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0848发布日期:2018-06-19 19:3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玻璃模具是制造玻璃容器例如各类啤酒瓶、红酒瓶、饮品瓶乃至日用化妆品瓶的重要装备。在玻璃制品的成型过程中,对于两开模或多开模的玻璃模具而言,其模腔直接与熔融的玻璃熔体频繁接触,受到玻璃的化学侵蚀、磨损和冷热交变应力(冷热交替变换应力)的作用,并且500-800℃左右的温度下服役,模腔表面、合缝面乃至两端端面极易氧化,加上模具零件之间存在难以避免的撞击,因而会产生并不限于以下几种损坏情形:疲劳损坏、机械碰撞损坏、氧化腐蚀损坏以及磨损损坏。

为了尽可能地提高玻璃模具的耐氧化、耐腐蚀、耐热疲劳和耐磨损等性能,通常采用手工喷焊方式或者采用等离子喷焊方式对玻璃模具的模腔、合缝面等部位喷焊合金材料层,合金材料主要指但并非绝对限于指镍的质量百分含量为90%以上的镍基合金粉末。然而,不论是采用手工喷焊还是采用等离子喷焊均需要将玻璃模具处于有效的夹持状态,而要使玻璃模具处于有效的夹持状态必须依靠相应的工装夹具。

关于制作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工装夹具的技术信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略以例举的如授权公告号CN101659015B(加工玻璃模具用的工装夹具)、CN101891373B(玻璃器皿的器皿模夹具)、CN101891372B(玻璃器皿模夹具)、CN101898311B(在玻璃模具毛坯上铣取定位基准面用的夹具结构)、CN102380777B(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装置)、CN102443859B(用于玻璃模具加工的夹具装置)、CN102350650B(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CN102350651B(结构改进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装置)、CN102689187A(玻璃模具加工用的转台式工装夹具)、CN102848039A(配置于电火花机上的玻璃模具冲头冷却槽加工用的夹具结构)、CN102837213A(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结构)、CN102848246A(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工装夹具)、CN102848245A(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夹具结构)、CN103056695A(玻璃模具内腔及合缝面加工用的夹具结构)和CN103084771A(开合式成型模铰链焊接用的工夹具结构),等等,等等。

只要通过对并非限于上述专利文献的阅读可知:工装夹具具有针对某一种产品、某一类产品、某一种产品的加工工艺或某一类产品的加工工艺的专属的特点,因此属于非标装置(非标装置是指没有国际、国内标准乃至行业标准规范),而非标装置既无技术上的通用性,又无技术上的可借鉴性,通常情况下均由生产产品或使用特定工艺生产产品的厂商以量体裁衣、对号入座的方式定制(定制包括自行设计与自行制作)。正是基于这种情形,由于在先前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助于将玻璃模具处于可靠的夹持状态下供激光自动喷焊机对模腔、合缝面、两端端面之类的部位进行喷焊镍基合金层的并且结构相对简练的工装夹具的技术信息,因而普遍采用类似于由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019496B推荐的“玻璃模具型腔等离子喷焊用的夹持机构”的结构形式。

上述CN102019496B虽然能够与机器人手腕连接并且对玻璃模具有效夹持或释放、可减轻工人对玻璃模具的夹装工作强度以及提高夹装效率并且有助于保障安全,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16段。但是,该CN102019496B提供的专利方案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该专利是作为工业机器人与等离子喷焊机之间的一个过渡机构,即由于自身不能回转而需要与工业机器人配套使用,因而对于我国面广量大的中小型玻璃模具生产厂商而言,投入工业机器人不仅存在资金难度,而且存在使用与维护方面的技术瓶颈;其二,由于仅能体现对玻璃模具的快速夹持与释放的效果,因而对玻璃模具大小的适应性变化相对较差;其三,整体结构仍较为复杂,给制造与装配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耗用材料大而不利于节约资源;其四,该专利虽然能使被喷焊的玻璃模具体现依需回转的自由度,但是由于其是通过机器人的手腕运动实现的,因而未给出在摆脱机器人控制的前提下利用普通的装置使夹装有玻璃模具半模的夹持机构得以自由转动的启示。

