧的折弯台阶上端。通过第一夹板203与折弯台阶配合,从而实现电容的插脚能往外侧左右折弯。
本实施例为第一折弯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如图6-7所示,所述成形装置2包括所述第一折弯机构20,所述第二折弯机构21,所述成形机构22,第一滑座23以及第二滑座24。所述第一折弯机构20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所述第二折弯机构21的第一折弯组件210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第二折弯组件211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4上。所述成形机构22的第一成形组件220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第二成形组件221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4上。一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第一滑座23滑动或/和所述第二滑座24滑动,或者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第一滑座23和所述第二滑座24相向和相反滑动,使得所述第一折弯机构20将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左右折弯,所述第一折弯组件210和所述第二折弯组件211将左右折弯的插脚往前或者后折弯,所述第一成形组件220和所述第二成形组件221将两电极插脚折弯成“U”型。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折弯机构20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4上的固定座2000,对称地枢接在所述固定座2000上的两折弯夹块2001,设于两所述折弯夹块2001之间的第二定位板2002,设于所述固定座2000上的滑块2003,连接所述滑块2003与所述第二定位板2002的连接块2004,以及推动所述滑块2003滑动的第二推动机构2005。所述连接块2004与所述滑块2003之间还设有保护弹簧2006;所述第二定位板2002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折弯夹块2001内侧折弯凸台配合的折弯台阶;两所述折弯夹板2001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附图未标注)。第一滑块130和第二滑块150滑动时,夹持输送机构3夹持电容到量折弯夹块2001之间,再由第二推动机构2005推动第二定位板2002位于两电容电极之间,同时推动两折弯夹块2001夹合,使得折弯凸台与折弯台阶配合,达到将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往两侧折弯。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折弯组件21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的第三连接座2100,所述所述第三连接座2100上的折弯推板2101。所述第二折弯组件211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4上的第四连接座2110,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座2110上的滚轴2111和浮动定位机构2112;所述滚轴2111位于所述第四连接座2110端部。所述浮动定位机构2112的浮动定位板设于所述滚轴2111的上端。在驱动机构4驱动第一滑座23和第二滑座24相向滑动时,折弯推板2101在滚轴2111上滑动,并且通过浮动定位机构2112将电容的两电极插脚夹紧,在浮动定位机构2112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浮动定位板往一侧位移,从而实现将电容的插脚折弯。浮动定位机构2112包括第四连接座2110上的两导杆,套于导杆上的两弹簧,和与两导杆滑动连接的浮动定位板。或者浮动定位机构2112包括设于第四连接座2110上的气弹簧和浮动定位板。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成形组件220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的第五连接座2200和设于所述第五连接座2200上的成形模板2201。所述第二成型组件模221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3上的第六连接座2210,推动所述第六连接座2210滑动的成形气缸2211,以及设于所述第六连接座2210上的成形推板2212;所述成形模板2201上设有成槽;所述成形推板2212上设有压槽。在第一滑座23与第二滑座24相向运动时,成形推板2212推动电容的电极插脚卡入到成形槽内,再由成形气缸2211推动成形推板2212运动,使得压槽与成形模板2201的两侧配合,从而实现将电容的两电极插脚折弯成U形。
如图3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滑座23还依次设有第一校正模5,第一测极性压持组件6和第一剪切模7;所述第二滑座24上还依次设有第二校正模8,第二测极性压持组件9和第二剪切模10;所述第一成型机构20和所述第二成型机构21之间还设有转向机构11。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测极性压持组件6与极性测试仪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第一滑座23和所述第二滑座24滑动,所述夹持输送机构3夹持电容依次经所述第一校正模5和所述第二校正模8校正两电极插脚,所述第一测极性压持组件6和所述第二测极性压持组件9压紧检测两电极插脚的极性;在电容的电极极性相反时,所述转向机构11调整电容的位置,再由所述第一剪切模7与所述第二剪切模10剪切电极插脚。因此能保证折弯的效率和合格率。其中转向机构11包括设于所述机台1上的旋转套,设于旋转套上的连接座,与连接座枢接连接的两夹钳,推动两夹钳打开和关闭的顶杆,顶杆与设置凸轮轴上的凸轮连接,和套于旋转套上的齿轮,以及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和推动齿条滑动气缸。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滑座23上还设有位于第一测极性压持组件6与所述第一剪切模7之间还依次设有电容容量测试组件12和第一分选夹持机构13;所述第二滑座24上设有与所述电容容量测试组件12配合的压紧组件14和与所述第一分选夹持机构13配合的第二分选夹持机构15。因此通过电容容量测试组件12与压紧组件件电容的电极压紧,达到检测电容是否合格,在电容检测为不合格时,当电容输送到第一分选夹持机构13与第二分选夹持机构15之间时,将不合格的电容排出。
