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9650发布日期:2018-12-22 08:05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攻丝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器配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攻丝机。

背景技术

入电铜、活动铜等电器配件需要通过螺钉等固定连接件与电器元件电连接。为此需要在入电铜、活动铜等电器配件上设置螺孔,以便于螺钉的连接。目前采用的攻丝机械是传统的攻丝机,传统攻丝机每次只能对单一的孔位攻丝,当某一工件具有多个需要攻丝的孔位时,则只能依次对不同的孔位攻丝,对不同的孔位进行攻丝作业时,均需要将待攻丝孔位位于丝锥的正下方,因此需要不断变换工件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孔位攻丝的需要。即使对只有一个待攻丝孔位的工件攻丝时,传统攻丝机也存在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攻丝进行改进。

专利号:cn201110021795.0,一种攻丝机,通过转动盘上设置多个模具,通过程序控制使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盘一次转动一定方位,并通过不同的攻丝头对同一工件的不同孔位同步攻丝,从而实现了加工的自动化,减少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通过卸料装置可将工件从模具上直接卸下来,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但其仍需要操作人员将工件布置到模具上,特别是对长方体状的工件顶面进行攻丝时,因顶面与地面尺寸规格一致,经常有操作人员将工件放置错误造成攻丝错误导致工件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攻丝机,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现了工件的自动进料,且能够有效避免工件放置错位造成攻丝错误导致工件报废,提高了成品合格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攻丝机,它包括机箱以及若干均匀分布设置在机箱上的主体结构,机箱上设置有转盘装置,转盘装置包括转动盘以及环形均匀设置在转动盘上的模具,转动盘通过转动机构安装在机箱上,转动盘外侧一周沿着转动盘旋转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料装置、攻丝装置、卸料装置,分别作为进料工位、攻丝工位、卸料工位;模具上沿着转动盘径向设置有贯穿模具两端的料槽,料槽内侧端设置有挡板,且挡板顶部低于放置在料槽内的工件的高度,在进料装置与转动盘之间设置有整理装置;所述的转盘装置、进料装置、攻丝装置、卸料装置、整理装置共同构成主体机构。

工件由进料装置送入整理装置,整理装置判断并对工件进行整理,保证工件放置正确,再送入在转动盘上进料工位上的模具的料槽内,同时利用料槽大小以及设置在料槽内的挡板对工件进行定位,随着转动盘的转动,装有工件的模具依次通过攻丝工位以及卸料工位,攻丝装置对其进行攻丝,卸料装置完成攻丝的工件进行卸料,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工件投放至进料装置内,即可实现了工件的自动进料,且通过整理装置进行理料,能够有效避免工件放置错位造成攻丝错误导致工件报废,提高了成品合格率;

转动盘上设置多个模具,进料装置进料、攻丝装置攻丝、卸料装置卸料同时进行,减少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转动机构由驱动电机以及分割器构成,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箱内,驱动电机与分割器连接并通过分割器驱动连接转动盘;所述的分割器为df045凸缘型分割器;通过驱动电机配合分隔器实现将一模具从一工位转动至下一工位的目的且采用凸缘型分割器具有分度精度高、运转平稳、传递扭矩大、定位时自锁等特点。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在机箱上还设置有成品料道,成品料道通过第三滑道连接转盘装置,成品料道两端分别贯穿机箱顶部与侧壁伸出,成品料道伸出机箱顶部一端为进料口,成品料道伸出机箱侧壁一端为出料口,第三滑道两端分别连接进料口与卸料工位上的模具的料槽;所述的第三滑道为一倾斜设置的坡道,坡道两侧设置有坡道挡板,坡道上端连接卸料工位上的模具的料槽,坡道下端连接进料口。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它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内部的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转盘装置、进料装置、整理装置、攻丝装置以及卸料装置,在机箱上还设置有报警器,报警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实现转盘装置、进料装置、整理装置、攻丝装置、卸料装置之间的联动,实现自动化运行,出现故障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工件为长方体状,且长方体宽高不等,且在长方体顶面上设置有若干攻丝孔;所述的模具上的料槽与工件等宽;一种美的专用端子排框架。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进料装置为振动盘,进料装置固定安装在机箱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整理装置分别通过第一滑道连接进料装置、通过第二滑道连接转盘装置,包括转移块、顶杆、整理机构,转移块通过滑块与滑轨配合滑动安装在机箱上,位于第一滑道出口侧,且在转移块侧固定安装有转移气缸,转移气缸驱动连接转移块,驱动转移块沿着与第一滑道水平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整理机构设置在转移块一侧,整理机构与第一滑道水平错位,包括转轴、双出轴以及电机,转轴旋转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并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安装在机箱上,转轴中间设置有贯穿转轴两端的方形通孔,双出轴旋转安装在第二支架上并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安装在机箱上,电机固定安装在机箱上,转轴上套装有第二副带轮,双出轴两端分别套装有第一副带轮、第二主带轮,电机输出轴上套装有第一主带轮,第一主带轮与第一副带轮、第二主带轮与第二副带轮分别通过皮带连接,转移块另一侧设置有顶杆,顶杆通过顶杆气缸固定安装在机箱上,顶杆与整理机构相对,顶杆气缸驱动顶杆向整理机构一侧伸缩,转移块上设置有贯穿转移块两侧的滑槽,随着转移块的往复移动,滑槽先后与、第一滑道方形通孔连通,随着顶杆伸缩,顶杆一端伸入滑槽内,第二滑道两端分别连接方形通孔与进料工位上模具的料槽;所述的整理机构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机箱上,传感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传感器检测放置在转移块上工件位置信息并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电机,控制电机带动转轴转动;所述的传感器为光纤传感器;所述的第一滑道为一水平设置的凸形槽道,凸形槽道的底部与工件的宽、高一致,所述的第二滑道为一水平设置且与工件等宽的方形槽道,所述的方形通孔的长、宽、高与工件的长、宽、高一致,所述的滑槽与工件等宽。

