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切断压扁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5249发布日期:2018-12-07 23:21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钢管切断压扁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管切断压扁模具。



背景技术:

钢管是具有空心截面、其长度远大于直径或周长的钢材,主要应用于输送流体和粉状固体、交换热能、制造机械零件和容器。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604923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钢管切断用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切管刀、导向组件;下模板上表面设有凹模固定板Ⅰ、Ⅱ、Ⅲ,凹模固定板Ⅲ两端与凹模固定板Ⅰ、Ⅱ的端部活动连接,且凹模固定板Ⅲ两端与相对应的凹模固定板Ⅰ、Ⅱ之间设有压缩弹簧,凹模固定板Ⅰ、Ⅱ的相对侧远离凹模固定板Ⅲ的一端分别固定有定凹模,凹模固定板Ⅲ中部固定有两个动凹模,定、动凹模的半圆形夹持口合在一起形成圆形夹持口,凹模固定板Ⅰ、Ⅱ上分别设有钢管穿入孔,上模板的下表面对应凹模固定板Ⅲ的位置另固定有推力板。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钢管切断时,其两端仍为圆管状结构,不利于其后续的安装加工,因此需要将钢管的两端进行压扁处理,以便于对其进行安装,因此如何能够在对钢管切断的同时对切断点压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切断压扁模具,具有能够在对钢管切断的同时对切断点压扁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管切断压扁模具,包括上模板以及下模板,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固设有上切刀,所述上切刀上开设有“Z”型上切槽;

所述下模板上固设有与上切刀位置相对的下切刀,所述下切刀上开设有能与上切槽相互扣合的下切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钢管切断压扁模具置于冲压机上,然后将待加工的钢管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将需要切断压扁的部分置于下模板的下切槽处,使上模板向下移动,此时上切槽与下切槽能够相互扣合,使在对钢管进行切断时,能同时对切断点进行压扁处理,因此能够实现同时对钢管的切断以及压扁处理。

较佳的,所述上切刀与下切刀连接处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弧形槽,两个相邻的弧形槽之间能够形成“V型”缓冲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上切刀与下切刀之间开设有的“V型”缓冲槽,在对钢管进行压扁时,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钢管被压扁而产生断裂的现象。

较佳的,所述下模板的一侧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设于下模板一侧的螺杆以及设于螺杆上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待加工的钢管的一端抵接于限位板上,能对待加工的钢管的切断长度进行限定。

较佳的,所述限位板滑移连接于螺杆,所述螺杆上设有将限位板与螺杆定位的定位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限位板滑移连接于螺杆,能够调整限位板在螺杆上的位置,以将钢管切成不同的长度,增加了其使用范围。

较佳的,所述定位单元包括两个螺纹连接于螺杆且能够分别抵接于限位板两侧的定位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限位板两侧的定位螺母能够对限位板的位置起到固定的作用,拧动定位螺母,使其与限位板分离,然后使限位板滑移于螺杆,根据需要切断的钢管的长度,调整好限位板的位置,然后拧动限位板两侧的定位螺母,使两个定位螺母分别抵接于限位板的两侧壁,从而对限位板的位置进行固定。

较佳的,所述下模板远离限位组件的一侧水平固设有进料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待加工的钢管置于进料板上进行进料,能对钢管起到支撑的作用。

较佳的,所述进料板垂直固设有挡料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待加工的钢管置于挡料板与进料板的夹角处,能够更加稳定的对待加工的钢管进行支撑。

较佳的,所述挡料板远离进料板的一侧垂直设有抵接板垂直固设有抵接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抵接板可用于抵接于长度较短的待加工的钢管,当待加工的钢管的长度比较短时,若将其一端抵接于限位板,另一端需要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手持扶持,此时操作人员的手会因太过接近上切刀、下切刀而易造成损伤,因此将待加工的钢管抵接于抵接板,以对待加工的钢管的长度进行限定,然后操作人员通过可以对靠近抵接板的钢管进行固定支撑,能够远离上切刀与下切刀从而减少操作人员的损伤。

较佳的,所述抵接板滑移固定连接于挡料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抵接板滑移连接于挡料板,使抵接板能够对不同长度的钢管进行抵接,根据需要地接的钢管的长度,将抵接板固定于挡料板上,能够使得抵接效果更佳。

较佳的,所述下模板与挡料板之间固设有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下模板与挡料板之间固设有的加强杆能够加强对挡料板的固定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钢管切断压扁模具置于冲压机上,然后将待加工的钢管置于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将需要切断压扁的部分置于下模板的下切槽处,然后使上模板向下移动,此时上切槽与下切槽能够相互扣合,使在对钢管进行切断时,能同时对切断点进行压扁处理,因此能够实现同时对钢管的切断以及压扁处理;上切刀与下切刀之间开设有的“V型”缓冲槽,在对钢管进行压扁时,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钢管被压扁而产生断裂的现象;

2.下模板的一侧设有滑移连接于螺杆的限位板,能对待加工的钢管的切断长度进行限定;根据需要加工的钢管的长度,调整限位板的位置,使其能够适应对钢管不同长度的加工需求;通过抵接于限位板两侧的定位螺母,能对限位板的位置进行定位,操作方式简单实用;

