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簧卡片旋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拉簧的端部结构有多种形式,其中常用的有半圆钩环、长臂半圆弹簧、圆钩环压中心和偏心圆钩环等等。这些拉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钩环由末端弹簧圈或钢线弯折而成,在折弯处会形成复合的拉伸应力和剪切应力,且弯折处是应力集中最大的地方,故拉簧在实际使用中失效最多的是钩环的损坏,因此针对以上不足,市场上开发出另外一种自由组合拉簧,拉簧由弹簧本体和铁片(弹簧卡片)组成。这个有效组合可解决一般拉簧存在的不足。然而,此种结构的拉簧给制造带来了困难,由于铁片形状多样复杂,将铁片安装在弹簧上,必须克服弹簧很大扭力才能安装,且安装过程费时费力,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现有技术中,将铁片安装在弹簧上的安装过程费时费力,劳动强度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能管系统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簧卡片旋入装置。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将铁片安装在弹簧上的安装过程费时费力,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弹簧卡片旋入装置,包括送料机构、垫板件、第一电机、转轴筒、第一气缸、推移件和移位落料机构;
第一电机设在垫板件上,并且,第一电机输出端设有驱动杆,转轴筒一端设有第一盲孔,第一盲孔横截面和驱动杆横截面均呈非圆形,驱动杆插合在第一盲孔中并套设在转轴筒一端内,使得驱动杆在第一盲孔中前后移动,第一电机被启动时,第一电机带动转轴筒进行同步转动;
第一气缸设在垫板件上,并且,推移件第一侧设在第一气缸输出端上,推移件第二侧卡接在转轴筒上并与转轴筒实现转动连接;
送料机构包括夹头,夹头设在转轴筒另一端上,移位落料机构包括载物架,将外界弹簧放置在载物架上,第一电机和第一气缸被启动时,第一电机通过转轴筒带动夹头进行转动,同时,第一气缸通过推移件带动转轴筒往前移动,即使得夹头向靠近载物架的方向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弹簧,转轴筒另一端设有第二盲孔,夹头一端插合在第二盲孔内,第一弹簧设在第二盲孔内并位于夹头一端和第二盲孔底壁之间。
进一步地,转轴筒另一端还设有限位孔,限位孔与盲孔连通,夹头一端设有定位稍,定位稍穿过限位孔并沿着限位孔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块,第一滑轨固定设在垫板件上,第二滑块滑动设在第一滑轨上,推移件固定设在第二滑块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内圈套设在转轴筒一端,第一轴承外圈固定设在垫板件上,第二轴承内圈套设在转轴筒另一端,第二轴承外圈固定设在垫板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机带动转轴筒进行同步转动,控制器与第一气缸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气缸带动转轴筒往前移动。
进一步地,送料机构还包括轨道、固定架、第二气缸、推杆和衔接件;
固定架设在垫板件上,衔接件固定设在固定架上并设有斜槽,轨道下端与斜槽连通,夹头上设有凹台和连通孔,斜槽、连通孔和凹台依次连通,第二气缸固定设在固定架上,推杆一端与第二气缸输出端连接,推杆另一端设在斜槽内,凹台呈倾斜状,凹台底壁设有磁铁片;
第二气缸被启动时,第二气缸输出端驱使推杆另一端在斜槽内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移位落料机构还包括承载台、第二滑轨、驱动装置和夹持机构;
垫板件设在承载台上,并且,承载台上设有落料孔,夹持机构设在承载台上并位于落料孔上方,第二滑轨固定设在承载台上,载物架滑动设在第二滑轨上,驱动装置设在承载台上并与载物架实现传动连接;
驱动装置被驱动时,驱动装置带动载物架沿着第二滑轨前后移动并抵达至落料孔上方,使得夹持机构将放置在载物架上的外界弹簧卡片进行夹持。
进一步地,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丝杆,第二电机固定设在承载台上,第二电机输出端与丝杆一端实现传动连接,丝杆另一端与载物架螺纹连接,第二电机被转动时,第二电机输出端带动丝杆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二电机输出端通过丝杆带动载物架沿着第二滑轨前后移动;
夹持机构包括立杆、第三滑轨、上夹条和下夹条;立杆下端固定设在承载台上,第三滑轨沿着立杆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立杆上,上夹条一端滑动设在第三滑轨上,下夹条一端滑动设在第三滑轨上,上夹条和下夹条相互靠近滑动时,使得放置在载物架上的外界弹簧卡片被夹持在上夹条和下夹条之间;
