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1928发布日期:2018-12-14 22:5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脚成形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的,市场上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工具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成形质量差,但是在电子产品中器件成形样式变化较多,没有适合的成形器完成成形工作,只能是用成形钳手工成形,效率低下,容易损伤器件,无法满足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成形要求。那么如何提供一种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径向器件的引脚成形效率低,引脚易受损伤的问题,并且可以简便地更换模具,满足多种器件,不同样式的成形需求等。

为实现如上所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包括底座、下模具、上模具、压板、立板、推拉式压着器和垂直式工件固定器,所述底座上左侧面与右侧面的夹角为90°,在左侧面上设有下模具固定槽,在所述下模具固定槽内固定设有下模具,在下模具固定槽下方的左侧面上设有垂直式工件固定器,在所述垂直式工件固定器上设有压板,在底座的后立面上固定设有立板,在立板的上端头设有推拉式压着器,在所述推拉式压着器的下端头设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上的成形压面与下模具上的器件引脚托面对应设置形成所述的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

所述的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所述底座设置在底板的上面。

所述的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所述底板下面的四角分别设有支脚。

所述的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所述底座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构,在底座的左侧面上设有四个螺纹孔A,在底座的底面的四角分别设有螺纹孔C,在底座的后立面上设有螺纹孔B。

所述的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所述下模具包括器件顶端定位面、器件顶部托面、器件面体下沉槽、器件引脚托面、引脚成形托面和倒圆角,在所述下模具的前面设有器件面体下沉槽,在器件面体下沉槽的左侧设有器件顶部托面,在器件顶部托面的左侧设有器件顶端定位面,在器件面体下沉槽的右侧设有延伸至下模具右侧面的器件引脚托面,在器件引脚托面的中部设有引脚成形托面,在引脚成形托面的顶角处设有倒圆角。

所述的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所述上模具包括螺柱和成形压面,在所述螺柱的下端头设有成形压面,螺柱的上端头连接推拉式压着器的下端头。

所述的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所述压板上面的左边设有安装孔,在压板的右端面设有器件引脚压指,在器件引脚压指的端部设有引脚压着面。

所述的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所述底板为长方体结构,在底板的上面设有四个底座安装孔A,在底板的四角分别设有支脚安装孔。

所述的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所述立板为长方体结构,在立板的上端设有推拉式压着器安装孔,在立板的下端设有底座安装孔B。

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所述的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特别是在器件引脚多,各引脚成形位置不同,人工成形困难时,更能显示其成形效率高,质量好的优点等,适合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00、底座;101、左侧面;102、右侧面;103、后立面;104、前立面;105、底面;106、下模具固定槽;107、螺纹孔A;108、螺纹孔B;109、螺纹孔C;200、下模具;201、器件顶端定位面;202、器件顶部托面;203、器件面体下沉槽;204、器件引脚托面;205、引脚成形托面;206、倒圆角;300、上模具;301、螺柱;302、成形压面;400、压板;401、安装孔;402、器件引脚压指;403、引脚压着面;500、底板;501、底座安装孔A;502、支脚安装孔;600、立板;601、推拉式压着器安装孔;602、底座安装孔B;701、推拉式压着器;702、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3、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7所述的一种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包括底座100、下模具200、上模具300、压板400、立板600、推拉式压着器701和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2,在所述底板500的上面设有底座100,所述底板500下面的四角分别设有支脚703,所述底座100上左侧面101与右侧面102的夹角为90°,在左侧面101上设有下模具固定槽106,在所述下模具固定槽106内固定设有下模具200,在下模具固定槽106下方的左侧面101上设有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2,在所述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2上设有压板400,在底座100的后立面103上固定设有立板600,在立板600的上端头设有推拉式压着器701,在所述推拉式压着器701的下端头设有上模具300,所述上模具300上的成形压面302与下模具200上的器件引脚托面204对应设置形成所述的用于径向器件引脚成形的装置。

进一步,所述底座100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构,底座100有两个与底板500成45°的垂直相交面,左侧面101右端设有一个放置下模具200的下模具固定槽106,可将下模具200固定在下模具固定槽106内,下模具200上设有放置待成形器件的器件面体下沉槽203,因器件面体下沉槽203与水平面有45°的倾角,待成形器件放置在器件面体下沉槽203时,在重力作用下,待成形器件可自然向左下方靠齐对位,引脚贴平下模具200;在底座100的左侧面101上设有四个用于固定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2的螺纹孔A107,在底座100的底面105的四角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底板500的螺纹孔C109,在底座100的后立面103上设有用于连接立板600的螺纹孔B108,在下模具固定槽106的前后两侧面设有贯通至前立面104与后立面103的销孔。

