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1554发布日期:2018-09-29 02:2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夹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焊接流水线上,因装夹是在焊接夹具上完成的,所以夹具在整个焊接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夹具只能对工件进行固定,不能对工件进行移动,无法与焊接头进行很好的匹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包括底座、后段定位夹具、中间段定位夹具、前段定位夹具和控制箱,后段定位夹具、中间段定位夹具、前段定位夹具和控制箱均固定于底座上;后段定位夹具、中间段定位夹具和前段定位夹具均与控制箱电连接;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还包括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包括摄像头,底座上设有支撑杆,摄像头固定于支撑杆上;支撑杆为可升降杆;底座的底部设有转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手柄压紧方式,通过在防撞梁的后段、中间段和前段分别设置相对应的夹具,定位更加可靠;且焊接起来更加方便;通过设置监测装置,可通过摄像头对环境实照进行捕捉,以便于操作人员记录、跟踪夹具工作情况;通过将支撑杆设置为可升降杆,使该摄像头可以上升下降以使拍摄角度更加,提升拍摄效果;通过设置转盘,可在焊接之前,通过启动转盘以带动底座上的各夹具旋转,以更好的匹配焊接头,加快焊接速度。

进一步:后段定位夹具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定位件和第一夹紧件,第一固定座固定于底座上,且位于防撞梁的后段的底部;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连接臂和第一定位销,第一气缸固定于第一固定座上;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第一气缸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定位销;第一气缸与控制箱电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气缸运转,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和第一连接臂移动,可使第一定位销插设于防撞梁的后段的第一定位孔内,实现防撞梁的后段的定位。

进一步:第一夹紧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二连接臂、第一转动臂、第一移动夹板和第一固定夹板,第一固定夹板固定于第一固定座上,且位于防撞梁的后段的外侧;第二气缸固定于第一固定座上;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与第二气缸的输出轴铰接,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移动夹板;第一移动夹板位于防撞梁的后段的内侧,且与第一固定夹板相对应;第一转动臂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座铰接,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臂的中部铰接;第二气缸与控制箱电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气缸运转,第二连接臂的一端在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的带动下上移,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在第一转动臂的牵引下下移,以带动第一移动夹板下移,并置于防撞梁的后段的内侧,以与第一固定夹板共同作用实现防撞梁的后段的夹紧。

进一步:中间段定位夹具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定位件和第二夹紧件,第二固定座固定于底座上,且位于防撞梁的中间段的一侧;第二定位件包括固定块、l型连接块、底部定位块和侧部定位块,固定块固定于第二固定座上;l型连接块的一端位于防撞梁的下方,且与固定块连接,l型连接块的另一端位于防撞梁远离第二固定座的一侧;底部定位块设置于l型连接块的一端的内侧,以对防撞梁的中间段的底部进行定位;侧部定位块设置于l型连接块的另一端的内侧,以对防撞梁的中间段的侧部进行定位。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防撞梁的中间段的底部和侧部的定位。

进一步:第二夹紧件包括第三气缸、第三连接臂、第二转动臂、第四气缸、第四连接臂、第三转动臂、第二移动夹板和第二固定夹板,第二固定夹板固定于第二固定座上,且位于防撞梁的中间段远离侧部定位块的一侧;第三气缸固定于第二固定座上;第三连接臂的一端与第三气缸的输出轴铰接,第三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有第四气缸;第二转动臂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座铰接,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臂的中部铰接;第四连接臂的一端与第四气缸的输出轴铰接,第四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移动夹板;第二移动夹板位于防撞梁的中间段的内侧,且与第二固定夹板相对应;第三转动臂的一端与第三连接臂铰接,第三转动臂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臂的中部铰接;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均与控制箱电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三气缸运转,第三连接臂的一端在第三气缸的输出轴的带动下上移,第三连接臂的另一端在第二转动臂的牵引下下移,以带动第四气缸下移;第四气缸运转,第四连接臂的一端在第四气缸的输出轴的带动下右移,第四连接臂的另一端在第三转动臂的牵引下左移,以带动第二移动夹板左移,并置于防撞梁的中间段的内侧,以与第二固定夹板共同作用实现防撞梁的中间段的夹紧。

