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屑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2143发布日期:2018-09-29 02:29阅读:10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屑刀具。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的缸体和缸盖在机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切屑进入水道、油道或者凸轮轴室,尤其是气缸盖的水道和凸轮轴室,其型腔复杂,切屑掉入其中后难以完全清洗并排出。为了保证产品的清洁度,机加刀具一方面需要采用断屑结构,使切屑尽量短小,避免切屑卡死在水道内或者凸轮轴室内,导致切屑无法清洗排出;另一方面需要采用往加工方向相反的方向排屑的结构,使切屑尽可能少地进入水道和凸轮轴室,以降低清洗工序的难度。通常的排屑刀具,如加工气缸盖水道堵塞孔刀具,加工时切屑在切削区域附近排出,这样虽然可减少进入水道的切屑数量,但未掉入水道的大量切屑滞留在了凸轮轴室内,导致切屑排出不彻底的问题。而在类似的加工场合,我们期望切屑尽可能不要掉入水道中,同时也不要滞留在凸轮轴室内,而是被排到气缸盖本体以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排屑刀具,以改善现有的排屑刀具的切屑排出不彻底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排屑刀具,包括柱状刀体,所述柱状刀体的前端设有切削刃,所述柱状刀体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切削刃相匹配的排屑槽,所述排屑槽自所述切削刃向后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内设有开口朝后的冷却液出口;所述柱状刀体内设有冷却液道,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冷却液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出口设在所述排屑槽的前槽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排屑槽的槽壁上设有导屑槽,所述导屑槽由所述排屑槽的前端向后延伸,所述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导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道在所述柱状刀体内自后向前延伸并在所述柱状刀体的前端部迂回向后延伸,直至与所述冷却液出口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排屑槽向前贯穿所述柱状刀体的前端面,所述排屑槽侧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刀片,所述刀片的刃口即为所述切削刃,所述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刀片后侧。

进一步的,所述排屑槽的槽壁上设有废屑出口槽,所述废屑出口槽的一端与所述导屑槽的后部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柱状刀体的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废屑出口槽从前往后逐渐向所述柱状刀体的径向的外侧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柱状刀体上设有多个所述排屑槽,多个所述排屑槽绕所述柱状刀体的轴线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排屑槽的槽壁相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柱状刀体内设置冷却液道,高压冷却液流经冷却液道并从冷却液出口处喷出,可以带走本排屑刀具在运转的时候产生的大量热量,保持本排屑刀具的切削性能;同时,从冷却液出口处向后喷射而出的高压冷却液可以在冷却液出口的前侧部分区域产生较强的负压,以吸引从被加工工件上切削下的切屑向后运动,切屑在运动至冷却液出口的后侧的时候,切屑受高压冷却液的冲击并快速向后运动,此过程最大程度地将切屑排出被加工的工件之外,防止切屑滞留在工件内部,形成切屑滞留。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排屑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2中b部的aa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图1中柱状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状刀体,2—排屑槽,3—冷却液出口,4—冷却液道,5—导屑槽,6—安装槽,7—刀片,8—废屑出口槽,9—第一冷却液道,10—第二冷却液道,11—连通道,12—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一种排屑刀具,包括柱状刀体1,柱状刀体1的前端设有切削刃,柱状刀体1侧壁上设有与切削刃相匹配的排屑槽2,排屑槽2自切削刃向后延伸,其特征在于,排屑槽2内设有开口朝后的冷却液出口3;柱状刀体1内设有冷却液道4,冷却液出口3与冷却液道4连通。在使用的时候,冷却液道4内有高速流动的高压冷却液,有利于带走本排屑刀具在加工时产生的热量,高压冷却液从冷却液出口3中喷出;柱状刀体1前端的切削刃不断地在被加工工件上进行切削,过程中产生大量切屑,由于排屑槽2自切削刃向后延伸,且冷却液出口3设在排屑槽2内,从冷却液出口3中喷出的高压冷却液在冷却液出口3的前侧区域形成较强的负压,在该负压的作用下,大量切屑被强烈吸引并向后移动,在移动至冷却液出口3的后侧时,切屑被高压冷却水冲击并继续向后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切屑可以基本完全被带离被加工工件,工件内部不会产生切屑滞留。

作为优选的,冷却液出口3设在排屑槽2的前槽壁上。冷却液出口3设在排屑槽2的前槽壁上,有利于对冷却液出口3的开口进行设置,使冷却液出口3的开口与排屑槽2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有利于形成更强的负压,以使其对切屑的吸引力更强。

