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热压板回路结构。
背景技术:
采用平压式连续压机对板体或橡胶产品的热压过程中,热压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热压板对产品传递均匀的热量和适当的压力,尤其在热压板的中心位置,传递热量的均匀程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好坏。
现有热压板内的加热介质在热压板的流动走向,使得热压板内线路复杂,中部热量过于集中,无法达到均匀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双层热压板回路结构,从而实现热压板快速升温,底板均匀受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双层热压板回路结构,包括热压板本体、设于热压板本体内的若干热油循环回路,各层热油循环回路对称连通设置,各层热油循环回路包括进油管路、若干U型的第一管路、以及出油管路,相邻的第一管路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所述进油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接,所述出油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连接,所述进油管路连接有连通的进油口,所述出油管路连接有连通的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均为T型本体,所述T型本体包括水平部和连接部,所述水平部的开口延伸至热压板本体的外部,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连通至各进油管路或各出油管路。
具体的,所述热油循环回路为双层结构。
具体的,各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以及所述第四管路处于同一直线位置。
具体的,所述进油管路和所述出油管路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管路的长度相对应。
具体的,各层所述热油循环回路中的第二管路之间设有互通管路。
具体的,所述互通管路设于所述热压板本体的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双层热压板回路结构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通过设有双层的热油循环回路,传递热量更加快速,整体加热效果提高;T型本体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同步对热压板本体注油,温度均匀提升,同步出油达到一致性;互通管路的设置,使得双层热油循环回路在热压板本体的中部进行热交换,避免了中部过度集热,散热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热压板本体、2热油循环回路、21进油管路、22第一管路、23出油管路、24第二管路、25第三管路、26第四管路、3进油口、31水平部、32连接部、4出油口、5互通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双层热压板回路结构,包括热压板本体1、设于热压板本体1内的若干热油循环回路2;
本实施例中热油循环回路2为双层结构,各层热油循环回路2对称连通设置;
各层热油循环回路2包括进油管路21、若干U型的第一管路22、以及出油管路23,相邻的第一管路22之间通过第二管路24连接,进油管路21与第一管路22的一端通过第三管路25连接,出油管路23与第一管路2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26连接。
各第二管路24处于同一直线位置,各第二管路24、第三管路25、以及第四管路26处于同一直线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管路24的数量为四条。
进油管路21和出油管路23的长度与第一管路22的长度相对应,进油管路21连接有连通的进油口3,出油管路24连接有连通的出油口4;
进油口3和出油口4均为T型本体,T型本体包括水平部31和连接部32,水平部31的开口延伸至热压板本体1的外部,连接部32的两侧分别连通至各进油管路21或各出油管路23。
各层热油循环回路2中的第二管路24之间设有互通管路5。互通管路5设于热压板本体1的中部,方便各层热油循环回路2在中部进行热量的传递,使得散热更加均匀。
应用本实施例时,通过设有双层的热油循环回路2,传递热量更加快速,整体加热效果提高;T型本体的进油口3和出油口4,同步对热压板本体1注油,温度均匀提升,同步出油达到一致性;互通管路5的设置,使得双层热油循环回路2在热压板本体1的中部进行热交换,避免了中部过度集热,散热更加均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