进一步,所述电容容量测试组件12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的绝缘座1(附图未标注)和设于所述绝缘座(附图未标注)上的两导电压块(附图未标注);两所述导电压块分别与电容测试仪的正负接头电连接;所述压紧组件14为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4上的连接座和设于连接座上的绝缘垫块。
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分选夹持机构13包括第一滑块130,设于第一滑块130端部的第一夹块131和第一夹紧气缸132;所述第一滑座23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夹紧气缸132推动所述第一滑块130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所述第二分选夹持机构15包括第二滑块150,设于第二滑块150端部的第二夹块151和第二夹紧气缸152;所述第二滑座24上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夹紧气缸152推动所述第二滑块150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所述电容容量测试组件检测到电容不合格时,所述第一夹紧气缸132和所述第二夹紧气缸152分别推送所述第一滑块130和所述第二滑块150沿夹紧的反方向滑动。
所述电容容量测试组件12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的绝缘座(附图未标注)和设于所述绝缘座(附图未标注)上的两导电压块;两所述导电压块121分别与电容测试仪(附图未标注)的正负接头电连接。所述压紧组件14为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4上的连接座(附图未标注)和设于连接座上的绝缘垫块(附图未标注)。在第一滑座23和第二滑座24相向滑动时,绝缘垫块将电容的两电极分别压紧在两导电压块上,从而通过电容测试仪检测出电容是否合格,并且将检测的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
具体地,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夹持输送机构3夹持电容依次经所述第一折弯机构20左右折弯两电极插脚,所述第二折弯机构21前或后折弯两电极插脚,所述成形机构22将两电极插脚折弯成“U”型。
如图12-13所示,所述夹持输送机构3包括设于所述机台1上的底座30,平行地设置在所述底座30上的两导杆31,套在两所述导杆31上的输送滑座32,设于所述输送滑座32上的夹爪导向座33,以及设于所述夹爪导向座33内多个导向滑槽内的夹持组件34;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输送滑座32沿所述导杆31滑动,推动所述夹持组件34夹持电容移位。
如图13所示,所述夹持组件34包括设于所述导向滑槽内的第一夹持滑板340和第二夹持滑板341,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滑板340端部的第一夹爪342,设于所述第二夹持滑板341端部的第二夹爪343,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滑板340和所述第二夹持滑板341之间的连接轴344,套于所述连接轴344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滑板340和第二夹持滑板341枢接连接的拨块345,与所述驱动机构4连接的第一摆臂346,设于所述第一摆臂346上的推板347,所述第一摆臂346与所述输送滑座32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第一摆臂346摆动,所述第一摆臂346驱动所述推板347和所述第一夹持滑板340滑动,所述拨块345拨动所述第二夹持滑板341相对滑动;所述第一夹持滑板340靠近所述推板347端与所述输送滑座32之间还设有夹紧弹簧348。夹持输送机构3在夹持输送电容时,由驱动机构4推动第一夹持滑板340和第二夹持滑板341相向滑动,使得第一夹爪342和第二夹爪343打开,并且在夹紧弹簧348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夹爪342和第二夹爪343将电容夹紧。