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三气缸,第二弹簧一端设在立杆上端,第二弹簧另一端抵住上夹条上侧,第三气缸固定设在承载台上,第三气缸输出端抵住下夹条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由于包括送料机构、垫板件、第一电机、转轴筒、第一气缸、推移件和移位落料机构;第一电机设在垫板件上,并且,第一电机输出端设有驱动杆,转轴筒一端设有第一盲孔,第一盲孔横截面和驱动杆横截面均呈非圆形,驱动杆插合在第一盲孔中并套设在转轴筒一端内,使得驱动杆在第一盲孔中前后移动,第一电机被启动时,第一电机带动转轴筒进行同步转动;第一气缸设在垫板件上,并且,推移件第一侧设在第一气缸输出端上,推移件第二侧卡接在转轴筒上并与转轴筒实现转动连接;送料机构包括夹头,夹头设在转轴筒另一端上,移位落料机构包括载物架,将外界弹簧放置在载物架上,第一电机和第一气缸被启动时,第一电机通过转轴筒带动夹头进行转动,同时,第一气缸通过推移件带动转轴筒往前移动,即使得夹头向靠近载物架的方向进行移动。在使用该弹簧卡片旋入装置时,将外界卡片输送至送料机构中的夹头中,将外界弹簧放置在移位落料机构中的载物架上,启动第一电机和第一气缸,第一电机通过转轴筒带动夹头进行转动,同时,第一气缸通过推移件带动转轴筒往前移动,即使得夹头向靠近载物架的方向进行移动,可以将卡片旋入外界弹簧一端上,将装配好的外界弹簧卡片通过移位落料机构导向外界,过程省时省力,简单而且效率高。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将铁片安装在弹簧上的安装过程费时费力,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弹簧卡片旋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弹簧卡片旋入装置中转轴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弹簧卡片旋入装置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送料机构中隐藏振动盘、轨道、支撑杆和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送料机构中衔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送料机构中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弹簧卡片旋入装置中移位落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移位落料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振动盘;102、轨道;103、支撑杆;104、固定架;105、第二气缸;106、转接头;107、推杆;108、衔接件;1081、斜槽;109、夹头;1091、凹台;1092、连通孔;201、垫板件;202、第一电机;203、第一轴承;204、第二轴承;205、转轴筒;2051、第一盲孔;2052、限位孔;206、第一气缸;207、推移件;301、承载台;3011、落料孔;3012、导料溜槽;302、第二滑轨;3031、第二电机;3032、丝杆;3041、立杆;3042、第三滑轨;3043、上夹条;3044、下夹条;3045、第二弹簧;3046、第三气缸;305、载物架;3051、垫物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弹簧卡片旋入装置,包括送料机构、垫板件201、第一电机202、第一轴承203、第二轴承204、第一弹簧、转轴筒205、第一气缸206、第一滑轨、第二滑块、推移件207、控制器和移位落料机构。
其中,送料机构包括振动盘101、轨道102、支撑杆103、固定架104、第二气缸105、转接头106、推杆107、衔接件108和夹头109。固定架104设在垫板件201上
振动盘101与轨道102上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并与轨道102上端连通,其中,轨道102呈弧形,支撑杆103一端固接在轨道102下侧,该支撑杆103可以支撑着轨道102。
将衔接件108固定安装在固定架104上,并且,该衔接件108上设有斜槽1081,轨道102下端位于斜槽1081上方并与斜槽1081连通,其中,斜槽1081横截面的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垂直方向所在直线不平行,将卡片放置在振动盘101内并逐个送入轨道102,使得卡片沿着轨道102落入斜槽1081中。
将夹头109固定安装在固定架104上,并且,该夹头109上设有凹台1091和连通孔1092,其中斜槽1081、连通孔1092和凹台1091依次连通,连通孔1092和凹台1091底壁之间存在高度差H(该高度差H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更),另外,在凹台1091底壁设有磁铁片。
而第二气缸105固定安装在固定架104上,推杆107一端与第二气缸105输出端连接(转接头106一端固定设在所述第二气缸105输出端,转接头106另一端与推杆107一端枢接在一起),推杆107另一端设在斜槽1081内;第二气缸105被启动时,第二气缸105输出端驱使推杆107另一端在斜槽1081内前后移动。在使用该弹簧卡片输送装置时,将卡片逐个送入轨道102,使得卡片沿着轨道102落入斜槽1081中,启动第二气缸105,使得第二气缸105输出端驱使推杆107在斜槽1081内前后移动,进而使得推杆107将落入斜槽1081中的卡片依次从斜槽1081和连通孔1092中推入凹台1091中,由于凹台1091底壁设有磁铁片,该磁铁片可以将卡片紧紧吸附在凹台1091底壁,从而完成铁片的输送,即可以使得卡片定位精确,误差小,安装过程省时省力,简单而且效率高。
