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剖分重卷一体化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4388发布日期:2018-11-27 22:1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剖分重卷一体化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钢、不锈钢、硅钢等带钢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剖分重卷一体化机组。



背景技术:

重卷机组主要是对钢板带进行切边、检查、涂油、分卷等。根据机组产量要求的不同,采用的开卷机或卷取机数量不同;根据产品种类或板面质量要求的不同,确定是否需要配置焊机和板面检查装置。剖分机组主要是对较宽的钢板带纵向剪切成较窄的多条板带,再采用单开卷和单卷取;剖分机组的主要缺陷是产能较低。现有技术中,钢板带的重卷和剖分是完全分开的工艺技术,分别在两条生产线上完成,这种工艺形式一方面扩大了场地面积,增加了设备投资;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设备维护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流程少、投资少的剖分重卷一体化机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剖分重卷一体化机组,主要包括依次配置的开卷机、矫直机、入口剪、焊机、冲孔剪、剖分切边圆盘剪、第一分离辊、静电涂油机、出口剪、第二分离辊、出口转向夹送辊组、第一卷取机和第二卷取机,第一卷取机后设置有第一卸卷车,第二卷取机后设置有第二卸卷车;所述出口转向夹送辊组包括第一出口转向夹送辊和第二出口转向夹送辊。

按上述方案,在焊机与冲孔剪之间配置月牙剪。

按上述方案,在月牙剪和冲孔剪之间配置有纠偏辊。

按上述方案,在月牙剪和纠偏辊之间配置检查装置,检查装置包括立式检查站和水平检查站;在立式检查站和水平检查站之间依次安设有转向辊和第一转向夹送辊。

按上述方案,在月牙剪与立式检查站之间配置转向夹送辊组,转向夹送辊组包括第二转向夹送辊和第三转向夹送辊。

按上述方案,在第一分离辊与静电涂油机之间配置夹送辊。

按上述方案,在矫直机与开卷机之间配置第四转向夹送辊。

按上述方案,所述检查站还配置了频闪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带钢的重卷功能和剖分功能集成于一条机组上,既可实现重卷功能,也可实现剖分功能,又可以同时实现剖分重卷功能,很大程度上节约工厂建设用地和工程投资,同时减少了劳动定员和维护成本;

2、本实用新型采用立式和卧式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实现对带钢的双面检查,同时还可利用卧式检查站对带钢进行打磨;检查站还配置了频闪仪,可实时观察带钢表面情况,及时发现带钢表面缺陷;

3、本实用新型采用开卷、转向夹送辊和四辊矫直机,实现上下开卷;采用窄搭接焊机,实现带钢的半连续式生产;

4、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冷轧碳钢、不锈钢、硅钢等带钢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开卷机;2、第四转向夹送辊;3、矫直机;4、入口剪;5、焊机;6、月牙剪;7、第二转向夹送辊;8、第三转向夹送辊;9、立式检查站;10、转向辊;11、第一转向夹送辊;12、卧式检查站;13、纠偏辊;14、冲孔剪;15、剖分切边圆盘剪;16、第一分离辊;17、夹送辊;18、静电涂油机;19、出口剪;20、第一分离辊;21、第一出口转向夹送辊;22、第一卷取机;23、第二出口转向夹送辊;24、第二卷取机;25、第一卸卷车;26、第二卸卷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剖分重卷一体化机组,主要包括依次配置的开卷机1、矫直机3、入口剪4、焊机5、冲孔剪14、剖分切边圆盘剪15(具备圆盘剪切边功能和中剖剪中间剖分功能)、第一分离辊16、静电涂油机18、出口剪19、第二分离辊20、出口转向夹送辊组、第一卷取机22和第二卷取机24,第一卷取机22后设置有第一卸卷车25,第二卷取机24后设置有第二卸卷车26。出口转向夹送辊组包括第一出口转向夹送辊21和第二出口转向夹送辊23。

本实用新型中,在焊机5与冲孔剪14之间配置月牙剪6;在月牙剪6和冲孔剪14之间配置有纠偏辊13,所述纠偏辊13为立式双辊纠偏辊;在第一分离辊16与静电涂油机18之间配置夹送辊17。

优选地,在月牙剪6和纠偏辊13之间配置检查装置,检查装置包括立式检查站9和水平检查站10;在立式检查站9和水平检查站12之间依次安设有转向辊10和第一转向夹送辊11。为了使带钢能够顺利进入检查装置,在月牙剪6与立式检查站9之间配置转向夹送辊组,转向夹送辊组包括第二转向夹送辊7和第三转向夹送辊8。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查站还配置了频闪仪,实时观察带钢表面情况,及时发现带钢表面缺陷。

优选地,为了能够保证带钢顺利进入矫直机3,在矫直机3与开卷机1之间配置第四转向夹送辊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矫直机3为四辊矫直机;所述焊机5为窄搭接焊机。