工件由进料装置依次进入第一滑道,凸形槽道的底部与工件的宽、高一致,对工件进行初步整理,仅存在正放或倒置两种可能,并最终将最前一个工件顶至转移块的滑槽内,转移气缸驱动转移块移动,同时传感器检测滑槽内工件位置关系,至转移块的滑槽与方形通孔连通,顶杆气缸驱动顶杆顶动滑槽上工件,将其顶入方形通孔内,顶杆气缸、转移块气缸分别驱动顶杆、转移块复位,当传感器检测工件正放时,反馈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不动,当传感器检测工件倒置时,反馈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转动旋转180°,实现工件整理,重复动作,后续的工件依次进入方形通孔进行整理并将前一个工件顶入第二滑道,并最终将前一个工件顶置进料工位的模具的料槽内;所述的第二滑道为一水平设置且与工件等宽的方形槽道,所述的滑槽与工件等宽,保证工件移动时不会出现偏移,能够顺利实现工件的转移;所述的方形通孔的长、宽、高与工件的长、宽、高一致,宽、高一致保证能够顺利实现工件的翻转,长度一致保证方形通孔内一次只存在一个工件。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攻丝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攻丝机构,攻丝机构固定安装在机箱上,攻丝机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攻丝头,每一攻丝头位于攻丝工位上的任一模具的上方,并对应于放置在其料槽内的工件的其中一攻丝孔;所述的攻丝头与工件上的攻丝孔一一对应;多个攻丝头可对置于不同模具或同一模具上的工件的不同孔位同步攻丝,攻丝机构可采用传统的机具在此不作详述。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所述的卸料装置包括活动拉杆,活动拉杆通过活动拉杆支架固定连接活动拉杆气缸并通过活动拉杆气缸固定安装在机箱上,活动拉杆呈l形,活动拉杆的竖直部分朝下,底部高于模具的挡板顶部位置、低于放置在模具的料槽内的工件顶部位置,活动拉杆的水平部分底部高于模具,活动拉杆的竖直部分正对卸料工位上的模具的料槽;随着转动盘转动同时,活动拉杆气缸驱动活动拉杆穿过模具间间隙伸入转动盘内侧,转动盘转动到位,活动拉杆的竖直部分正对卸料工位上的模具的料槽,活动拉杆气缸驱动活动拉杆26穿过卸料工位上的模具的料槽收缩复位并将料槽内的成品工件钩离模具。

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和细化,在转动盘外周一圈设置有环形挡板。

本发明优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现了工件的自动进料,且能够有效避免工件放置错位造成攻丝错误导致工件报废,提高了成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攻丝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攻丝机主视图。

图3是攻丝机侧视图。

图4是攻丝机俯视图。

图5是转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7是放置有工件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8是整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是整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卸料装置局部机构示意图。

