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9643发布日期:2019-03-27 11:4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fe-3hp型电池箱上盖的结构为三个单品焊接在一起为一个上盖总成,上盖总体尺寸为1264*862*295*0.8,如图6所示,上盖总成由第一零部件10,第二零部件20,第三零部件30组成,其中第一零部件10尺寸为120*270*248*0.8,第二零部件20尺寸为810*270*248*0.8,第三零部件30尺寸为862*348*242,材质都采用dc06。fe-3hp型电池箱上盖的生产过程是将三个单品对接在一起通过氩弧焊工艺进行焊接。原总成工序为:1、总成拼接焊接。2、焊道打磨。3、气密性检测。而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单品的对接缝隙间隙不稳定,焊接过程中容易将产品焊穿焊接不到位及焊接变形量大,从而导致产品密封性不足引起二次返修量大。并且,第一零部件10、第二零部件20、第三零部件30在生产时均采用拉伸工艺,而第二零部件20原有工序为;1、落料;2、预拉伸;3、二次拉伸;4、侧切边1;5、侧切边2;6、冲孔。第三零部件30原有工序为:1、落料;2、预拉伸;3、二次拉伸;4、切边;5、冲孔。而采用原有工艺第二零部件20、第三零部件30在冲压拉伸过程中品质非常不稳定,主要问题为破裂,暗裂,起皱。并且第二零部件20、第三零部件30在拉伸工艺中均采用两道工序拉伸,由于产品高度高,形状复杂,使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无法达到大批量生产,只能达到小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焊接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次品率且能够大批量生产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加工第一零部件;

步骤2,加工第二零部件,第二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落料,通过模具冲裁出一块第一平板,

步骤2-2,拉伸操作,通过相应的模具对第一平板进行拉伸,且拉伸至第二零部件的最低顶面处,

拉伸后的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的四个角处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顶部的四个角处的r角大,且中间第二零部件顶部的四个角处以圆球过渡,

拉伸后的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的四边与各上侧壁之间连接处呈r角,且该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的四边与各上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r角大,

拉伸后的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所对应的四个上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呈r角,且该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所对应的四个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r角大,

步骤2-3,切边操作,将拉伸操作后第二零部件根据标准第二零部件的尺寸进行切边,

步骤2-4,整形侧切边操作,将切边后的第二零部件中拉伸未到位的尺寸整形到标准尺寸,且将最低顶面向下过度整形,然后根据标准第二零部件最低顶面以下的尺寸对未拉伸的材料进行切割,

步骤2-5,翻边成型操作,将整形侧切边操作后的第二零部件未拉伸的材料进行翻折形成下侧壁面,然后将底部进行翻折形成法兰面,

步骤2-6,冲孔操作,对翻折成型操作后的第二零部件安装孔的位置进行孔位冲出,

步骤2-7,将步骤2-6中冲孔操作后的第二零部件与第一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对接的两端形成台阶,标准的第二零部件加工完成;

步骤3,加工第三零部件,第三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落料,通过模具冲裁出一块第二平板,

步骤3-2,拉伸操作,通过模具对第二平板进行拉伸,

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的高度低于标准第三零部件的高度,

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顶部的四个角处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顶部的四个角处的r角大,且第二零部件顶部的四个角处以圆球过渡,

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顶面四边与侧壁之间连接处呈r角,且该r角比标准第三零部件顶面四边与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r角大,

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各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呈r角,且该r角比标准第三零部件各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r角大,

步骤3-3,整形操作,将拉伸操作中未拉伸到位的尺寸进行整形,整形到标准尺寸,

步骤3-4,切边操作,将进行整形操作后的第三零部件根据标准第三零部件的尺寸进行轮廓冲裁,

步骤3-5,冲孔操作,将进行切边操作后的第三零部件在安装孔的位置进行孔位冲出,标准的第三零部件加工完成;

步骤4,进行总成工序,将加工好的第一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分别与第二零部件两端的台阶进行重叠后连接在一起形成fe-3hp型电池箱上盖。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包括:

步骤1-1,落料,通过模具冲裁出一块第三平板,

步骤1-2,拉伸,通过拉伸模具将平板拉伸成第一零部件的轮廓形状,

步骤1-3,冲孔,对步骤1-2中拉伸好的第一零部件进行冲孔,完成标准第一零部件的加工。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2-2中,拉伸后的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的四个角处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的四个角处的r角大三分之一,

拉伸后的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的四边与两侧壁之间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的四边与两侧壁之间的r角大三分之一,