进一步,所述下模具200包括器件顶端定位面201、器件顶部托面202、器件面体下沉槽203、器件引脚托面204、引脚成形托面205和倒圆角206,在所述下模具200的前面设有器件面体下沉槽203,在器件面体下沉槽203的左侧设有器件顶部托面202,在器件顶部托面202的左侧设有器件顶端定位面201,在器件面体下沉槽203的右侧设有延伸至下模具200右侧面的器件引脚托面204,在器件引脚托面204的中部设有引脚成形托面205,在引脚成形托面205的顶角处设有倒圆角206。使用时,下模具200在底座100中安装后,因下模具固定槽106的槽面与水平面有45°的倾角,器件面体下沉槽203的宽度略大于器件宽度,中部较宽,较深,便于取放器件。器件放置在器件面体下沉槽203中时,在重力作用下,器件可自然向左下方靠齐器件顶端定位面201对位,引脚贴平器件引脚托面204。引脚成形折弯位置由器件顶端定位面201与引脚成形托面205间的距离决定。在引脚折弯部位设有倒圆角206,保证引脚成形时有相应的折弯半径,使引脚成形后仍有较高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上模具300包括螺柱301和成形压面302,在所述螺柱301的下端头设有成形压面302,成形压面302可以保证器件引脚按要求成形,螺柱301的上端头连接推拉式压着器701的下端头。

进一步,所述压板400上面的左边设有安装孔401,在压板400的右端面设有器件引脚压指402,在器件引脚压指402的端部设有引脚压着面403,具体使用时,压板400通过安装孔401安装在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2上,其中器件引脚压指402有一定弹性,在各引脚厚度有差异时,仍可分别压紧每一个器件引脚,引脚压着面403用于将器件引脚压至下模具200上,成形时保护引脚根部不受外力损伤。

进一步,所述底板500为长方体结构,在底板500的上面设有四个底座安装孔A501,在底板500的四角分别设有支脚安装孔502。

进一步,所述立板600为长方体结构,在立板600的上端设有推拉式压着器安装孔601,在立板600的下端设有底座安装孔B602。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过程时,当待成形器件在下模具200上固定好后,向下拉动推拉式压着器701的手柄,上模具300向下移动,当上模具300下端面与待成形器件的引脚接触后,下压待成形器件引脚远端,与下模具200配合,一次性将多个引脚折弯成形到位,抬起推拉式压着器701手柄,左推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2手柄,可取出成形好的器件,并放入下一个器件进行成形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为:

首先把下模具200固定在底座100上,上模具300安装在推拉式压着器701上,压板400安装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2上。

然后把器件放在下模具200上的器件面体下沉槽203内。

进一步,右推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2手柄到位,使压板400压紧器件引脚,固定器件。

进一步,下拉推拉式压着器702手柄,使上模具300下移到位,将器件引脚折弯成形。

进一步,上推推拉式压着器702手柄,使上模具300升起到位。

进一步,左推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2手柄到位,抬起压板400。

最后取下成形好的器件,放入待成形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以TO-220器件引脚90°(两侧引脚成形位置近,中间引脚成形位置远)的成形方式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释说明,具体如下:

器件成形前,左推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2手柄,抬起压板400,上推推拉式压着器701手柄,升起上模具300,把器件放置在下模具200中,器件在重力作用下,左端自然向器件顶端定位面201靠齐,定位。

然后将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2手柄向右推到位时,压板400上有多个引脚压着面403,可将器件各个引脚同时压平,固定,在引脚成形时,保护引脚根部不受外力损伤。

当器件在下模具200上固定好后,向下拉动推拉式压着器701手柄,固定在下端的上模具300向下移动,当成形压面302与器件引脚接触后,向下压器件引脚远端,与下模具200配合,一次性将多个引脚下折成形到位。向上抬起推拉式压着器701手柄,升起上模具300,向左推垂直式工件固定器702手柄,抬上压板400,可取出成形好在器件即可。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为了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在本文中选用的实施例,当前认为是适宜的,但是,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旨在包括一切属于本构思和发明范围内的实施例的所有变化和改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