图11是攻丝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箱1转盘装置2转动盘7模具8转动盘7进料装置3攻丝装置4卸料装置5挡板10工件11整理装置6分割器12第一滑道13第二滑道14转移块15顶杆16转移气缸17转轴18双出轴19电机20方形通孔21顶杆气缸22滑槽23传感器24攻丝头25活动拉杆26活动拉杆气缸27出料口28环形挡板2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1所示,一种攻丝机,它包括机箱1以及两个对称分布设置在机箱1上的主体结构,机箱1上设置有转盘装置2,转盘装置2包括转动盘7以及环形均匀设置在转动盘7上的模具8,转动盘7通过转动机构安装在机箱1上,转动盘7外侧一周沿着转动盘7旋转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料装置3、攻丝装置4、卸料装置5,分别作为进料工位、攻丝工位、卸料工位;模具8上沿着转动盘7径向设置有贯穿模具8两端的料槽,料槽9内侧端设置有挡板10,且挡板10顶部低于放置在料槽9内的工件11的高度,在进料装置3与转动盘7之间设置有整理装置6;所述的转盘装置2、进料装置3、攻丝装置4、卸料装置5、整理装置6共同构成主体机构;所述的转动机构由驱动电机以及分割器12构成,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箱内,驱动电机与分割器12连接并通过分割器12驱动连接转动盘;所述的分割器12为df045凸缘型分割器;通过驱动电机配合分隔器12实现将一模具从一工位转动至下一工位的目的且采用凸缘型分割器具有分度精度高、运转平稳、传递扭矩大、定位时自锁等特点;在机箱1上还设置有成品料道,成品料道通过第三滑道连接转盘装置2,成品料道两端分别贯穿机箱1顶部与侧壁伸出,成品料道伸出机箱顶部一端为进料口,成品料道伸出机箱侧壁一端为出料口28,第三滑道两端分别连接进料口与卸料工位上的模具8的料槽9;所述的第三滑道为一倾斜设置的坡道,坡道两侧设置有坡道挡板,坡道上端连接卸料工位上的模具8的料槽9,坡道下端连接进料口;它还包括设置在箱体1内部的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连接转盘装置2、进料装置3、整理装置6、攻丝装置4以及卸料装置5,在机箱1上还设置有报警器,报警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实现转盘装置2、进料装置3、整理装置6、攻丝装置4、卸料装置5之间的联动,实现自动化运行,出现故障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所述的工件11为长方体状,且长方体宽高不等,且在长方体顶面上设置有若干攻丝孔;所述的模具8上的料槽9与工件11等宽;一种美的专用端子排框架;所述的进料装置3为振动盘,进料装置3固定安装在机箱1上;所述的整理装置6分别通过第一滑道13连接进料装置3、通过第二滑道14连接转盘装置2,包括转移块15、顶杆16、整理机构,转移块15通过滑块与滑轨配合滑动安装在机箱1上,位于第一滑道13出口侧,且在转移块侧固定安装有转移气缸17,转移气缸17驱动连接转移块15,驱动转移块15沿着与第一滑道13水平垂直的方向往复移动,整理机构设置在转移块15一侧,整理机构与第一滑道13水平错位,包括转轴18、双出轴19以及电机20,转轴18旋转安装在第一支架上并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安装在机箱1上,转轴18中间设置有贯穿转轴18两端的方形通孔21,双出轴19旋转安装在第二支架上并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安装在机箱1上,电机20固定安装在机箱1上,转轴18上套装有第二副带轮,双出轴19两端分别套装有第一副带轮、第二主带轮,电机20输出轴上套装有第一主带轮,第一主带轮与第一副带轮、第二主带轮与第二副带轮分别通过皮带连接,转移块15另一侧设置有顶杆16,顶杆16通过顶杆气缸22固定安装在机箱1上,顶杆16与整理机构相对,顶杆气缸22驱动顶杆16向整理机构一侧伸缩,转移块15上设置有贯穿转移块15两侧的滑槽23,随着转移块15的往复移动,滑槽23先后与第一滑道13、方形通孔21连通,随着顶杆16伸缩,顶杆16一端伸入滑槽23内,第二滑道14两端分别连接方形通孔21与进料工位上模具8的料槽9;所述的整理机构还包括传感器24以及控制器,传感器24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机箱1上,传感器24与控制器信号连接,传感器24检测放置在转移块15上工件位置信息并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电连接电机20,控制电机20带动转轴18转动;所述的传感器24为光纤传感器;所述的第一滑道13为一水平设置的凸形槽道,凸形槽道的底部与工件11的宽、高一致,所述的第二滑道14为一水平设置且与工件11等宽的方形槽道,所述的方形通孔21的长、宽、高与工件11的长、宽、高一致,所述的滑槽23与工件11等宽;所述的攻丝装置4包括两个攻丝机构,攻丝机构固定安装在机箱上,攻丝机构上设置有一个攻丝头25,每一攻丝头位于攻丝工位上的任一模具8的上方,并对应于放置在其料槽内的工件11的其中一攻丝孔;所述的攻丝头25与工件11上的攻丝孔一一对应;多个攻丝头25可对置于不同模具或同一模具上的工件11的不同孔位同步攻丝,攻丝机构可采用传统的机具在此不作详述;所述的卸料装置5包括活动拉杆26,活动拉杆26通过活动拉杆支架固定连接活动拉杆气缸27并通过活动拉杆气缸27固定安装在机箱1上,活动拉杆26呈l形,活动拉杆26的竖直部分朝下,底部高于模具8的挡板10顶部位置、低于放置在模具8的料槽9内的工件11顶部位置,活动拉杆26的水平部分底部高于模具8,活动拉杆26的竖直部分正对卸料工位上的模具8的料槽9;随着转动盘7转动同时,活动拉杆气缸27驱动活动拉杆26穿过模具8间间隙伸入转动盘7内侧,转动盘7转动到位,活动拉杆26的竖直部分正对卸料工位上的模具8的料槽9,活动拉杆气缸27驱动活动拉杆26穿过卸料工位上的模具8的料槽9收缩复位并将料槽9内的成品工件11钩离模具;在转动盘7外周一圈设置有环形挡板29。

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