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机油滤清器螺纹盖板连续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0568发布日期:2019-06-13 15:36阅读:7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机油滤清器螺纹盖板连续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清器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机油滤清器螺纹盖板连续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该滤清器螺纹盖板,大多厂家仍采用单工序生产,在攻丝前要分别完成4道工序:(1)落料、(2)成型及翻中心孔、(3)冲4—φ7.3孔及翻4 小孔、(4)中心孔倒角。其中前3道工序在单冲模具上完成,第4道工序在钻床上完成,生产效率很低。也有一些厂家试图采用连续模生产,但是由于翻孔小冲头易断,易磨损,现有的连续模不能快速更换小冲头,使连续模无法正常使用。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推出一种汽车机油滤清器螺纹盖板连续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目前滤清器螺纹盖板不能在连续模上一次性完成成型、翻孔、倒角等工序,而提出的一种汽车机油滤清器螺纹盖板连续模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机油滤清器螺纹盖板连续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表面通过上模螺钉依次连接有上模垫板、上模固定板,所述上模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设有上模退料板托板,所述上模退料板托板的下表面通过均匀设置的推板螺钉安装有上模退料板,且通过分布设置的一组弹簧弹性压紧,所述上模具中部从左向右依次设有冲头、倒角凹模、翻孔凹模、环形设置的翻孔小冲头,所述翻孔凹模中部设有中心退料块,所述翻孔小冲头的顶部与设置在所述上模座内的垫铁固定连接,所述垫铁的上表面设有紧固板,所述紧固板通过紧固螺钉与所述上模固定板螺栓连接,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上表面设有下模垫板,所述下模垫板的上表面设有下模板,所述下模具的中部从左向右设有与所述上模具相对应的冲套、倒角凸模、翻孔凸模,所述翻孔凸模的中部设有下模芯。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和所述下模具与冲床之间均设有上垫块。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下表面对应所述冲头的左侧设有退料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具内对应所述冲套的左侧设有浮料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通过上模具与下模具的配合连接,实现了在单独模具上实现对主带料连续生产,解决了现有的连续模不能对翻孔小冲头实现快速更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模时的状态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翻孔小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模座;2-上模垫板;3-上模固定板;4-上模退料板托板;5-上模退料板;6-下模板;7-下模垫板;8-下模座;9-倒角凹模;10-上模螺钉;11- 冲头;12-退料螺钉;13-推板螺钉;14-翻孔凹模;15-中心退料块;16-弹簧; 17-上垫铁;18-浮料钉;19-冲套;20-倒角凸模;21-翻孔凸模;22-下模芯; 23-紧固螺钉;24-紧固板;25-垫铁;26-翻孔小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机油滤清器螺纹盖板连续模具,其结构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模座1的下表面通过上模螺钉10依次连接有上模垫板2、上模固定板3,上模固定板3的下表面固定设有上模退料板托板4,上模退料板托板4的下表面通过均匀设置的推板螺钉13安装有上模退料板5,且通过分布设置的一组弹簧16弹性压紧,上模具中部从左向右依次设有冲头11、倒角凹模9、翻孔凹模14、环形设置的翻孔小冲头26,翻孔凹模14中部设有中心退料块15,翻孔小冲头26的底部与设置在上模座1内的快换式垫铁25固定连接,垫铁25的上表面设有紧固板24,紧固板24通过紧固螺钉23与上模固定板3螺栓连接,下模具包括下模座8,下模座8的上表面设有下模垫板7,下模垫板7的上表面设有下模板 6,下模具的中部从左向右设有与上模具相对应的冲套19、倒角凸模20、翻孔凸模21,翻孔凸模21的中部设有下模芯22。

上模具和下模具与冲床之间均设有上垫块17。

为了便于退料,上模具下表面对应冲头11的左侧设有退料螺钉12。

下模具内对应冲套19的左侧设有浮料钉18。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创新:

创新一

主带料在模具上前3步完成翻中心孔(成型)及“倒角”工序;

a、上模中部前3步依次设有中心孔冲头11、中心孔倒角凹模9、(成型) 翻孔凸凹模14及中心退料块15;

b、下模中部前3步依次设有中心孔冲套19、中心孔倒角凸模20、翻孔凸模21及成型下模芯22;

其中第1步冲中心孔,冲头11与冲套19之间采用正常冲裁间隙配合;第2步中心孔下面压“倒角”时,倒角凸模20与倒角凹模9的孔之间采用 H7/h6配合,目的是为了防止压印倒角时,由于中间间隙过大,材料向间隙间流动而产生大的毛刺,最终造成翻孔时口部开裂。

通过第2步把中心孔压印出合适尺寸的倒角,在第3步翻中心孔后就在口部圆周上形成了一个“倒角”,恰可满足工艺要求。

创新二

对翻孔小冲头26采用了新型材料和热处理工艺;同时在冲压过程中,选用了合适润滑油脂,大大提高了翻孔小冲头26的使用寿命。

a、翻小孔冲头16(如图4),以前大多厂家采用Cr12、Cr12MoV材料,易断,易磨损。分析其原因,由于冲头前端φ3.3,料厚3.0,近于小孔冲裁,故易断;当前端长度小于料厚3.0时,断损率会降低,但是翻出的小孔口部会有明显的裂纹,故前端设计尺寸定为φ3.3×3.5。而φ5.2部位工作状态属于冷挤压,温度升高快。当模具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冲头温度可达到400℃以上,故对Cr12、Cr12MoV材料来说,容易磨损,拉毛。当然在料片上涂些润滑油脂可以一定程度的润滑和冷却翻孔小冲头26,但是对于单冲工序来说十分不便,耗时,耗力,生产效率很低。现在翻孔小冲头26选择LD材料,采用1100℃真空淬火和530℃高温回火,兼顾φ3.3处的韧性,控制淬火 HRC58—60。结果其强韧性,耐磨性大大提高。

b、在带钢上滚刷一定的润滑油脂。在实际中发现,不同油脂对翻孔小冲头的润滑效果相差很大,当选择合适润滑油脂时,翻孔小冲头不易磨损和折断,使用寿命提高好几倍。目前本公司选用如豆油,菜油等植物油作为润滑剂,不仅润滑,冷却效果好,而且易于在带料进入模具前端滚动涂刷(滚刷装置未画出)。

总之,通过采用以上两种方案,大大提高了小冲头的使用寿命,为采用连续模生产提供了保证。

创新三

如图3所示,考虑到翻孔小冲头26仍会折断、磨损,我们在上模中采用了有利于小冲头更换的“快换式”模具结构,设计特点是:

a、翻孔小冲头26与固定板3、上模退料板托板4之间均采用H7/h6的配合,有利于拆换;

b、模具与冲床上滑块之间加一组“上垫铁”10,一旦翻孔小冲头26折断、磨损,可直接在冲床上拆掉上模第5步的垫铁紧固板螺钉23,拿掉垫铁紧固板24及垫铁23,快速更换翻孔小冲头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