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直条连续拉拔装置及利用其实现的棒材拉拔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25255发布日期:2019-08-24 10:10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棒材直条连续拉拔装置及利用其实现的棒材拉拔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棒材直条连续拉拔装置及利用其实现的棒材拉拔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拉拔是材料加工的重要加工手段,可以实现材料强化、定径和减面三个目的。现有拉拔技术中,金属材料拉拔主要要经过两个过程即制头和拉拔两个阶段。

对于直条棒材一般制头是采取线外人工冷轧或热轧的方法制头。然后采用链式拔机经过:拉拔-空车返回-再拉拔-再空车返回再拉拔的方法进行。通过这样往复间歇的方式,实现拉拔生产过程。这种方式存突出存在着需要人工多、效率低、流程长的问题。

从前面的现有技术描述看,直条不仅流程长,而且空车返回的距离较长,导致来回拉拔效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直条拉拔流程长,而且空车返回的距离较长,导致来回拉拔效率非常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棒材直条连续拉拔装置及利用其实现的棒材拉拔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棒材直条连续拉拔装置,包括拉拔机构,其特点在于,所述拉拔机构包括沿着棒材拉伸方向排列的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所述第一小车包括交替运行的第一前置夹紧装置和第一后置夹紧装置,所述第二小车包括交替运行的第二前置夹紧装置和第二后置夹紧装置,所述第一小车在第一初始位置和第一末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小车在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末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

所述第一小车和所述第二小车运动方向相反;

在第一小车初始行程,所述第一小车感应棒材,在第一初始位置通过所述第一前置夹紧装置抓紧棒材的头部,并向后移动至第一末端位置实现棒材的拉拔;

在第一小车后续行程,所述第一小车回复第一初始位置,通过第一后置夹紧装置抓住棒材,并向后移动至第一末端位置实现棒材的拉拔;

在第二小车初始行程,所述第二小车感应棒材,在第二初始位置通过所述第二前置夹紧装置抓紧棒材的头部,并向后移动至第二末端位置实现棒材的拉拔;

在第二小车后续行程,所述第一后置夹紧装置以及所述第二后置夹紧装置交替夹紧棒材并向后进行拉拔。

本方案中,由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进行往复拉拔,减少了空车返回的距离,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拉拔效率。

同时通过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的分阶段夹紧,分别由第一前置夹紧装置/第二前置夹紧装置进行棒材头部抓紧,由第一后置夹紧装置/第二后置夹紧装置交替进行棒材抓紧拉拔,不仅连续接收送入的棒材,同时实现了棒材直条由第一小车到第二小车的连续不间断传送,从而实现了了连续、高速拉拔。

较佳地,在第一小车后续行程,所述第一小车通过所述第一后置夹紧装置实现至少两次拉拔。由此通过多次拉拔增加棒材的头部伸出第一小车后部的距离,从而为第二小车的交替夹紧提供充分预留空间。

较佳地,在第二小车后续行程,所述第二小车通过所述第二后置夹紧装置实现至少两次拉拔。由此通过多次拉拔增加棒材的头部伸出第二小车后部的距离,从而实现出料。

较佳地,所述第一前置夹紧装置和第二前置夹紧装置为夹紧钳口。除了夹紧钳口,第一前置夹紧装置和第二前置夹紧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以夹紧棒材的夹紧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后置夹紧装置和第二后置夹紧装置为楔形夹具。除了楔形夹具,第一后置夹紧装置和第二后置夹紧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以夹紧棒材的夹紧结构。

较佳地,所述棒材直条连续拉拔装置还包括推头机构以及拉拔模具,所述推头机构推送棒材进入所述拉拔模具。通过推头机构可以使得棒材的头部挤入拉拔模具,从而为拉拔模具之后的第一小车提供棒材。

较佳地,所述棒材直条连续拉拔装置还包括倒角机构,所述倒角机构将棒材倒角并输送至所述推头机构。通过倒角能够使得棒材顺利挤入拉拔模具。

较佳地,所述第一小车和所述第二小车通过凸轮引导实现往复运动。通过凸轮可以持续且精确地控制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的运动交替。

较佳地,所述拉拔机构的末端设置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用于感应棒料是否抽出。通过感应器可以避免前一棒材尚未抽出,但后一棒材进入拉拔的问题。

一种棒材拉拔方法,其特点在于,其采用所述的棒材直条连续拉拔装置实现,其中,所述棒材拉拔方法包括:

步骤s1、第一小车移动至第一初始位置并感应棒材的位置;

步骤s2、第一小车通过第一前置夹紧装置夹住棒材的头部,并移动至第一末端位置进行拉拔;

步骤s3、第一小车回到第一初始位置;