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3358077B推荐的“可回转的玻璃模具工夹具装置”弥补了前述CN102019496B的缺憾并且客观上能兑现其在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归纳的五个方面的技术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由于有待于喷焊镍基合金层的玻璃模具是以纵向状态夹装于模具夹装架上的,因而不仅模具夹装架体积大,而且结构相对复杂,例如需要配备由气缸作为动力的模具背部定位机构;二是由于只能适合于将玻璃模具的模腔背对模具背部定位机构的一侧的方式实施纵向夹装,因而相对于将玻璃模具的模腔朝向上的仰卧夹装而言,操作工的操作强度要大得多(夹装费力),并且纵向夹装还存在安全系数低的问题;三是由于当要通过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带动模具夹装架顺时针或逆时针偏转所需的角度时,必须通过与回转座固定的墙板带动回转座,进而由回转座带动模具安装架,因而要求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的回转座驱动电机具有相对大的功率,于是不仅动作传递环节多,而且不利于节省电能消耗,当然如果将回转座设计为与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相分离并使其呈静态设置的机架座,同时将回转座回转驱动机构演变为与模具夹装架直接连接的模具夹装架驱动机构,那么毫无疑问能够弥补这种不足,即既可减少动力传递环节,又能节省电能消耗,但是包括该CN103358077B在内前述所有在先公开的专利文献均未给出得以借鉴的启示;其四,由于装置的体积大重心高,因而不仅增大了对空间的占用,而且稳定性相对欠缺。

CN106395441B提供的“玻璃模具模腔喷焊用的工装夹具”基本上能够弥补前述CN103358077B的不足,并且客观上能兑现其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四个方面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结构复杂、工人夹装作业强度大且夹装效率低的缺憾。CN203031196U介绍的“一种玻璃模具喷涂设备专用工装夹具”虽然具有结构相对简练并且夹装相对省力以及夹装效率高的长处,但是由于在夹装时,需由气缸带动滑块,由滑块带动夹紧块,进而由夹紧块带动夹紧爪,因而动作环节多,气缸能耗大;由于在对玻璃模具喷涂时最好能使玻璃模具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所需角度的回转,以便获得均匀的焊层厚度,否则积聚于模腔底部的镍基合金焊粉熔化导致底部焊层厚度增大,而其余部分则达不到厚度要求,而如果借鉴并使用前述CN106392441B的模具卧置夹装架驱动机构,那么又会导致使整个工装夹具的结构复杂化。