进一步:前段定位夹具包括第三固定座、第三定位件和第三夹紧件,第三固定座固定于底座上,且位于防撞梁的前段的底部;第三定位件包括第五气缸、第五连接臂和第二定位销,第五气缸固定于第三固定座上;第五连接臂的一端与第五气缸的输出轴连接,第五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定位销;第五气缸与控制箱电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五气缸运转,第五气缸的输出轴和第五连接臂移动,可使第二定位销插设于防撞梁的前段的第二定位孔内,实现防撞梁的前段的定位。

进一步:第三夹紧件包括第六气缸、第六连接臂、第四转动臂、第七气缸、第三固定夹板和第三移动夹板,第三固定夹板固定于第三固定座上,且位于防撞梁的前段的外侧;第六气缸固定于第三固定座上;第六连接臂的一端与第六气缸的输出轴铰接,第六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七气缸;第四转动臂的一端与第三固定座铰接,第四转动臂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接臂的中部铰接;第三移动夹板固定于第七气缸的输出轴上,且位于防撞梁的前段的内侧,与第三固定夹板相对应;第六气缸和第七气缸均与控制箱电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六气缸运转,第六连接臂的一端在第六气缸的输出轴的带动下上移,第六连接臂的另一端在第四转动臂的牵引下下移,以带动第七气缸下移;第七气缸运转,第三移动夹板在第七气缸的输出轴的带动下下移,并置于防撞梁的前段的内侧,以与第三固定夹板共同作用实现防撞梁的前段的夹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中后段定位夹具与防撞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中后段定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中中间段定位夹具与防撞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中中间段定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中前段定位夹具与防撞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中前段定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中支撑件与防撞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底座、11为支撑杆、12为转盘、13为升降杆、2为后段定位夹具、21为第一固定座、22为第一定位件、221为第一气缸、222为第一连接臂、223为第一定位销、23为第一夹紧件、231为第二气缸、232为第二连接臂、233为第一转动臂、234为第一移动夹板、235为第一固定夹板、3为中间段定位夹具、31为第二固定座、32为第二定位件、321为固定块、322为l型连接块、323为底部定位块、324为侧部定位块、33为第二夹紧件、331为第三气缸、332为第三连接臂、333为第二转动臂、334为第四气缸、335为第四连接臂、336为第三转动臂、337为第二移动夹板、338为第二固定夹板、4为前段定位夹具、41为第三固定座、42为第三定位件、421为第五气缸、422为第五连接臂、423为第二定位销、43为第三夹紧件、431为第六气缸、432为第六连接臂、433为第四转动臂、434为第七气缸、435为第三固定夹板、436为第三移动夹板、5为控制箱、6为工具箱、7为防撞梁、71为第一定位孔、72为第二定位孔8为支撑件、81为第四固定座、82为第八气缸、83为u型固定板、84为第一l型固定杆、85为第二l型固定杆、86为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包括底座1、后段定位夹具2、中间段定位夹具3、前段定位夹具4、控制箱5和工具箱6,后段定位夹具2、中间段定位夹具3、前段定位夹具4、控制箱5和工具箱6均固定于底座1上;后段定位夹具2、中间段定位夹具3和前段定位夹具4均与控制箱5电连接。相较于手柄压紧方式,通过在防撞梁7的后段、中间段和前段分别设置相对应的夹具,定位更加可靠;且焊接起来更加方便。

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还包括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包括摄像头,底座1上设有支撑杆1,摄像头固定于支撑杆11上。通过设置监测装置,可通过摄像头对环境实照进行捕捉,以便于操作人员记录、跟踪夹具工作情况。支撑杆11可选用可升降杆。监测装置还包括服务器,摄像头与服务器电连接,以将拍摄信息传送至服务器,以供操作人员调用查看。通过将支撑杆设置为可升降杆,使该摄像头可以上升下降以使拍摄角度更加,提升拍摄效果。