3.将待加工的钢管置于挡料板与进料板的夹角处,能够更加稳定的对待加工的钢管进行支撑;抵接板可用于抵接于长度较短的待加工的钢管,以防止操作人员因与上切刀、下切刀靠的太近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上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上切槽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限位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突出显示抵接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板;11、上切刀;111、上切槽;112、弧形槽;113、缓冲槽;12、导向套筒;2、下模板;21、下切刀;211、下切槽;22、导向柱;3、限位组件;31、螺杆;32、限位板;33、定位单元;331、定位螺母;4、进料板;41、挡料板;42、抵接板;43、紧固螺栓;44、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钢管切断压扁模具,参见图1,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以及设于下模板2一侧的限位组件3。

参见图2和图3,上模板1的下表面固设有上切刀11,上切刀11上开设有“Z”型上切槽111,下模板2上固设有与上切刀11位置相对的下切刀21,下切刀21上开设有能与上切槽111相互扣合的下切槽211;上切刀11与下切刀21连接处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弧形槽112,两个相邻的弧形槽112之间能够形成“V型”缓冲槽113;将钢管切断压扁模具置于冲压机(图中未画出)上,然后将待加工的钢管置于上模板1与下模板2之间,将需要切断压扁的部分置于下模板2的下切槽211处,然后使上模板1向下移动,此时上切槽111与下切槽211能够相互扣合,在对钢管进行切断时,同时能对切断点进行压扁处理,因此能够实现同时对钢管的切断以及压扁处理;上切刀11与下切刀21之间开设有的“V型”缓冲槽113,在对钢管进行压扁时,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钢管因压扁而产生断裂的现象。

参见图3,上模板1的下表面固设有导向套筒12,下模板2的上表面固设有能够竖直滑移连接于导向套筒12的导向柱22;在上模板1竖直位移时,上切刀11沿靠近或者远离下切刀21的方向移动,此时固设于下模板2上的导向柱22能够竖直滑移连接于导向套筒12,能够减少上模板1在移动的过程中偏移晃动,使得切断压扁的效果更好。

参见图1和图4,限位组件3包括固设于下模板2一侧的螺杆31、滑移连接于螺杆31的限位板32以及将限位板32与螺杆31进行固定的定位单元33;定位单元33包括两个螺纹连接于螺杆31且能够分别抵接于限位板32两侧的定位螺母331;使限位板32滑移于螺杆31,根据待加工的钢管需要切断的长度调整限位板32在螺杆31上的位置,然后分别拧紧位于限位板32两侧的定位螺母331,使两个定位螺母331能够分别抵接于限位板32的两侧,然后将待加工的钢管的一端抵接于限位板32上,能对待加工的钢管的切断长度进行限定。

参见图1和图5,下模板2远离限位组件3的一侧水平固设有对钢管起到支撑作用的进料板4,进料板4上垂直固设有挡料板41,进料板4与挡料板41能够更加稳定的对待加工的钢管进行支撑;挡料板41远离进料板4的一侧滑移连接有抵接板42,抵接板42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将抵接板42与挡料板41进行固定的紧固螺栓43;下模板2与挡料板41之间固设有能够对挡料板41加强固定的加强杆44;当待加工的钢管的长度比较短时,若将其一端抵接于限位板32,另一端需要操作人员对其进行手持支撑,此时操作人员的手会因太过接近上切刀11以及下切刀21而易造成损伤,此时可以根据待加工的钢管的长度,使抵接板42滑移于挡料板41,然后拧紧紧固螺栓43,使其抵接于挡料板41以将抵接板42与挡料板41进行固定,然后操作人员通过可以对靠近抵接板42的钢管进行固定支撑,能够远离上切刀11以及下切刀21从而减少操作人员的损伤。

具体使用方式:根据待加工的钢管需要切断的长度,使限位板32滑移于螺杆31,从而调整限位板32与螺杆31的相对位置,然后拧紧限位板32两侧的定位螺母331以对限位板32与螺杆31进行固定;然后将待加工的钢管置于进料板4与挡料板41形成的夹角处,将其置于下切刀21的下切槽211上,推动待加工的钢管,使其一端抵接于限位板32上,然后使上模板1朝靠近下模板2的方向竖直位移,此时下模板2的导向柱22滑移于上模板1的导向套筒12,随着上模板1的移动,上切槽111与下切槽211相互扣合,由于上切槽111与下切槽211为“Z”型结构,使钢管在被切断的同时其切断点能够被压扁,由于上切刀11与下切刀21之间设有“V型”缓冲槽113,在对钢管进行压扁时,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钢管因被压扁而产生断裂的现象。

当待加工的钢管的长度比较短时,如果使其一端抵接于限位板32而对其进行加工,操作人员会因太靠近上切刀11与下切刀21而易造成损伤,此时可以根据待加工的钢管的长度,使抵接板42滑移于挡料板41,然后拧紧紧固螺栓43,使其抵接于挡料板41以将抵接板42与挡料板41进行固定,然后操作人员可以对靠近抵接板42的钢管进行固定支撑,能够远离上切刀11与下切刀21从而减少操作人员的损伤。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