此外,上面提及的所有专利均忽视了夹装时的如下重要因素:在将玻璃模具付诸喷焊之前,通常需将其加热(业界也称“预热”)至500℃左右,从预热工位运抵喷焊机所在的也即工装夹具所在的工位的过程中通常借助于轮式小车运送,夹装时又借助于专用夹钳将处于高温状态的待喷焊玻璃模具提放至工装夹具上。但是由于工装夹具与前述专用夹钳之间往往存在干涉情形,因而一方面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夹装效率,另一方面如果夹钳对玻璃模具释放不到位(错位或偏位等)致使坠落,那么极易引发伤及在线作业人员和/或工装夹具乃至损及玻璃模具的安全事故。鉴此,如何避免工装夹具与夹钳相互干涉的问题同样是一个不可偏废的技术因素。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在本申请人的装备试验中心进行了对玻璃模具的模拟夹装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制作与使用并且体现经济性、有利于使玻璃模具在喷焊过程中依需转动而藉以保障喷焊层厚度的均匀性、有便于体现快捷夹装并且夹装省力而藉以提高夹装效率并且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夹装作业强度、有益于为夹钳提供操作空间而藉以避免对夹钳产生干涉并且得以保障安全的的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玻璃模具喷焊用的工装夹具,包括一回转箱,在该回转箱的回转箱左箱壁背对回转箱右箱壁的一侧固定有一回转箱左支承轴,而在回转箱右箱壁背对回转箱左箱壁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回转箱左支承轴的位置固定有一回转箱右支承轴;一用于驱使待喷焊的玻璃模具纵向回转的待喷焊玻璃模具纵向回转驱动机构,该待喷焊玻璃模具纵向回转驱动机构设置在回转箱的回转箱后箱壁上;一待喷焊玻璃模具回转架,该待喷焊玻璃模具回转架包括一回转盘固定板、一左回转臂和一右回转臂,回转盘固定板位于回转箱的回转箱腔内并且与所述的待喷焊玻璃模具纵向回转驱动机构连接,左回转臂以及右回转臂彼此左右并行并且均以水平悬臂状态与所述回转盘固定板背对待喷焊玻璃模具纵向回转驱动机构的一侧固定,在左回转臂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移动地设置有一左调整支撑垫板,而在右回转臂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移动地设置有一右调整支撑垫板;一静夹板和一动夹板,静夹板设置在所述左调整支撑垫板上,动夹板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右调整支撑垫板上并且与静夹板相对应,其中:在所述静夹板朝向所述动夹板的一侧开设有一静夹板夹钳让位腔,而在动夹板朝向静夹板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静夹板夹钳让位腔的位置开设有一动夹板夹钳让位腔;一动夹板左右位移驱动机构,该动夹板左右位移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右调整支撑垫板上并且与所述动夹板连接;一用于驱使所述回转箱横向回转的回转箱横向回转驱动机构,该回转箱横向回转驱动机构与所述回转箱左支承轴传动连接,所述的回转箱右支承轴转动地支承在回转箱横向回转驱动机构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回转箱的回转箱腔的上部、底部以及前侧是不封闭的,所述回转箱左支承轴具有一左支承轴固定轴盘,该左支承轴固定轴盘通过左支承轴固定轴盘螺钉与所述回转箱左箱壁背对所述回转箱右箱壁的一侧固定,所述回转箱右支承轴具有一右支承轴固定轴盘,该右支承轴固定轴盘通过右支承轴固定轴盘螺钉与回转箱右箱壁背对回转箱左箱壁的一侧固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待喷焊玻璃模具纵向回转驱动机构包括纵向回转驱动电机、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和回转盘,纵向回转驱动电机与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连同纵向回转驱动电机与所述回转箱后箱壁背对所述回转箱腔的一侧固定,并且该纵向回转驱动减箱的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轴穿过回转箱后箱壁伸展到回转箱腔内,回转盘位于回转箱腔内并且与所述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轴固定,在该回转盘朝向所述回转盘固定板的一侧以辐射状态间隔开设有回转盘固定板固定槽,所述的回转盘固定板通过回转盘固定板螺钉在对应于回转盘固定板固定槽的位置与回转盘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回转箱后箱壁背对所述回转箱腔的一侧通过护罩螺钉固定有一护罩,所述纵向回转驱动电机以及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位于护罩的护罩腔内,并且所述纵向回转驱动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回转盘固定板的左端下部延伸有一左回转臂固定座,而在右端下部延伸有一右回转臂固定座,所述左回转臂的后端端面与左回转臂固定座的前侧面固定,而左回转臂的前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所述右回转臂的后端端面与右回转臂固定座的前侧面固定,而右回转臂的前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回转臂的上表面并且循着左回转臂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在左回转臂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的位置配设有至少一对左调整支撑垫板锁定螺钉,在所述右回转臂的上表面并且循着右回转臂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在右回转臂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的位置配设有至少一对右调整支撑垫板锁定螺钉,所述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以及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的横截面形状呈T字形,在所述左调整支撑垫板的底部并且循着左调整支撑垫