底座1的底部设有转盘12,可在焊接之前,通过启动转盘12以带动底座1上的各夹具旋转,以更好的匹配焊接头,加快焊接速度。

转盘12包括底盘121、转动盘122和电机,电机嵌设于底盘121内,转动盘122设置于底盘121的上方,且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在电机的输出轴的带动下旋转;底座1固定于转动盘122的上方。

如图1所示,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还包括工具箱6,底座1上设有升降杆13,工具箱6固定于升降杆13上。通过设置工具箱6,可用于存放焊接用工具,方便操作人员获取。通过将工具箱6固定于升降杆13上,使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工具箱6的高度进行调整,以避免影响焊接工作的开展。

可升降杆和升降杆13的结构为: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为中空结构,第一杆体的下端固定于底座1上;第二杆体的下端嵌设于第一杆体内,第二杆体的上端与工具箱6连接。

升降杆13可选用气动升降结构,此时升降杆13还包括气缸和推杆,气缸和推杆均可选为嵌设于第一杆体内,推杆的一端与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的下端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杆体上升下降,进一步的实现支撑平台的上升下降。

升降杆13还可选用液压升降结构,此时升降杆13还包括液压缸和油泵,液压缸和油泵均可选为嵌设于第一杆体内;液压缸的杆塞与第二杆体的下端连接,油泵与液压缸相连通,上升时,油泵向液压缸内供油,液压油进入液压缸内,液压缸的杆塞开始伸展,驱动第二杆体向上移动;下降时,调节油泵使液压缸内的液压油排出,液压缸的杆塞开始收缩,第二杆体向下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后段定位夹具2包括第一固定座21、第一定位件22和第一夹紧件23,第一固定座21固定于底座1上,且位于防撞梁7的后段的底部;第一定位件22包括第一气缸221、第一连接臂222和第一定位销223,第一气缸221固定于第一固定座21上;第一连接臂222的一端与第一气缸221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连接臂22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定位销223;第一气缸221与控制箱5电连接。第一气缸221运转,第一气缸221的输出轴和第一连接臂222移动,可使第一定位销223插设于防撞梁7的后段的第一定位孔71内,实现防撞梁7的后段的定位。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夹紧件23包括第二气缸231、第二连接臂232、第一转动臂233、第一移动夹板234和第一固定夹板235,第一固定夹板235固定于第一固定座21上,且位于防撞梁7的后段的外侧;第二气缸231固定于第一固定座21上;第二连接臂232的一端与第二气缸231的输出轴铰接,第二连接臂23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移动夹板234;第一移动夹板234位于防撞梁7的后段的内侧,且与第一固定夹板235相对应;第一转动臂23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座21铰接,第一转动臂23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臂232的中部铰接;第二气缸231与控制箱5电连接。第二气缸231运转,第二连接臂232的一端在第二气缸231的输出轴的带动下上移,第二连接臂232的另一端在第一转动臂233的牵引下下移,以带动第一移动夹板234下移,并置于防撞梁7的后段的内侧,以与第一固定夹板235共同作用实现防撞梁7的后段的夹紧。

如图4和图5所示,中间段定位夹具3包括第二固定座31、第二定位件32和第二夹紧件33,第二固定座31固定于底座1上,且位于防撞梁7的中间段的一侧;第二定位件32包括固定块321、l型连接块322、底部定位块323和侧部定位块324,固定块321固定于第二固定座31上;l型连接块322的一端位于防撞梁7的下方,且与固定块321连接,l型连接块322的另一端位于防撞梁7远离第二固定座31的一侧;底部定位块323设置于l型连接块322的一端的内侧,以对防撞梁7的中间段的底部进行定位;侧部定位块324设置于l型连接块322的另一端的内侧,以对防撞梁7的中间段的侧部进行定位。通过上述设置,可实现防撞梁7的中间段的底部和侧部的定位。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夹紧件33包括第三气缸331、第三连接臂332、第二转动臂333、第四气缸334、第四连接臂335、第三转动臂336、第二移动夹板337和第二固定夹板338,第二固定夹板338固定于第二固定座31上,且位于防撞梁7的中间段远离侧部定位块324的一侧;第三气缸331固定于第二固定座31上;第三连接臂332的一端与第三气缸331的输出轴铰接,第三连接臂33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四气缸334;第二转动臂333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座31铰接,第二转动臂333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臂332的中部铰接;第四连接臂335的一端与第四气缸334的输出轴铰接,第四连接臂335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移动夹板337;第二移动夹板337位于防撞梁7的中间段的内侧,且与第二固定夹板338相对应;第三转动臂336的一端与第三连接臂332铰接,第三转动臂336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臂335的中部铰接;第三气缸331和第四气缸334均与控制箱5电连接。

