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轮总成自动安装液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62261发布日期:2018-12-22 08:1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轮总成自动安装液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轮总成自动安装液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车辆是指用来搬运、推顶、牵引、起升、堆垛或码放各种货物的动力驱动的机动车辆。常见的工业车辆有叉车、侧叉车、牵引车、搬运车、堆高车等等。

工业车辆上包含驱动轮总成,驱动轮用于给车辆行走提供驱动力。在传统技术中,驱动轮的装配方式还是依靠装配工人人工操作,使用诸如锤子之类的工具进行敲击压装,不仅人工强度大,装配效率低,并且在装配工作中由于工人的操作有可能会出现装配不精准,甚至出现零部件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轮总成自动安装液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自动对驱动轮总成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减少零部件的损伤。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搬运车驱动轮总成自动安装液压装置,包含立架,还包含顶升装置、在所述顶升装置的驱动下沿着所述立架升级滑动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含用于固定车辆驱动轮的驱动轮固定装置和用于固定车辆轮架的轮架固定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驱动轮固定装置包含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撑板、设在所述支撑板上且由于固定所述驱动轮前后方向的两个中固定块和位于所述中固定块侧端的边挡块。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中固定块为v型挡块,包含倾斜设置的抵触斜面,每块所述中固定块的抵触斜面按水平远离彼此方向在竖直高度上直接升高。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轮架固定装置上设有对位孔,销轴穿过所述对位孔与车辆轮架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轮架固定装置包含在水平方向延伸的侧板、两个连接在所述侧板上的耳板和连接在所述耳板上的支撑臂,所述对位孔开设在所述支撑臂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两个所述支撑臂共同连接有后支撑筒。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立架包含立柱和横梁,在所述横梁上连接有抵触压块。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抵触压块上设有压力感应器,所述顶升装置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压力感应器通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还包含底座,所述顶升装置和所述立架均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的连接处连接有加强板。

一种搬运车驱动轮总成自动安装液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01:驱动轮安装步骤;

将驱动轮安装在驱动轮固定装置上,置放在由中固定块和边挡块构成的固定空间中;

s02:下轴承内圈安装步骤;

将驱动轮组件中的下轴承的内圈安装在驱动轮的轴上,随后顶升装置顶起,将下轴承的内圈压入;

s03:轮架组件安装步骤;

将驱动轮组件中的上轴承的外圈和下轴承的外圈均安装在轮架上,并将两个轴承的外圈和轮架作为一个整体组件安装在轮架固定装置上;

s04:上轴承内圈安装步骤;

将轮架与驱动轮连接,且在驱动轮上安装上轴承的内圈,随后顶升装置3第二次顶起,将下轴承的内圈压入;

s05:油缸安装压入步骤;

将油缸与驱动轮和轮架连接,顶升装置第三次顶起,将油缸顶入。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驱动轮固定装置和轮架固定装置实现驱动轮和轮架的位置锁定,操作便捷。

2、通过顶升装置的顶升使得部件压入到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安装上驱动轮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夹持装置的细节放大图;

图中:

1、管柱总成,11、连接部,12、主体部,13、底座部,131、铰接管,132、定位通孔,133、定位件,2、锁固装置,21、固定片,22、锁紧螺栓,23、锁紧手柄,3、调节拉杆,31、平直滑动部,32、曲体旋转部,4、滑锁块,41、夹片,42、滑动孔,43、调节空间,44、通过孔,5、转向支架,51、延伸片,511、腰形调节槽,52、连接孔,6、拉杆固定座,7、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在底部设有底座2,增加整个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在底座2上设有立架1和顶升装置3。顶升装置3可以使用顶升油缸,而顶升油缸可以通过液压控制系统与之连接,并且控制顶升油缸的顶升行程和工作状态。

立架1包含立柱11和横梁12,分别在竖直和水平方向延伸,在两者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13,加强建筑结构强度。在横梁12中部位置,设有抵触压块14,抵触压块14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在本技术方案中,需要组装完成驱动轮组件5,如图2所示。驱动轮组件5包含三个大的部件,分别是驱动轮51、轮架52和油缸53。在现有技术中,往往是工人手工操作完成,劳动强度大,对驱动轮容易造成损伤,且安装精度也得不到保证。在本案中,就依靠自动化设备完成。

首先,将驱动轮51安装在夹持装置4的驱动轮固定装置41上,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轮固定装置41包含支撑板411,在支撑板411上设有两个中固定块412,两个中固定块412一前一后分别固定驱动轮51的前后方向。中固定块412呈v型设计,包含倾斜设置的抵触斜面4121,每块所述中固定块412的抵触斜面4121按水平远离彼此方向在竖直高度上直接升高。而在中固定块412的侧面,设有边挡块413,图中显示一侧有两个边挡块413,根据实际需求,可以两则均设置有边挡块413,从而固定住驱动轮51的两侧方向,至此,驱动轮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均被固定。

随后,需要在驱动轮51上安装两个轴承,分别是上轴承和下轴承,而每个轴承都有内圈和外圈两个结构。先操作的是下轴承的内圈安装。

将下轴承的内圈依靠工人手动放置在驱动轮51上,随后顶升装置3运作,推动驱动轮固定装置41上升,驱动轮51的轴会接触到最上方的抵触压块14并与之抵触,从而将下轴承的内圈压入,完整安装。

随后,再由工人手动将上轴承和下轴承的外圈连接在轮架52,并将轮架522安装在轮架固定装置42上。具体的,在支承板411的两侧设有侧板43,侧板同样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也同样可以被顶升装置3顶起。侧板43上设有耳板421,耳板421上设有支撑臂423,支撑臂423上开设有对位孔424,销轴425可以插入对位孔424。如图2所示,轮架52就安装在这轮架固定装置42上,并依靠销轴425实现轮架52和轮架固定装置42的连接。对位安装后,轮架52和驱动轮51可以视为一个一体的组件。

在两个耳板421之间连接有后支撑筒422,后支撑筒422此处有三个目的,一是可以限定两个耳板421之间的距离,二是可以增加两个耳板421的结构强度,三是可以在后方向支撑柱轮架52,提升轮架52位置锁定的稳定性。

随后,再将上轴承的内圈装入,同样,顶升装置3再次升起,将上轴承的内圈装入。

至此,轮架52、驱动轮51和上下轴承已经安装完毕,形成一个一体的组件。

此时,工人将油缸53与驱动轮51连接,顶升装置3第三次升起,油缸53的上部与抵触压块14的下部抵触,顶升装置3压入到位,完成安装。

此外,抵触压块14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当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达到预设的阈值后,给控制装置一个信号,控制装置控制顶升装置3不再上升,顶升装置3和夹持装置4依靠重力自然下落归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