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有一横截面形状呈T字形的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配合凸台,该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配合凸台与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相配合并且由所述的左调整支撑垫板锁定螺钉锁定,在所述右调整支撑垫板的底部并且沿着右调整支撑垫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有一横截面形状呈T字形的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配合凸台,该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配合凸台与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相配合并且由所述的右调整支撑垫板锁定螺钉锁定。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静夹板的前端和后端以并行于静夹板的短边方向的状态各开设有一静夹板左右调整槽,在对应于该静夹板左右调整槽的位置配设有一静夹板调整螺钉,该静夹板调整螺钉与所述左调整支撑垫板固定;在所述右调整支撑垫板的上表面以并行于右调整支撑垫板的短边方向的状态开设有一对导轨槽,在对应于该对导轨槽的位置各通过导轨固定螺钉固定有一导轨,在所述动夹板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导轨的位置开设有动夹板导轨滑动槽,该动夹板导轨滑动槽与导轨滑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夹板左右位移驱动机构包括一作用缸固定座和一作用缸,作用缸固定座与所述右调整支撑垫板的右侧面固定,作用缸固定在作用缸固定座上,该作用缸的作用缸柱朝向所述的动夹板并且在该作用缸柱的末端固定有一作用缸柱固定座,该作用缸柱固定座通过作用缸柱固定座螺钉与动夹板的右侧面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回转盘固定板的前侧固定有一玻璃模具纵向限定调整座,该玻璃模具纵向限定调整座具有一玻璃模具纵向限定调整螺栓,该玻璃模具纵向限定调整螺栓对应于所述静、动夹板之间的后端;在所述左调整支撑垫板的右侧面的中部与所述右调整支撑垫板的左侧面的中部之间通过托模梁螺钉固定有一托模梁,该托模梁的形状呈开口向上的梯形并且在该托模梁的中部旋配有一托模螺钉。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箱横向回转驱动机构包括一支承座、一横向回转驱动电机和一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支承座在使用状态下设置在喷焊作业场所的地坪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回转箱的下方,横向回转驱动电机与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连同横向回转驱动电机与支承座的左侧固定,该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的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输出轴与所述回转箱左支承轴传动连接,回转箱左支承轴通过左支承轴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支承座的左侧,所述回转箱右支承轴通过右支承轴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支承座的右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相对于已有技术显著简化了结构,因而既可方便制作与使用,又能体现良好的经济性;之二,由于由待喷焊玻璃模具纵向回转驱动机构使待喷焊玻璃模具回转架实现纵向回转,又由于由回转箱横向回转驱动机构使回转箱实现横向回转,因而能使玻璃模具在喷焊过程中保障喷焊层的厚度均匀效果;之三,由于采用了动夹板左右位移驱动机构,因而能实现自动夹装而提高夹装效率并且因夹装省力而得以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夹装作业强度;之四,由于在动、静夹板上分别开设了动、静夹板夹钳让位腔,因而能保障夹钳在无干涉的状态下将玻璃模具正确释放到动、静夹板之间,或者取离,可体现理想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回转箱横向驱动机构与回转箱左支承轴传动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回转箱1,在该回转箱1的回转箱左箱壁11背对回转箱右箱壁12的一侧(即左侧)固定有一回转箱左支承轴111,而在回转箱右箱壁12背对回转箱左箱壁11的一侧(即右侧)并且在对应于回转箱左支承轴111的位置固定有一回转箱右支承轴121;示出了一用于驱使待喷焊的玻璃模具纵向回转的待喷焊玻璃模具纵向回转驱动机构2,该待喷焊玻璃模具纵向回转驱动机构2设置在回转箱1的回转箱后箱壁13上;示出了一待喷焊玻璃模具回转架3,该待喷焊玻璃模具回转架3包括一回转盘固定板31、一左回转臂32(也可称“左托臂”,以下同)和一右回转臂33(也可称“右托臂”,以下同),回转盘固定板31位于回转箱1的回转箱腔14内并且与前述的待喷焊玻璃模具纵向回转驱动机构2固定连接,左回转臂32以及右回转臂33彼此左右并行并且均以水平悬臂状态与前述回转盘固定板31背对待喷焊玻璃模具纵向回转驱动机构2的一侧固定,在左回转臂3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移动地设置有一左调整支撑垫板321,而在右回转臂33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移动地设置有一右调整支撑垫板331;示出了一静夹板4和一动夹板5,静夹板4设置在前述左调整支撑垫板321上,动夹板5左右移动地设置在前述右调整支撑垫板331上并且与静夹板4相对应。其中:在前述静夹板4朝向前述动夹板5的一侧即在静夹板4的右侧中部开设有一静夹板夹钳让位腔41,而在动夹板5朝向静夹板4的一侧即在动夹板5的左侧中部并且在对应于静夹板夹钳让位腔41的位置开设有一动夹板夹钳让位腔51;示出了一动夹板左右位移驱动机构6,该动夹板左右位移驱动机构6固定在前述右调整支撑垫板331上并且与前述动夹板5连接;示出了一用于驱使前述回转箱1横向回转的回转箱横向回转驱动机构7(图2示),该回转箱横向回转驱动机构7与前述回转箱左支承轴111传动连接,前述的回转箱右支承轴12转动地支承在回转箱横向回转驱动机构7上。

