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钢带卷断带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5391发布日期:2018-09-01 03:4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机部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轧机钢带卷断带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轧机用于轧制钢板,在使用过程中,将钢带卷使用送料小车运送到上料装置处,将钢带卷套在上卷轴上,通过电机带动钢带卷进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钢带有一侧传传送出进行轧制。

实际生产过程中,钢带在轧制过程中,会出现断带情况,当发生断带时,由于传出端的钢带处于自由端,且钢带自身带有弹性,从而使得整个钢带卷在转动过程中变得松弛,使的整个钢带卷需要重新成型卷后才能再次进行加工,现提供一种轧机钢带卷断带压紧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机钢带卷断带压紧装置,当轧机生产轧制钢带,钢带卷断带时,可以对转动的钢带卷进行压紧,从而较为有效的防止了钢带卷松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轧机钢带卷断带压紧装置,设置在轧机的上卷轴处,其特征是:包括底座;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驱动组件、以及设置于驱动组件上的压紧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带动压紧组件沿靠近或者远离上卷轴的方向滑动;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压紧组件上,测量压紧组件与上卷轴上的钢带卷表面之间的距离,当上卷轴带动钢带卷正常工作时,所述距离传感器传出信号,所述驱动组件带动压紧组件向靠近上卷轴一侧滑动,使压紧组件与上卷轴之间距离保持不变;当钢带卷断带时,所述距离传感器传出信号,所述驱动组件带动压紧组件向靠近上卷轴一侧滑动且抵接在钢带卷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正常工作时,通过距离传感器的感应,使得驱动组件带动压紧组件移动,使得压紧组件与钢带卷之间形成固定的距离,当钢带卷断带时,距离传感器感应钢带卷与其之间的距离变小,传出抵接信号,驱动组件驱动压紧组件对钢带卷进行压紧,可以对转动的钢带卷进行压紧,从而较为有效的防止了钢带卷松卷。

较佳的,所述驱动组件倾斜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压紧组件移动方向与上卷轴的轴线共平面且相互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倾斜设置的驱动组件,当驱动组件驱动压紧组件钢带卷进行压紧时,垂直于辊面,受力较大,能够较高效的对钢带卷进压紧。

较佳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液压缸、以及用于固定液压缸的支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液压缸对压紧组件进行驱动压紧。

较佳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的安装板、于安装板远离活塞杆一侧转动支撑的托辊,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于所述托辊长度方向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安装板、以及于安装板上转动设置的托辊,在对钢带卷进行压紧时,可以于钢带卷转动抵紧,从而,减小了与钢带卷面抵接摩擦对其表面造成的磨损。

较佳的,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最大伸长量为托辊抵接在所述上卷轴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液压缸的伸长量为托辊抵接上卷轴,从而对任意大小的钢带卷都可以进行压紧。

较佳的,所述底座上且于液压缸两侧且平行于活塞杆的方向设置有对安装板移动进行导向支撑的导向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导向组件,在液压缸带动托辊进行压持时,通过导向组件可以对托辊的移动进行导向支撑,从而使得托辊在抵接钢带卷时,较为稳定。

较佳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导向座、于导向座上且平行于活塞杆运动方向间隔固定的多个导套、以及固定在安装板靠近卡板一侧且滑接在导套内的导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导套和导柱对安装板的移动进行定向,当托辊在抵接钢带卷时,安装板较为稳定。

较佳的,所述导向组件设置有两组。

较佳的,所述托辊外表面设置有橡胶辊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托辊外表面设置的橡胶辊面,托辊抵接在钢带卷上时,可弹性抵接,在增大于钢带卷的摩擦力的同时,不会对钢带卷表面造成磨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正常工作时,通过距离传感器的感应,使得驱动组件带动压紧组件移动,使得压紧组件与钢带卷之间形成固定的距离,当钢带卷断带时,距离传感器感应钢带卷与其之间的距离变小,传出抵接信号,驱动组件驱动压紧组件对钢带卷进行压紧,可以对转动的钢带卷进行压紧,从而较为有效的防止了钢带卷松卷;

2、通过倾斜设置的驱动组件,当驱动组件驱动压紧组件钢带卷进行压紧时,垂直于辊面,受力较大,能够较高效的对钢带卷进压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轧机钢带卷断带压紧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一种轧机钢带卷断带压紧装置中图1中K方向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工作台面;2、压紧机构;21、驱动组件;211、液压缸;2111、活塞杆;212、支撑块;22、压紧组件;221、安装板;2211、卡板;222、托辊;2221、支撑板;2222、橡胶辊面;3、距离传感器;4、导向组件;41、导向座;42、导套;43、导柱;5、上卷轴;51、钢带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轧机钢带卷断带压紧装置,如图1所示,设置在上卷轴5处,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对上卷轴5上的钢带卷51进行压紧的压紧机构2、以及设置在压紧机构2上的距离传感器3,在使用时,距离传感器3带动压紧机构2使其与钢带卷51保持一定距离,当发生断带时,钢带卷51松动,距离传感器3所感应的距离变小,压紧机构2对钢带卷51进行压紧。