步骤s4、第一小车通过第一后置夹紧装置夹住棒材,并移动至第一末端位置进行拉拔;

步骤s5、多次循环步骤s3-s4;

步骤s6、第二小车移动至第二初始位置并感应棒材的位置;

步骤s7、第二小车通过第二前置夹紧装置夹住棒材的头部,并移动至第二末端位置进行拉拔;

步骤s8、第一小车通过第一后置夹紧装置夹住棒材,并移动至第一末端位置进行拉拔,第二小车回到第二初始位置;

步骤s9、第一小车回到第一初始位置,第二小车通过第二后置夹紧装置夹住棒材,并移动至第二末端位置进行拉拔;

步骤s10、多次循环步骤s8-s9。

较佳地,步骤s5中,至少两次循环步骤s3-s4。

较佳地,步骤s10中,至少两次循环步骤s8-s9。

较佳地,所述步骤s1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通过推头机构将棒材推送进入拉拔模具。

较佳地,所述步骤s01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将棒材倒角,并输送至推头机构。

较佳地,所述步骤s10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感应器感应棒材是否抽出,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s1。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同时通过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的分阶段夹紧,分别由第一前置夹紧装置/第二前置夹紧装置进行棒材头部抓紧,由第一后置夹紧装置/第二后置夹紧装置交替进行棒材抓紧拉拔,不仅连续接收送入的棒材,同时实现了棒材直条由第一小车到第二小车的连续不间断传送,从而实现了了连续、高速拉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小车初始行程的第一小车拉拔开始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小车初始行程的第一小车拉拔结束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小车后续行程的第一小车拉拔开始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小车后续行程的第一小车拉拔结束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小车初始行程的第二小车拉拔开始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小车初始行程的第二小车拉拔结束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小车初始行程的第一小车拉拔开始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小车后续行程的第一小车拉拔结束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小车后续行程的第二小车拉拔开始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小车后续行程的第二小车拉拔结束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棒材直条连续拉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棒材拉拔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1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材3直条连续拉拔装置,包括拉拔机构,拉拔机构包括沿着棒材3拉伸方向排列的第一小车10和第二小车20,第一小车10包括交替运行的第一前置夹紧装置11和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第二小车20包括交替运行的第二前置夹紧装置21和第二后置夹紧装置22,第一小车10在第一初始位置和第一末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小车20在第二初始位置和第二末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

第一小车10和第二小车20运动方向相反;

在第一小车10初始行程,第一小车10感应棒材3,在第一初始位置通过第一前置夹紧装置11抓紧棒材3的头部,并向后移动至第一末端位置实现棒材3的拉拔;

在第一小车10后续行程,第一小车10回复第一初始位置,通过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抓住棒材3,并向后移动至第一末端位置实现棒材3的拉拔;

在第二小车20初始行程,第二小车20感应棒材3,在第二初始位置通过第二前置夹紧装置21抓紧棒材3的头部,并向后移动至第二末端位置实现棒材3的拉拔;

在第二小车20后续行程,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以及第二后置夹紧装置22交替夹紧棒材3并向后进行拉拔。

如图1-图10所示为交替拉拔的示意图,显示了拉拔的过程。

图1所示为第一小车10初始行程的第一小车10拉拔开始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一小车10在第一初始位置感应到棒材3,并通过第一前置夹紧装置11夹紧了棒材3。同时第二小车20位于第二末端位置。

图2所示为第一小车10初始行程的第一小车10拉拔结束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一小车10通过第一前置夹紧装置11夹紧了棒材3,并且拉拔到了第一末端位置。同时第二小车20位于第二初始位置。

图3所示为第一小车10后续行程的第一小车10拉拔开始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一小车10松开了通过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夹紧了棒材3,位于第一初始位置。同时第二小车20运动到了第二末端位置。

图4所示为第一小车10后续行程的第一小车10拉拔结束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一小车10通过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夹紧了棒材3,并且拉拔到了第一末端位置。同时第二小车20运动到了第二初始位置。

图5所示为进过多次拉拔后,第二小车20初始行程的第二小车20拉拔开始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二小车20通过第二前置夹紧装置21夹紧了棒材3,位于第二初始位置。同时第一小车10运动到了第一末端位置。

图6所示为第二小车20初始行程的第二小车20拉拔结束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二小车20通过第二前置夹紧装置21夹紧了棒材3,并且拉拔到了第二末端位置。同时第一小车10运动到了第一初始位置。

图7所示为第二小车20初始行程的第一小车10拉拔开始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二小车20通过第二前置夹紧装置21放松了棒材3。同时第一小车10的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夹紧了棒材.在图6和图7中演示了棒材3夹紧的切换。

图8所示为第二小车20后续行程的第一小车10拉拔结束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一小车10通过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夹紧了棒材3,并且拉拔到了第一末端位置。同时第二小车20运动到了第二初始位置。