继续见图1,前述回转箱1的回转箱腔14的上部、底部以及前侧是不封闭的,前述回转箱左支承轴111具有一左支承轴固定轴盘1111,该左支承轴固定轴盘1111通过左支承轴固定轴盘螺钉11111与前述回转箱左箱壁11背对前述回转箱右箱壁12的一侧固定即与回转箱左箱壁11的左侧固定,前述回转箱右支承轴121具有一右支承轴固定轴盘1211,该右支承轴固定轴盘1211通过右支承轴固定轴盘螺钉12111与回转箱右箱壁12背对回转箱左箱壁11的一侧固定即与回转箱右箱壁12的右侧固定。

前述回转箱左、右箱壁11、12即为回转箱左、右箱板,前述回转箱后箱壁13即为回转箱后箱板(以下同例)。为了确保回转箱左、右箱壁11、12的强度以及整体连接效果,因而回转箱左箱壁11的前端底部与回转箱右箱壁12的前端底部之间增设有一箱壁连接补强条15。

继续见图1,前述的待喷焊玻璃模具纵向回转驱动机构2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纵向回转驱动电机21、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22和回转盘23,纵向回转驱动电机21与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22传动配合并且由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22连同纵向回转驱动电机21与前述回转箱后箱壁13背对前述回转箱腔14的一侧(图1所示的后侧)固定,并且该纵向回转驱动减箱22的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轴穿过回转箱后箱壁13伸展到回转箱腔14内,回转盘23位于回转箱腔14内并且与前述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轴固定,在该回转盘23朝向前述回转盘固定板31的一侧即在回转盘23的前侧以辐射状态间隔开设有回转盘固定板固定槽231,前述的回转盘固定板31通过回转盘固定板螺钉311在对应于回转盘固定板固定槽231的位置与回转盘23固定。

优选地,在前述回转箱后箱壁13背对前述回转箱腔14的一侧即在回转箱后箱壁13的后侧通过护罩螺钉1311固定有一护罩131,前述纵向回转驱动电机21以及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22位于护罩131的护罩腔内,并且前述纵向回转驱动电机2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

当纵向回转驱动电机21工作时,由其带动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22,经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22减速并由其纵向回转驱动减速箱轴带动回转盘23转动,由于前述待喷焊玻璃模具回转架3的结构体系的回转盘固定板31与回转盘23固定,因而由回转盘23带动回转盘固定板31转动,使整个待喷焊玻璃模具回转架3以及以其为载体设置的所有部件随之转动,回转盘2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取决于纵向回转驱动电机21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工作状态。