将第一电机202固定安装在垫板件201上,并且,第一电机202输出端设有驱动杆,转轴筒205一端设有第一盲孔2051,第一盲孔2051横截面和驱动杆横截面均呈非圆形(本实施例中,第一盲孔2051横截面和驱动杆横截面均为正方形),驱动杆插合在第一盲孔2051中并套设在转轴筒205一端内,使得驱动杆在第一盲孔2051中前后移动,第一电机202被启动时,第一电机202带动转轴筒205进行同步转动;其中,第一轴承203内圈套设在转轴筒205一端,第一轴承203外圈固定设在垫板件201上,第二轴承204内圈套设在转轴筒205另一端,第二轴承204外圈固定设在垫板件201上,当第一电机202带动转轴筒205进行同步转动时,第一轴承203和第二轴承204的存在可以使得该转轴筒205更好地实现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盲孔2051横截面和驱动杆横截面均为正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盲孔2051横截面和驱动杆横截面可以均为长方形,或者,第一盲孔2051横截面和驱动杆横截面可以均为三角形,只要保证第一盲孔2051横截面和驱动杆横截面均呈非圆形即可。
第一气缸206固定安装在垫板件201上,并且,推移件207第一侧设在第一气缸206输出端上,推移件207第二侧卡接在转轴筒205上并与转轴筒205实现转动连接,而第一滑轨固定设在垫板件201上,第二滑块滑动设在第一滑轨上,推移件207固定设在第二滑块上,第一气缸206被启动时,推移件207可以沿着第一滑轨前后滑动。
控制器与第一电机202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机202带动转轴筒205进行同步转动,控制器与第一气缸206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一气缸206带动转轴筒205往前移动。
在转轴筒205另一端设有第二盲孔,夹头109一端插合在第二盲孔内(即夹头109设在转轴筒205另一端上),第一弹簧设在第二盲孔内并位于夹头109一端和第二盲孔底壁之间,转轴筒205另一端还设有限位孔2052,限位孔2052与盲孔连通,夹头109一端设有定位稍,定位稍穿过限位孔2052并沿着限位孔2052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即使得该夹头109和转轴筒205可以实现相对滑动),第一弹簧的存在可以使得该夹头109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被往外推。
移位落料机构包括载物架305,将外界弹簧放置在载物架305上,第一电机202和第一气缸206被启动时,第一电机202通过转轴筒205带动夹头109进行转动,同时,第一气缸206通过推移件207带动转轴筒205往前移动,即使得夹头109向靠近载物架305的方向进行移动。在使用该弹簧卡片旋入装置时,将外界卡片输送至送料机构中的夹头109中,将外界弹簧放置在移位落料机构中的载物架305上,启动第一电机202和第一气缸206,第一电机202通过转轴筒205带动夹头109进行转动,同时,第一气缸206通过推移件207带动转轴筒205往前移动,即使得夹头109向靠近载物架305的方向进行移动,转轴筒205被推出的行程是固定的,推出后夹头109在第一力的作用下将卡片压紧在外界弹簧的一端,即可以将卡片旋入外界弹簧一端上(此时,第一弹簧的伸缩将弥补外界弹簧工件的长度不一,保证卡片与外界弹簧工件进行充分接触,再者,第一弹簧确保了夹头109被推出撞击弹簧工件的时候有一个缓冲,避免撞坏弹簧工件,造成不良品的产生。注意夹头109中的凹台1091是倾斜的,是为了适应外界弹簧工件的螺旋角,保证卡片能被顺利旋入),将装配好的外界弹簧卡片通过移位落料机构导向外界,过程省时省力,简单而且效率高。
其中,移位落料机构包括承载台301、第二滑轨302、驱动装置、控制器、夹持机构和载物架305。其中,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3031和丝杆3032,夹持机构包括立杆3041、第三滑轨3042、上夹条3043、下夹条3044、第二弹簧3045、第三气缸3046、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其中,垫板件201固定安装在承载台301上。
在承载台301上设有落料孔3011,承载台301上还安装有导料溜槽3012,该导料溜槽3012位于落料孔3011正下方。
夹持机构安装在承载台301上并位于落料孔3011上方,其中,立杆3041下端固定设在承载台301上,第三滑轨3042沿着立杆3041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立杆3041上,上夹条3043一端滑动设在第三滑轨3042上(即第二滑块滑动设在所述第三滑轨3042上,上夹条3043一端固定是所述第二滑块上),下夹条3044一端滑动设在第三滑轨3042上(即第三滑块滑动设在第三滑轨3042上,下夹条3044一端固定是第三滑块上),上夹条3043和下夹条3044相互靠近滑动时,使得放置在载物架305上的外界弹簧卡片被夹持在上夹条3043和下夹条3044之间。
