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钉机用旋转工作台。
背景技术:
旋转工作台常见于各种落地镗床、镗铣床、端面铣床等机械加工设备,主要用作支承工件,并使其作直线及旋转调整和进给运动。用它装卡工件,通常备有较宽的调速范围,获得较佳进给量,可以扩大工艺性,缩短辅助时间。目前市面上的旋转工作台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零件定位不稳定等问题,无形中降低了作业的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铆钉机用旋转工作台,该铆钉机用旋转工作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零件定位精确、不晃动,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由转向台1、联轴器2、电机3、工作台4、气缸5、固定定位治具6、活动定位治具7组成,联轴器2穿过并固定在转向台1内部,电机3固定在联轴器2的一端,工作台4通过螺栓固定在转向台1上,固定定位治具6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4上,气缸5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4上,活动定位治具7通过螺栓固定在气缸5上。
所述转向台1由底板101、方形台102、转轴103、转盘104组成,带轴方形台102通过螺栓固定于底板101上方,转轴103固定于方形台102内,转盘104通过螺栓固定于转轴103上。
所述工作台4上设有两个气缸5、两个固定定位治具6和两个活动定位治具7;两个气缸5在工作台4上呈对角布置,两个固定定位治具6在工作台4上呈对角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电机3为旋转工作台的旋转提供动力,工作台4用于放置产品,固定定位治具6、活动定位治具7用于定位产品。当产品放置到工作台4上,固定定位治具6、活动定位治具7便将零件定位,由于两个活动定位治具7对角布置,两个气缸5对两个活动定位治具7施加相向作用力,将产品位置固定,防止产品在作业时晃动;定位完成后开始作业工作,每个工位上的动作完成后,电机3启动,驱动联轴器2将动力传递至转向台1的转轴103上,转轴103带动转向台1转动,转向台1带动所有的工作台4同步旋转,以进行下一步作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该铆钉机用旋转工作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零件定位精确、不晃动,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向台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转向台1、底板101、方形台102、转轴103、转盘104、联轴器2、电机3、工作台4、气缸5、固定定位治具6、活动定位治具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看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转向台1、联轴器2、电机3、四个工作台4、气缸5、固定定位治具6、活动定位治具7组成,联轴器2穿过并固定在转向台1内部,电机3固定在联轴器2的一端,工作台4通过螺栓固定在转向台1上,固定定位治具6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4上,气缸5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4上,活动定位治具7通过螺栓固定在气缸5上;所述转向台1由底板101、方形台102、转轴103、转盘104组成,带轴方形台102通过螺栓固定于底板101上方,转轴103固定于方形台102内,转盘104通过螺栓固定于转轴103上;所述工作台4上设有两个气缸5、两个固定定位治具6和两个活动定位治具7;两个气缸5在工作台4上呈对角布置,两个固定定位治具6在工作台4上呈对角布置。电机3为旋转工作台的旋转提供动力,工作台4用于放置产品,固定定位治具6、活动定位治具7用于定位产品。当产品放置到工作台4上时,固定定位治具6、活动定位治具7便将零件定位,由于两个活动定位治具7对角布置,两个气缸5对两个活动定位治具7施加相向作用力,将产品位置固定,防止产品在作业时晃动;定位完成后开始作业工作;每个工位上的动作完成后,启动电机3,电机3通过驱动联轴器2将动力传递至转向台1的转轴103上,转轴103带动转向台1转动,转向台1带动所有四个工作台4同步旋转,以进行下一步作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该铆钉机用旋转工作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零件定位精确、不晃动,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