由图1所示,在前述回转盘固定板31的左端下部延伸有一左回转臂固定座312,而在右端下部延伸有一右回转臂固定座313,前述左回转臂32的后端端面优选以焊接方式与左回转臂固定座312的前侧面固定,而左回转臂32的前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前述右回转臂33的后端端面优选以焊接方式与右回转臂固定座33的前侧面固定,而右回转臂33的前端构成为水平悬臂端。

继续见图1,在前述左回转臂32的上表面并且循着左回转臂3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322,在左回转臂32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322的位置配设有一对左调整支撑垫板锁定螺钉323,在前述右回转臂33的上表面并且循着右回转臂33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332,在右回转臂33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332的位置配设有一对右调整支撑垫板锁定螺钉333,前述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322以及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332的横截面形状呈T字形,在前述左调整支撑垫板321的底部并且循着左调整支撑垫板321的长度方向延伸有一横截面形状呈T字形的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配合凸台3211,该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配合凸台3211与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322相配合并且由前述的左调整支撑垫板锁定螺钉323锁定,在前述右调整支撑垫板331的底部并且沿着右调整支撑垫板331的长度方向延伸有一横截面形状呈T字形的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配合凸台3311,该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配合凸台3311与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332相配合并且由前述的右调整支撑垫板锁定螺钉333锁定。

如业界所知,由于不同批次的玻璃模具10(图2示)的规格是不同的,因而当遇到规格小即竖直状态下相对矮的玻璃模具10时,那么旋松一对左调整支撑垫板锁定螺钉323以及一对右调整支撑垫板锁定螺钉333并且将左调整支撑垫板321循着左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322向后即向回转盘固定板31的方向推移,同时将左调整支撑垫板331循着右调整支撑垫板调整槽332向后即向回转盘固定板31的方向推移,而后将左、右调整支撑垫板锁定螺钉323、333旋紧;当遇到规格大即竖直状态下相对高的玻璃模具时,那么按前述相反方式将左、右调整支撑垫板321、331向前即向远离回转盘固定板31的方向挪移。

继续见图1,在前述静夹板4的前端和后端以并行于静夹板4的短边方向的状态各开设有一静夹板左右调整槽42,在对应于该静夹板左右调整槽42的位置配设有一静夹板调整螺钉421,该静夹板调整螺钉421与前述左调整支撑垫板321的上部固定;在前述右调整支撑垫板331的上表面以并行于右调整支撑垫板331的短边方向的状态开设有一对导轨槽3312,在对应于该对导轨槽3312的位置各通过导轨固定螺钉33131固定有一导轨3313,在前述动夹板5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导轨3313的位置开设有动夹板导轨滑动槽52,该动夹板导轨滑动槽52与导轨3313滑动配合。

继续见图1,前述的动夹板左右位移驱动机构6包括一作用缸固定座61和一作用缸62,作用缸固定座61优选以焊接方式与前述右调整支撑垫板331的右侧面固定,作用缸62通过作用缸固定螺钉固定在作用缸固定座61上,该作用缸62的作用缸柱621朝向前述的动夹板5即朝向左并且在该作用缸柱621的末端固定有一作用缸柱固定座6211,该作用缸柱固定座6211通过作用缸柱固定座螺钉62111与动夹板5的右侧面固定。

当作用缸62工作时,例如作用缸柱621向缸体外伸展时,则由作用缸柱621通过作用缸柱固定座6211推动动夹板5,动夹板5循着前述的导轨3313朝向静夹板4的方向即朝着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方向移动,从而由该动夹板5在静夹板4的协同作用下将位于动、静夹板4、5之间的玻璃模具10夹住,具体的夹住状态由图2示意,反之同例,不再复述。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作用缸62为气缸,然而如果用油缸代替气缸,那么应当视为等同的技术手段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作为一优选的方案,由图1所示,在前述回转盘固定板31的前侧通过螺钉3142固定有一玻璃模具纵向限定调整座314,该玻璃模具纵向限定调整座314具有一玻璃模具纵向限定调整螺栓3141,该玻璃模具纵向限定调整螺栓3141对应于前述静、动夹板4、5之间的后端;在前述左调整支撑垫板321的右侧面的中部与前述右调整支撑垫板331的左侧面的中部之间通过托模梁螺钉341固定有一托模梁34,该托模梁34的形状呈开口向上的梯形或称U字形并且在该托模梁34的中部旋配有一托模螺钉342。