第三气缸331运转,第三连接臂332的一端在第三气缸331的输出轴的带动下上移,第三连接臂332的另一端在第二转动臂333的牵引下下移,以带动第四气缸334下移;第四气缸334运转,第四连接臂335的一端在第四气缸334的输出轴的带动下右移,第四连接臂335的另一端在第三转动臂336的牵引下左移,以带动第二移动夹板337左移,并置于防撞梁7的中间段的内侧,以与第二固定夹板338共同作用实现防撞梁7的中间段的夹紧。

如图6和图7所示,前段定位夹具4包括第三固定座41、第三定位件42和第三夹紧件43,第三固定座41固定于底座1上,且位于防撞梁7的前段的底部;第三定位件42包括第五气缸421、第五连接臂422和第二定位销423,第五气缸421固定于第三固定座41上;第五连接臂422的一端与第五气缸421的输出轴连接,第五连接臂42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定位销423;第五气缸421与控制箱5电连接。第五气缸421运转,第五气缸421的输出轴和第五连接臂422移动,可使第二定位销423插设于防撞梁7的前段的第二定位孔72内,实现防撞梁7的前段的定位。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三夹紧件43包括第六气缸431、第六连接臂432、第四转动臂433、第七气缸434、第三固定夹板435和第三移动夹板436,第三固定夹板435固定于第三固定座41上,且位于防撞梁7的前段的外侧;第六气缸431固定于第三固定座41上;第六连接臂432的一端与第六气缸431的输出轴铰接,第六连接臂43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七气缸434;第四转动臂433的一端与第三固定座41铰接,第四转动臂433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接臂432的中部铰接;第三移动夹板436固定于第七气缸434的输出轴上,且位于防撞梁7的前段的内侧,与第三固定夹板435相对应;第六气缸431和第七气缸434均与控制箱5电连接。

第六气缸431运转,第六连接臂432的一端在第六气缸431的输出轴的带动下上移,第六连接臂432的另一端在第四转动臂433的牵引下下移,以带动第七气缸434下移;第七气缸434运转,第三移动夹板436在第七气缸434的输出轴的带动下下移,并置于防撞梁7的前段的内侧,以与第三固定夹板435共同作用实现防撞梁7的前段的夹紧。

如图8和图9所示,汽车纵梁可旋转式夹具还包括支撑件8,支撑件8设置于防撞梁的底部,且位于中间段定位夹具3和前段定位夹具4之间;支撑件8包括第四固定座81、第八气缸82、u型固定板83、第一l型固定杆84和第二l型固定杆85,第四固定座81固定于底座上;第八气缸82固定于第四固定座81上;u型固定板83的开口端朝上设置,且u型固定板83的中部固定于第八气缸82的输出轴上;第一l型固定杆84的一端位于防撞梁的一侧,第一l型固定杆84的另一端固定于u型固定板83的一端;第二l型固定杆85的一端位于防撞梁的一侧,第二l型固定杆85的另一端固定于u型固定板83的另一端;第八气缸82与控制箱5电连接。第八气缸82运转,u型固定板83、第一l型固定杆84和第二l型固定杆85将在第八气缸82的输出轴的带动下上移,以实现对防撞梁的支撑。

如图8和图9所示,支撑件8还包括定位柱86,定位柱86固定于u型固定板83的一端。可对防撞梁进行定位、支撑。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