如图15-16所示,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与所述机台1转动连接的凸轮轴40,套于凸轮轴40上驱动所述输送滑座32沿所述导杆31滑动的滑动拨动凸轮41,驱动所述夹持组件34开夹的开夹凸轮42,驱动所述第一滑座23滑动的第一凸轮43,驱动所述第二滑座24滑动的第二凸轮44,设于所述滑动拨动凸轮41与所述输送滑座32之间的滑动摆臂45,设于所述开夹凸轮42与所述第一摆臂346之间的开夹摆臂46,设于所述第一凸轮43与所述第一滑座23之间的第一推动摆臂组件47,设于所述第二凸轮44与所述第二滑座24之间的第二推动摆臂组件48,穿过第一推动摆臂组件47和所述第二推动摆臂组件48与所述机台1固定连接的连接枢轴49,以及驱动所述凸轮轴40旋转的电机组件410。所述滑动拨动凸轮41推动所述滑动摆臂45和所述输送滑座32沿所述导杆31滑动;所述开夹凸轮42推动所述开夹摆臂46绕所述连接枢轴49摆动,所述第一凸轮43推动所述第一推动摆臂组件47绕所述连接枢轴49摆动,所述第二凸轮44推动所述第二推动摆臂组件48绕所述连接枢轴49摆动。滑动摆臂45的转动的轴心与凸轮轴40的轴心相互垂直,并且滑动拨动凸轮41的外圆上设凸轮槽,滑动摆臂45的端部设于凸轮槽内,因此在滑动拨动凸轮41旋转时,通过凸轮槽拨动摆动摆臂45摆动,从而推动输送滑座32沿导杆31滑动。第一推动摆臂组件47是包括套于连接枢轴49上的摆臂和设于摆臂上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滑座23固定连接,摆臂的端部置于第一凸轮43侧面的凸轮滑槽内。第二推动摆臂组件48是包括套于连接枢轴49上的摆臂和设于摆臂上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滑座固定连接,摆臂的端部置于第二凸轮44侧面的凸轮滑槽内。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校正模5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的第七连接座50和设于所述第七连接座50上的第三定位板51。所述第二校正模8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4上的第八连接座8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八连接座80上的两第二夹板81和拉动两所述第二夹板81打开的第三复位拉簧(附图未标注),以及动两所述第二夹板81相互夹紧的第三推动机构82。所述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第一滑座23和所述第二滑座24相向运动,所述第三推动机构82推动两所述第二夹板81夹持在所述第三定位板51的两侧。因此,在第一校正模5与第二校正模8合模时,电容的两电极位于第三定位板51的两侧,通过第三推动机构83推动两第二夹板81将两电极的插脚压紧在第三定位板81的两侧,从而达到对插脚起到整形作用。
如图7和图15-16所示,所述第一推动机构204包括:套于所述凸轮轴40的上第一推动凸轮2040,套于所述连接枢轴49上的第一撑开摆臂204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撑开摆臂2041下端与所述机台1之间的第一拉簧(附图未标注);所述第一拉簧拉动所述第一撑开摆臂2041摆动,推动两所述第一夹板203夹紧,所述第一推动凸轮2040推动所述第一撑开摆臂2041反方向摆动,所述第一复位拉簧拉动两所述第一夹板203复位。通过第一拉簧的弹力达到对电极的插脚整形,因此可避免夹紧是对电极的插脚造成变形,达到对电容起到保护作用。所述第二推动机构2005为设于所述滑块2003上的推动气缸,或者包括套于所述凸轮轴40上的第二推动凸轮,套于所述连接枢轴49上的第二撑开摆臂,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撑开摆臂下端与所述机台之间的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推动凸轮推动所述第二撑开摆臂反方向摆动,所述第二复位拉簧拉动两所述第二夹板81复位。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三推动机构83包括:套于所述凸轮轴40的上第三推动凸轮,套于所述连接枢轴49上的第三撑开摆臂,以及设于所述第三撑开摆臂下端与所述机台之间的第三拉簧;所述第三推动凸轮推动所述第三撑开摆臂反方向摆动,所述第三复位拉簧拉动两所述第二夹板81复位。
第一推动机构203、第二推动机构2005和第三推动机构83的结构相同。
如图14所示,所述夹持输送机构3上还设有电容两电极插脚左右折弯时的定位机构16。所述定位机构16设于从所述第一剪切模5夹持到所述第一折弯机构20上的所述夹持组件34的上端;所述定位机构16包括:设于所述底座30上的支撑座160,设于所述支撑座160上的轨道凸块161,设于所述输送滑座32上的安装座162,与所述安装座162枢接连接的定位摆臂163,设于所述定位摆臂163端部的折弯定位板164,所述定位摆臂163的另一端设于所述轨道凸块161上;所述折弯定位板163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夹爪342与所述第二夹爪342之间;所述输送滑座32滑动,所述定位摆臂163沿所述轨道凸块161运动,使得所述定位摆臂163摆动,所述折弯定位板164往下运动定位被折弯的电容。
如图3所示,所述成形装置2的输入端还设有分脚构机构17,另一端还设有整形机构18。
如图10所示,所述分脚机构17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的第一安装座170,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70上的分脚凸模171,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4上的第二安装座172,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172上的分脚凹模173;所述分脚凸模171的端部设有锥形角,所述分脚凹模173上设有分脚凹槽。分脚凸模171与分脚凸模1743合模时,分脚凸模171将电容的电极插脚分开,因此整形时,便于电容的两电极插脚位于定位板的两侧。
如图17所示,所述整形机构18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滑座23上的第一整形模安装座180和设于所述第一整形模安装座180上的整形定位板181,设于所述第二滑座24上的第二整形模安装座18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整形模安装座182上的两整形夹板183和拉动两所述整形夹板183打开的第三复位拉簧(附图未标注),以及动两所述整形夹板183相互夹紧的第四推动机构184。第四推动机构与第一推动机203的结构相同。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