当玻璃模具10由夹钳放置于动、静夹板4、5之间后,玻璃模具10的后端端面与前述玻璃模具纵向限定调整螺栓3141的前端端面接触,即由玻璃模具纵向限定调整螺栓3141限定,而玻璃模具10的底部即玻璃模具10的背部(喷焊状态朝向下的一侧)由托模螺钉342保护性限定。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回转箱横向回转驱动机构7包括一支承座71、一横向回转驱动电机72和一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73,支承座71在使用状态下设置在喷焊作业场所的地坪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回转箱1的下方,横向回转驱动电机72与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73传动配合并且由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73连同横向回转驱动电机与支承座71的左侧固定,该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73的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输出轴与前述回转箱左支承轴111传动连接,回转箱左支承轴111通过左支承轴轴承1112转动地支承在支承座71的左侧,由于前述回转箱右支承轴121通过右支承轴轴承1212转动地支承在支承座71的右侧,因而印证了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回转箱右支承轴112转动地支承在回转箱横向回转驱动机构7上的说法。

当横向回转驱动电机72工作时,由其带动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73,由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73的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输出轴带动回转箱左支承轴111,从而使整个回转箱1转动。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的前述横向回转驱动电机72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因而由横向回转驱动电机72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工作状态决定回转箱1的转动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横向回转驱动减速箱73为蜗轮减速箱。

在图2中还示出了喷焊机8,本发明伴随于喷焊机8设置,即设置在喷焊机8的右侧。前述喷焊机8包括机座81、滑动平台82、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机构83、平台机架84、横梁上下位移驱动机构85、横梁86、横梁左右位移驱动机构87和喷焊机构88,机座81支承在地坪上,本发明由图1所示的工装夹具对应于机座81的右侧,在机座81的上部并且循着机座81的长度方向固定有一对滑动平台导轨811,滑动平台82的下部通过滑动平台滑块821与一对滑动平台导轨811滑动配合,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机构83包括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电机831和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螺杆832,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电机831固定在机座81的上部一端,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螺杆832对应于一对滑动平台导轨811之间,并且该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螺杆832的前后端各转动地支承在螺杆座上,而螺杆座固定在机座81上,该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螺杆832朝向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电机831的一端与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电机831的电机轴传动连接,在前述滑动平台82的底部并且在对应于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螺杆832的位置固定有一滑动平台螺母822,该滑动平台螺母822与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螺杆832螺纹配合,平台机架84以纵向状态固定在滑动平台82朝向上的一侧,在该平台机架84上以纵向并行状态固定有一对拖板导轨841,横梁上下位移驱动机构85包括上下位移驱动电机851、上下位移驱动减速箱852、上下位移驱动螺杆853和拖板854,上下位移驱动电机851与上下位移驱动减速箱852传动配合并且由上下位移驱动减速箱852连同上下位移驱动电机851固定在前述平台机架84的顶部,上下位移驱动螺杆853的上端与上下位移驱动减速箱852传动配合,即与上下位移驱动减速箱的减速箱轴传动连接,而下端构成为悬臂端,拖板854朝向上下位移驱动螺杆853的一侧通过拖板螺母与上下位移螺杆853螺纹配合,横梁86通过横梁导轨861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拖板854上,横梁左右位移驱动机构87包括横梁左右位移驱动电机871、齿轮872和齿条873,横梁左右位移驱动电机871在电机座8712上,而该电机固定座8712与前述拖板854固定,齿轮872固定在横梁左右位移驱动电机871的电机轴8711上并且与齿条873啮合,而齿条873固定在横梁86上,喷焊机构88与横梁86的右端固定并且对应于回转箱1的上方。