拉伸后的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所对应的四个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所对应的四个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r角大1倍。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2-4中将切边后的第二零部件中最低顶面向下过度整形14-16mm。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2-7中,所述台阶为所述第二零部件两连接端向内部凹陷形成,且台阶的高度为0.7-0.9mm。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台阶的长度为1.5mm-2.5mm,在第一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分别与第二零部件两端的台阶重叠后,重叠部分有1.5mm-2.5mm的边线余量。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3-2中,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的高度比标准第三零部件的高度低9-11mm。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3-2中,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顶部的四个角处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顶部的四个角处的r角大三分之一,

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顶面四边与侧壁之间连接处的r角比标准第三零部件顶面四边与侧壁之间的r角大三分之一,

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各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r角比标准第三零部件各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r角大一倍。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4中,总成工序的加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将加工好的第一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分别与第二零部件两端的台阶重叠后进行焊接;

步骤4-2,将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之间焊接后高出1mm的焊道进行打磨,将第二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之间焊接后高出1mm的焊道进行打磨。

进一步,在本发明提供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还包括步骤5,对加工完成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进行气密性检测。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因为第二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的加工工艺的改进,产品无暗裂开裂起皱现象,且生产过程中产品品质稳定,一次性合格率大于95%以上,产能上每班次能达到400件;将第二零部件与第一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对接的两端向第二零部件的内部形成台阶,可以防止在焊接中因边线不稳定导致的焊接质量问题,生产过程中能确保焊接品质与提高生产效率,且能从原来的手工焊接采用机器人自动化进行焊接,对密封性能达到要求,减少二次翻修工作,产能上每班次能达到50件fe-3hp型电池箱上盖以上,符合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二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三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中总成工序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图6是fe-3hp型电池箱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fe-3hp型电池箱上盖的主视图;

图8是第二零部件的主视图;

图9是第二零部件拉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零部件整形侧切边时最低顶面向下过度整形的示意图;

图11是第二零部件与其它零部件连接的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作具体阐述。

如图6、图7所示,fe-3hp型电池箱上盖包括第一零部件10、第二零部件20和第三零部件30,第一零部件10和第三零部件30分别与第二零部件20的两端连接。

如图1所示,fe-3hp型电池箱上盖加工工艺1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加工第一零部件。第一零部件的加工工艺为现有加工工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落料,通过模具冲裁出一块第一平板。冲裁出的第一平板的大小能够满足第一零部件的加工。

步骤s1-2,拉伸,通过拉伸模具将平板拉伸成第一零部件的轮廓形状。

步骤s1-3,冲孔,对步骤1-2中拉伸好的第一零部件进行冲孔,完成标准第一零部件的加工。

步骤s2,加工第二零部件。如图3所示,第二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落料,通过模具冲裁出一块第一平板。冲裁出的第一平板大于标准第二零部件展开时的尺寸。

步骤s2-2,拉伸操作,通过相应的模具对第一平板进行拉伸。拉伸时将第一平板拉伸至第二零部件的最低顶面23处,即如图8所示,将第一平板拉伸至虚线所至位置处,拉伸后的形状如图9所示。

拉伸后的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22的四个角24处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22的四个角24处的r角大,且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22的四个角24处以圆球过渡。在本实施例中,拉伸后的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22的四个角24处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的四个角24处的r角大三分之一。

拉伸后的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22的四边与各上侧壁之间连接处,如图6中25的位置,呈r角,并以圆顺过度,且该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22的四边与各上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图6中25的位置)的r角大。在本实施例中,拉伸后的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的四边与各上侧壁之间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的四边与两侧壁之间的r角大三分之一。

拉伸后的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22所对应的四个上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如图6中26的位置,呈r角,并以圆顺过度,且该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22所对应的四个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图6中26的位置)的r角大。在本实施例中,拉伸后的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所对应的四个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最高顶面所对应的四个侧壁之间的连接处的r角大1倍。

具体地,在拉伸第二零部件时,使用拉伸第二零部件的模具,其凸模的顶部四个r角处比标准第二零部件顶面四个角处放大三分之一并以圆球过渡,凸模顶部四边与侧壁之间连接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放大三分之一再以圆顺过渡,凹模四周开口处比标准第二零部件放大1倍进行r角圆顺,使材料进料顺畅与顶部r角硬力加强。

步骤s2-3,切边操作,将拉伸操作后的第二零部件根据标准第二零部件的尺寸进行切边。此处切边主要是将第二零部件20两连接端,即如图8所示,第二零部件20左右两端的长度切割成标准第二零部件的尺寸,将第二零部件20的高度,包括下侧面和法兰面(图9中标号28、29所指部分的材料)的长度切割成标准第二零部件的尺寸。

步骤s2-4,整形侧切边操作,将切边后的第二零部件中拉伸未到位的尺寸整形到标准尺寸,即图6中24位置的四个r角、25的位置的四条连接边的r角,26的位置的四条连接边的r角,且将最低顶面23向下过度整形,然后根据标准第二零部件最低顶面以下的尺寸对未拉伸的材料进行切割,即图9中标号28、29所指部分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将切边后的第二零部件中最低顶面23向下过度整形14-16mm。最优的,向下过度整形15mm。