作为优选的,排屑槽2的槽壁上设有导屑槽5,导屑槽5由排屑槽2的前端向后延伸,冷却液出口3位于导屑槽5内。通过导屑槽5的作用,切屑在导屑槽5内从前向后运动,切屑在随本排屑刀具旋转的过程中不易飞溅,进而不会从新落入被加工的工件内,形成切屑滞留。

作为优选的,冷却液道4在柱状刀体1内自后向前延伸并在柱状刀体1的前端部迂回向后延伸,直至与冷却液出口3贯通。在本排屑刀具使用的过程中,其前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冷却液道4在柱状刀体1的前端部迂回,使冷却液能够带走本排屑刀具前端大量的热量,冷却效果好。如图3所示,优选的,在制作的时候,为便于冷却液道4的加工,本实施例的冷却液道4包括第一冷却液道9、第二冷却液道10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冷却液道9和第二冷却液道10的连接道;第一冷却液道9自柱状刀体1的后端部向前端部延伸并贯穿柱状刀体1的前端面,而第二冷却液道10的前端贯穿柱状刀体1的前端面,第二冷却液道10的后端与冷却液出口3贯通,连通道11在柱状刀体1的前端部连通第一冷却液道9以及第二冷却液道10,连通道11的一端贯穿柱状刀体1的侧壁,这样的好处在于对冷却液道4进行加工,在加工完成后,在第一冷却液道9以及第二冷却液道10的前端塞入堵头12,在连通道11贯穿柱状刀体1的侧壁的一端塞入堵头12,以形成完整的冷却液道4。

作为优选的,如图4所示,排屑槽2向前贯穿柱状刀体1的前端面,排屑槽2侧壁上设有安装槽6,安装槽6内安装有刀片7,刀片7的刃口即为切削刃,冷却液出口3位于刀片7后侧。通过设置安装槽6以安装刀片7,使刀片7的安装稳定性较强。

作为优选的,排屑槽2的槽壁上设有废屑出口槽8,废屑出口槽8的一端与导屑槽5的后部连通,另一端贯穿柱状刀体1的侧壁。通过设置废屑出口槽8,以使废屑沿着导屑槽5从前往后运动并最终从废屑出口槽8处排出,废屑的排出部为较为固定,易于清理。

作为优选的,废屑出口槽8从前往后逐渐向柱状刀体1的径向的外侧延伸。这样便于废屑的排出,不会在废屑出口槽8处产生切屑堆积。

作为优选的,柱状刀体1上设有多个排屑槽2,多个排屑槽2绕柱状刀体1的轴线均匀分布。多个排屑槽2能够更快地将切屑排出,并且加工效率较高。

作为优选的,冷却液出口3与排屑槽2的槽壁相切。这样便于高压冷却水在喷出后沿着排屑槽2的槽壁运动,形成稳定的水流,易于切屑的排出。

在使用的时候,本排屑刀具的前部对准待加工工件的侧壁,刀具的切削刃在工件上不断地进行切削,从而切削刀具的前端部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在切削的同时,高压的冷却液不断地进入冷却液道4,高压冷却水在柱状刀体1的前端部迂回,有利于带走切削刀具的前端部的大量热量,冷却效果好,而高压冷却液在降低刀具热量、保持刀具的切削性能的同时,其在冷却液出口3处喷出后,会在该冷却液开口的前侧部分区域形成较强的负压,被切削的工件不断地产生切屑并进入导屑槽5,此较强的负压吸引切屑向后运动,切屑运动至冷却液出口3的后侧时,被高压冷却水冲击继续沿着导屑槽5向后运动,并最终从废屑出口槽8处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柱状刀体1内设置冷却液道4,高压冷却液流经冷却液道4并从冷却液出口3处喷出,可以带走本排屑刀具在运转的时候产生的大量热量,保持本排屑刀具的切削性能;同时,从冷却液出口处3向后喷射而出的高压冷却液可以在冷却液出口3的前侧部分区域产生较强的负压,以吸引从被加工工件上切削下的切屑向后运动,切屑在运动至冷却液出口3的后侧的时候,切屑受高压冷却液的冲击并快速向后运动,此过程最大程度地将切屑排出被加工的工件之外,防止切屑滞留在工件内部,形成切屑滞留。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