第二弹簧3045一端设在立杆3041上端,第二弹簧3045另一端抵住上夹条3043上侧,第三气缸3046固定设在承载台301上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三气缸3046输出端抵住下夹条3044下侧,第三气缸3046被启动时,第三气缸3046输出端抵住下夹条3044下侧,使得下夹条3044沿着第三滑轨3042往上滑动,进而使得上夹条3043和下夹条3044相互靠近。
第二滑轨302固定安装在承载台301上,在载物架305上还设有第四滑块,第四滑块滑动设在第二滑轨302上,使得载物架305滑动安装在第二滑轨302上,即载物架305可沿着第二滑轨302前后滑动。其中,载物架305上设有垫物件3051,外界弹簧卡片放置在所述垫物件3051上。
第二电机3031固定设在承载台301上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二电机3031输出端与丝杆3032一端实现传动连接,丝杆3032另一端与载物架305螺纹连接(即驱动装置设在承载台301上并与载物架305实现传动连接);由于,控制器与第二电机3031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电机3031进行转动,使得第二电机3031输出端带动丝杆3032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第二电机3031输出端通过丝杆3032带动载物架305沿着第二滑轨302前后移动,进而使得载物架305沿着第二滑轨302前后移动并抵达至落料孔3011上方,此时,由于控制器与夹持机构中的第三气缸3046电性连接,控制器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三气缸3046进行启动,此时第三气缸3046输出端抵住下夹条3044下侧,使得下夹条3044沿着第三滑轨3042往上滑动,进而使得上夹条3043和下夹条3044相互靠近,以便将放置在所述载物架305上的外界弹簧卡片夹持在上夹条3043和下夹条3044之间。在使用该弹簧卡片输送装置时,控制器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驱动装置的第二电机3031带动载物架305沿着第二滑轨302往前移动并抵达至落料孔3011上方,然后,控制器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夹持机构的第三气缸3046对放置在载物架305上的外界弹簧卡片进行夹持(将放置在所述载物架305上的外界弹簧卡片夹持在上夹条3043和下夹条3044之间),之后,控制器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驱动装置带动载物架305沿着第二滑轨302往后移动,使得夹持在夹持机构上的弹簧卡片掉入落料孔3011中并导向外界,过程省时省力,简单而且效率高。
一种弹簧卡片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外界卡片输送至送料机构中的夹头109中,将外界弹簧放置在移位落料机构中的载物架305上;
步骤二:启动第一电机202和第一气缸206,第一电机202通过转轴筒205带动夹头109进行转动,同时,第一气缸206通过推移件207带动转轴筒205往前移动,即使得夹头109向靠近载物架305的方向进行移动,可以将卡片旋入外界弹簧一端上;
步骤三:将装配好的外界弹簧卡片通过移位落料机构导向外界。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由于包括送料机构、垫板件201、第一电机202、转轴筒205、第一气缸206、推移件207和移位落料机构;第一电机202设在垫板件201上,并且,第一电机202输出端设有驱动杆,转轴筒205一端设有第一盲孔2051,第一盲孔2051横截面和驱动杆横截面均呈非圆形,驱动杆插合在第一盲孔2051中并套设在转轴筒205一端内,使得驱动杆在第一盲孔2051中前后移动,第一电机202被启动时,第一电机202带动转轴筒205进行同步转动;第一气缸206设在垫板件201上,并且,推移件207第一侧设在第一气缸206输出端上,推移件207第二侧卡接在转轴筒205上并与转轴筒205实现转动连接;送料机构包括夹头109,夹头109设在转轴筒205另一端上,移位落料机构包括载物架305,将外界弹簧放置在载物架305上,第一电机202和第一气缸206被启动时,第一电机202通过转轴筒205带动夹头109进行转动,同时,第一气缸206通过推移件207带动转轴筒205往前移动,即使得夹头109向靠近载物架305的方向进行移动。在使用该弹簧卡片旋入装置时,将外界卡片输送至送料机构中的夹头109中,将外界弹簧放置在移位落料机构中的载物架305上,启动第一电机202和第一气缸206,第一电机202通过转轴筒205带动夹头109进行转动,同时,第一气缸206通过推移件207带动转轴筒205往前移动,即使得夹头109向靠近载物架305的方向进行移动,可以将卡片旋入外界弹簧一端上,将装配好的外界弹簧卡片通过移位落料机构导向外界,过程省时省力,简单而且效率高。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将铁片安装在弹簧上的安装过程费时费力,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的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