滑动平台位移驱动电机831、上下位移驱动电机851以及横梁左右位移驱动电机871均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

当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电机831工作时,带动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螺杆832,由于滑动平台82通过滑动平台螺母822与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螺杆832螺纹配合并且还通过滑动平台滑块821与一对滑动平台导轨811滑动配合,因而由滑动平台位移驱动螺杆832带动滑动平台82位移,滑动平台82向前或向后位移取决于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螺杆832的转动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而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螺杆832的转动方向取决于滑动平台前后位移驱动电机831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工作状态。由滑动平台82的前后移动带动以其为载体设置的平台机构84、横梁上下位移驱动机构85、横梁86、横梁左右位移驱动机构87以及喷焊机构88相应前后移动。

当上下位移驱动电机851工作时,由其带动上下位移驱动减速箱852,由上下位移驱动减速箱852带动上下位移驱动螺杆853,由上下位移驱动螺杆853带动拖板854循着一对拖板导轨841位移,拖板854向上或向下位移取决于上下位移驱动电机851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工作状态,在拖板854上下位移时,以其为载体设置的横梁86、横梁左右位移驱动机构87以及喷焊机构88也相应上下移动。

当横梁左右位移驱动电机871工作时,由电机轴8711带动齿轮872,由于齿轮872与齿条873相啮合,又由于齿条873固定在横梁86上,因而在齿轮872带动齿条873时,由齿条873带动横梁86,横梁86向左还是向右位移取决于横梁左右位移驱动电机871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工作状态。在横梁86左右位移时,以横梁86为载体设置的即固定在横梁86右端的前述喷焊机构88也相应位移。

由图2所示,前述的喷焊机构88包括焊粉斗881、送粉电机882、焊枪架883和焊枪884,焊粉斗881与送粉电机882相配合并且支承在焊枪架883上,即送粉电机882连同焊粉斗881设置在焊枪架883上,而焊枪架883与前述横梁86的右端固定,焊枪884的上端与焊粉斗881相通并且由送粉电机882控制,在焊枪884的下端固定有一喷焊嘴8841,该喷焊嘴8841对应于玻璃模具10的模腔101。

当送粉电机882工作时,焊粉斗881向焊枪884送粉,由喷焊嘴8841对模腔101喷焊。前述的焊粉为镍基合金焊粉。

在预热工位经预热至500℃左右的待喷焊的玻璃模具10由在线作业人员通过夹钳夹住并转移至本发明的动、静夹板5、4之间,具体而言,由夹钳对准动、静夹板夹钳让位腔51、41的位置将玻璃模具10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台阶部102(图2示)分别搁置在动、静夹板5、4的相向一侧的边缘部位,玻璃模具10的底部即前述的背部由托模螺钉342托护,而玻璃模具10朝向回转盘固定板31的一端端面由前述的玻璃模具纵向限定调整螺栓3141限定。接着,动夹板左右位移驱动机构6的作用缸62工作,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述,由动、静夹板5、4将玻璃模具10的两侧可靠夹住。在焊枪884处于对模腔101喷焊镍基合金焊粉的过程中按照工艺要求可由前述待喷焊玻璃模具纵向回转驱动机构2使玻璃模具10纵向回转以及可由前述回转箱横向回转驱动机构7使回转箱1带动玻璃模具10横向回转。对此由于在上面已作了说明,故不再赘述。此外,焊枪884的上下升降位移、左右位移以及前后位移也在上面对喷焊机8的说明时分别作了描述,因而也不再赘述。

喷焊完成后,焊枪884上行,由在线作业人员再将将夹钳探入动、静夹板夹钳让位腔51、41将完成了喷焊的玻璃模具10夹住,与此同时,作用缸62反向工作,作用缸柱621向缸体内位移即向缸体方向位移,带动动夹板5朝着背离静夹板4的方向位移,对玻璃模具10释放,并由夹钳将处于释放状态的玻璃模具10移离。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