本实用新型在检查装置后配置纠偏辊13、冲孔剪14、剖分切边圆盘剪15、第一分离辊16、夹送辊17、静电涂油机18、出口剪19、两套转向夹送辊及两组卷取机,两组卷取机可上下卷取,实现带钢重卷和剖分功能的切换。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冷轧碳钢、不锈钢、硅钢等带钢的生产,生产的带钢厚度为0.3mm~2.5mm,宽度为800~215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1、带钢的重卷过程:在该过程中,冲孔剪14、第一分离辊16、第二分离辊20不投入,第一卷取机22和第二卷取机24可使用其中任意一台。

开卷机1配合第四转向夹送辊2实现上下开卷,带钢头部经矫直机3矫平(矫直机3的辊缝参数按照钢种和带钢规格自动调整),在入口剪4的作用下剪切不合格的头尾缺陷,并经焊机5焊接后由月牙剪6剪切焊缝边部,形成月牙状;待带钢建立张力后,低速运行(同时开卷机CPC自动投入)经过立式检查站9和卧式检查站12对带钢表面进行检查并打磨带张力或松张力,再停止在剖分切边圆盘剪15处切边(根据带钢的规格,圆盘剪自动调整开口宽度及剪刃重合量和侧隙量,圆盘剪重新进线后,机组低速运行,带钢边部按照设定的宽度进行切边),带钢废边经过废边卷取机卷取成球状运输出厂房;切边后的带钢经静电涂油机18涂油后行至出口剪19停止,出口剪19对带钢由缺陷的部分进行焊缝剪切和取样。

剪切时,在出口剪19处等待的带钢头部穿带至第一卷取机22或第二卷取机24进行卷取;通过计算卷取机上的钢卷重量达到设定重量时,机组自动减速停机,机组上各设备压辊关闭,出口剪19进行剪切分卷。出口剪19剪切前,机组运行张力切断,但是第二转向夹送辊7、第三转向夹送辊8、转向辊10、第一转向夹送辊11、夹送辊17均需正向出力,与开卷机1形成张力,绷直带钢,避免带钢悬垂与设备之间擦伤。剪切完成后,第一卷取机22或第二卷取机24卷取前一卷带钢的尾部,通过第一卸卷车25或第二卸卷车26将钢卷卸下。当所述机组停机且机组甩尾速度降至30m/min时,机组设备压辊关闭,带钢带尾离开开卷机时,机组张力切断;机组张力切断前,机组上各设备压辊关闭,第二转向夹送辊7、第三转向夹送辊8、转向辊10、第一转向夹送辊11、夹送辊17均需反向出力,与第一卷取机22或第二卷取机24形成张力,绷直带钢,避免带钢悬垂与设备之间擦伤。

2、带钢的剖分重卷过程

在剖分重卷过程中,冲孔剪14、中剖剪15、第一分离辊16、第二分离辊20均投入使用,第一卷取机22和第二卷取机24同时使用。

带钢头部和尾部焊接以及焊接前的操作均与上述的重卷过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焊接完成后的带钢低速运行经过立式检查站9和卧式检查站12对其表面进行检查并打磨带张力或带松力,再停止于冲孔剪14处在带钢焊缝处冲孔后低速运行至剖分切边圆盘剪15进行剖分并切边(根据带钢的规格,圆盘剪自动调整开口宽度,剖分切边圆盘剪15剪刃重合量和侧隙量自动调整,圆盘剪重新进线,中剖剪投入,机组低速运行,带钢边部按照设定的宽度进行切边),带钢废边经过废边卷取机卷取成球状运输出厂房;中剖后的双幅带钢经第一分离辊16进行剥离(避免双幅带钢之间的刮擦),穿至静电涂油机18涂油后,至出口剪19停止,出口剪19对有缺陷的部分进行焊缝剪切和取样。第二分离辊20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选择性投入。

出口剪19剪切完成后,双幅带钢分别从出口剪19穿带至卷取机,操作侧半幅带钢通过第一出口转向夹送辊21穿带至第一卷取机22进行卷取,传动侧半幅带钢通过第一出口转向夹送辊21和第二出口转向夹送辊23穿带至第二卷取机24进行卷取,待第二卷取机24卷取三圈带钢后,第一卷取机22和第二卷取机24同时建立张力,同时第一卷取机和第二卷取机的EPC投入使用,机组升速运转,避免带钢尾部卷取溢出边。当卷取机上的钢卷重量达到设定值后,机组自动停机,出口剪19剪切分卷;出口剪19剪切前,机组运行张力切断,但是第二转向夹送辊7、第三转向夹送辊8、转向辊10、第一转向夹送辊11、夹送辊17均需正向出力,与开卷机1形成张力,绷直带钢,避免带钢悬垂与设备之间擦伤;待带钢尾部离开出口转向夹送辊组后,EPC功能不投入,保证带钢尾部卷取质量;最后通过第一卸卷车25和第二卸卷车26同时将钢卷卸下。待卷取机状态准备好后,重复穿带步骤。

生产完成前,机组甩尾速度降至30m/min时,机组设备压辊关闭,带钢尾部离开开卷机时,机组张力切断,但是在机组张力切断前,机组上各设备压辊关闭,第二转向夹送辊7、第三转向夹送辊8、转向辊10、第一转向夹送辊11、夹送辊17均需反向出力,与第一卷取机22或第二卷取机24形成张力,绷直带钢,避免带钢悬垂与设备之间擦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