底座1设置在上卷轴5的斜下方,在其一侧设置呈倾斜的工作台面11,工作台面11上设置压紧机构2。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压紧机构2包括固定在工作台面11上的驱动组件21、以及连接在驱动组件21靠近上卷轴5一端的压紧组件22,在断带时,通过驱动组件21带动压紧组件22对钢带卷51压紧。

驱动组件21包括固定在工作台面11上的液压缸211,其中,液压缸211倾斜设置,且液压缸211的活塞杆2111倾斜向上,液压缸211通过设置的支撑块212固定在工作台面11上,液压缸211的活塞杆2111连接压紧组件22。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对钢带卷51进行压紧,液压缸211的移动方向设置为平行于钢带卷51的直径且指向钢带卷51的轴线,即与上卷轴5的轴线共面且垂直,从而,在对钢带卷51进行压持时,作用力垂直卷面,使得钢带受力较大。

压紧组件22包括与活塞杆2111铰接的安装板221、以及在安装板221上转动设置的托辊222,其中,在安装板221一侧的中部固定设置有卡板2211,卡板2211间隔固定设置有两个,活塞杆2111的端部夹在两卡板2211之间并通过设置的转动轴与其转动连接,从而,通过液压缸211可带动安装板221向靠近或者远离上卷轴5移动。

在安装板221远离卡板2211的一侧通过间隔固定的支撑板2221对托辊222进行转动支撑,其中,辊面的高度高于支撑板2221的高度,当发生断带时,托辊222抵接在钢带卷51上,更佳的,托辊222的表面设置有橡胶辊面2222,从而在对钢带卷51压紧过程中,摩擦力较大,钢带卷51容易被压紧,且于钢带卷51弹性抵接,对钢带的表面不容易造成划痕。

其中,距离传感器3固定在安装板221上且于托辊222的轴向一端,距离传感器3对安装板221与钢带卷51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当钢带卷51正常工作时,钢带卷51的直径逐渐减小时,距离传感器3感应到安装板221与钢带卷51表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时,发出信号,液压缸211的活塞杆2111带动托辊222向靠近上卷轴5的一侧移动,从而保持安装板221与钢带卷51表面的距离不变,当钢带断带时,钢带卷51变松,距离传感器3感应到安装板221与钢带卷51表面之间距离瞬间变小时,发出断带信号,液压缸211的活塞杆2111驱动托辊222对钢带卷51进行抵紧,较佳的,液压缸211的活塞杆2111运动的最大距离为托辊222与上卷轴5抵接,进而,当不同大小的钢带卷51断带时,液压缸211带动托辊222都可以对其进行压持。

进一步的,在工作台面11上且于液压缸211的两侧设置有对安装板221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4。

其中,导向组件4包括固定在工作台面11上的导向座41、于导向座41上且平行于活塞杆2111运动方向间隔固定的多个导套42、以及固定在安装板221靠近卡板2211一侧且滑接在导套42内的导柱43;当安装板221上的托辊222抵接在钢带卷51上时,受到较大的作用力,通过设置的导柱43与导套42,可以抵消钢带卷51对安装板221的部分作用力,从而使得液压缸211在带动安装板221移动时,可保持直线运动,较为稳定,同时,减小活塞杆2111与安装板221之间的连接受力,使其使用寿命较长。

在工作时,将钢带卷51安装在上卷轴5上,通过距离传感器3感应安装板221与钢带卷51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进行调节,在钢带卷51被传送出轧制的过程中,钢带卷51的直径逐渐减小,同时,距离传感器3控制液压缸211带动托辊222向靠近钢带卷51一侧缓慢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安装板221与钢带卷51外表面之间距离不变,若钢带不发生断带时,正常工作。

当发生断带时,钢带卷51变松弛,钢带卷51的直径变大,安装板221与钢带卷51外表面之间距离变小,此时,距离传感器3发出断带信号,控制液压缸211的或赛端伸出,托辊222抵紧在钢带卷51上,防止其进一步松卷。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距离传感器3,当出现断带时,可自动进行压紧,较为有效的减小了松卷的现象,从而避免了断带后钢带卷51重新缠卷的工序,从而提供了生产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