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6004发布日期:2019-04-29 11:4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焊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超薄片材的焊接领域,焊枪的焊接头为全铜材质,焊接时操作员手持焊枪下压并滑动,且焊接头采用铜轮结构,通过推动铜轮转动,以使焊接头与超薄片材的接触面实现焊接。然而,在焊接的过程中,超薄片材的接触面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由于焊接头为纯铜材质,由于热胀冷缩,铜轮结构的焊接头会膨胀,进而使得铜轮与固定支架接触,塞死无法转动,从而影响焊接效果,而且手动焊接容易产生焊滑,焊接力度控制较难,容易将超薄片材焊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焊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超薄片材的焊接存在焊接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接装置,包括:

焊板,所述焊板上设有若干个焊接头,所述焊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朝向焊接对象的端面,且所述焊接头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面设置;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焊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焊板移动,以调节所述焊板与所述焊接对象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焊板包括焊板本体及设于所述焊板本体两侧的连接部,所述焊板本体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焊接头嵌设并固定在所述通孔内,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可选的,每个焊接头凸出于所述第一面的高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焊接头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二面设置。

可选的,每个焊接头凸出于所述第二面的高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本体和传动杆,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本体驱动所述传动杆移动,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焊板移动,以调节所述焊板与焊接对象之间的间距。

可选的,所述焊接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驱动本体固定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支架滑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支架设有滑槽,所述连接部设于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或者,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滑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滑轨配合的凹槽。

可选的,若干个所述焊接头在所述焊板上呈矩形阵列分布。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或者气缸中的至少一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焊接装置,可以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焊板移动,调节所述焊板与焊接对象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对焊接对象进行点焊,有效避免了传统手焊操作人员力度不均造成的焊滑、焊穿等问题,从而有效改善对焊接对象的焊接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有焊接头的焊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焊板10; 焊板本体11;

通孔111; 连接部12;

安装孔121; 焊接头20;

驱动机构30; 驱动本体31;

传动杆32; 固定支架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焊接装置,包括:

焊板10,所述焊板10上设有若干个焊接头20,所述焊板1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为朝向焊接对象的端面,且所述焊接头20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面设置;

驱动机构30,所述驱动机构30与所述焊板10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焊板10移动,以调节所述焊板10与所述焊接对象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焊板10移动,可以通过预设驱动机构30的速度和移动具体,调节所述焊板10与焊接对象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对焊接对象进行点焊,有效避免了传统手焊操作人员力度不均造成的焊滑、焊穿等问题,从而有效改善对焊接对象的焊接效果。

其中,焊接装置还包括焊接电源,焊接电源用于给焊接头供电。可以在焊板10上设置电极以及导电线路,电极与焊接电源电连接,导电线路与焊接头20电连接。而且,焊板10还可以包括具备导电性能的焊板本体11和设于焊板本体11两侧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以防止焊接电源输出的电信号通过焊板传导至驱动机构30,进而影响驱动机构30的工作性能。

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焊接装置,主要用于超薄片材的焊接,比如厚度范围在0.01-0.1毫米之间的片材。对于厚度范围在0.01-0.1毫米之间的超薄片材,如果采用传统的手动焊接,由于焊接对象过薄,焊接头下压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操作人员的力度不一,而出现焊接不牢固或者焊破洞等问题。

比如,将两个0.05毫米厚、1米宽的不锈钢薄片焊接的过程中,可以先将两个不锈钢薄片搭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将焊接头20移动至焊接区域,以实现对两个不锈钢薄片的搭接焊接。对于呈条状的焊接区域,焊接头20在焊板10上可以呈矩形阵列分布,以与条状焊接区域匹配,提升焊接效率。

如图2所示,焊板本体11上设有若干个通孔111,焊接头20嵌设在通孔111内,以使焊接头20固定在焊板本体11上。本实施方式中,焊接头20与通孔111过盈连接。而且,设置于焊板本体11上的通孔111可以呈阵列分布,以便在通孔111内嵌设焊接头20,其中,焊接头20在焊板本体11上的分布情况跟焊接对象的焊接区域的形状有关。通过将设于焊板10上的焊接头20分布形状与焊接对象上的焊接区域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实现对焊接对象进行点焊焊接,并可以通过一次焊接就能达到所需的焊接效果,有效的提升了焊接效率。

