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槽对称性的测量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轮盘拉削中间过程轮槽对称性的测量工具,属于设备测量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轮机轮盘在拉削时中间过程没有检验工具,当轮盘拉削完成后,才对轮盘轮槽进行检查。随着拉床使用年限的增加,机床加工精度的降低,以及装夹工装的影响,对于拉削过程的中间检查势在必行。针对此种情况,设计了一种轮盘拉削中间过程轮槽对称性的测量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汽轮机轮盘在拉削中间过程没有检验工具,无法对轮槽对称性测量,导致后续拉削出现质量问题。如精拉刀拉削量过大,发生打刀;或轮槽两侧拉削量不等,无法拉削出完整轮槽,轮盘报废。通过使用轮盘拉削中间过程轮槽对称性的测量工具,可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盘拉削中间过程轮槽对称性的测量工具包括测量本体和测量柄,测量柄本体的下端与测量柄的上端连接成一体,测量本体的侧壁上设有测量齿。
进一步地,该测量工具测量柄的外壁上开有安装槽。
进一步地,该测量工具测量齿的外轮廓由上至下依次渐扩,所述测量齿的外轮廓与其轮槽的轮廓相配合。
进一步地,该测量工具所述测量齿的法线方向与其轮槽型线的法线方向距离为0.5mm。
进一步地,该测量工具所述测量本体与测量柄的C部尺寸为80-100mm。
进一步地,该测量工具所述测量本体的左、右两端的距离B为40-60mm。
进一步地,该测量工具所述测量齿的齿数为三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轮盘拉削中间过程,轮槽对称性的测量工具,可保证轮槽在精刀加工前,对已拉削轮槽对称性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数值,调整拉床C轴,使轮槽与拉刀精刀对称性一致,提高拉削质量,从而确保轮槽加工的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容易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测量齿型线部分θ角与轮盘轮槽的角度对比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测量齿的型线与轮槽型线的相隔距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轮盘拉削中间过程轮槽对称性的测量工具,包括测量本体1和测量柄3,测量柄本体1的下端与测量柄3的上端连接成一体,测量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测量齿2。本装置的高度(A)以前序拉刀高度为准,测量齿2的型线部分θ角与被拉削轮盘轮槽的角度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测量柄3的外壁上开有安装槽4,安装槽4用于与相配合的拉刀盒6进行安装。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测量齿2的外轮廓由上至下依次渐扩,所述测量齿2的外轮廓与其轮槽8的轮廓相配合。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测量齿2的法线方向与其轮槽型线的法线方向距离为0.5mm。测量齿2以轮槽型线5为基础,测量齿2与轮槽型线5法线方向小0.5mm,将测量工具置入已拉削后的轮槽8,通过对轮槽槽口斜面进行测量,比对两侧数值,如对称性良好,则两侧数据相同,否则两侧数据不同,从而判断轮槽拉削的对称性是否正确。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测量本体1与测量柄3的C部尺寸为80-100mm。其中C部尺寸为关键尺寸,与拉刀设计基准尺寸一致。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测量本体1的左、右两端的距离(B)为40-60mm。图1中的B尺寸可配合拉床刀盒的尺寸设计不同的尺寸。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测量齿2的齿数为三齿。测量齿2的齿数与轮盘轮槽的齿数相对应。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工作原理:
使用时,将该测量工具装入拉刀盒6内,并位于精拉刀前,配合塞块对两侧槽口斜面进行测量。对称性测量工具通过仿形设计,测量部分以轮槽型线5为基础,测量齿2与轮盘轮槽型线5法向小0.5mm的量具体,将测量工具置入已拉削后的轮槽8,通过对轮槽槽口斜面进行测量,比对两侧数值,如对称性良好,则两侧数据相同,否则两侧数据不同,从而判断轮槽拉削的对称性是否正确。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检验轮盘在拉削过程中,是否存在受力不均而发生自转,致使轮槽两侧型线不对称性。如若存在,通过调整拉床C轴进行补偿,从而拉削出合格产品。如没有轮槽对称性测量,继续拉削,轻则会致使精拉刀打刀,重则轮槽不合格,轮盘报废。可以说,通过使用轮盘拉削中间过程轮槽对称性测量工具可以有效的降低拉削风险,使轮槽与拉刀精刀对称性一致,提高拉削质量,从而确保轮槽加工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