图9所示为第二小车20后续行程的第二小车20拉拔开始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二小车20通过第二后置夹紧装置22夹紧了棒材3。同时第一小车10的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放松了了棒材3。在图8和图9中演示了棒材3夹紧的切换。

图10所示为第二小车20后续行程的第二小车20拉拔结束时的示意图。此时,第二小车20通过第二后置夹紧装置22夹紧了棒材3,并且拉拔到了第二末端位置。同时第一小车10运动到了第一初始位置。

后续经过多次如图8-图10的切换,实现了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以及第二后置夹紧装置22交替夹紧棒材3并向后的持续拉拔。

本方案中,由第一小车10和第二小车20进行往复拉拔,减少了空车返回的距离,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拉拔效率。

同时通过第一小车10和第二小车20的分阶段夹紧,前期分别由第一前置夹紧装置11/第二前置夹紧装置21进行棒材3头部抓紧,后期由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第二后置夹紧装置22交替进行棒材3抓紧拉拔,不仅连续接收送入的棒材3,同时实现了棒材3直条由第一小车10到第二小车20的连续不间断传送,从而实现了了连续、高速拉拔。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小车10后续行程,第一小车10通过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实现至少两次拉拔。由此通过多次拉拔增加棒材3的头部伸出第一小车10后部的距离,从而为第二小车20的交替夹紧提供充分预留空间。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小车20后续行程,第二小车20通过第二后置夹紧装置22实现至少两次拉拔。由此通过多次拉拔增加棒材3的头部伸出第二小车20后部的距离,从而实现出料。

本实施例中,第一前置夹紧装置11和第二前置夹紧装置21为夹紧钳口。除了夹紧钳口,第一前置夹紧装置11和第二前置夹紧装置21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以夹紧棒材3的夹紧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和第二后置夹紧装置22为楔形夹具。除了楔形夹具,第一后置夹紧装置12和第二后置夹紧装置22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可以夹紧棒材3的夹紧结构。

如图11所示,棒材3直条连续拉拔装置还包括推头机构5以及拉拔模具4,推头机构5推送棒材3进入拉拔模具4。通过推头机构5可以使得棒材3的头部挤入拉拔模具,从而为拉拔模具4之后的第一小车10提供棒材3进行拉拔。

本实施例中,棒材3直条连续拉拔装置还可以包括倒角机构,倒角机构将棒材3倒角并输送至推头机构5。通过倒角能够使得棒材3顺利挤入拉拔模具4。

本实施例中,第一小车10和第二小车20也可以通过凸轮引导实现往复运动。通过凸轮可以持续且精确地控制第一小车10和第二小车20的运动交替。当然也可以通过常规的控制方式控制动作顺序。

本实施例中,拉拔机构的末端可以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用于感应棒料是否抽出。通过感应器可以避免前一棒材3尚未抽出,但后一棒材3进入拉拔的问题。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棒材拉拔方法,其采用所述的棒材直条连续拉拔装置实现,其中,所述棒材拉拔方法包括:

步骤s1、第一小车移动至第一初始位置并感应棒材的位置;

步骤s2、第一小车通过第一前置夹紧装置夹住棒材的头部,并移动至第一末端位置进行拉拔;

步骤s3、第一小车回到第一初始位置;

步骤s4、第一小车通过第一后置夹紧装置夹住棒材,并移动至第一末端位置进行拉拔;

步骤s5、多次循环步骤s3-s4;

步骤s6、第二小车移动至第二初始位置并感应棒材的位置;

步骤s7、第二小车通过第二前置夹紧装置夹住棒材的头部,并移动至第二末端位置进行拉拔;

步骤s8、第一小车通过第一后置夹紧装置夹住棒材,并移动至第一末端位置进行拉拔,第二小车回到第二初始位置;

步骤s9、第一小车回到第一初始位置,第二小车通过第二后置夹紧装置夹住棒材,并移动至第二末端位置进行拉拔;

步骤s10、多次循环步骤s8-s9。

本实施例中,步骤s5中,至少两次循环步骤s3-s4。

本实施例中,步骤s10中,至少两次循环步骤s8-s9。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通过推头机构将棒材推送进入拉拔模具。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01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0、将棒材倒角,并输送至推头机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感应器感应棒材是否抽出,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s1。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同时通过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的分阶段夹紧,分别由第一前置夹紧装置/第二前置夹紧装置进行棒材头部抓紧,由第一后置夹紧装置/第二后置夹紧装置交替进行棒材抓紧拉拔,不仅连续接收送入的棒材,同时实现了棒材直条由第一小车到第二小车的连续不间断传送,从而实现了了连续、高速拉拔。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