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克风插头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0225发布日期:2019-01-08 21:0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麦克风插头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插头组装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麦克风插头组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麦克风插头由端子a、本体b、垫片c、螺纹管d组成(如图10所示),螺纹管d依次套上垫片c和本体b,然后将端子a放入本体b中,端子和螺纹管铆合固定成麦克风插头,其中端子的一端是固定环,另一端是引脚,由于端子不规则而且端子的固定环一端比重较大,端子在振动盘上料到端子直线料道时需要固定环在上引脚在下,因为如果固定环在下会导致端子去在端子直线料道中前行摩擦力过多,上料困难;但是螺纹管需要和端子的固定环铆合,这就使得端子需要固定环在下的放入本体中,现有的麦克风插头的组装机要处理将端子调转再组装所采用的工序比较复杂,端子组装难于到位,容易出现漏装端子,导致组装后的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不稳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不良品率较高,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能提高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的麦克风插头组装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麦克风插头组装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麦克风插头组装机,包括设置有间歇性转动的转盘的组装台,所述组装台沿转盘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螺纹管上料装置、垫片上料装置、本体上料装置、端子上料装置、端子下压装置、铆合装置以及卸料装置;所述转盘的边缘等角度间隔设置有多个治具,所述治具设置有两个组装麦克风插头的组装槽,所述本体上料装置包括同时输送两个端子的端子直线料道和端子上料台,所述端子上料台设置有翻转端子的翻转台和调节两个端子之间距离的调节台,所述端子上料台在端子直线料道前端设置有水平夹取机械手,所述水平夹取机械手和翻转台之间设置有第一搬运机械手,所述翻转台和调节台之间设置有第二搬运机械手,所述调节台和转盘治具之间设置有第三搬运机械手。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螺纹管上料装置包括螺纹管直线料道、设置在螺纹管直线料道前方的螺纹管上料接驳台、设置在螺纹管上料接驳台和转盘治具之间的螺纹管上料机械手;所述螺纹管上料接驳台下方设置有螺纹管上料平移座,所述螺纹管上料平移座向上设置有第一挡杆、第一上料顶针,所述螺纹管直线料道的螺纹管卡接在第一上料顶针和第一挡杆之间平移到螺纹管上料接驳台。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垫片上料装置包括垫片直线料道、设置在垫片直线料道前方的垫片上料接驳台、设置在垫片上料接驳台和转盘治具之间的垫片上料机械手;所述垫片上料接驳台下方设置有垫片上料平移座,所述垫片上料平移座向上设置有第二挡杆、第二上料顶针,所述垫片直线料道的垫片卡接在第二上料顶针和第二挡杆之间平移到垫片上料接驳台。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本体上料装置包括本体直线料道、设置在本体直线料道的本体上料接驳台、设置在本体上料接驳台和转盘治具之间的本体上料机械手,所述本体上料接驳台与本体直线料道垂直设置,所述本体上料接驳台的中部设置有本体上料槽,所述本体上料接驳台设置有将本体直线料道末端的本体推入本体上料槽的第一推杆。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端子直线料道的末端设置有分离相邻两个端子的端子上料分离杆,所述端子上料台设置有驱动水平夹取机械手的水平移动座,所述端子上料台设置有上料架,所述上料架设置有固定第一搬运机械手和第二搬运机械手的升降座;所述翻转台包括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所述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之间设置有卡接端子的间隙,所述第一翻转板驱动连接有控制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开合的驱动气缸,所述第二翻转板驱动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调节台包括固定板和调节移动板,所述调节移动板驱动连接有调节固定板和调节移动板之间距离的调节气缸,所述固定板和调节移动板上均开制有停放端子的停放槽。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端正下压装置包括两个将端子压入本体底部的下压杆以及下压杆驱动气缸,所述组装台上设置有固定下压杆驱动气缸的压料支架。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铆合装置包括铆合基座、支撑块、铆合螺纹管和端子的冲压刀,所述支撑块和冲压刀分别设置在治具的上下两侧,所述铆合基座设置有驱动支撑块升降的支撑块驱动组件,所述铆合基座上设置有铆合气缸,所述铆合气缸的驱动端设置有杠杆,所述杠杆的末端连接有固定冲压刀的滑块,所述滑块和铆合基座滑动连接。

进一步阐述方案,所述卸料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治具上下两侧的卸料机械手和卸料顶针,所述卸料顶针驱动连接有顶出气缸,所述组装台设置有固定顶出气缸的固定架以及吊装卸料机械手的卸料架。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合理,提高了麦克风插头成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保证成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企业的设备成本,提高企业效益;通过翻转台实现对两个上料的端子进行翻转180度的操作,优化了麦克风插头的组装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调节台调节两个上料端子的距离以符合治具两个组装槽的距离,提高组装精度,实现麦克风插头的自动化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纹管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垫片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体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端子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端子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的另一视图方向)。

