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4589发布日期:2019-07-10 11:3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碟形弹簧传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碟形弹簧在生产完之后需要传输时,需要工人一个一个去传输,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生产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生产效率较高的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包括传动机构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传动机构相对两侧的冲压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冲压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冲压滑轨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冲压滑轨组件包括滑轨和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滑轨外部的套筒,所述滑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段以及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连接段和所述过渡段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连接段的直径大于所述过渡段的直径,每个所述连接段上均凸出形成有连接环,所述过渡段套设在所述连接环上,所述连接环的外周面上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有限位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持在所述凹槽的槽底壁以及所述限位件之间,所述过渡段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件卡合的限位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套筒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上的外周面上凹设有限位槽,所述套筒的内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槽内安装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持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与所述第三限位凸台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上相对的两个槽壁分别构成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三限位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持在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三限位凸台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的外周面上凸设有凸棱,所述过渡段两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棱对应的滑槽,所述凸棱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为滚珠,所述限位孔为圆弧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所述第二限位凸台均为圆环形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输送带,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轮,所述输送带张紧在两个所述转动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冲压滑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机构包括碟形弹簧放置架,所述碟形弹簧放置架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输送带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实现了碟形弹簧的自动化落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把滑轨设置成不同直径大小的连接段和过渡段,避免滑轨在使用过程中整体磨损,只需更换滑轨两端的连接段即可,减少磨损,更换方便,适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中的冲压滑轨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冲压滑轨组件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0、传动机构,11、支架,111、转动轮,12、输送带,20、冲压机构,21、机架,211、第一底座,212、第二底座,22、冲压滑轨组件,221、滑轨,2211、连接段,2212、过渡段,2213、连接环,2214、凹槽,2215、第一弹性件,2216、限位件,2217、限位孔,2218、第一限位凸台,2219、第二限位凸台,222、套筒,2221、第三限位凸台,2222、第二弹性件,23、驱动组件,231、气缸,30、收集机构,31、碟形弹簧放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该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包括传动机构10、冲压机构20以及收集机构30。

传动机构10包括支架11和设置在支架11上的输送带12。

支架11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支架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轮111,输送带 12张紧在两个转动轮111之间,其中一个转动轮111的一端与电机(图未示出) 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带动转动轮111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12转动,碟形弹簧放置在输送带12上运输。

冲压机构20以及收集机构30分别设置在传动机构10相对的两侧,其中,冲压机构20包括机架21、冲压滑轨组件22以及驱动组件23。

机架21支撑在水平地面上,机架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底座211和第二底座212,冲压滑轨组件22设置在第二底座212上,驱动组件23设置在第一底座211上。

请参阅图2,冲压滑轨组件22包括滑轨221和可滑动地套设在滑轨221外部的套筒222。

滑轨22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段2211以及设置在两个连接段2211之间的过渡段2212,连接段2211和过渡段2212可拆卸地连接,连接段2211的直径大于过渡段2212的直径。

请参阅图2和图3,连接段2211呈圆柱形,每个连接段2211靠近过渡段 2212的一端凸出形成有连接环2213,过渡段2212呈中空圆筒状,过渡段2212 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端的连接环2213上。

进一步地,每个连接环2213的外周面上凹陷形成有凹槽2214,凹槽2214 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2215,第一弹性件2215的一端弹性抵持凹槽2214的底部,第一弹性件2215的另一端连接有限位件2216。

过渡段2212两端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孔2217,限位件2216与限位孔 2217对应,本实施方式中,限位件2216为滚珠,限位孔2217为圆弧孔,可以理解地,在其它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限位件2216也可以是方块形,限位孔2217 为对应的方形孔。

进一步地,连接环2213的外周面上凸设有凸棱(图未示出),过渡段2212 两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棱对应的滑槽(图未示出),方便过渡段2212套设在连接环2213的外部。具体地,当过渡段2212套设在连接环2213过程中,所述凸棱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从而对过渡段2212与连接环2213的连接起到限位作用,方便二者快速连接。

当连接环2213上的凸棱与过渡段2212内壁上的滑槽一一对应时,推动连接段2211,使连接段2211伸入过渡段2212中,由于第一弹性件2215的弹性作用,限位件2216收缩在凹槽2214中,当限位件2216运行至限位孔2217时,限位件2216与限位孔2217卡合,滑轨221的连接段2211和过渡段2212相互锁定。

当需要拆卸连接段2211和过渡段2212时,用力向外拉动连接段2211,从而拉动第一弹性件2215,由于限位件2216为滚珠,滚珠2216随着限位件2216 移动并脱离限位孔2217,使连接段2211和过渡段2212的锁定关系解除。远离传动机构10的连接段2211上的外周面上凹设有限位槽(图未标出),所述限位槽为环形槽,所述限位槽上相对的两个槽壁分别构成第一限位凸台2218和第二限位凸台2219,第一限位凸台2218和第二限位凸台2219均为圆环形凸台。

套筒222为空心圆柱状,套筒222的两端可滑动地套设在滑轨221两端的连接段2211上,套筒222的内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三限位凸台2221,第三限位凸台2221设置在第一限位凸台2218和第二限位凸台2219之间,且第二限位凸台 2219和第三限位凸台222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2222,具体地,第二弹性件 2222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凸台2219连接并弹性抵持,第二弹性件2222的另一端与第三限位凸台2221连接并弹性抵持。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2222为弹簧,可以理解地,在其它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2222也可以是不锈钢片或橡胶等。

驱动组件23包括气缸231,气缸231的伸出端与套筒222远离传动机构10 的一端相对应。

收集机构30包括碟形弹簧放置架31,用于收集传动机构10上传输的碟形弹簧,碟形弹簧放置架31与冲压滑轨组件22设置在传动机构10的相对两侧,且碟形弹簧放置架3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输送带12的高度,以便使得碟形弹簧能够在套筒222的作用下落入碟形弹簧放置架31上。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的使用过程。

启动驱动组件23,气缸231击打在套筒222上,使套筒222向传动机构10 的方向滑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2222,套筒222沿滑轨221滑动,并击打碟形弹簧,同时,第三限位凸台2221压缩第二弹性件2222朝向靠近第二限位凸台 2219的方向移动,最终套筒222将碟形弹簧推送至收集机构30中。气缸231的输出端缩回,此时,套筒222在第二弹性件2222的弹力作用下复位,等待下一次气缸231的伸出端击打进而将下一个碟形弹簧击打至收集机构30内。

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滑轨221的连接段2211长期受摩擦磨损,此时,只需将磨损严重的连接段2211由过渡段2212上拆下即可,避免了更换整个滑轨221的情况发生,节省了资源,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且由于限位件2216与限位孔2217的配合关系,更换操作更为简单、便捷,节省了人力。

本实用新型的碟形弹簧的落料装置,实现了碟形弹簧的自动化落料,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把滑轨221设置成不同直径大小的连接段2211和过渡段2212,避免滑轨221在使用过程中整体磨损的情况,只需更换滑轨221两端的连接段 2211即可,减少磨损,更换方便,适于推广使用。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