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钢件重载粗加工用车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2811发布日期:2019-02-15 19:56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大型钢件重载粗加工用车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车床车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钢件重载粗加工用车刀。



背景技术:

车刀是用于车削加工的、具有一个切削部分的刀具,也是切削加工中应用最广的刀具之一,可用于各种车床上,加工外圆、内孔、端面、螺纹、车槽等,而当需要对大型的钢件材料进行加工时,就需要使用重载粗加工用车刀来完成加工过程,但是,现在的重载粗加工车刀在使用时,由于主切削刃强度不够,容易崩缺或者撕裂;同时,其韧带宽度一致,随切深加深在局部会产生很大的切削力;其上设计的排屑槽较平坦,排屑和卷屑性能不好,容易刮伤已加工面,而且,碎屑还会对刀片产生损坏;另外,现有的重载粗加工车刀的精磨底面在涂层后不再处理,造成精磨底面平行度稍差,在重载加工时容易产生颤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钢件重载粗加工用车刀,可有效解决现有车刀在加工时容易崩刃,崩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大型钢件重载粗加工用车刀,包括呈矩形的车刀本体;车刀本体包括前刀面、主后面以及精磨底面;

车刀本体中部开有将其贯穿的通孔;车刀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位于前刀面与通孔之间,且与前刀面相切的断屑槽;

前刀面与主后面相交处设置有具有10~30°负倒棱的主切削刃;主后面的相交处设置有呈圆弧形的刀尖。

优选地,切削刃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且具有15°的负倒棱。

优选地,刀尖位于车刀本体四角,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且具有15°的负倒棱,其半径R为2.4cm。

优选地,主后面具有0°后角。

优选地,断屑槽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其包括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卷屑凹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主切削刃以及呈圆弧形的刀尖处均设置有具有10~30°的负倒棱,大大增加了主切削刃以及刀尖的强度,降低了车刀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断裂、崩缺的问题,同时,结合后续的喷砂处理,使得车刀形成瀑布型钝化,消除了主切削刃和刀尖处可能存在的刃口缺陷,提升其强度,进一步的降低了车刀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断裂、崩缺的问题。

2、断屑槽与前刀面相切,且具有多个卷屑凹点,在大切深重载加工中具有良好的卷屑、断屑效果,减小了与铁屑之间的摩擦,再与喷砂处理相配合,进一步提升了其卷屑、断屑效果,降低了切削阻力,同时,还可有效的降低断屑对车刀的影响。

3、精磨底面使底面平面度极高,能够让车刀与刀垫完美结合,减少加工时的颤振引发的刀片断裂,大面积崩缺等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断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精磨底面视图。

其中,1、刀尖;2、主后面;3、主切削刃;4、前刀面;5、断屑槽;6、通孔;7、精磨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所示,该大型钢件重载粗加工用车刀,包括剖面呈矩形的车刀本体,并在车刀本体的中心部位开有用于进行固定的通孔6。

如图1和图3所示,该车刀本体包括前刀面4、主后面2以及精磨底面7,精磨底面7使得底面平面度极高,能够让车刀与刀垫完美结合,减少加工时的颤振引发的刀片断裂,大面积崩缺等情况。

如图1所示,前刀面4与主后面2的相交处设置有具有10~30°的负倒棱的主切削刃3,优选该负倒棱的角度为15°;可有效提升主切削刃3的强度,降低其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崩刃的问题;同时,还对主切削刃3的刃口进行喷砂处理,消除刃口缺陷,形成瀑布型钝化结构,进一步提升主切削刃3的强度。

如图1所示,主后面2的相交处设置有位于矩形车刀本体四角处的刀尖1,刀尖1呈圆弧形,其圆弧形的半径R为2.4cm,同时其也具有10~30°的负倒棱,优选该负倒棱的角度为15°;由此可保证刀尖1的结构强度,避免其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崩刃的问题;同时,也对刀尖1进行喷砂处理,以进一步提升刀尖1的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车刀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位于前刀面4与通孔6之间的断屑槽5,每个断屑槽5均包括若干相互独立的卷屑凹点,而断屑槽5边缘与前刀面4相切,即,卷屑凹点边缘与前刀面4相切,同时,也对断屑槽5进行了喷砂处理。

断屑槽5与前刀面4相切,且具有多个卷屑凹点,在大切深重载加工中具有良好的卷屑、断屑效果,减小了与铁屑之间的摩擦,再与喷砂处理相配合,进一步提升了其卷屑、断屑效果,降低了切削阻力,同时,还可有效的降低断屑对车刀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大脚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