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金属陶瓷平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0983发布日期:2018-12-28 20:08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金属陶瓷平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体金属陶瓷平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一种具有圆柱体外形,并在圆周及底部带有一个或多个切削刃,通过切削刃的旋转运动来切削工件的切削刀具。立铣刀是一种圆周面及底部带有切削刃的柄式铣刀,主要用于铣床加工。刀具性能是影响切削加工效率、精度、表面质量等加工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立铣刀按其工作部分外形可分为平铣刀、圆鼻刀和球头铣刀三种。目前,公布号为CN10229450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立铣刀,其刃部采用不等螺旋角结构,且所述刃部外设TIALN涂层。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铣刀刃部增加TIALN涂层以增加铣刀的硬度,从而适用于对高硬度材料的切削。但上述立铣刀与传统的硬质合金刀具或涂层刀具一样,需要涂层来提高刀具本身的硬度,而涂层在铣刀的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刀具一旦失去涂层的增强作用,其切削效果会严重降低,且很容易发生崩刀现象,导致刀具的使用寿命严重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金属陶瓷平铣刀,其切削硬度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整体金属陶瓷平铣刀,包括由金属陶瓷制成的平刀本体,所述平刀本体由刀刃、颈部和刀柄一体连接而成,且所述刀刃占所述平刀本体总长的占比为10%-33.3%,所述刀刃的芯厚占所述平刀本体的直径的70%-8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金属陶瓷制成刀刃、颈部和刀柄,并将刀刃、颈部和刀柄一体连接成平刀本体,一体连接减小了刀刃与刀柄之间断裂的可能性,且由于金属陶瓷既具有金属的韧性、高导热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又具有陶瓷的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损等特性,从而使得平刀本体具有良好的刚度、硬度和韧性,并能耐高温、耐磨损,加工工件时无需冷却液冲洗,具有节能环保的作用;既使得平刀本体具有了良好的切削硬度,又延长了平刀本体的使用寿命;又将刀刃的长度占平刀本体总长的占比设置成10%-33.3%,将刀刃的芯厚占平刀本体直径的占比设置成70%-80%,利用较短的刀刃长度确保刀具的刚度,利用较厚的芯厚提升刀具的韧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平刀本体的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切削硬度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刃上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螺旋角为40°-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刀刃上开设螺旋槽以便切削,并将螺旋角设置成40°-45°,较大的螺旋角减小了刀刃切削时的切削阻力,从而提高铣刀的切削速度和切削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槽两侧形成圆周刃,所述圆周刃的前角为3°-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圆周刃的前角设置成3°-5°,较小的前角增强了铣刀的强度,在切削中不易产生振动、卷刃和崩刃现象,延长了铣刀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周刃的后角为8°-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圆周刃的后角设置成8°-10°,较大的后角方便了碎屑排出,减小了圆周刃的磨损,进一步延长铣刀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刃端部设有端齿,所述端齿的第一后角为12°-14°,所述端齿的第二后角为16°-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端齿的第一后角设置成12°-14°,并将端齿的第二后角设置成16°-18°,采用较大的第一后角和第二后角,使得端齿更为锋利,减小了刀刃切削时受到的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铣刀的切削速度和切削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齿的前角为3°-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小的端齿前角提高了端齿的锋利程度,减小了铣刀端齿切削时受到的阻力,从而提高铣刀的切削速度和切削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齿含有四个切削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四个切削刃来进行切削,铣刀的切削截面积得以增大,从而提高了铣刀整体的刚性,减小了铣刀弯曲变形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切削刃之间形成排屑槽,所述排屑槽表面与所述平刀本体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屑槽表面与铣刀的横截面之间的夹角设置成1°-5°,夹角的设置增大了排屑槽单位时间可排出碎屑的量,便于切削时的碎屑排出,从而提高切削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削刃与所述平刀本体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3°-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切削刃与铣刀横截面之间的夹角设置成3°-4°,使得切削刃由外到内逐渐倾斜,增强了切削刃的锋利程度,且倾斜的切削刃减小了单次切削的切削量,从而减小切削刃的磨损,延长铣刀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刀柄表面带有磨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刀柄上设置磨砂层,磨砂层具有凹凸不平的磨砂感,利用磨砂层增加夹具夹持铣刀时的摩擦力,以此避免铣刀加工时产生振动和偏移,从而提高铣刀加工的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方案采用金属陶瓷一体制成刀刃、颈部和刀柄以形成平刀本体,由于金属陶瓷具有金属的韧性、高导热性和热稳定性,以及陶瓷的耐高温、耐磨损等特性,使得平刀本体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加工工件时无需冷却液冲洗,具有节能环保的作用;又将刀刃的长度占平刀本体总长的占比设置成10%-33.3%,将刀刃的芯厚占平刀本体直径的占比设置成70%-80%,利用较短的刀刃长度确保刀具的刚度,利用较厚的芯厚提升刀具的韧性,从而使平刀本体具有良好的切削硬度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2、在刀刃上开设螺旋槽以便切削,并将螺旋角设置成40°-45°,利用较大的螺旋角减小刀刃切削时的阻力,从而提高铣刀的切削速度和切削效果;

