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管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冷拔落料装置。
背景技术:
冷拔是材料的一种加工工艺,对于金属材料,冷拔指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力学性能,而在材料处于常温的条件下进行拉拔。冷拔的产品较之于热成型有尺寸精度高和表面光洁度好的优点。而冷拔作为钢管的一种重要生产途径,是将需要冷拔加工的毛坯钢管的一端锤扁、锤尖,以便使毛坯钢管能够伸出冷拔机的外模模孔,使冷拔小车能够夹住锤头进行冷拔,这种工艺普遍沿用至今。其中无缝冷拔钢管广泛地被用作机械工业用管、石油地质工业用管、化工用管、电站锅炉和热交换器管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冷拔钢管的应用范围将会不断扩大,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但是现有的冷拔钢管落料主要是通过人工落料的方式,由至少两名工人手工作业,效率不高。
如专利公告号CN205393206U公开的一种不锈钢管冷拔落料装置,包括分料机构,及对称设于所述分料机构两侧的下料机构;所述分料机构具有分料翘板,位于所述分料翘板中心的支撑件,及设于所述分料翘板上的平衡块,所述分料翘板沿所述支撑件对称的两侧悬空,所述平衡块滑向所述分料翘板一侧时,所述分料翘板向该侧倾斜并与该侧的下料机构连接。冷拔夹具落下的不锈钢管通过分料机构分至两侧的下料机构,这种装置能够给作业人员留出更多的落料等待时间,且分料机构占地空间较小,对称设置的两个下料机构充分利用了车间空间。但是该不锈钢管冷拔落料装置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落料收集效率不高且钢管表面容易受碰撞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冷拔落料装置,本装置落料收集效率高且钢管表面不易受到碰撞而损坏。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冷拔落料装置,包括主工作台、设置于所述主工作台上的集料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集料装置沿所述主工作台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集料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工作台上的滑动板、至少两根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方的支撑柱、设置于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的承载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滑动板之间的缓冲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承载板一侧设置有沿所述支撑柱的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滑槽内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进开关、后退开关,所述前进开关和所述后退开关均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同时所述前进开关与所述后退开关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承载板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前进开关接触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集料装置前进;所述滑块与所述后退开关接触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集料装置后退。
进一步的,所述主工作台上设置有沿所述主工作台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内设置与所述滑动板连接的轨道块。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槽内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相邻所述限位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集料装置之间的最大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至少两条沿所述主工作台的宽度方向分布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通过驱动杆与液压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为U型,包括水平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水平部两端的竖直部,所述水平部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液压缸连接,同时两个所述竖直部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活动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两者长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为圆弧形,其圆心与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弹簧至少为三根,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中心位置以及中心位置的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用于不锈钢管冷拔落料装置解决了一般用于不锈钢管冷拔落料装置存在落料收集效率不高且钢管表面容易受碰撞造成损坏的问题,减少了钢管落料的时间,提高了收集效率,同时缓冲了钢管落下的冲击力,减少了钢管表面容易受碰撞而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主工作台,11-轨道槽,12-限位块,2-集料装置,21-滑动板,211-轨道块,212-活动槽,22-支撑柱,221-滑槽,222-前进开关,223-后退开关,224-滑块,23-承载板,24-缓冲弹簧,3-驱动装置,4-驱动杆,41-水平部,42-竖直部,5-液压缸,6-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冷拔落料装置,包括主工作台1、设置于主工作台1上的集料装置2以及用于驱动集料装置2沿主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3,具体的驱动装置3位电动液压缸。集料装置2包括设置于主工作台1上的滑动板21、至少两根设置于滑动板21上方的支撑柱22、设置于相邻支撑柱22之间用于收集钢管6的承载板23以及设置于承载板23与滑动板21之间的缓冲弹簧24。该结构可以使钢管6直接掉落进入集料装置2上的承载板23上,相比于其他落料装置,该结构缩短了钢管6移动的距离,提高了落料收集效率。同时由于承载板23下方设置有缓冲弹簧24,可以缓冲钢管6与承载板23之间的冲击力,进而防止钢管6表面受损。另外由于驱动装置3的设置,可以使集料装置2在收集了一定量的钢管6后可以向外移动,从而方便工人对钢管6的取出,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支撑柱22靠近承载板23一侧设置有沿支撑柱22的长度方向的滑槽221,滑槽221内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前进开关222、后退开关223,前进开关222和后退开关223均与驱动装置3电连接,同时前进开关222与后退开关223之间设置有与承载板23连接的滑块224;滑块224与前进开关222接触时,驱动装置3驱动集料装置2前进;滑块224与后退开关223接触时,驱动装置3驱动集料装置2后退。该结构主要是能够实现当集料装置2中的承载板23满载,即承载板23上的钢管6重量使承载板23上的滑块224与后退开关223接触时,驱动装置3自动驱动集料装置2后退出来,方便工人取出钢管6;而当承载板23空载,即承载板23上没有承载钢管6而使承载板23上的滑块224与前进开关222接触时,驱动装置3自动驱动集料装置2前进,方便收集钢管6。该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主工作台1上设置有沿主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轨道槽11,轨道槽11内设置与滑动板21连接的轨道块211。轨道槽11内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12,相邻限位块12之间的距离小于驱动装置3与集料装置2之间的最大距离。该结构可以实现集料装置2快速直线往返运动,且不会脱离轨道槽11,保证了工作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滑动板21上设置有至少两条沿主工作台1的宽度方向分布的活动槽212,活动槽212内设置支撑柱22,支撑柱22通过驱动杆4与液压缸5连接。该结构可以通过液压缸5驱动支撑柱22沿活动槽212移动,进而可以控制竖直方向上的支撑柱22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使用收集不同长度的钢管6。驱动杆4为U型,包括水平部41以及设置于水平部41两端的竖直部42,水平部41的中心位置与液压缸5连接,同时两个竖直部42的长度方向均与活动槽212的长度方向平行且两者长度相等。该结构可以保证水平方向上的相邻的支撑柱22之间同时移动,防止产生偏移而使承载板23发生变形而失效。承载板23为圆弧形,其圆心与相邻支撑柱22之间的距离相等。该结构可以保证尽量多的收集钢管6,提高收集效率。缓冲弹簧24至少为三根,分别设置于承载板23的中心位置以及中心位置的左右两侧。该结构可以使承载板23的各个部位均能缓冲受到钢管6的冲击力,从而尽量减少钢管6的表面受损。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