比如,焊接对象的焊接区域为长条状,则设于焊板10上的焊接头20可以呈长条状分布,以便实现对焊接对象进行点焊焊接;而当焊接对象的焊接区域为弧形时,则设于焊板10上的焊接头20可以呈弧形分布,以便实现对焊接对象进行点焊焊接。

焊接头20可以采用棍状结构,以便焊接头20嵌设在通孔111内。

如图3所示,每个焊接头20凸出于焊板10的第一面的高度相同,这样朝向焊接对象一侧的所有焊接头20就可以对焊接对象上的焊接区域同时进行焊接,提高了焊接效率。

其中,每个焊接头20凸出于焊板10的第二面的高度相同,这样当朝向焊接对象一侧的焊接头20消耗掉一部分后,可以通过一压板,将位于第二面一侧的焊接头20部分向焊接对象一侧进行下压,以使焊接头20位于第二面所在一侧的部分移动至第一面所在一侧,从而充分利用焊接头20,避免焊接头20的浪费。

其中,驱动机构30包括驱动本体31和传动杆32,连接部12与传动杆32固定连接,驱动本体31驱动传动杆32移动,传动杆32带动焊板10移动,以调节焊板10与焊接对象之间的间距。具体的,可以在连接部12上设置安装孔121,通过将传动杆32部分插入安装孔121内,并与安装孔121过盈连接,以使实现连接部12和传动杆32的固定连接;还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传动杆32与连接部12的固定连接,而且通过卡接等可拆卸连接,可以提升焊板10的更换效率。

而且,驱动机构30一般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本体31连接,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以控制驱动本体31转动,进而驱动传动杆32带动焊板10移动,以调节焊板10与焊接对象之间的间距,实现对设于焊板10上的焊接头20与焊接对象的导通或者断开,进而实现对焊接对象进行点焊焊接。

如图1所示,焊接装置还包括固定支架40,驱动本体31固定设于固定支架40上,且连接部12与固定支架40滑动连接,这样可以提升焊板10在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具体的,可以在固定支架40上设置滑槽,并在连接部12上设置与滑槽配合的滑块,以实现连接部12和固定支架40的滑动连接;或者,可以在固定支架40上设置滑轨,并在连接部12上设置与滑轨配合的凹槽,以实现连接部12进而固定支架40的滑动连接。而且,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2和固定支架40之间的滑动连接还可以其他滑动连接结构。

其中,驱动机构30可以是步进电机系统、伺服电机系统等电机驱动系统,还可以是气缸或者液压缸等流体传动系统,只要能够精确驱动焊板10进行移动即可。

在使用上述焊接装置对焊接对象进行焊接的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焊接对象确定焊接头的长度及在焊板上的分布范围。

步骤二,根据所述分布范围在所述焊板上设置所述焊接头。

该步骤中,焊板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焊接头的通孔,通孔在焊板上呈阵列分布,根据焊接头的在焊板上的分布情况,将焊接头穿插到对应的通孔内,并通过焊接头与通孔之间的过盈连接,将焊接头固定在焊板上。

步骤三、基于所述焊接对象和所述焊接头的长度,设置焊接参数。

该步骤中,焊接参数用于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焊板移动,以使焊接头与焊接对象连接,实现焊接过程。其中,焊接参数包括移动距离、移动时间等,以通过精准的控制移动距离和移动时间,实现对焊接的精确控制,提升焊接效果。

步骤四、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根据所述输入操作,调用所述焊接参数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焊板移动。

该步骤中,输入操作可以是作用于焊接装置的中控台上的控制按钮上的按压操作。通过基于输入操作,调用焊接参数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焊板移动,实现焊接过程。

这样,通过上述焊接装置,可以精确控制焊接对象的焊接位置、焊接压力和时间,提升焊接效果。

而且,相对于手动焊接,通过上述焊接装置还可以节省劳动力,并可以有效避免手动焊接导致的焊接不牢固或者焊破洞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