步骤s2-5,翻边成型操作,将整形侧切边操作后的第二零部件未拉伸的材料,即图8中虚线以下的材料,进行翻折形成下侧壁面28,然后然后将底部进行翻折形成法兰面29。

步骤s2-6,冲孔操作,对翻折成型操作后的第二零部件安装孔的位置进行孔位冲出。

步骤s2-7,将步骤s2-6中冲孔操作后的第二零部件与第一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对接的两端形成台阶27,标准的第二零部件加工完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台阶为第二零部件两连接端向壳体内部凹陷形成,且台阶的高度为0.7-0.9mm,最优的,台阶的高度为0.8mm。台阶的长度为1.5mm-2.5mm,即在第一零部件10和第三零部件30分别与第二零部件20两端的台阶重叠后,重叠部分有1.5mm-2.5mm的边线余量。通过对第二零部件20两端设置台阶,第一零部件10和第三零部件30与第二零部件20焊接时,可以防止在焊接中因边线不稳定导致的焊接质量问题,生产过程中能确保焊接品质与提高生产效率,且能从原来的手工焊接采用机器人自动化进行焊接。

步骤s3,加工第三零部件。如图4所示,第三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落料,通过模具冲裁出一块第二平板。冲裁出的第二平板大于标准第三零部件展开时的尺寸。

步骤s3-2,拉伸操作,通过模具对第二平板进行拉伸。大致拉伸成第三零部件的形状。

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的高度低于标准第三零部件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的高度比标准第三零部件的高度低9-11mm。最优的,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的高度比标准第三零部件的高度低10mm。

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30顶部的四个角31处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顶部的四个角31处的r角大,且第三零部件顶部的四个角31处以圆球过渡。在本实施例中,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顶部的四个角处的r角比标准第二零部件顶部的四个角处的r角大三分之一。

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顶面四边与侧壁之间连接处(图6中32的位置)呈r角,并以圆顺过度,且该r角比标准第三零部件顶面四边与侧壁之间连接处(图6中32的位置)的r角大。在本实施例中,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顶面四边与侧壁之间连接处的r角比标准第三零部件顶面四边与侧壁之间的r角大三分之一。

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各侧壁与法兰面之间的连接处(图6中33的位置)呈r角,并以圆顺过度,且该r角比标准第三零部件各侧壁与法兰面之间的连接处(图6中33的位置)的r角大。在本实施例中,拉伸后的第三零部件各侧壁与法兰面之间的连接处的r角比标准第三零部件各侧壁与法兰面之间的连接处的r角大一倍。

具体地,在拉伸操作时,对第三零部件进行拉伸的模具的凸模的顶部四个r角处比标准第三零部件放大三分之一并以圆球过渡,凸模顶部四边与侧壁之间连接处r角比标准第三零部件放大三分之一再以圆顺过渡,凹模四周开口处比原数据放大1倍进行r角圆顺。使用该拉伸模具对第二平板拉伸时,能使第二平板进料顺畅与顶部r角硬力加强,拉伸出的第三零部件的各r角比标准第三零部件大三分之一,并且在拉伸操作时预留第三零部件高度10mm不到位。

步骤s3-3,整形操作,将拉伸操作中未拉伸到位的尺寸进行整形,整形到标准尺寸。即将拉伸操作中第三零部件中的各r角整形到标准尺寸、将拉伸操作时预留的第三零部件没拉伸到位的高度拉伸到位。

步骤s3-4,切边操作,将进行整形操作后的第三零部件根据标准第三零部件的尺寸进行轮廓冲裁。

步骤s3-5,冲孔操作,将进行切边操作后的第三零部件在安装孔的位置进行孔位冲出,标准的第三零部件加工完成。

步骤s4,进行总成工序,将加工好的第一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分别与第二零部件两端的台阶进行重叠后连接在一起形成fe-3hp型电池箱上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零部件分别和第一零部件、第三零部件的重叠部分有1.5mm-2.5mm的边线余量。最优的,边线余量为2mm。从而,在第一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分别与第二零部件两端的台阶进行重叠后,在焊接的过程中,可以防止焊接中因边线不稳定导致的焊接质量问题,能够保证焊接品质、提高生产效率,且能从原来的手工焊接改为采用机器人自动化焊接,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并节省了人力。

在本实施例中,总成工序的加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将加工好的第一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分别与第二零部件两端的台阶重叠后进行焊接。

步骤s4-2,将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之间焊接后高出1mm的焊道进行打磨,将第二零部件和第三零部件之间焊接后高出1mm的焊道进行打磨。

步骤s5,对加工完成的fe-3hp型电池箱上盖进行气密性检测。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