图7是端子下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铆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麦克风插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纹管上料装置;11、螺纹管上料机械手;12、螺纹管上料平移座;13、第一上料顶针;14、第一挡杆;2、垫片上料装置;21、垫片上料机械手;22、垫片上料平移座;23、第二上料顶针;24、第二挡杆;3、本体上料装置;31、本体上料机械手;32、本体上料接驳台;33、第一推杆;34、本体上料槽;

4、端子上料装置;41、端子上料分离杆;42、水平夹取机械手;421、水平移动座;422、升降座;43、第一搬运机械手;44、翻转台;441、第一翻转板;442、第二翻转板;443、旋转电机;45、第二搬运机械手;46、调节台;461、固定板;462、调节移动板;47、第三搬运机械手;

5、端子下压装置;51、下压杆;52、下压杆驱动气缸;6、铆合装置;61、铆合基座;62、支撑块驱动组件;63、支撑块;64、冲压刀;65、滑块;66、杠杆;7、卸料装置;71、顶出气缸;72、固定架;73、卸料机械手;81、组装台;82、转盘;83、治具;a、端子;b、本体;c、垫片;d、螺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附图10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0所示,一种麦克风插头组装机,包括设置有间歇性转动的转盘82的组装台81,组装台81沿转盘82转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螺纹管上料装置1、垫片上料装置2、本体上料装置3、端子上料装置4、端子下压装置5、铆合装置6以及卸料装置7;转盘82的边缘等角度间隔设置有多个治具83,治具83设置有两个组装麦克风插头的组装槽,本体上料装置3包括同时输送两个端子的端子直线料道和端子上料台,端子上料台设置有翻转端子的翻转台44和调节两个端子之间距离的调节台46,端子上料台在端子直线料道前端设置有水平夹取机械手42,水平夹取机械手42和翻转台44之间设置有第一搬运机械手43,翻转台44和调节台46之间设置有第二搬运机械手45,调节台46和转盘82治具83之间设置有第三搬运机械手47。

如图2所示,螺纹管上料装置1包括螺纹管直线料道、设置在螺纹管直线料道前方的螺纹管上料接驳台、设置在螺纹管上料接驳台和转盘82治具83之间的螺纹管上料机械手11;螺纹管上料接驳台下方设置有螺纹管上料平移座12,螺纹管上料平移座12向上设置有第一挡杆14、第一上料顶针13,螺纹管直线料道的螺纹管卡接在第一上料顶针13和第一挡杆14之间平移到螺纹管上料接驳台。

如图3所示,垫片上料装置2包括垫片直线料道、设置在垫片直线料道前方的垫片上料接驳台、设置在垫片上料接驳台和转盘82治具83之间的垫片上料机械手21;垫片上料接驳台下方设置有垫片上料平移座22,垫片上料平移座22向上设置有第二挡杆24、第二上料顶针23,垫片直线料道的垫片卡接在第二上料顶针23和第二挡杆24之间平移到垫片上料接驳台。

如图4所示,本体上料装置3包括本体直线料道、设置在本体直线料道的本体上料接驳台32、设置在本体上料接驳台32和转盘82治具83之间的本体上料机械手31,本体上料接驳台32与本体直线料道垂直设置,本体上料接驳台32的中部设置有本体上料槽34,本体上料接驳台32设置有将本体直线料道末端的本体推入本体上料槽34的第一推杆33。

如图5-6所示,端子直线料道的末端设置有分离相邻两个端子的端子上料分离杆41,端子上料台设置有驱动水平夹取机械手42的水平移动座421,端子上料台设置有上料架,上料架设置有固定第一搬运机械手43和第二搬运机械手45的升降座422;翻转台44包括第一翻转板441和第二翻转板442,第一翻转板441和第二翻转板442之间设置有卡接端子的间隙,第一翻转板441驱动连接有控制第一翻转板441和第二翻转板442开合的驱动气缸,第二翻转板442驱动连接有旋转电机443;调节台46包括固定板461和调节移动板462,调节移动板462驱动连接有调节固定板461和调节移动板462之间距离的调节气缸,固定板461和调节移动板462上均开制有停放端子的停放槽。端子在翻转台实现180度的上下翻转。

如图7所示,端正下压装置包括两个将端子压入本体底部的下压杆51以及下压杆驱动气缸52,组装台81上设置有固定下压杆驱动气缸52的压料支架。

如图8所示,铆合装置6包括铆合基座61、支撑块63、铆合螺纹管和端子的冲压刀64,支撑块63和冲压刀64分别设置在治具83的上下两侧,铆合基座61设置有驱动支撑块63升降的支撑块驱动组件62,铆合基座61上设置有铆合气缸,铆合气缸的驱动端设置有杠杆66,杠杆66的末端连接有固定冲压刀64的滑块65,滑块65和铆合基座61滑动连接。

如图9所示,卸料装置7包括分别设置在治具83上下两侧的卸料机械手73和卸料顶针,卸料顶针驱动连接有顶出气缸71,组装台81设置有固定顶出气缸71的固定架72以及吊装卸料机械手73的卸料架。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