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身打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身VIN打码的自动撑杆。
背景技术:
当前汽身VIN打刻时,引擎盖支撑都是以人工手动顶杆控制或者氮气弹簧控制,人工干预程度很高,效率很低。尤其是激光打刻时,为避免人员受辐射的风险,整台车身必须处在密封的房间里,这时则需要人员提前打开引擎盖,才能满足打刻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效率和保证人员安全,在车辆生产流水线中提高VIN打刻效率,减少人工干预,实现自动化引擎盖支撑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身VIN打码的自动撑杆,该用于车身VIN打码的自动撑杆可在车身打码时提供稳定可靠地自动支撑功能,减少人力干预,有利于确保作业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车身VIN打码的自动撑杆,包括安装底板、移动装置、连接装置和支撑物,移动装置和连接装置设置在安装底板上,移动装置包括气缸、滑轨和滑块,气缸驱动滑块在滑轨上移动,连接装置一端设置在滑块上,连接装置另一端连接支撑物。
优选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和固定杆,连接杆一端设置在滑块上,连接杆另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支撑物。
优选的,气缸为无杆气缸,滑轨包括2个并列的线性子滑轨。
优选的,支撑物为支撑脚轮。
优选的,还包括电磁阀,电磁阀连接无杆气缸。
优选的,支撑脚轮的外轮胎由耐磨聚氨酯制成。
优选的,支撑脚轮的直径为150~200毫米或200~25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2、本实用新型可在车身打码时提供稳定可靠地自动支撑功能,减少人力干预,有利于确保作业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大部分零部件都集中在一块底板上,可避免分布安装带来的受力分散的弊端,使其工作更稳定。
4、本实用新型采用无杆气缸作为驱动设备可以充分节约使用时现场空间,而且在负载满足的情况下相比有杆气缸在维护上更方便。滑轨采用同时并排两列线性滑轨,可同步分担所有受力。线性滑轨具有受力大,稳定性好的特点,因安装在外侧,方便维护与保养。
5、本实用新型固定杆可相对连接杆转动,使固定杆可以调整一定角度适应汽车VIN打刻时引擎盖掀开的角度,使支撑轮能够和引擎盖更好的接触。
6、本实用新型支撑脚轮周边采用耐磨聚氨酯材质,其寿命更长同时增大了接触点阻力,不会刮伤引擎盖面漆,可最大程度保护产品不受损伤。支撑脚轮的直径是200mm,可以满足目前常见车型引擎盖的支撑。
7、本实用新型滑轨及滑块承受了引擎盖压过来所有力量,这样就保证了无杆气缸不受力,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安装底板;2、滑轨;3、气缸;4、连接杆;5、固定杆;6、支撑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车身VIN打码的自动撑杆,包括安装底板1、移动装置、连接装置和支撑物6,移动装置和连接装置设置在安装底板1上,移动装置包括气缸3、滑轨2和滑块,气缸3驱动滑块在滑轨2上移动,连接装置一端设置在滑块上,连接装置另一端连接支撑物6。
具体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4和固定杆5,连接杆4一端设置在滑块上,连接杆4另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固定杆5的一端,固定杆5的另一端连接支撑物6。固定杆5可相对连接杆4转动,使固定杆5可以调整一定角度适应汽车VIN打刻时引擎盖掀开的角度,使支撑轮能够和引擎盖更好的接触。
具体的,气缸3为无杆气缸,滑轨2包括2个并列的线性子滑轨。采用无杆气缸作为驱动设备可以充分节约使用时现场空间,而且在负载满足的情况下相比有杆气缸在维护上更方便。滑轨2采用同时并排两列线性滑轨,可同步分担所有受力。线性滑轨具有受力大,稳定性好的特点,因安装在外侧,方便维护与保养。
具体的,支撑物6为支撑脚轮。支撑脚轮的外轮胎由耐磨聚氨酯制成。支撑脚轮的直径为150~200毫米或200~250毫米。具体的,支撑脚轮6的直径为200毫米。支撑脚轮周边采用耐磨聚氨酯材质,其寿命更长同时增大了接触点阻力,不会刮伤引擎盖面漆,可最大程度保护产品不受损伤。支撑脚轮的直径是200mm,可以满足目前常见车型引擎盖的支撑。
具体的,还包括电磁阀(图中未画出),电磁阀连接无杆气缸。
具体工作过程是:
将该装置安装在汽车引擎盖的斜上方,当汽车引擎盖打开时,达到一定角度,被引擎盖上安装的光电开关检测到到位,则本实用新型自动撑杆开始动作:首先,电磁阀开启从而启动无杆气缸,无杆气缸带动滑块运动,滑块带动连接杆4和支撑轮运动,到达所指定的位置,起到支撑住汽车引擎盖的目的。关闭电磁阀,无杆气缸运动,带动支撑轮返回,放下引擎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