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加工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的刀具。
背景技术: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两滚道沿轴承的中心轴对称,采用传统的车削刀具车削两滚道时,需要对刀具进行两次装夹才能完成两个滚道的加工,在两次装夹的前后多少会存在一定的装夹误差而导致加工后两滚道同心度的形位公差降低;另外,传统的车削刀具的刀杆直径较小,使刀杆在加工靠近定位面的滚道时会出现震颤,降低了车削的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的刀具,该刀具可提高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同心度的形位公差和加工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加工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的刀具,包括刀杆和一对刀片;所述刀杆包括刀片安装部、过渡段和刀杆本体,所述刀片安装部沿进刀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呈三角形的悬伸部,一对所述刀片安装于所述悬伸部的顶点处,且两个悬伸部关于刀片安装部中心对称,所述过渡段的一端与刀片安装部连接,过渡段的另一端与刀杆本体连接,过渡段从刀片安装部一端到刀杆本体一端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大,且一对刀片到所述刀杆本体中心线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刀杆本体上与过渡段相对的一端设有夹持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刀片安装部设置一对中心对称的刀片,使用该刀具加工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时,可以采用一次装夹的方式进行加工,提高了外圈两滚道同心度;将刀片安装部和刀杆本体通过过渡段进行连接,且过渡段从刀片安装部一端到刀杆本体一端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大,这样设计,使刀杆本体和刀片安装部之间呈一台阶式的结构,增加了刀杆本体的直径,保证刀杆在加工靠近定位面的滚道时刀杆不会出现震颤,提高了车削的精度;而且通过设置悬伸部,将刀片安装在悬伸部上,加长了刀片的悬伸,确保刀片在加工靠近定位面的滚道时不会出现干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片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该刀片的中心处设有安装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车削过程中刀片的稳定性,在刀片悬伸部的顶点处设有与所述刀片相匹配的安装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杆本体为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刀片安装部设置一对中心对称的刀片,使用该刀具加工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时,可以采用一次装夹的方式进行加工,提高了外圈两滚道同心度;将刀片安装部和刀杆本体通过过渡段进行连接,且过渡段从刀片安装部一端到刀杆本体一端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大,这样设计,使刀杆本体和刀片安装部之间呈一台阶式的结构,增加了刀杆本体的直径,保证刀杆在加工靠近定位面的滚道时刀杆不会出现震颤,提高了车削的精度;而且通过设置悬伸部,将刀片安装在悬伸部上,加长了刀片的悬伸,确保刀片在加工靠近定位面的滚道时不会出现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刀杆,11、刀片安装部,12、过渡段,13、刀杆本体,14、悬伸部,15、夹持部,20、刀片,21、安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加工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的刀具,包括刀杆10和一对刀片20;所述刀杆10包括刀片安装部11、过渡段12和刀杆本体13,所述刀片安装部11沿进刀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呈三角形的悬伸部14,一对所述刀片20安装于所述悬伸部14的顶点处,且两个悬伸部14关于刀片安装部11中心对称,所述过渡段12的一端与刀片安装部11连接,过渡段12的另一端与刀杆本体13连接,过渡段12从刀片安装部11一端到刀杆本体13一端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大,且一对刀片20到所述刀杆本体13中心线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刀杆本体13上与过渡段12相对的一端设有夹持部15。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刀片安装部11设置一对中心对称的刀片20,使用该刀具加工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外圈滚道时,可以采用一次装夹的方式进行加工,提高了外圈两滚道同心度;将刀片安装部11和刀杆本体13通过过渡段12进行连接,且过渡段12从刀片安装部11一端到刀杆本体13一端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大,这样设计,使刀杆本体13和刀片安装部11之间呈一台阶式的结构,增加了刀杆本体13的直径,保证刀杆10在加工靠近定位面的滚道时刀杆10不会出现震颤,提高了车削的精度;而且通过设置悬伸部14,将刀片20安装在悬伸部14上,加长了刀片20的悬伸,确保刀片20在加工靠近定位面的滚道时不会出现干涉。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片20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该刀片20的中心处设有安装通孔21。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车削过程中刀片的稳定性,在刀片悬伸部14的顶点处设有与所述刀片20相匹配的安装凹槽。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杆本体13为圆柱体。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