3、在刀柄上设置磨砂层,利用磨砂层增加夹具夹持铣刀时的摩擦力,以此避免铣刀加工时产生振动和偏移,从而提高铣刀加工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刀本体;2、刀刃;21、螺旋槽;22、圆周刃;23、端齿;24、排屑槽;3、颈部;4、刀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整体金属陶瓷平铣刀,包括刀刃2、颈部3和刀柄4,刀刃2、颈部3和刀柄4依次一体连接,以此形成平刀本体1,一体连接的方式减小了刀刃2与刀柄4之间断裂的可能性。平刀本体1呈圆柱形,且一体连接的刀刃2、颈部3和刀柄4均由金属陶瓷制成,金属陶瓷既具有金属的韧性、高导热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又具有陶瓷的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损等特性,从而使得金属陶瓷制成的平刀本体1具有良好的刚度、硬度和韧性,并能耐高温、耐磨损,使得平刀本体1具有了良好的切削硬度,延长了平刀本体1的使用寿命。

刀刃2位于平刀本体1一端,且刀刃2的长度占平刀本体1总长的占比为10%-33.3%,较短的刀刃2长度增加了刀具的刚度和韧性,减小了刀具崩断的可能性,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

刀刃2上还开设有螺旋槽21,螺旋槽21沿平刀本体1长度方向螺旋延伸,且螺旋角为40°-45°,较大的螺旋角减小了刀刃2切削时的切削阻力,从而提高铣刀的切削速度和切削效果。

刀刃2的芯厚占平刀本体1的直径的70%-80%,较厚的芯厚进一步增加了刀具的刚度和韧性,减小了刀具崩断的可能性,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

螺旋槽21两侧形成圆周刃22,圆周刃22的前角为3°-5°,后角为8°-10°。较小的前角增强了铣刀的强度,在切削中不易产生振动、卷刃和崩刃现象;较大的后角方便了碎屑排出,减小了圆周刃22的磨损,进一步延长铣刀的使用寿命。

刀刃2远离刀柄4的一端设有端齿23,端齿23与刀刃2一体成型,结合图2所示,端齿23的前角为3°-5°,第一后角为12°-14°,第二后角为16°-18°。较小的端齿23前角提高了端齿23的锋利程度,减小了铣刀端齿23切削时受到的阻力,较大的第一后角和第二后角使得端齿23更为锋利,减小了刀刃2切削时受到的阻力,从而提高铣刀的切削速度和切削效果。端齿23含有四个切削刃,切削刃与平刀本体1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3°-4°,四个切削刃使得铣刀的切削截面积得以增大,而切削刃与平刀本体1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使得切削刃由外到内逐渐倾斜,增强了切削刃的锋利程度,且倾斜的切削刃减小了单次切削的切削量,从而减小切削刃的磨损,延长铣刀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相邻切削刃之间形成排屑槽24,且排屑槽24表面与平刀本体1横截面之间的夹角为1°-5°。而排屑槽24表面与平刀本体1横截面之间的夹角增大了排屑槽24单位时间可排出碎屑的量,便于切削时的碎屑排出,从而提高切削效果。

如图1所示,刀柄4表面带有磨砂层,磨砂层具有凹凸不平的磨砂感,用于增加夹具夹持铣刀时的摩擦力,以此避免铣刀加工时产生振动和偏移,从而提高铣刀加工的精度。

本实施例在制造时,只需使用数控磨床或者数控加工中心将成型的金属陶瓷棒料夹紧,再通过砂轮等刀具在棒料上加工出螺旋角为40°-45°的螺旋槽21,再利用砂轮将刀刃2端部的端齿23加工好,之后多次精磨即可将铣刀加工完成。由于金属陶瓷既具有金属的韧性、高导热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又具有陶瓷的耐高温、耐腐蚀和耐磨损等特性,从而使得金属陶瓷制成的平刀本体1具有良好的刚度、硬度和韧性,并能耐高温、耐磨损,使得平刀本体1具有了良好的切削硬度,延长了平刀本体1的使用寿命;而刀刃2的长度占平刀本体1总长的占比为10%-33.3%,刀刃2的芯厚占平刀本体1的直径的70%-80%,较短的刀刃2长度和较厚的芯厚增加了刀具的刚度和韧性,进一步减小了刀具崩断的可能性,延长了刀具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