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直线导轨领域,特别是一种免刮油板式液体静压导轨。
背景技术:
液体静压导轨简称为液压导轨,由于其导轨的工作面完全处于纯液体摩擦下,因而工作时摩擦系数极低(f=0.0005);导轨的运动不受负载和速度的限制,且低速时移动均匀,无爬行现象;由于液体具有吸振作用,因而导轨的抗振性好;承载能力大、刚性好;摩擦发热小,导轨温升小。在传统的液体静压导轨中,导轨端面需要安装刮油板,将端面溢出的液压油刮干净。但是这种设计有个弊病:刮油板与定导轨直接接触,极大的损害了导轨的俯仰直线性。例如,未装刮油板的静压导轨的俯仰直线度达到0.08um,加了刮油板后将近0.3um,扩大了三倍多。在精密机械设计中,这种误差值过大,严重影响了液体静压导轨的精度。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结构,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中静压导轨增加刮油板后导轨的俯仰直线性造成的巨大影响,从而设计一款无需刮油板的液体静压导轨,以保证导轨的精度。
为实现以上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免刮油板式液体静压导轨,包括置于底端的带有内槽的基座、置于基座两侧的集油槽、置于基座上端的定导轨以及置于定导轨四周的动导轨,所述动导轨包括上板、侧板和底板,所述上板、侧板和底板均分布有油腔以及油腔周围的回油槽,所述上板置于定导轨上方,所述侧板置于定导轨外侧,所述底板置于定导轨底部,所述上板、侧板和底板分布的回油槽相通,所述上板的回油槽即一级回油槽,上板的油腔即一级油腔,所述一级回油槽以三面包围的形式分布在一级油腔四周,一面无槽处靠近上板的梯形槽,所述侧板的回油槽即二级回油槽,侧板的油腔即二级油腔,所述二级回油槽以四面包围的形式分布在二级油腔四周,所述底板的回油槽即三级回油槽,底板的油腔即三级油腔,所述三级回油槽以三面包围的形式分布在三级油腔四周,一面无槽处靠近基座的内槽,所述底板的底部带有凹槽,以便放置在集油槽上方,所述基座置于集油槽内部开有孔,以便集油槽内的油流向基座的内槽。
优选地,所述的定导轨包括第一定导轨和第二定导轨,所述第一定导轨和第二定导轨分别固定在基座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动导轨包括一个上板、两个侧板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个底板即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上板置于第一定导轨和第二定导轨上方,所述第一侧板置于第一定导轨外侧,所述第二侧板置于第二定导轨外侧,所述第一底板置于第一定导轨下方,所述第二底板置于第二定导轨下方,所述上板的梯形槽最长边等于第一定导轨和第二定导轨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动导轨上板的一级油腔对称分布在梯形槽两侧,每侧分布有两个油腔,油腔与油腔之间,油腔与上板边缘均分布有一级回油槽,一级回油槽呈字母“E型”无槽处朝向梯形槽。
优选地,所述动导轨底板的三级油腔包括两个,油腔与油腔之间,油腔与底板边缘均分布有三级回油槽,三级回油槽呈字母“E型”无槽处朝向基座的内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动导轨的上板、侧板和底板上围绕油腔分布的回油槽,其中,回油槽三面或四面围绕在油腔周围,每个油腔与油腔之间,油腔和动导轨边缘之间均分布有回油槽,回油槽之间相通的结构,使得液压油可以有效的回流至基座内槽中,而无需刮油板,从而保证液体静压导轨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液体静压导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动导轨上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动导轨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动导轨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动导轨整体结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所述的一种免刮油板式液体静压导轨,包括置于底端的带有内槽116的基座106、置于基座106两侧的集油槽107、置于基座106上端的定导轨以及置于定导轨四周的动导轨,所述动导轨包括上板、侧板和底板,所述上板、侧板和底板均分布有油腔以及油腔周围的回油槽,所述上板置于定导轨上方,所述侧板置于定导轨外侧,所述底板置于定导轨底部,所述上板、侧板和底板分布的回油槽相通。定导轨包括第一定导轨101和第二定导轨102,所述第一定导轨101和第二定导轨102分别固定在基座106的两侧,动导轨包括一个上板103、两个侧板即第一侧板104和第二侧板109、两个底板即第一底板105和第二底板108,所述上板103置于第一定导轨101和第二定导轨102上方,所述第一侧板104置于第一定导轨101外侧,所述第二侧板109置于第二定导轨102外侧,所述第一底板105置于第一定导轨101下方,所述第二底板108置于第二定导轨102下方,如图3所示的上板103的梯形槽302最长边等于第一定导轨101和第二定导轨102之间的距离。
上板103的回油槽即一级回油槽202,上板103的油腔即一级油腔201,所述一级回油槽202以三面包围的形式分布在一级油腔201四周,一面无槽处靠近上板103的梯形槽302,如图4所示侧板的回油槽即二级回油槽204,侧板的油腔即二级油腔203,所述二级回油槽204以四面包围的形式分布在二级油腔203四周,如图底板的回油槽即三级回油槽206,底板的油腔即三级油腔205,所述三级回油槽206以三面包围的形式分布在三级油腔205四周,一面无槽处靠近基座106的内槽116,如图5所示的底板的底部带有凹槽303,以便放置在集油槽107上方,如图2所示的基座106置于集油槽107内部开有孔301,以便集油槽107内的油流向基座106的内槽116。
其中,动导轨上板的一级油腔201对称分布在梯形槽302两侧,每侧分布有两个油腔,油腔与油腔之间,油腔与上板边缘均分布有一级回油槽202,一级回油槽202呈字母“E型”无槽处朝向梯形槽302。
其中,动导轨底板的三级油腔205包括两个,油腔与油腔之间,油腔与底板边缘均分布有三级回油槽206,三级回油槽206呈字母“E型”无槽处朝向基座106的内槽116。
如图1至6所示,一部分液压油从动导轨上板103的一级回油槽202向内流,流经定导轨,最后流入基座106的内槽116;另一部分液压油从动导轨第一侧板104和第二侧板109、动导轨第一底板105和第二底板108上的二级回油槽204流入集油槽107,再通过基座106两侧的孔301流入基座106的内槽116。这样液压油就不会从两端流出,均汇集到基座106的内槽116,也就不需要刮油板,最终提高液体静压导轨的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